学习啦>教育资讯>教育>

小学语文基础教学方法有哪些

文琼2分享

  教学是培养人的过程,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这么简单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只有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得到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基础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基础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辩证地审视学生预习

  预习是学习的前奏,让学生提前对新知识有大致的了解,能联系以前的知识试图理解,并把不懂之处找出来,把问题带到课堂上。这样,学生在课上听讲就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跟上教师的思路,锻炼自学能力。这些是好的一方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预习的局限性。

  学生们通过预习容易有“先入为主”的意识,对了解的知识,课上往往不重视,没有积极思考的过程,反而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和深入。因此,学生预习绝不是事先查找答案这样简单。

  新课本的知识很多时候是以对话形式呈现的,把该给学生思考的部分都呈现出来了,这样,学生思考的空间小了很多。学生经过预习就会有一个固定的掌握规律的模式,课堂上的回答常常直接按照书本的答案来,但为什么要这样想,大部分学生完全没有思考,探究过程大打折扣。

  因此,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应用部分内容有学生自学,而其他一些内容尝试去掉预习环节。经过实践,这种方法有其独到之处。因为,教学过程中的许多内容,确实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当场完成,这也就是所谓的心灵的碰撞或思维的碰撞。

  如果事先都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了解,那么,学生也就不必再去思考,而教师也不必去引导,去激发。

  要提高预习的有效性,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预习中的第一步就是解决字词障碍,特别是高年级。如果我们在课上还得花费大量时间解决课文中的字音、字形等,那课上教学互动环节,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完成。因此,针对这些知识点,必须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顺利解决。

  尤其要注意的是,预习不是事先解决所有的问题,恰恰相反,通过预习,学生去发现自己不懂的环节,而后能够更好地听教师的讲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时,学生的预习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一些预习任务,而这些任务,又不是一般的参考资料中能够查找到的。

  那种没有一个对新知识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只是呈现了照本宣科的查找答案式的预习,理当禁止。

  二、教师教学要合理安排讲与练

  讲和练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怎么讲、怎么练,如何把握好讲与练的关系,也是教师面临的难题。把握好了,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牢固,语文的学习能力提高。把握不好,顾此失彼或者面面俱到,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我在课堂对讲和练是通过以下几点进行的。

  1.练在讲之前。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交往。只有在教师讲解之前学生已经深入地钻研了问题,学生才能有“资本”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为在教师讲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教师的想法进行了对比、评价。

  何况,我们还有小组讨论、组间答辩、师生相互质疑等多种形式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更好地进行交往。练在讲之前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学科知识的无穷乐趣。学生学习最兴奋的时候就是他们通过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时候。

  2.精讲多练。一方面,讲解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形成语文能力,受到思想教育。而有些教师对讲的目的不明确,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把一篇课文从头至尾,事无巨细地都讲到了,而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一塌糊涂,效果不佳。我们要认识到,面对学生讲什么,为什么要讲,怎样去讲。

  只有明确了讲的目的,才能在教学中避免盲目性。这就需要精讲,做到少而精,不是讲的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把内容压缩。精讲包括的要点有:①教师讲课语言要精确、简明扼要,句句着力要点,不拖泥带水,要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②讲规律性的、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知识。

  如在阅读中要告诉学生记叙文都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束的脉络写的,让学生按这样的思路去读,写作。③讲重点。重点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之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一定要让学生掌握透彻。另一方面,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来“练”。如练读、练听、练说、练写等。

  课堂上四十分钟的练,不像课外的练有充裕的时间,所以指导学生课堂练必须以教学目的为主线,防止随意性,要注意练的深度和密度。这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练时,只能就涉及课文内容的知识而练,做到紧扣教材,紧扣教学目的而练。要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层次,进行适当的练,不能一味求多、求难,不必要的把问题引申开去。

  说的、写的、想的,如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无关的,与教学目的相脱离的不必要练。为了掌握准“练”的程度,这就要教师本身在授课前对练什么、怎么练,练到什么程度心中有数,练的内容也应有所选择,是不是突出重点,分量是否适当。

  同时,还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贪多求快。

  三、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过程是不断改进的过程,个体的认识有思维定势,不容易发现学习上的问题,通过与外部的交流、对比才能发现。在小组学习中,大家积极发言,不同的思维碰撞,弥补了思维的局限性。学生从他人那里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之处,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因此,合作学习形成的生生互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并能自由地参与探究和讨论时,深化了个人的学习,学生学得最投入,也学得最好。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的探究基础上,个人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对知识有了自己的理解,才能参与讨论,有话可说。

  没有个人学习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学习。教师在学生讨论时,不能袖手旁观,要进行巡视,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哪些知识点掌握不到位,给予及时的提醒。

  2小学语文基础教学方法

  1.走出一味强化思维训练的片面认识

  (1)鼓励质疑,创设问题情境。案例:采用提出疑问―疑问探讨与解答的方式来指导《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微笑着离开?”“上帝是什么?”以此带有发散性思维特点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鼓励学生进行探讨交流。

  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教材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启发式的引导并带入下一个问题环境。这种教学方式看似没有实际的教学内容,实际是体现从量化到质化的基本教学规律,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层次大有裨益。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从而让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

  (2)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案例一、针对《跳水》这一课中,针对“解救方法”这一讨论中心,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讨论交流,“除了这一方法,同学们还能想出其他方法来?”,“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此类的问题?如果有,同学们会像船长一样想出什么好办法吗?”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使教学活动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从而达到触类旁出的教学效果。

  案例二、针对《乌鸦喝水》这一课,为学生准备瓶子、水、石头等教学素材,向学生们形象的展示乌鸦喝水所应用的科学原理,并积极的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办法,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在以上这种围绕具体问题情景设置进行创新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进行思考和讨论,不能漫无目的且只追求问题上的新颖。

  问题的设置只是作为能力培养与锻炼的载体,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描述与问题的分析方法上的呈现上,有目的的将实际的语文知识与问题紧密结合,在活跃的思维氛围中融入语文知识能力的讲解,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活动的开展紧紧的围绕语言文字这一核心内容。

  2.创造性语言训练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统一结合

  语文作为与其他学科联系最为密切的工具性学科,其具有高度的知识应用实践性。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意识到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这一本质内涵。需要根据工具性学科的特点来指导教学活动,语文教学不只是强调“懂不懂”,而是如何在懂的基础上做到灵活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讲创造性的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进行有机结合,懂语文知识和会用语文知识是两个层次上的概念。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听、说、读、写能力,更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口语和书写能力的培养。化语文知识为己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即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表达独特运用能力等方面的点拨和系统性的锻炼。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创新艺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层次教学、情景教学、建构主义教学等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针对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规划教学设置。

  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好奇心,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扮演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身份,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内容交流、讨论,举办“小语文文学家”演讲比赛,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性和积极性。

  3小学语文基础教学方法

  1.自学法

  自学法也称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科技、继续教育倡行对人的要求。小学生在校期间初步学会学习,逐步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这是将来立足社会,适应生活需要的基本技能。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指学习者在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于他人而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程序,独立获取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素质和能力的构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学,二是想学,三是会学,四是坚持学。

  运用自学法的要求是:

  一要明确目标。自学法包括四个基本要素:(1)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2)运用工具书进行自读;(3)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并能尝试解决问题;(4)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检和自评。学生明确了目标,就有了指向,就能自觉去学习。

  二是重视动机的激发。动机是学生自学动机的激发。

  三是知道自学过程与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自学过程于方法,才能开展自学活动;如果培养学生的语系能力,教师就应该指导嘘唏的过程和方法;要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就要教给学生识字写字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2.练习法

  练习法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巩固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小学的语文课程与教学侧重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运用练习法,有语文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的要求所决定的。语言文字浆果发福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练习本身是一种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重复活动,但不应进行机械性的练习。练习法包括口语焦急的练习、习作的练习、朗读的练习等。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掌握有观练习的基本知识于技能。只有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要练习,要达到怎样的要求,才可能有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可能避免机械的盲目的练习。

  二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理解正确的联系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同时,练习方式要多样化,才能引起学生练习的兴趣。

  三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练习。教师要依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材逻辑顺序,制订详细的练习计划,从模仿性练习到独立性练习,再到创造性练习;从基础性练习到综合性练习。

  四要提高单位时间内练习的效果。练习的次数要达到一定的量。有量才有质。但也不能以多取胜,更不能靠时间来磨。如小学生写字使,一个字写3~5遍效果最好,如超过5遍,则会事与愿违。

  3.讲读法

  讲读法,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寥寥数语就讲清问题,或点破难点,说清关键,使学生课文“字求其训,句求其义,篇求其旨”,并“因道悟文”,掌握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要领。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探究能力。讲读法就是前面提到的讲授法,它包含两种具体操作的方式:一是讲述或讲解。

  教师往往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作系统叙述和描绘的讲授方式;二是讲读。教师或学生默读课文或有表情的朗读课文内容,两者结合,讲中有读,读中有讲。

  运用讲读法时注意:

  一要抓住重点,少讲,精讲。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重点,教师要根据一组课文的训练项目和阅读提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去定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少讲,精讲,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要揭示规律,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和钥匙。教师主要是通过对具体字、词、句、篇的讲解,揭示认识和掌握字、词、句、篇的规律性的问题,教会学生自学语文、认识规律的方法。

  三要注意语言的表现里,教学可以说的运用语言的艺术。教师在运用讲读法时,语言表达要准确、通俗、形象。要把教材中“死”的书面谚语转换成“活”的学生易于接受的口头言语,把深奥的词句、内容讲得有声有色,浅显易懂。

  四要兼用其他教学方法。为了发挥讲读法的长处,弥补其不足,教师可以讲读法为主,兼用其他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可以保持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4.谈话法

  谈话法,即问答法,一般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使之有所获得的一种教学方法。

  谈话法的作用主要有三;

  一是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供问题线索,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二是学生既有静态的听,又有动态的答,能在最大限度上维持心理活动对学习过程的指向和集中。小学低年级尤其需要谈话法。

  三是有利于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教学过程。心课程提倡教学时教师是与学生对话中“平等的首席”。可见“谈话法”将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准备充分。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有启发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问什么,提问谁,要准备充分。提问的对象要普遍,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教师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把自己的想法平等地与学生交谈。

  二要难易适中,问题的难易度是谈话法运用成败的关键。谈话法提出的问题必须适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尝到成功的甜头和乐趣。问题应向全班学生提出,但要尽可能避免学生齐声回答。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与应答的时间。

  三要善于引导。老师要启发学生积极地参加谈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问题,自觉地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不能马上回答,或回答有困难时,四要及时鼓励,谈话中回答得好的学生,有进步的同学,都要给予鼓励。

  结束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谈话过程中学生的优缺点

  4小学语文基础教学方法

  1. 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改要求要充分利用课本教学资源,教科书是最好的教学资源,知识的精华都在课本上有所体现。作为老师,一定要先把课本研究透,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如果老师对课本不了解,教学重点不清楚,就会出现混乱式教学,讲解不详细,目的不明确,最后南辕北辙,误人子弟。

  我虽然执教语文多年,但是面对一篇新的文章,我还是会先把文章读透,把段落标记清楚,看看哪些字词学生有可能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等,这样在课堂讲解的时候重点给学生设置问题,引导他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2. 培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

  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忽视了改进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

  3. 鼓励提问,敢于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出自疑问,善于提问才能产生创新的可能。提问是一个人对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的意识表现。因此,教学中老师应该要善于诱导、启发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提问,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让学生能对一个现象或者问题在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

  思考能使学生发现问题,这时教师让学生对问题各抒己见,使学生充分地融入到问题探索的氛围中,教师的提示尽可能地将信息沿着不同方向发展,从而引导出更多的问题与信息。

  通过培养写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力与魅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4. 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

  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5. 积极开展户外活动,进行实践创新

  户外实践活动不但具有动手性、灵活性,重要的是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它能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发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的最主要部分就是求异,即寻找不同于现有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不要被圈在现有解决方法的范围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找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6. 贯彻落实情感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情感教学是我们今天不可忽略的,不能让学生只有智商而没有情商。那如何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好的贯彻落实情感教学呢?首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备”出情来。“情”是文学作品的客观存在,不是人们附加进去的,也不是随意割裂得到的。

  但是这些“情”有时并不都是露天的珠宝,一下子就可以看得清,摸得着。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反复认真地钻研教材,进入角色,从而正确地确定文章的情感基调,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地。还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读出情来。

  这里所说的读,不仅包括教师的范读,而且包括学生的诵读、默读。富有魅力的朗读是搞好情感教学的重要一环,它可以把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立体化、形象化地传达出来,使学生随着老师的朗读一起深思,一起激动,在内心深处引起强烈的共鸣。


小学语文基础教学方法有哪些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基础训练方法

2.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3.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4.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5.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

6.小学语文老师的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7.小学语文的常用教学方法

8.小学语文课堂有哪些实用的教学方法

9.小学语文特色教学方法有哪些

    44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