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教案
教案是教师教学设计和反思的重要工具。通过编写和使用教案,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系统地思考和总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语文五年级上教案,欢迎大家一起来收看!
语文五年级上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介绍一个人物,说清其尊敬的原因。
2、进一步提高有条理地介绍一个人物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向先进英雄人物学习品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入题,明确要求。
1、你是怎样介绍一个人的?2、人是怎样介绍最高兴的?讨论归纳:
①人—样子、特征、特长②最高兴的是抓住高兴来说清高兴的原因。
3、提出目标:人们要把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介绍自己最尊敬的(人)。
二、试说点拨,掌握方法。
1、学生试说:我的老师:①总说②具体、关心、帮助、鼓励③总结
2、学生自由说时提出:请你说说最尊敬的是谁?
先进人物、模范人物、英雄人物点拨学生自由说。
3、学习例文:
①在生活中,我最爱的是我的爸爸妈妈,而我最尊敬的是×老师。虽然他其貌不扬,但能说会道;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心灵手巧,画得一手好画,剪得一手好剪纸,写得一手好字;能文能武,不光能写得好文章,还能带领我们打篮球,踢足球。在我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个能人。
②其实最让我服贴的还是他对我们的教育。平时他虽然经常和我们嘻嘻哈哈。但对我们的教育可严啦,在行规上,你绝对钻不到空子。记得有一次,×老师宣布去看电影,我因为最近学习太紧张,有放松的机会真是太高兴了,我就忘形地怪叫一声,当时急着排队,老师也没有理睬我,我也以为没事,在去电影院的路上,他走在我旁边,和我说着话。忽然前面出现了几个吹口哨怪叫的人,老师话头一转问我:“前面几个人很潇洒是不是?”我“哼”了一声:“小流氓!”老师却淡淡一笑:“可有人还在教室里怪叫呢?”听了这话我的脸红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事。
你说,这样的老师你能不尊敬吗?
4、总结方法:①以总—分一总的方法介绍他人。抓住你尊敬人的样子、特征、特长来反映人物,并要让听者一开始就对人物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②尊敬他人要从内心开始,只有从心里发出的那种真实情感才能使人感动,要用真实的事例,采用总一分一总方法来说明你为什么最尊敬他。
三、指名全班说,师生评议打分,明确要求。
四、四人小组互说打分
五、作业:生活中值得你尊敬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在班级《英雄故事会》上作介绍。
语文五年级上教案(精选篇2)
一、导入
快要上课了,请大家听一首歌,会唱的一起唱。(媒体—《好汉歌》)
1.谁知道刚才听的是什么歌?
2.是的,这是《水浒传》的主题歌作者施耐庵就用他那一枝生花妙笔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有血有肉的英雄好汉的形象,演绎了一段段生动曲折、为后人传颂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读题:林冲棒打洪教头,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施耐庵的妙笔一起来欣赏人物的形象,体会他文笔的精妙。
通过早晨的熟悉课文,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见面,第二部分是交手。
(板书:见面、交手)见面讲的是(文斗),交手讲的是(武打)
二、学习第七小节
1.文章的第七小节直接写了两人精彩的武打场面,我们就先来欣赏两人交手情景。
2.自由读读第七节,想想第七节写了他们几个回合的交手?(3个)
⑴板书:回合齐读、什么叫回合?怎样做了才能算一个回合?课文共写了几个回合的打斗?点清了吗?几个?是否找对了,我来检查一下
⑵分别指读三个回合(谁来读第一个回合,看看他分得对不对?)
3.这场武斗虽然只有三个回合却扣人心弦十分精彩。那么精彩在哪里呢?我们来品读一下。怎样品读呢?请看提示:指名清楚响亮地读读要求
1.媒体出示:
1.洪教头打了哪三棒?用直线画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每一棒的用意何在,从中可以看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
2.面对洪教头的三棒,林冲回了哪三招?用曲线画出(每招只能两个字),说一说这三招妙在何处,想一想从中可以看出林冲是个怎样的人?
要求看懂了吗?请大家先围绕第一个问题轻轻地读读,细细地想想,一边读一边悟,一边读一边想。
4.欣赏感悟体会
●⑴谁来做做洪教头,通过朗读来打出他的第一棒?
你打这一棒用意何在?何以见得?
(恼恨林冲——柴进对他的看重和款待。“想赢银子”“使出浑身的功夫”。
他用了什么招式呢?——把火烧天。齐读,顾名思义,这个招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把火”怎么拿?烧天,天在哪儿?——谁来做做看?
请问洪教头,你第一棒就使出了这个招式,想干什么?体会的真好,这个洪教头第一招就是一个杀招,而且使出了浑身的功夫,摆明着要致林冲以死地,用心何其险恶何其毒也!)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洪教头的第一棒,读出这个洪教头的用意
⑵谁来代表洪教头打出他的第二棒?
你这第二棒用意何在?从哪里看出来?
“劈头打来”——还是打脑袋,还是那么用心险恶!看来,他就是要借着比武把林教头干掉!
跳起来大喊,喊什么?——“来!来!来!”读读看,这三个字怎样读好它?(来,让我打!让我打!让我打!)
光说不练不行,一起来读读他这招险恶的第二棒。
⑶好,谁来代表洪教头使出第三棒?请问,这一棒你用意何在?
(还没站稳脚跟,又提起了棒——想快点早点,迫不及待搞定林冲,还没有站稳就提起棒了。)
全班一起来迫不及待一下。这三棒下来,我们可以看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鲁莽、凶狠、残忍)
⑷ 小结评点:洪教头这三棒表面上看去仅仅是比武的三棒,但一棒紧似一棒,每一棒都欲置林冲于死地。作者施耐庵的一支笔是多么了不起!名著就是名著,几笔下来就把人物的形象勾勒的如此生动、传神。下面,我们一起完整的读一读洪教头这用心险恶的三棒。读出他的用心读出他的特点。齐读课文。
●那么面对洪教头野蛮凶狠恶毒的三棒,林冲应了哪三招?这三招妙在何处?
大家做一下小林冲,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说说你的回招妙在哪里?
⑴首先第一招,谁来?(一横)——你有“把火烧天”,我有“拨草惊蛇”。草在哪里?伸出手来拨拨看。示范,这就叫一横。有什么好处?说不出来,指名表演(我做洪教头,使出什么来的?用把火烧天攻,你做做拨草惊蛇的动作试试。我双手举起来了,破绽在哪里?拨草惊蛇可以打哪里?
这一招妙在哪里?(攻其破绽)巧不巧?——板书:攻破绽
让我们通过朗读帮助林冲使出这高超的.一着。
⑵“一退”。谁不会退,退又有什么好?(敌进我退,避其锋芒)——板书:避锋芒。
林冲们一起来,灵巧的一退,避过洪教头。
⑶“一扫”。看准机会,迅速出击,洪教头一个踉跄,立脚未稳就急着进攻,破绽百出,浑身上下全都是弱点,这么一扫,哪有躲开之理?正如歌里所唱的“该出手时就出手!”
板书——攻弱点
来!拿起棒,打他的弱点。
体会了这三招之妙,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人?(武艺高强、武德高尚)
引导:洪教头的三棒,棒棒致命,而林冲,特别是在最后一棒时,却仅仅是打了他的小腿,可见林冲的武德(高尚)
林冲这精妙的三招在施耐庵笔下仅仅只用了六个字——“一横、一退、一扫”。却是那么生动传神,这就是名著的绝妙之处、这就是名家的风范所在。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下这名家的风采。(男生:读洪教头的三棒,招招致命。女生:读林冲使出的三招,招招精妙,最后两句全班一起读。)
5.小结、指导学法
在第七节中,施耐庵就是这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细节描写给我们展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们通过品读言行就了解了人物的个性,感悟了人物的内心。像这样精彩的描写,文章中比比皆是。让我们用刚才的这种品读方法自学课文其他的部分。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先重点来学习他们的见面——第三小节
三、学习课文3节
1.提出要求:
请大家默读文章的第3节,一边读一边想,林冲是个怎样的人?洪教头又是个怎样的人?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读的时候划划有关的句子。你觉得初次江面的洪教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林冲呢?
2.先讨论洪教头
三个主要部分,灵活掌握(a.人物神态b.人物语言c.人物动作)
A.人物神态描写
边汇报边板书:
挺胸歪戴
全不理睬神态描写
也不相让
(一介武夫、高傲、骄横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就是神态描写。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语体会人物的个性。
B和C用媒体交互
交流后汇总提高
作者就是这样抓住了神态写出了傲慢、骄横的洪教头
●人物语言
施耐庵运用了人物的语言,体现了洪教头的特点,这些语言都相当精妙。还有哪些?
媒体演示:有道是锣鼓听声听话听音结合上下文,读读洪教头的话,想想这三句话用意何在
①指读第一句
(评:读的外表上像,内心却不像。不理睬林冲,只对柴进说了这句话,他有什么用意?
如果说不出,听老师来读——强调“犯人”。——这是对林冲的嘲笑、讥笑)
齐读,读出讥笑
②那么第二句的用意又是什么?谁来读读说说?
(仅仅还是讥笑吗?犯人尽管是犯人,但还有人格,然而这里用了“依草附木”、“冒称”、两个“骗”,仅仅是嘲笑吗?这是对他人格的——侮辱)贬低。
谁来做做这心高气傲的洪教头,贬低一下林冲?
③第三句呢?谁来读读看,体会到了什么?(逞凶好强,藐视他人,对林冲的紧逼)
④初次见面,他先讥笑再贬低最后逼迫,步步(紧逼),用意(邪恶)让我们一起做一回洪教头,把他言语中的讥笑、贬低、侮辱、逼迫都读出来。
⑤面对洪教头的傲慢无礼,步步紧逼,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让了几次?躬身施礼、起身让座、”不敢不敢“。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为人谦和)
书上写得十分精彩,想不想看看电视连续剧水浒中的这段有趣的情节?
齐读第三节,让我们一起完整地体会一下人物的形象和作者描写的细腻。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四、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个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结识了一位好汉——林冲,还认识了一个社会小丑——洪教头,我们更领略了一位名家——施耐庵的妙笔生花。关于水浒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我们可以像今天一样细细读,慢慢想,紧紧抓住人物的言行,品味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特点。
五、作业
1.全文对洪教头的描写是浓墨重彩,而好汉林冲却只有寥寥几笔,但他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心中,挥之不去十分仰慕,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2.有声有色的把这个故事讲给低年级的小朋友听。
语文五年级上教案(精选篇3)
又到一学期的复习时,我们知道复习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当然更主要是给学生查漏补缺,使得某些学生因为平时的缺漏而存在的不理解,能在复习中得以理解,进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在今天的复习交流活动中,我根据组长安排是讲讲关于第四组课文的复习要点。
教材分析:第四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每篇课文都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主题,都是以展示生活中的一件件事例,来告诉我们如何做人的哲理的。具体学习这些课文,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本次习作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或凭借课文提供的漫画故事),以及给自己留下印象特别深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
我在考虑复习这组课文时,我想复习除非是基础知识与阅读写作。于是根据教参要求、教材安排,以及单元检测卷和学生的课堂作业,作了下面的设想:
一、基础知识:
1、掌握本组新词,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一定要会读会写,在复习中可以以听写或看拼音写词的方式进行巩固检测。读读记记中的词语一定要会读,特别注意发准每个字的音,并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运用。这可以以同桌互检或认读给小组听的方法,加以检测。
2、这一单元中以“的”“地”组成的词组较多,因而这一词组也应该是本组课文中要加以复习的,主要让学生能正确运用“的”“地”的词组,并能正确地给以合理搭配。在本组中共出现的词组,我作了个累积。(彩色)的涟漪(银光闪闪)的湖面(皎洁)的月光(企求)的目光(不容争辩)的声音(沮丧的)孩子(严格)的教育(月光如水)的夜晚(永久)的回忆(终生)的启示(星罗棋布)的村庄(大胆)的念头(特殊)的技能(与众不同)的展览(络绎不绝)的人(鲜红嫩绿)的果实(深幽)的丛林(简易)的竹条(繁茂)的绿蔓(滚圆)的身子(细腻)的绒毛(美好)的境界(颤动)的笔尖(蓬松)的球儿(好奇)的眼睛(亲近)的情意(又细又亮)的叫声(生气)地叫(小心翼翼)地收竿(熟练)地操纵(得意)地欣赏(神气十足)地站(不停)地甩动(急切)地问(平静)地说(依依不舍)地放(清楚)地知道(有力)地摆动(源源不断)地流出(不动声色)地写(高高)地挂(深深)地印(友好)地啄两下(默默)地享受
3、词语的辨析。课堂作业本上及试卷上要求区别的是“剧烈、激烈、强烈”“告诫、告诉”“启示、启事”“鼓励、鼓舞、激励”“展现、出现”这一题,从学生的作业情况看,“剧烈、激烈、强烈”与“鼓励、鼓舞、激励”的区别学生是有点搞不清楚的,因而它们的区别,我们要适当让学生通过练习比较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从而正确运用。
4、掌握多音字(空地、播种、便宜)。
5、近义词
怪(挺)居然(竟然)希望(期望)辉映(映射)嘱咐(吩咐)
辨别(分辨)索性(干脆)乞求(恳求)争辩(争论)清楚(清晰)
启示(启迪.启发)告诫(劝诫)爱慕(羡慕)收获(收成)可惜(惋惜)
体面(好看)开辟(开拓)剧烈(猛烈)熟练(娴熟)诱惑(引诱)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欣赏(观赏)抉择(选择)和蔼(慈祥)
梦想(理想)巧妙(灵巧)念头(打算)吩咐(嘱咐)便宜(廉价)
颤动(抖动)信赖(信任)淘气(顽皮)
6、反义词
爱慕(厌恶)便宜(昂贵)外表(内心)体面(难堪)熟练(生疏)
可贵(可鄙)实用(没用)争辩(沉默)清楚(模糊)诱惑(劝阻)
和蔼(严厉)巧妙(笨拙)消失(出现)推迟(提前)居然(果然)
爱慕(嫌弃)温暖(寒冷)熟悉(陌生)享受(吃苦)淘气(乖巧)
遥远(附近)严格(放松)短暂(永久)
7、关联词的运用:尽管……但是……要是……就……既然……就……不但……还……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8、重点的`句段必须背诵抄写。在本组的课堂作业本中,每课都有“收藏屋”要求把文中含义深刻、对我有启示的语句抄下来。故每课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句,能够熟读背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社会的人。我摘录如下:
《钓鱼的启示》、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和课文的重点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积累好词佳句(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__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能背诵、默写父亲教导“我”的话(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并领会它的深刻含义。
《落花生》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及“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和“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并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珍珠鸟》抄写课文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并理解其含义。
而通过课堂作业本及考试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在这一单元存在的最大问题,还是课外阅读,故加强课外训练是重点。
二、阅读
本单元的阅读思想性较深刻,给学生的分析带来较大困难。因此我认为,像这种阅读题,我们一定要按本组的教学目标,教会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词句的含义的方法,然后寻找相应的主题或相应的内容的文章,给学生以训练。首先让学生养成读通读熟文章再解题的习惯,然后再根据要求答题。
三、习作:虽然习作中的取材有三个方面,但每个方面都是写一件事,因而习作指导重点是把事情的发生和经过讲清楚,把从中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复习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13《钓鱼的启示》认读生字,听写新词,区别积累的、地、得的词组,读熟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出“我”的心情变化,会区别运用“剧烈、激烈、强烈”“告诫、告诉”“启示、启事”,背诵抄写课文中描写月景及重点句。
第二课时:14课15课16课,内容见上
第三课时,阅读训练与习作指导。习作(可以是拿出教学时写过的习作,重在指导后,重新修改)
第四课时:进行检测
注:像一些抄写练习我们可以放到回家作业中完成,包括园地中的“日积月累”知识。
语文五年级上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
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近20__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准备:
黄河图片、有关黄河的视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
2、检查预习情况。
(1)看看有哪些同学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
(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回答。(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行评价。
3、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注意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
4、投影出示20__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
5、出示视频,黄河流域的近况。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
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联系吗?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联系所造成的后果治理方案
3、交流所填内容。(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部分板书)
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
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6、拓展延伸:
(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
(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
7、作业。
(1)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子。
(2)小组合作办一期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手抄报,看看哪组同学做得。
板书设计:
8、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摇篮”
现在——祸河原因(自然原因、人类破坏)
语文五年级上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
2.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4.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看看将来谁有可能是文学家。我们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字最有情味,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读出气味。我给你一个词,你能读出什么呢?请注意看——“鸟语花香”(你和文学家有缘,因为你读出了声音和颜色。你将来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学家,你不但读出了一幅群鸟齐鸣、百花吐艳的画面,还带领我们走进了花的海洋,闻到了花的芬芳。你将来肯定能成为文学家,你能通过想象,读出文字中的情节。)“高山流水”(这个孩子也有文学家的潜质,你能读出颜色和声音。你真棒,你读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图,静态的大山、动态的河流相映成趣。)不过,当邹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读出来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就是讲的伯牙绝弦的故事。(上课!)
一、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生读。
指导生读准“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生谈学习方法。
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反复诵读加揣摩,比如联系上下文,比如参看书下注释,比如借助工具书等等,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
二、初次读文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3遍,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读,师:他读得怎么样?评议字音准确和发音的清晰。再读一读,不但字音要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尤其要注意断句。
2.指名读,纠正断句错误的句子。
师:谁来评一评?出示难读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范读,生再读。)
师:再把课文读一读,读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齐读,要求文从字顺。
三、理解课文
过渡: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一)整体感知:
1.生谈读懂的地方。(提醒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话,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
2.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强,但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你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吗?出示“善鼓琴、善听、善哉”,指名生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谁善鼓琴、谁善听)。“善哉”用现代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二)细学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又何以见得?
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哪个字表现出了巍峨?他看见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山?你哪个字表现了“高耸入云”?齐读。
师:是呀,一个“峨”字竟然表达出来了这么多的意象,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还有哪一句能说明子期善听?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样读才能读出江河的宽广(浩浩荡荡)(你抓住了“洋洋”二字来读出江河的宽广。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
师: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常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远大,表现江河就是说自己拥有江河般的胸怀。伯牙是在用琴声表达自己浩浩然的鸿鹄之志和坦荡荡的君子情怀。再读2.3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义。
师:读着读着,我眼前就浮现出了一副画面,你看见了吗?生想象伯牙鼓琴,钟子期聆听的画面吗?(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 指名说。(师:透过文字展开想象,会让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不过,这两句话更能凸现的是子期的善听,文中并没有直接写伯牙的善鼓,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补充伯牙善鼓的资料。
5.师:既然伯牙是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还会表现什么呢?
6.师:是呀,高山也罢,流水也罢,悲伤也罢,开怀也罢,真所谓, 伯牙所念——
师:此话怎解?指导理解这句话,“念”做何解?为什么“必得之”?强调“一定”“必定”!
师:当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伤、志在开怀,子期都能理解,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7.师: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天,他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生答) 师补充资料: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 是呀,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真正听懂他的琴声,可以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没有人能向子期那样赞曰—— 当他鼓琴志在流水时,没人赞曰—— 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山涧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孤独,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却能听懂他的琴声。 伯牙苦苦寻觅的知音找到了,此时他的心情如何?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他最想对子期说什么?(引导学生说文言文。)
8.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身亡。出示句子,指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理解句子。
9.子期死了,这对伯牙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无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独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这种痛苦,所以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10.他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前程都绝断了,他万念俱灰,恨不得追随子期于地下,又哪里在乎这琴这弦呢?
四、课外拓展
悲痛欲绝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诗歌师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他用这种“为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让我们带着伯牙深深地伤痛和悲怆读最后一句。(指导学生读出悲痛、悲怆的气概。)
五、背诵课文
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邹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已经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可全文却只有短短的77个字,这就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想背诵这篇感人的文章吗?
1.生自由背诵。闭上眼睛,想想文章的思路和脉络,心中默背。
2.试背。放《高山流水》的乐曲。
3.指名背诵。
4.师生一起背。(邹老师也想背诵了,会背的站起来背,还不太熟的,可以坐着小声地跟着背。)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