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作文十篇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非常感人,尤其是管鲍之交更是成为千古美谈。既然这样,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作文十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作文范文一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功成不必在我》。看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不难发现此三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胸有大志、公而忘私。齐桓公为称霸天下,放下一箭之私仇,拜管仲为相。鲍叔牙为成就大事,高风亮节,甘愿退位让贤;管仲为实现富国强兵的志向,不拘小节,竭力辅佐昔日政敌,最终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不朽功绩。《谋略论》有云“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子。”,所以成大业者一定要有大局观,能够真正观大势谋大事必定是一种胸襟,一种志向。
故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鲍叔牙知人识人的眼光、荐贤举能的胸襟和大而忘我的情怀,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混乱时期,鲍叔牙能够以齐国大局为重,自甘屈人之下,明月入怀、淡泊名利,不仅成就了“华夏第一相”管仲,更成就了“管鲍之交”的千古美名。这也正好切合“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大胸怀源自大境界,大境界造就大作为,2020新冠疫情期间,全国无数医护人员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患者点亮生命的曙光,人们不可能一一记住他们写在防护服后面的名字,更不可能认识他们那一张张被口罩遮住的脸,但他们却将“白衣天使”这个美丽的名字永远的印刻在2020年抗疫攻坚战这个伟大的历史丰碑上。
每一个新旧制度的更迭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都需要一代代人默默的前赴后继和接力奋斗。疫情以来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行走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道路上的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牢固树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心底无私天地宽,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作文范文二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通过分析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他们三人,及其之间的关系,我非常欣赏鲍叔,为他点赞。可以说,没有鲍叔,便没有管仲,也没有齐桓公的霸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
此刻,我想起一个成语“管鲍之交”,正是与他们有关。今天,我发言的题目就是:《管鲍之交需胸襟》。
大家知道,成语“管鲍之交”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和鲍叔两人相交至深。后来,称朋友间深厚的友谊为“管鲍之交”。在这里,我给大家先分享一下他们两人之间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两人是一对好朋友。起初,管仲和鲍叔合伙做生意。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比鲍叔少。可到分红的时候,管仲却拿的要多一些。看到这种情形,鲍叔手下的人很不高兴,都抱怨并指责管仲太贪。鲍叔解释说:“其实,他是不会在乎这点小钱的,而是他家里生活实在太难,是我主动自愿让他多拿一些的。”
还有,管仲曾几次帮鲍叔出主意办事情,把事情都办糟了。鲍叔不但没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没办成,不是你的点子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成熟,你别往心里去,这都是正常的。”
管仲曾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认为,不是管仲没本事,没水平和才华,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认可和赏识他的人。
有次,管仲带兵打仗,进攻时他躲在后面,撤退时他跑在最前面。士兵们全都小瞧他,嘲笑他。鲍叔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是真的怕死。”鲍叔替管仲辩护,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后,心暖而感动,流着泪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就这样,管仲和鲍叔结成了生死之交。我认为,鲍叔是一心为公的,大公无私的。鲍叔了解管仲,深知管仲之贤才。后来,管仲为齐国出谋划策,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使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成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也印证了管仲的治国才干。
鲍叔向齐桓公举荐管仲,替代了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格局和胸襟?假如说,鲍叔嫉贤妒能,属于武大郎开店——容不下个高的那号,能玉成管仲吗,历史上还会有这段佳话吗?所以,连司马迁都慨叹:“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古时有“管鲍之交”“一诺千金”“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故事,说得大都是讲情谊、知善任、重信诺。在当今社会,不正需这种胸襟吗,不仍需要这种境界吗?
我的发言完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作文范文三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唯才是举,以利天下》。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非常感人,尤其是管鲍之交更是成为千古美谈。两人曾经各为其主,在战场上生死相搏,但后来内战结束,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为了齐国的共同利益,成为知己,共同辅佐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齐桓晋文之事”于是成为后世史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这其中,鲍叔知人善荐,主动让贤,管仲当仁不让,敢担重责,无疑都值得大书特书。不过,让我最心折的还是齐桓公。
在春秋时期,君与臣的关系虽然还不像战国之后那么等级森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有为而强势的君主在大臣面前无疑有着绝对主导权。齐桓公即位后,面对有着“一箭之仇”的管仲,兴兵讨伐并将其擒杀几乎易如反掌,但他却不计前嫌,不但不予追究,反而给予绝对信任,将治国之权悉数赋予,这不但体现出他胸怀广阔,而且从中可以看出他目标高远,以天下苍生为念,加上知人善用,作为一个国家领袖,可以说集众多领袖必备美德于一身。这样一个“明君”,后来能成为“五霸”之首,并非偶然。
同样的故事,在春秋时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那就是晋平公时,祁黄羊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担任南阳令,这一义举被孔子称赞为“公”。不过解狐只与祁黄羊有仇,并非与晋平公存在宿怨,因此虽然都是听从属下对仇人的举荐,齐桓公要比晋平公更为难得。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统治者普遍重视人才、真正能够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年代。这一用人传统在后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例如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正式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他的竞争对手孙权和刘备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蜀国的五虎将里,马超和黄忠原来都是刘备的敌人,因为刘备不计前仇,先后归顺,为了蜀国江山浴血奋战。刘备虽是一位“仁君”,但倘若他没有“光复汉室”的伟大志向,恐怕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凡是胸怀天下的君主,既要有雄才大略,同时也需公私分明,大公无私,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当然,我们现在身处的是社会主义新时代,传统的君臣关系不复存在。不过,古人在用人方面留下的宝贵经验,其中的合理成分并没有过时,仍须传承。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来自科技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则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科技兴国的实质是人才兴国。希望我们的各级用人单位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多向齐桓公学习,以对民族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善用人才,重用人才,这样我们一定能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作文范文四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当仁不让,敢担重任》。
齐桓公、管仲、鲍叔的故事中,管仲、鲍叔虽辅助不同的君主,管仲也曾为了小白给过齐桓公一箭。但最后鲍叔仍在齐桓公即位后举荐管仲,且齐桓公也能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故事中,齐桓公不计前嫌,知人善用,鲍叔知人善举,主动让贤,管仲当仁不让,敢担重任。司马迁却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人之人也。”在我看来,齐桓公称霸却少不了管仲,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有当仁不让,敢担重任的精神。
鲍叔举荐入官后,管仲知其任就其职,毅然决然承担起辅佐齐桓公的责任,在助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中,管仲建议攻谭、会盟,步步紧逼成功,助成功齐桓公称霸。他能专心于自身所在的位置,担当起其应有的责任,这也正是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无数逆行者面对病毒的危险当仁不让承担起前往武汉的援鄂社会责任;面对骨髓灰质炎的危险,顾方舟舍己为人,当仁不让,毅然承担起疫苗研发的责任,为无数中国孩子保驾护航;面对森林火灾,无数消防队员们不畏生死,当仁不让承担起保卫绿色森林的责任.....
无论是齐桓公称霸,还是抗击疫情所取得的成功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这都少不了像管仲这样就是当仁不让,敢担重任精神的人,许多人都认为其齐桓公能成功,是因为鲍叔的让贤,可若管仲没有当仁不让,敢于承担的精神,即使有本领,他无心辅佐,不尽全力,有再大的能力,也无法发挥出来。在我看来,有能力很重要,但有当仁不让,敢于承担的精神更重要,正因如此,我认为齐桓公称霸少不了管仲之敢担重任精神。
当仁不让,敢于担当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中国精神。历史上像这样当仁不让,勇担重任的人物也有不少,如诸葛亮在刘备逝世后,刘禅成为了扶不起的阿斗,他毅然承担起辅佐刘禅的责任;林则徐在列强横行时,万里硝烟,毅然承担起“开眼看世界”的责任;伟大科学家钱学森,年轻时留学美国,学有成就后,不顾美国政府的反对毅然回国效力,承担起中国导弹事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担当就是勇于承担自己的力量,在其位任其职,为国家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在担当中让命的脉搏与祖国的血脉一起跳动。
面对现在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当仁不让,勇担重任的精神必不可少,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承担责任的精神,为祖国的发展进一份力。这份担当可以是像管仲那般承担着自身所处位置的责任,也可以是自己心中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更可以是自己对自己的小小期望。这份担当无论大小,只要是有,对个人,对社会都是一种升华。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作文范文五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以君子之风,破心中之贼”。齐桓公重用管仲,内尊周王,外攘蛮夷,拉开了春秋争霸的序幕,成一代雄主;管夷吾箭伤小白,兵败被俘,沦为贱隶,得鲍叔之荐,而身居相位,匡合诸侯,扬名显身,百代荣之。但细究齐桓公之左膀右臂,最具君子之风的当属鲍叔。
举贤不避亲近之人,彰显鲍叔以国为先的公心。管鲍二人年少交游,共同经商,尽管其后二人分道,各为其主,但情深谊厚,世人周知。举荐管仲,拿什么让国中之人心服?如何避免任人唯亲的讥讽?《吕氏春秋》记载,祁黄羊向晋平公举荐自己的仇人和儿子,皆能人尽其才。孔子评价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是的,以至公之心处事,则私情私利尽消;以利己之心举荐,虽荒远之人皆为党羽。小说《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不举荐自己的至交易学习,看似爱惜羽毛,实则耽误政事。而鲍叔之举管仲,其心磊落,以国为先,破“唯己”之私心,一派光风霁月,君子之气也。
举仇不避君主之恶,昭示鲍叔审时度势的慧心。韩非子在《说难》中说,说客能够不触犯到君主的逆鳞,那么劝谏就能成功了。而鲍叔举荐与桓公有仇怨的管仲,不仅是触君主之逆鳞,更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此举看似莽撞,实则显出其深远谋国的慧心。桓公即位之始,要务在于弥合国内因争君位而产生的裂痕,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而安内必先得人。人心定,则国力盛。汉高祖首封雍齿,将相之间反侧自消;李世民重用魏征,河北之地反意冰消。当此际,鲍叔审时度势,不惧逆鳞,举荐一管仲而公子纠的势力瓦解心附,老成谋国,克制了众人每易有的畏上媚君之怯心,直如海畔尖峰,撑天拄地,君子之智也。
举友不顾胜己之议,尽显鲍叔成人之美的仁心。管鲍二人相交多年,管仲之贤,天下又有谁能像鲍叔这样明晓?管仲才如盈月,一待拂去阴霾,则天地之间只余管子的辉光;其建功立业、奔腾千里之时,朝中诸人,不过如青蝇之附骥尾。《左传》有言:“凡有血气,皆有争心”。作为公子小白的谋主,争位战的胜利者,谁甘心拱手让出高位?可鲍叔硬是破除了人心中幽微难明的嫉妒心、争胜心。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鲍叔急公尚义,推己及人,仁者之风,当如是哉。
同学们,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而鲍叔,则以君子之风尽破心中之贼,风格高古,胸襟开畅,实乃我辈之楷模。吾人当传诵其高风亮节,以照亮现实,辉映寰球。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作文范文六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心胸眼光谋略》。
泰山不让其土,故能成其大,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选择成就一番伟业,那就必须拥有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胸怀,如炬的眼光和超常的谋略,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反之,睚眦必报,斤斤计较,必是小肚鸡肠,鼠目寸光,最终一事无成,如同那千万砂砾一般,随波逐流,泯灭于历史的大浪之中。
在这三个历史人物当中,我想说说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在即君位之前,曾被公子纠谋士管仲刺杀,庆幸得这一箭未中要害,装死逃脱,保得一命。但是他即位以后,为了心中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为了成就诸侯国霸主的地位,毅然不计前嫌,知人善任,任人唯贤,重用管仲,终于成就一代霸业,这使一种多么宽广的胸怀啊。能把敌人变成朋友,变成自己的人,最终变成了忠于自己的人,齐桓公的人格魅力必定深深地感染了管仲,我想这一定是齐桓公宽广的胸襟打动了管仲。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那么这个“木”必定是枝叶繁茂,挺拔旺盛,是一个舒适安逸的居所,可以在此安居乐业,古往今来,士为知己者死,即便如此,居庙堂之上的“主”们,也一定是礼贤下士的明君明主,否则以谋士的能力和眼光,绝对不会投其门下,忠心耿耿辅佐其左右,帮助其成就一番事业。这宽广的胸怀一定能令人感动,一定能令人震撼,一定能令人折服。
一个人究竟是沽名钓誉,还是名副其实,用人者究竟该怎么来识别一个人是否真的有真才实学,那么就要看这用人的领导有没有能力来甄别了,正所谓慧眼独具。我想齐桓公一定是这样的,他一定是了解管仲的,也是知晓管仲的才华并且十分赏识,正如之前所讲,即便是良禽,是贤臣,如果是遇到了朽木昏君,昏聩无能,闭目塞听,刚愎自用,那么在昏君的眼里,则不再是良禽和贤臣了,甚至会被认为成佞臣、奸臣,这样一来就是十分危险的情况了,良禽不能安居,贤臣就会受到生命的威胁。齐桓公是慧眼识英雄,也让英雄管仲有了用武之地,因此,一个领导人的眼光决定了他的方向,决定了团队的力量,也决定了他自己的未来。
宽广的心胸、独具的眼光和高深的谋略决定了一个大的格局,齐桓公正是冰释了管仲的杀身之仇,以其深谋远虑,着眼长远,用实际行动感化于人,唯才是举。中华民族不仅历史悠久,更是英雄辈出,人才荟萃,凡是成就伟大事业的领导者们,在他们的身上始终闪耀着智者的光辉,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虽然历经千秋万代,仍然映射着光芒,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继续披荆斩棘,开拓奋进。
恰同学少年,正是风华正茂,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光,愿我们都能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今后的道路上,释放自我,驰骋纵横,展示才华,实现我们心中伟大的梦想,并为之奋斗终生。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作文范文七
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好!
非常荣幸有这么一次机会给大家做读书会的分享,这次我分享的主题是《一箭与苍生》。
凭栏海涛拍岸,齐桓公神色凝重,用手轻抚衣带钩。当初争夺帝位,纠派管仲刺杀,他险些被箭射中,还好最后装死逃脱。
“管仲不除,其耻难雪。”此仇非报不可。
但他又望向河山,天下未定,苍生难安——他心愿结束这乱世纷争。“欲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鲍叔的话在他耳边回响。
斗转星移,金戈铁马。转眼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春秋霸业。而站在他身旁的,竟是当初刺杀他的管仲。
齐桓公一人上高台,挽弓满弦,开似月。我抬头看去,正好飞箭如电。
第一箭,敬容人之德。
若非其有雅量,难以如此大度并宽恕。易经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心若容不下一箭的仇恨,又怎能容下苍生?
子贡曾问孔子,有无一字可奉行终身,孔子答:“恕。”浸润在对话中的美德犹在耳边,自江水流转千年。一箭仇恨,终不及日月可攀的豁然;心怀慈悲,大爱值得奉予身旁。
回望当下,中华民族仍秉持容人之德。新冠疫情中,纵然遭遇他国诋毁,我们仍不改海纳百川的心意,不懈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箭,敬明察之心。
江山为靶,管仲便是那选定的箭。
尧帝觉察儿子才能不足,便让位给舜,点缀选贤举能的开始;纣王听信小人,颠倒黑白,终致商朝覆灭。
齐桓公不带情感偏见,知人善任,不因鲍叔为亲信而厚待,不因管仲为旧敌而漠见。直至今日,在管理中仍是一样的道理,重用众才者必兴,善聚众智者必明。
面对退而居其次的鲍叔,隐忍投靠的管仲,齐桓公充分发挥二者的才能,把握微妙的动态平衡——不失为另一面向的中庸智慧。
第三箭,敬慷慨之气。
个人价值观必然指引行为前进的方向。
齐桓公格局宏远,心系天下,不因个人恩怨而影响家国大事。
我不禁想起高平公造福天下苍生的凛然之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又仿佛在橘子洲头,看见一袭背影望远凝眸:“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现如今,值中华民族复兴之际,我们应修德、明察、养浩然之气,为民族重屹世界之林尽微薄之力。
那齐桓公的箭,已经走远。
只见他举起衣袖,挥手一摆,江山万里荣枯。
涛声阵阵,雨点频频,人在时代深处向我回头轻笑。
我也举起弓,拉紧了弦,看准那模糊又清晰的天。
一箭。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作文范文八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我发言的题目是《甘为绿叶衬红花》。
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作为霸主登上了人生巅峰。这一世的伟业可以说归功于鲍叔的知人之明。
当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后,鲍叔对其直言,如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而后齐桓公听取了鲍叔的忠言,非但未杀管仲,反而重用了他,而鲍叔情愿做管仲的下属。这种品德正如司马迁所言:“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人们赞扬多的是鲍叔能够识别人才,不居功自傲,甘为人梯的品德。也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不正是管仲的伯乐吗?
齐桓公多次会天下诸侯,没有动用武力就制止了战争,这就是管仲对齐桓公的报答,他协助齐桓公成就其霸业,达到极盛的顶峰。这个层面看,管仲确有他的贤明之处。
有关鲍叔的品德,还有一些小故事:当时管仲很贫穷,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利润时,他总想多分一点,但鲍叔知道后,并不认为他是贪心,而是认为他家里贫穷,需要这些钱财;当他替鲍叔谋划事情时,总会陷于窘境,但鲍叔从不认为他愚笨,只是安慰他说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当他多次被国君驱逐时,鲍叔没有说他不成器,而是安慰他没有遇到好的机遇……
鲍叔推荐管仲后,一直辅佐其左右;齐桓公也一直在鲍叔的激励中成长,有两位智者辅佐,最终成就齐桓公的一番事业。
如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自我认同感也随之增加,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频频出现。很多人都想争第一,网络上网红频频出镜,都争着想做那朵红花,谁也不曾想去做绿叶。
我们能够顺利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小了说,为我们默默付出的父母,不就是衬托我们的那片绿叶吗?大了说,我们团结拼搏的国家,不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绿叶吗?而我们每一个社会中人,都是自己成长中的那朵红花,灿烂地盛开在那片绿叶中。
生活中的很多人,就像鲍叔那样,甘愿做绿叶,去衬托红花的美。比如幕后的科研人员、比如在一线的抗疫人员、再比如每座城市的清洁工……见过夏季的凌霄花吗?大片的绿叶藤上,有几簇小喇叭的橘红色小花,高高地攀在大片的绿色藤蔓上,很是惹眼。
甘为绿叶衬红花,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人品。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作文范文九
同学们:
文言经典中,经常提到的“长者”,是指那些德高望重的人。每每看到这个词语,我总觉得心生谦和。在齐桓公与管鲍的这个故事中,不同于齐桓公的雄才大略,管仲的栋梁之才,鲍叔身上颇有一种长者之风,令人追慕,让人感动。
管鲍之交能成佳话,关键在于鲍叔的宽厚惜才。起初,管仲和鲍叔合伙做买卖。管仲和鲍叔一起经商,分钱的时候总是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他贪,知道他贫穷;帮鲍叔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多次做官,每次都被罢免,鲍叔不认为他没有才能,而是时运不到;管仲带兵打仗,逃跑最快,鲍叔不认为他胆怯怕死,是知道管仲家里有老母亲要侍奉。公子纠失败,他没有像召忽那样殉死,鲍叔不认为他无耻,知管仲“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管仲这样的表现如果遇到《世说新语》里管宁,早就被“割席断交”无数次了。难怪最后管仲慨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这样的鲍叔真是可遇而不可求。也许正是他的包容与激励,导引管仲向上向善,成就自己,也成就了齐国。
能有这份涵养和雅量的自是德高之人,然而鲍叔又不同于一般的好好先生,他有立场有决断有韬略。他选择辅佐公子小白,并劝齐国大臣接纳小白做齐桓公,他做对了。他派人抢回管仲,犯险为之直言力荐,请求齐桓公以礼相待,一句“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何啻千金,他又做对了。他自知才能不如管仲,甘居其下,君臣同心,朋友合力,他还是做对了。《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两件多么难的事,但鲍叔都做到了,他无疑是个非常明智之人。
情感和理性常常是矛盾的,太理性太明智就容易薄情,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太重感情看重道德又影响杀伐决断,难成大业,比如关羽,比如陈宫。同时欲求和才能也常常不匹配的,才能高欲求小,平庸一生,而才能不足以撑起野心的,也多以悲剧收场。难能可贵的是,在鲍叔的身上,理性和情感、才能和欲求完美平衡,让他有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这样一种清明而平衡的智慧,一种赏识朋友,心底无私的胸怀是一种卓越的人格,它不仅促成了明君贤相的垂拱而治,也使管鲍之交善始善终。
历史的车轮滚过,千载之下,春秋时代已成遥响,齐国国富兵强的事功早已无迹可寻,但是鲍叔的形象和管鲍之交的佳话依然流传。我借范仲淹称赞严光的句子,来表达对鲍叔的称许:“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谢谢大家。
关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作文范文十
鲍叔去哪儿了?
春秋时期,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司马迁评述曰: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谋划策很重要,有一个鲍叔太重要了。没有鲍叔就没有管仲之力,就不可能九合诸侯。这是孔子的结论。
孔子说的对!孔子今天还有话说,鲍叔现在去哪了?孔子学院怎么没有管仲来管?孔子有点生气。
孔子说,打着我的名片全世界设学校,问过鲍叔没有?世界上怎么没有释迦牟尼学院、穆罕默德学院、亚里士多德学院?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你们都沒弄懂,跑全世界去教孔子学说,管仲肯定不会这么做。
孔子学院把书法、国画、唐诗、宋词、茶艺、汉服、剪纸、京剧、川剧、功夫、中国古典音乐、传统舞蹈等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向外国人来推广、宣传和教授。这些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固然没错,但是,这些项目即使国人也见得人人都喜欢,都愿意花时间去学习,西方人自小生活背景和文化观念上跟我们截然不同,刻意去推广,试图让西方人去喜欢和接受,学的这是什么嘛,这就是玩嘛!管仲肯定不会这么任性。
截至目前,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 。每年,都要派大批志愿者从国内出发,远赴海外,到当地孔子学院开展为期一年的教学,教师岗前培训要学剪纸太极拳,这些教师只能苦笑吧?而且耗费巨大,管仲会这么干吗?
我的学术思想影响华夏文明2000多年的进程,但囯内有多少孔子学院?还有多少囯人知道“仁义礼智信”?是不是应该先在囯内大力普及传统文化教育?而且外国人进入孔子学院学习,只是象征性收取很低费用,跟免费没有什么区别,还提供可观的奖学金,学习优秀者将有机会到中国参加各种活动,比如,举办演出、中文比赛、书法比赛、学习深造等。这些机会和资源给农村的孩子多好,国内我知道的只有张桂梅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多名女孩走出滇西贫困大山。张桂梅说,我绝不让我教的班级的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我认为管仲肯定也会这么说。免费求着人家学汉语,我们能不能自信点,应该他们抢着来学汉语啊。我们的孩子倒是拚命学英语,每年学英语的费用老高老高了,明天高考还要考。管仲在,肯定愁死了。
孔子最后说:世不缺管仲,而少鲍叔也。鲍叔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