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

新华分享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以确保教学过程有序、连贯。怎么写好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篇1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没有见过白鹭,有必要让学生先欣赏一些白鹭的图片,对白鹭有个直观的认识。

本篇课文的语言凝练、含蓄,学生可能会有很多不懂或疑惑的问题,这将是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对于白鹭的美,学生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刻,有必要适当点拨,加深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提出问题,分析解决。

3、在品读课文的同时,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生活和美的热爱之情。

《白鹭》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是大文豪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因此,教学本文除了带领学生学会生字词并练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内涵,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美。

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理解。

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课件展示法,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

1、课文朗读动漫。

2、白鹭的&39;相关视频资料、作者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作者背景及白鹭相关资料。

使用教材

构想:对于课文的理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课文阅读。首先,让学生们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接下来设置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设置深读课文,品味重点句子,重现优美的画面,这样由浅入深的阅读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了文章,体会了作者对白鹭的思想感情,这种方式突出了重点,有突破的难点。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悠远,我要让我的学生们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让他们明白美往往存在于平常的事物中,鼓励他们去寻找,去发现在能力培养方面。我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把课上所学运用到实际中,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师出示图片)

2、激趣导入:课件出示白鹭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交流,认识白鹭。

3、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师指导读好“鹭”。

5、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作者资料,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画出不懂的词语。

(2)出示词语,过字词关。

(3)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二、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三、赏读2—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

2、集体交流,引导,感悟。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2)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3)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3、学生再读2—5自然段,读出白鹭的精巧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

四、赏读6—8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生活美”

1、白鹭不仅有精美的外形,更有精巧的生活。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

2、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

3、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展示汇报。

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五、赏析9—11自然段

1、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2、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六、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猜谜语。

学生交流对白鹭的认识。

简介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曾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联系上下文指名说说生字读音上的注意点,并领读。

教师适时指导读准“喙、嗜、朱、哨、韵”等字,并正音。(“宜”读yí,不读yì;“喙”读huì,不读zhuó。)

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出白鹭的美:(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学生从: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感知白鹭的美。

学生边读边想边画白鹭“精巧美”的句子。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觅食、栖息、低飞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找出看到的画面: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

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齐读第11小节,发出内心的赞叹。

齐读全文。

学生从多角度畅谈收获。

这一环节以谜语和视频资料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

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预习交流时间,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引领下,学会了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本环节注重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为课堂中合作、探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充满诗情画意。回顾全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激发他们对白鹭的喜爱之情,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白鹭的外形的精巧。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真正走近白鹭,感受白鹭的生活美。

在激情朗读中读出白鹭的韵味、作者的心境,读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习写作方法。

总结: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篇2

1、通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目标设定

2、通过默读、速读,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学习重难点学习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冰心资料学生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自学)

教师导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导语:

【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语言,去结识一下这位爱读书的女子吧!

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

二次备课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字典,正音、释义。

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在学案上给出方法,实效指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

课前观看学案,总结、发现、梳理问题。

合作交流:(互学)

小组长检查,汇报学案的内容。展示点评:(群学)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阅读后完成:

1.读准字音;

2.注意句子通顺、连贯思考:

小组展示字词学习的情况,展示课文的朗1.梳理文章结构:理解了文章的顺序,我们看一看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明确:

三、学生展示交流、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题目中思师归纳讲解。考)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或她对我们少年儿童的读书有怎样的建议?)课文重点写了这句话的哪个内容?明确:

2、冰心奶奶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觉得怎么样?(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明确: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明确:学习内容

课题

长春版六年级上册忆读书第二课时

设计者周节

1、通过朗读美文,了解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品味平实、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目标设定

2读好书”有比较透彻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交流读

学习重难点学习准备

1.重点:品味本文平实、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难点:通过与冰心的“对话”,体会读书的好处。课件

教师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学习过程

复习导入:

1.指名有感情朗读。2.提问:上节课我们听冰心老人给我们讲了她读书的感受,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个感受是什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前面我们已经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来探讨读书到底有哪些好处?怎样做到多读书,读好书?互学:

1、通读全文回答:作者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好。读书

有哪些好处呢?请你试着概括。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明确:

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引导学生结合课题,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2、“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明确:

3、细读12-13段回答:

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平实自然,如话家常。作者

作者说要“读书好”,那怎样才是个对书非常有感情的人,你从文中哪能得到一本好书?明确:

些词句能感受到这种感情?

例:“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一……就……”好处:

比较之后,作者喜欢读哪一类的悲惨。)书?(请从原文中找句子来朗6.指导朗读读)

总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一本好书呢?明确:

1、请你搜集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2、迁移活动:有感情地齐读、享受冰心的美文。冰心妙语录一: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的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季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也不是悲凉。――冰心

语录二: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成功的花》

忆读书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板书设计

有助于写作读书体会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会挑选、比较

教学随笔

读书好能扩大知识面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的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

3、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并能够向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够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相关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冰心写的《忆读书》,板书:忆读书

2、(出示多媒体:冰心的照片)

3、冰心的资料交流

小结:在中国的文学,女作家寥若晨星,冰心是文学界的长青树,从19岁成名到晚年仍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是与她热爱读书分不开的。

4、通过课题,你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课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回忆了她一生的读书体会。

二、学习课文

1、检查预习,

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那我我就出题考考大家,小组抢答(出示课件)

2、默读课文,看看冰心奶奶要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板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交流

读书有什么好处?(结合书上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总结一下)

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得快乐);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长知识);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助写作),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学做人)。

4、要想读懂文章,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还要走进作者的心灵,一起感受她的思想,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2—11自然段,自由选择1—2个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或句子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小组交流

小结:刚才我们重点分析了“读书好”的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5、齐读第11自然段。理解“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总结、概括的作用。(特殊的用法,起强调的作用)

6、多读书:从时间上,种类和数量上来写。7岁—到老还读“万卷书”

7、读好书:

自由读12—13段,冰心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理解:无病而呻风花雪月

结合本课所学和你以往的读书经历,你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三、总结本节课内容,教育学生: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是作者写给少年儿童指导读书的话语,是作者一生读书的经验总结,也是作者读书思想的结晶。今天老师也送给大家三个词:开卷有益、博览群书、择善从之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与书为友,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都能够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看待问题,处理事情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还要换个角度从别人的`立场审视问题,从长远打算,经过深思熟虑后再作出决定。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故事内容,明确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全面、长远地看待问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两个农夫”。

二、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指导:将课文读通、读顺,明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读得情况。

3、小组内汇报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全班交流。

5、评价总结:这篇课文写了两个农夫在秋收后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一个认为趁天冷之前卖牛可以从中获利,另一个认为天冷前买牛节省金钱。买卖成交后,两个农夫却分别得到了不同的后果。

三、再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1、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小组内讲故事。

3、指名讲故事。

4、师生评价。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谈话:这两个农夫最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为什么?他们还应该想到什么?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

3、小组内讨论。

(教师引导:可以提示从文中的中心出发来提出建议,提出的建议应该是双方都能得到利益,而不是文中结果。)

4、全班交流。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结果,可以作适当引导。)

五、写出你的建议。

1、根据讨论中大家提出的意见,分别给两个老农提建议,然后写下来。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六、学习“阅读小提示”

1、指名读“阅读小提示”内容。

2、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法。

板书设计:

两个农夫

一个老农卖牛和饲料(物价上涨)遭窃送命要全面考虑

另一个老农卖牛和饲料(牛半价)遭瘟疫杀牛长远打算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课题:桂花雨)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N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自己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什么.

c.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

积累语言求发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篇6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古诗,谁来读读课题?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2、古人对马可谓情有独钟,不论是叱咤风云的将士,还是尚武弄墨的文人,都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吟咏骏马的佳作不胜枚举。诗人杜甫又是怎样描写房兵曹的这匹胡马的呢?

二、预习古诗,整体感知:

1、请你认真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想,这匹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范读。

2、远观胡马,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走近些,再去看看吧。请你自己好好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

三、品味古诗,感受意境:

1、读了这么几遍诗了,那胡马到底来自何处呢?大宛是个什么地方?

2、传说大宛产一种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奔跑的时候脖子上会流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水。为了得到它,汉武帝曾两次派兵远征西域。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也写到了汗血宝马。房兵曹的胡马虽然没有这样神奇,却也是一匹良驹。我们来看看胡马什么样。

3、请你找出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好好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

4、指名汇报。这匹马瘦骨棱棱好比山峰,怎么能称得上是一匹骏马呢?和杜甫同一时代的诗人李贺告诉了我们答案。

5、(出示《马诗》)请四人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学习这首诗。先自读《马诗》,再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交流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指一小组汇报。

7、通过这首《马诗》的补充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古人选马以两耳竖立,骨骼清峻挺拔者为上品。这里的“瘦”并非瘦骨嶙峋,而是指胡马体态俊健。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一起来读读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

8、这样一匹骏马跑起来什么样呢?这里的“入”字可否换成“吹”或者别的字?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骏马疾驰,似奔雷、似闪电,“入”字形象地将一匹夹裹着凌厉之风的骏马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不能不感叹,诗人用笔之妙啊!9、诗人用短短的两句就将胡马之神之灵写得入木三分。来,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二句诗。

10、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一匹战马竟然可以让主人将生死托付给它,这是怎样一种感情啊!我不由得想到了《三国演义》中那匹赫赫有名的赤兔马。这马浑身上下火红,只有四蹄雪白。人们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极言这匹马之神勇。但赤兔马在主人关羽死后,极度悲伤,数日不食而死。少年时候,每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被马对主人的忠诚所打动。那么你在课外阅读中,又有哪些马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拿出你的摘录笔记,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11、马是忠诚的,马是高贵的,马是将士最值得信任的伙伴。所以杜甫感叹——

12、杜甫还想对房兵曹说——(指名读)。

他想说什么?房兵曹有这样的好马,当然可以横行万里为国立功。你知道吗?此时年仅29岁的杜甫更渴望骑上这样的骏马驰骋沙场、杀敌建功!我相信,当你了解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后,再读最后一句,一定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谁来读?全班读。

13、诗歌的前两句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神骏,诗歌的后两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灵感勃发,创作出了这幅形神兼备的“胡马”图。千年之后再读这首诗,我们仍然能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壮阔胸襟。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还原这副雄壮的“胡马图”,好吗?

14、自古以来,人们对马观察之微、刻画之细、感情之深,令人赞叹。人们还将马的印象延伸到艺术的各个领域,课前,你又收集到哪些关于马的艺术品呢?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卷”“蔓”,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伏案”“信赖”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请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学习本课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卷”“蔓”,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伏案”“信赖”等。

难点:

理请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流程:

辅助环节: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珍珠鸟图片)简介珍珠鸟,这节课我们跟随冯骥才先生的文字走进《珍珠鸟》这一课,看看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

二、出示目标: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卷”“蔓”,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伏案”“信赖”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请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文中圈出本课生字,查字典学习。

2.再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再次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先学环节:

四、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学习。

后教环节:

出示“竹笼、一卷干草、垂蔓蒙盖”三组词语。

讲解:wàn(名词)juǎn(动词)

蔓卷

Màn(动词)juàn(名词)

1.在练习本上书写本课生字。

2.wàn()juǎn()long()

蔓卷笼

Màn()juàn()lǒng()

板书设计:

珍珠鸟

wàn(名词)juǎn(动词)

蔓卷

Màn(动词)juàn(名词)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体现画面美的词语。

2.指导学生发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体会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

4.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研读重点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引导探究,怎样才能读好本段?

2、生通过默读思考,同伴交流所得,学会抓住“总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互相礼让,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

3、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四)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

2、朗读升华。

【设计意图:深入体会,升华情感,感悟普通“搭石”中所蕴含着的崇高的人性美,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视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内或课外完成

2.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二)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交流抄写的妙词佳句。

【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三)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四)拓展阅读

1、出示作者刘章写的《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引导学生自读,印证自己的感悟理解。

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对话。

【设计意图:积极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

(五)课内小练笔

根据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1、生交流所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2、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

3、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作。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练习表达,完成课后小练笔作业。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篇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重点、难点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吱呀一声,门轻轻地开了。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句导读:“不声不响”“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表现出东东心事重重。][①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

段导读:写东东没精打采地回到家。

奶奶挽着袖子,从厨房里走出来,一看他蔫(niān)头耷脑的,有点儿吃惊。平时他放学回来,总是高高兴兴的,不是拿着腔调儿朗诵(sòn)“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喊“奶奶,我饿了”,从来没有这样的老实劲儿。[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该不是病了吧?[③从本句可以看出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奶奶担心地抚摸一下他的额头,凉丝丝的,一点儿也不热。[④“一点儿也不热”说明了什么?]他是怎么啦?[⑤在这里提出疑问有什么作用?]

段导读:奶奶怀疑东东是因为病了才没精打采的。

“东东,告诉奶奶,出了什么事儿?”

段导读:奶奶的疑问,也是读者想知道的。

“奶奶,语文老师读课文,我给她挑了一个错儿,她会不会生气?”他仰着脸问。[⑥概括一下东东没精打采的原因是什么。]

段导读:写东东的反问,也是东东心里想不通的地方。

奶奶一听是这么一件小事,毫不在意地笑了。不过,照例又数[shǔ]落了他几句:“你这个孩子,总好多嘴多舌,大家尊敬老师,你给老师挑毛病,老师会不生气?”

他轻轻地“啊”了一声,心里还有些想不通。[⑦“想不通”说明了什么?]说他不尊敬老师,实在委屈,尤其对这位年轻的语文老师。[⑧文中的哪个词能进一步说明东东“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的原因?]她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给学生的印象一直很好。她个子不高,身体单薄,脸色有些苍白,扎着刷把辫儿,像个高中生,一点儿老师的架子也没有。[⑨对老师的外貌描写表现了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dié),就是同女生跳橡(xiàn)皮筋。她的课讲得也好,清楚明白。她特别善于朗读课文,那柔和悦耳的声音,那么富有感染力,仿佛能把人带入诗的境界。[⑩对老师的这几句描写,意在说明什么?]东东喜爱听她朗读,时常模仿她的腔调和姿态,练习朗读。[句导读:这句话一方面写出了东东十分喜欢、佩服自己的老师,另一方面表现了东东是个学习十分认真的孩子。][从本句可以看出东东对这位老师的态度是什么?]

段导读:写老师留给东东的印象。

今天语文课学习朱自清的《春》。老师朗读课文时,教室里静静的,一点儿杂音也没有,只有她那充满青春气息的声音在回荡。[说说这句话与上文之间的关系。]东东平心静气地倾听着,他被深深地打动了,陶醉在一种不可名状的对春天的向往中。

段导读:写老师朗读课文《春》,东东被老师的朗读打动了。

老师读得越来越起劲,脸上焕(huàn)发着怡(yí)然自得的神情。[本句是如何说明老师朗读课文非常用心的?]当她读到“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yùn)酿”时,他忽然听出她把“酿”字念成“yàng”,不觉感到有些惋(wǎn)惜。[“惋惜”二字说明了什么?]要是别的老师读错一个字,他也许不会这么注意。[为什么别的老师如果读了错字,东东会不在意?]这个老师却是他敬佩的有水平的老师。他感到应当立即向老师提出来,禁不住大声说:“老师,您把‘酿’字读错了!”[句导读:这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描写道出了东东在课堂上指出老师错误的原因:他是真诚地想帮助老师纠正错误,而不是“瞎挑刺儿”,更不是“不尊重老师”。][东东的发言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段导读:本段写老师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读错了字,而东东当堂指出了老师的错误。

霎(shà)时,教室里肃穆(mù)的气氛被破坏了。老师吃了一惊,微微皱了一下眉,黑亮的眼睛闪着冰冷的光,注视着他。[“吃了一惊”“冰冷”分别说明了什么?]同学们也扭过头,投来抱怨的目光――好像剧场里的观众发现了一个捣(dǎo)乱分子。[句导读: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写出了东东出其不意的话语打破了教室里肃穆的气氛,受到了大家无声的指责。][“抱怨”一词说明了什么?]他意识到自己太冒失,想申辩,但缺乏(fá)勇气,便懊恼地低下头,满脸通红。[东东为什么“低下头”,且“满脸通红”?]

段导读:写在东东指出老师的错误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反应。

老师迟疑片刻,什么也没说,又接着朗读了下去。[老师“什么也没说”,说明了什么?]然而,她读得不那么流畅了,声音呆板,并且又念错几个字。下课的铃声一响,她就收起教案走了,显得很不开心。[“呆板”“又念错”“收起”等行为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老师在东东指出错误后,没有什么表示,却非常尴尬。

这时,班里就像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句导读:总起句,它不仅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而且也是下文东东为同学不理解自己而感到苦恼的原因之一。]有的说,老师根本没念错,他瞎(xiā)挑刺儿;有的说,老师即使念错了,也不奇怪,不应该当场就提,不尊重老师,影响了课堂教学。[同学们如何看待东东对老师的批评?]他被说得晕头转向,担心老师记他的仇。[文章在这里说出了东东的担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段导读:写同学们的议论。

“奶奶,老师会记我的仇吗?”他走进厨房,又问。[“又问”说明什么?]

“吃一堑(qiàn),长一智,明天上学向老师认个错吧!”

段导读:写奶奶的回答,说明奶奶非常明事理。

怎么向老师认错呢?他感到很苦恼,晚饭吃得也不香。

第一部分(第1~14自然段):写在上语文课时,东东直言老师把“酿”字读错了。班里同学们的议论,使他担心老师会记自己的仇。回到家里奶奶也劝他向老师认错。他感到很苦恼。

第二天上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句导读:这句写出了东东紧张的心情,担心老师会批评他。]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chè)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清澈”一词说明了什么?与上文中的哪个词形成了对比?]他吓得心突突乱跳,一动也不敢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与上文中的哪一句相照应?]

“同学们,打开书,翻到六十八页。”等大家翻开书之后,老师郑重地说,“昨天,我把‘酝酿’的‘酿’字念错了。[“郑重”说明了什么?]当时刘东东同学给我指出来了,我还不相信,因为我读书的时候老师也教我读‘yàng’。我回去向几位老师一请教,才知道念‘yàng’是吉林地方音,标准音要读‘niàng’,请大家注意。多亏刘东东同学及时给我纠正了,不然我就要一错再错了。所以,我要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我改正错误。”[句导读:表现出老师的坦率,可以看出这位语文老师是个工作认真、平易近人的好老师。]

段导读:老师在发现自己的错误后,坦诚地向同学承认自己把“酿”字念错了,并表扬了刘东东。

东东一听老师不但没有生他的气,而且还表扬了他,就激动得站起来说:“老师,我昨天没举手就在下面说话,影响了上课,请您原谅。”[东东也向老师道歉,其原因是什么?]

段导读:东东也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并向老师道歉。

老师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亲切的微笑,点了点头。[句导读:老师眼中的“微笑”是对东东敢于指正的赞许,“点了点头”是对东东此番话的理解。这些细节是对师生间诚心诚意的情感交流的具体描绘。]

他高兴地坐下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该有多好啊!那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从文中可以看出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段导读:写在老师承认错误后,东东内心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15~19自然段):写老师坦诚地向同学们承认自己把“酿”字念错了,要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助自己改正错误。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生字卡片。

一质疑导入

1.“酿”这个字该怎样读?(niàng)

2.你能用“酿”字组个词吗?(酝酿、酿造)

3.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了解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同学互读,要读得正确、流利。

3.汇报自学成果。

(1)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2)重点指导。

氛:不要误读为fèn。

乏:不要误读为fā。

皱:不要误读为zòu。

(3)分类记忆生字。

左右结构:酿朗诵例橡练焕穆皱捣瞎

上下结构:耷半包围结构:氛独体结构:肃乏

(4)解释词语。

不声不响:不说话,也不出声。

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jìn)头。采,精神。

蔫头耷脑:耷拉着脑袋。形容人情绪低落、无精打采的样子。

数落:责备。多用于口语。

多嘴多舌:形容爱插嘴说话。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说出。状,描述。

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吃一堑,长一智:受一次挫折,长一次见识。比喻从失败中、挫折中吸取教训。

三理清文章结构

1.默读全文,思考:全文围绕着“酿”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可分为几部分。

2.学生默读,小组内讨论分段。

3.全班交流。

课文记叙了围绕着“酿”字发生的一件事。可分为两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14自然段):写在上语文课时,东东直言老师把“酿”字读错了。班里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使他担心老师会记自己的仇。回到家里奶奶也劝他向老师认错。他感到很苦恼。

第二部分(第15~19自然段):写老师坦诚地向同学们承认自己把“酿”字念错了,要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助自己改正错误。

四熟读课文,拓展思维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围绕着“酿”字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说说东东感到苦恼的原因。

(1)学生读第1自然段,用笔画出原因。

(2)想象着东东的心情默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重点句投影。

一回顾全文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引导质疑

1.指名读描写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2.出示:

(1)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

(2)第二天上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他吓得心突突乱跳,一动也不敢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

(3)他高兴地坐下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该有多好啊!那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读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东东的心理由担心到紧张,最后到高兴。)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这种变化。

再读东东的心理描写,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为什么东东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

三深入体悟,感知课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理解下列句子。

1.出示句子:

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她的课讲得也好,清楚明白。她特别善于朗读课文,那柔和悦耳的声音,那么富有感染力,仿佛能把人带入诗的境界。

(1)从这几句话中,我们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位女教师?

(这几句话是写老师留给大家的印象,她在大家心中的形象是完美的。表明这位老师在学生的印象中非常和蔼可亲,讲课很好,知识丰富,擅长朗读。这与后文老师读错字形成鲜明的对比。)

(2)下课时,她还可能和同学在一起玩什么?你能用“不是……就是……”的句式说说吗?

(3)这样的教师你喜欢吗?

(4)带着喜爱之情,再读读这几句话。

2.出示句子:

东东平心静气地倾听着,他被深深地打动了,陶醉在一种不可名状的对春天的向往中。

(1)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东东被老师的声音打动了,进一步说明老师的声音很动听。)

(2)想象一下,东东听了老师的朗读联想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填空练习)

听着老师的朗读,东东仿佛看到了,看到了,听到了,听到了,他真想。

(3)这又是怎样的一位女教师?(教学水平高。)

(4)怀着敬佩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3.出示句子:

他高兴地坐下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该有多好啊!那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1)为什么东东的心中流淌着暖流呢?(这是老师承认错误后,东东内心的感受,也表明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会得到人们的尊重。)

(2)听了老师的话,你对她有什么新的认识?(老师知错就改。)

(3)有感情地读读这几句话。

4.你喜欢这位老师吗?为什么?

(喜欢。她知错就改,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是一位好老师。)

四拓展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请你对家人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1.本文语言浅显,所叙述的事情也很常见,易于被学生理解。让学生换位思考,假如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2.在指导朗读课文的时候要读出课文中人物心理的变化,特别是东东的心理变化。在读东东向老师承认错误前心里的苦闷时,可以用低沉的语气。在老师承认错误后,要读出东东心里的激动,可以用轻松、舒缓的语气。

1.看拼音,写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照例―()焕发―()

惋惜―()缺乏―()

3.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老师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

(2)老师不但没有生他的气,而且还表扬了他。

4.在加点的字正确读音下面画“√”。

5.东东今天为什么蔫头耷脑的?

6.放学后,东东一路小跑回到家,他有一肚子的话要对奶奶说。他会说些什么,怎么说?请你写下来。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都难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挑战权威、质疑老师。有人说,不会提出个人见解的学生多半不是好学生。可是老师毕竟是长者,即便他们在某一个环节上犯了错误,作为学生也要尊重他们,选择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向他们提出。

老师几乎每天都要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引导学生提高认识。作为学生,应当尊重老师。然而,对老师毕恭毕敬、唯唯诺诺未必就是尊师,向老师直抒己见、表达不同的观点未必就是不尊师。关键是怎样给老师提意见。

调查发现大多数老师都表示可以接受学生给自己提意见,但希望提意见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应该注意给老师留些面子。一位老师的话具有一定代表性:“学生应该允许老师犯错误,老师不是完美的,如果老师有观点不正确或是误解了某个同学时,学生应用正确、恰当的方式给老师提出来,这样更有助于老师的自我反省。但是,作为学生也应该在老师偶尔犯错的时候保持一份理解和宽容。向老师提意见语气要委婉、时机要适当。如果老师冤枉了你,当面和老师顶起来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由于时机不对而有可能激化矛盾。不管怎么说,老师是长者,学生应该照顾老师的自尊心和面子。”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事例及景物,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2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自主学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阅读提示,思考: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带着要求读课文边读边想

3、我能给课文中的形近字组词

茁()捧()吩()栋()

拙()棒()纷()拣()

4、我能快速地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家乡()观赏()认真()

担忧()赶忙()时期()

5、我能将课文中的句子写完整

桂花树的样子,不像不开花时,;开花时,

6、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比喻拟人

⑴.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⑵.我一摇,桂花纷纷落下,真像下了一阵桂花雨()

⑶.笨笨地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

【合作探究】

问题一: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快乐?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边读边想象语句中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问题二: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②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③“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在哪里?找出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评议为什么要这样读

【练练测测】

1、归类写词语(至少5个)

花类:梅花、桂花、

鸟类:大雁、麻雀、

树木类:松树、榆树、

2、句段推敲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在句中“浸”的意思是:,你觉得“浸”在这里用得好吗?为什么?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的场景

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表现这个场景?把动词写在下面

【拓展延伸】

①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

②读了课文,我也想起了一些难忘的人和事

听到,我总会想起,还有

看到,我总会想起,还有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篇1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伟人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写得简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伟人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伟人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

(1)伟人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伟人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伟人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三、全班交流。

1、伟人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伟人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2、伟人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伟人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3、伟人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伟人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__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伟人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伟人关心人民群众的`一些传说,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出说明了伟人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四、引导体会课文的详略。

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伟人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

五、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篇12

教学要求: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

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

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

常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学习浏览课文,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边读边想,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想象故事的情境。

2、能从海力布舍弃生命拯救乡亲们的感人故事中受到教育,对故事中的人和事有自己的体会。对民间文学产生兴趣,热爱民间文学。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浏览课文的方法,练习有一定速度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板书:猎人海力布。)

师:我们一起齐读课题,思考: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引导: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这个人的身份是:猎人。

师:这个叫海力布的猎人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去文中看看吧。

二、重温课文,预习检查

1、组长组织组员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整理读不准的词条及读文时产生的困惑。

3、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三、研读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提示:

(1)独立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是从哪看出海力布的优秀品质的,并标注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优秀品质写具体的,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合作方式:

先独立读文,然后组内交流。

2、根据问题,交流学习所得。

(1)在文中找出对海力布和小白蛇的语言描写,说一说,从中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善良、为他人着想。)

(2)详细阅读海力布跟乡亲们说的话,说一说,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舍己为人)

四、复述

这篇文章故事性很强,我们要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就需要我们进行创造性地复述。怎样进行创造性地复述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生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感想。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创造性复述就是根据原文内容的主要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充原文的情节。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创造性复述。

指名复述,并让学生们进行评价。

五、总结检测

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将一个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猎人海力布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那你又有多少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读课文,想一想,当乡亲们逃离洪水灾难后,他们会首先想到什么?互相会说些什么?

七、板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奇珍异宝”等词语,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词素分析法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祖国文化、对侵略者的情感

4、领悟课文特殊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查阅工具书等方法理解目标1中带点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课文:按“概写→辉煌→毁灭”把文章分成三段,抓住二、三段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3、自读第二自然段:

⑴圆明园是一座__的皇家园林。它由______组成,许多小图分布在__三面。

⑵“众星拱月”里“拱”的意思是__,词语的本意是__,这里指__;说明圆明园的布局__。

4、自读第三自然段。建筑艺术有____,还有__……园林艺术有____,还有__……说明圆明园是__漫步园中,有如__;仿佛__。

5、默读第四自然段:

圆明园收藏的珍贵文物,上至__,下至__,历时__;收藏了__。说明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__。

6、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从圆明园的布局、__、__,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__,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古代文化__之情。

7、自读第五自然段:

⑴勾画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动作,你从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中体会到了什么?

⑵能不能把课文中“闯进”换成“进入”?能否把“凡是、统弦、实在、任意、连”这些词去掉?为什么?

⑶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8、讨论:

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二、练习提纲

1、听生字、新词,用“举世闻名、瑰宝、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词语,缩写文章内容。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学写读后感:读《圆明园的毁灭》后感。

三、总提纲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生字正音:损、宏、侵、烬。

2、难字书写:剔、侵、瑶、瑰。

3、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4、抓段与段的联系分段。

二、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体会作者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

1、布局辉煌→众星拱月:圆林艺术的瑰宝。

2、建筑辉煌:建筑艺术的精华。

3、文物珍贵→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热爱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体会作者对帝国主义滔天罪行的无比痛恨之情

1、自读、句画,批注体会。

2、换词、增删后,与原文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恰当,深入体会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无比痛恨之情。

四、讨论题目,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精妙。先“辉煌”,后“毁灭”,一美一毁,爱恨交织。

五、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五年级上册语文的表格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及新词。

2、能够抓住描写彭总语言、神态、动作的重点词语练习做批注,体会彭总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产生对彭总的敬佩之情。

3、体会人物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渗透中心思想。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会用“对答如流”“千方百计”造句。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作批注。

课前准备:查找彭德怀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学生字、词。造句。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3、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了解课文的主要特点

1、写人的文章,用一件事写一个人;

2、抓住人物言行、神态来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课文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二、抓住人物语言,练习批注。

1、找出彭总语言,指名学生读。

2、重点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彭总是怎样一个人?练习批注。(学生可能批注:严格、严厉、严肃、威严、脾气暴躁,负责任、爱祖国、彭总对工作特别认真等。)

3、指名学生展示批注结果,师生共同评价。

4、师小结:“批注”是自学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把自己的感受用简洁的词写在有关内容的旁边。不必写一句话或一段话(再评价学生的批注)。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彭总“电闪雷鸣”“声音轻了,批评的分量可更重了。”

三、读彭总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朗读课文第三、六、八自然段,体会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电闪雷鸣  发火

语重心长  谈话

2、指导朗读课文,体会并读出感情变化。

3、神态、动作也发生了变化。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体会其变化。

4、师小结:彭总的言行、神态前后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是电闪雷鸣的发火,还是语重心长的谈话,都是为了把这个阵地建设得更加牢固,都是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为了祖国的安全,都是对工责的高度负责。

板书:为祖国的安全

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5、文中还有一个人的思想感情也在起着变化,找出来,试分析。(团长)

四、总结彭总思想品质,渗透中心思想

1、根据以上学习,思考彭总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可能回答:彭总是一个爱祖国,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是一个严格要求别人,更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是一个关心他人的人等。)

归纳概括:热爱祖国、高度负责、严于律己、实事求是,等等。

2、师小结:以上这些词语概括了彭总的思想品质。这个问题还可以这样问:“这篇课文反映了彭总怎样的思想品质?”

五、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

1、彭总的思想品质是通过那些描写反映出来的?(言行、动作)。

2、本文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1)一件事写一个人;

(2)通过人物的言行、动作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

    2186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