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电视剧《小欢喜》精彩剧评观后感5篇,看小欢喜感想
《小欢喜》该剧改编自鲁引弓的同名小说,以方圆、童文洁夫妇的视角,讲述了方家、季家、乔家等几个高三考生家庭在高三这一年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小欢喜》观后感
今年年初举行的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咏梅凭借着《地久天长》中所扮演的母亲王丽云一角拿下了最佳女演员奖。赶巧,咏梅时隔7年重返荧屏的新作——《小欢喜》近期也正在东方卫视播出。在这部天天挂在热搜的剧集里,咏梅所饰演的妈妈刘静也收割了不少话题,从“刘静得癌症”哭瞎一大票观众,到网友喊话刘静得不到好结局就要给编剧“寄刀片”,都充分说明了这个角色在观众心目中的分量。前日,咏梅接受记者采访,谈及刘静这位好妈妈,她也表示,这确实是现实生活中少有的非典型妈妈形象。不过有机会的话,她也愿意挑战陶虹饰演的典型的“不讨喜”妈妈。
刘静不是典型的妈妈形象,在剧中有特意表现她的温柔
咏梅上一次演电视剧,还是2012年的《乱世书香》,对于这次为什么出演《小欢喜》,她用“刘静”同款淡淡的语气说道,“接每一个角色基本上都是一种缘分”。最初接触到《小欢喜》剧本的时候,她其实还做好准备重返荧屏,后来答应出演,一是因为剧方的诚意,二来也是因为“这部剧是高考题材,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小欢喜》以三组高考生家庭展开故事,从不同性格的父母以及不同个性的高三学生切入高考话题。如果现在要来一次投票的话,那么,咏梅这次饰演的刘静可以说毫无悬念坐稳剧中“最受欢迎的妈妈”。剧中,刘静是高三学生季杨杨(郭子凡饰)的妈妈,她和丈夫季胜利(王砚辉饰)因工作缘故常年在外,导致儿子自小缺乏爸妈的陪伴照顾。在季杨杨高三之际,夫妻俩才返京与儿子共同度过这个重要时刻。与剧中其他两位妈妈对比,刘静既不像童文洁(海清饰)那样急躁又咄咄逼人,又不像宋倩那般强势又控制力超强,她个性温婉优雅,对孩子倍有耐心,也因此赢得了一众观众的喜欢,“刘静这样的妈妈真的太美好太温柔了”。
聊起角色,咏梅也说刘静对比宋倩、童文洁,就是个非典型的妈妈,“刘静的温柔是我特意想在这部戏里去表现的。因为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家庭里好像都缺少这种形象”。在她看来,刘静会成为这样的妈妈,也跟她经历有关,因为错过孩子的成长一直内疚,“所以她在对待孩子的方式上,没有那么极端,而是想尽量去挽回她的一些过失。基于这个出发点,她对孩子是比较耐心的,方法也比较柔和。再者,刘静在后期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她其实对生命有了重新的思考。她会觉得,人生不仅只有高考这一条路,生活快乐,身心健康可能是更重要的。这也是她为什么没有像宋倩还有童文洁一样。”
喜欢陶虹演的宋倩,愿意挑战这样的角色
与讨喜的刘静相反,陶虹这次演的妈妈宋倩则有点“招黑”,不少网友评价这样超强控制欲的妈妈实在有点可怕。不过咏梅却表示她能理解宋倩的立场,“宋倩这个角色是比较有典型性的,如果有机会让我去饰演这样的一个角色,我也是愿意的。因为角色的呈现其实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很多这样的母亲、这样的家庭,看到这样的方式造成了什么样的困惑,什么样的结果,甚至会带来什么样的不幸。我作为一个演员,其实更愿意去呈现这些问题。所以宋倩这个角色,我其实是很喜欢的。”
咏梅曾在微博上透露,自己特别喜欢《小欢喜》里刘静和宋倩女儿乔英子(李庚希饰)的这条线,事实上,刘静和乔英子剧中的片段也真的圈了不少粉。谈及喜欢这条线的原因,咏梅表示以往电视剧很少有刻画女性之间的忘年交,这次能在《小欢喜》里有所体现,让她特别开心,“同辈之间的沟通比较容易,毕竟能够互相理解,但这种跨越代沟的’被接受’,真的是很大的一个肯定”。
《小欢喜》呈现了许多代际沟通的痛点,虽然剧中刘静与年轻一辈的沟通基本无碍,但把“父母要如何与子女相处”的问题放到现实中,咏梅也表示自己对这个问题“可能不会有很好的回答”,“因为我不是一个母亲,我也永远不会体会到自己跟亲生女儿、亲生儿子相处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但我作为一个快50(岁)的成年人,我特别希望自己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时,能更多地去理解。不管是父女、母子关系、夫妻关系,或者是同事、朋友之间,我还是希望人和人之间要相互去理解、尊重。”
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每家的孩子性格、成熟程度也都不一样,当父母和孩子面对人生重大选择发生分歧时,咏梅也建议对于成熟有想法的孩子,父母应该适当倾听孩子的意见;而如果孩子还处于懵懂、情绪化的阶段,“父母需要用合适的方去帮助孩子看清楚问题。协调是需要耐心和方法的,太强势的话也不太好,对孩子要有最基本的尊重。”
2019《小欢喜》观看影评
现实主义题材剧《小欢喜》自东方卫视开播以来,收视成绩持续走高,CSM52城和CSM59城收视连续9天破1,单集最高1.63,位居卫视同时段收视榜首。随着剧情的发展,豆瓣评分更从8.0升到8.1,是今年以来卫视开播剧最高评分。近日,导演汪俊接受全国媒体群访,透露因为演员演得好,拍摄《小欢喜》比拍《小别离》时更尽兴,更容易被打动,好多场戏都是流着泪拍完的。
剧情太真实 因为都来自身边事儿
《小欢喜》通过3个高考家庭的故事,探讨了当下家庭在子女教育、家庭矛盾上的问题。不同于以往同类题材剧,《小欢喜》把重点放在启发为人父母之道上,以一种“纪实感”的表达方式,稳准狠地击中了广大中国家庭的情感七寸,使观众在看戏之余得以反观自己的生活。
而“真实”正是观众对于《小欢喜》最多的评价,也是它最打动人的地方。
剧中强势妈妈童文洁对孩子的又打又爱,单亲妈妈宋倩对孩子控制欲很强的爱,季区长对孩子小心翼翼的爱,都让观众看到了自己或者身边的人。
汪俊导演透露,《小欢喜》很多素材都是编剧采访来的,也有很多是黄磊自己的亲身经历。“在细节上、桥段上是别的戏没有的,这点很重要。一部剧不怕大题材雷同,而在于故事、人物、细节的不一样,《小欢喜》里展现的都是来源于身边的事儿”。
《小欢喜》不仅全景式展现中国式家庭教育群像,亦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探讨亲子教育与相处的圆桌。
教育理念,在汪俊导演看来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我们只是把三种不同的家庭教育形态真实呈现,让大家自己去悟。你说快乐教育,但有时候孩子确实需要管教。放任自流的话,孩子可能长大以后会回身说,当初为什么严格要求我,他又会很多的后悔。没有说绝对的事,还是要因人施教。”
演员演得好 很多戏是哭着拍完的
当年《小别离》一剧观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黄磊和海清主演的方圆一家。而《小欢喜》里,陶虹、沙溢,咏梅、王砚辉的实力派组合,让三个家庭各有各的精彩。
多年不接电视剧的陶虹、咏梅,齐齐出现在《小欢喜》,着实给了观众一个惊喜,汪俊导演透露,这次请他们来非常顺利。“我们觉得这两位演员都非常优秀,刻画人物的功力也很深,不演戏,真是蛮可惜,就想把他们请来。他们也非常乐意接这样的题材,剧本赋予的人物,他们也非常有兴趣。所以我们一谈就一拍即合。”
在《烈日灼心》里演杀人凶手、《我不是药神》里是假药贩子,塑造反派角色极其深入人心的王砚辉,这一次,成了体贴妻子、操心儿子的干部老爸。之前几乎没演过干部的他,背着手说起话来,干部腔调十足。之所以觉得王砚辉能演好这个区长老爸,汪俊导演说,“我们觉得他在基层历练得非常好了。这个角色既是领导,又是一个慈父,又是一个严父,觉得他完全有功力演好这个角色。现在看到的这个形象非常可爱,虽然是领导,但是一点儿都不会觉得他装,或者讨厌,他把一个领导在家里的那一面,展示得非常好。”
海清和黄磊的搭档,汪俊认为比《小别离》时候在表演上是有突破的,“黄磊上次是医生,这次的角色更底层。海清的脾气也更爆。人物都有变化,他们完成得也很好。”
拍摄《小欢喜》时,汪俊导演经常在监视器前又哭又笑。他笑道,“这次拍戏多了一个感受,就是可能老了吧,会更容易被打动,好多场戏都是流着泪拍完的。”比如观众觉得特别戳心的英子和妈妈吵架那场戏,他就是一边拍一边哭。“后面还有很多。确实是演员非常好,我觉得演员必须首先打动我,才能打动观众吧。”
2019《小欢喜》观看有感
妈妈只有你了
妈妈这么做也是为你好啊
你压力大,我压力不大吗!我天天辅导你学习给你做饭,你压力大?
你是我女儿,你是我最重要的人,咱们俩的人生理想应该是一样的。
上面这些句子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反正老圆看完后,感觉自己快窒息了……
作为这个暑期又一部爆款电视剧,《小欢喜》讲述了三个截然不同的高考故事,真实地呈现了一个个中国式家庭的成功与渺小,失败与伟大。
没有流量明星的《小欢喜》是如何制霸暑期档的?
作为一部没有流量演员加持,没有卖力营销的电视剧,《小欢喜》是这个暑期的绝对黑马。
首播收视双台即破1,收视率持续走高,豆瓣评分达到8.3,位列同档期国剧豆瓣评分第一,与此同时,该剧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播出,YouTube总观看人数累计已经超过20万人。
从电视剧的定位来看,《小欢喜》本身其实就具有爆款潜质。
虽然没有之前播出的偶像剧与IP剧那样的“天然粉丝吸引力”,但是《小欢喜》却拥有面积更广的潜在路人受众,面对“高考”这样的主题,中国几乎各个年龄段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有共鸣的片段。
但不同以往升学剧中的“父母皆祸害”与“孩子变形记”,《小欢喜》真实地讲述了面对高考这件大事儿,“中国式家庭关系”的残酷与温情。
剧中一共呈现了三种类型的家庭,分别是严父慈母的方一凡家庭;离异的乔英子家庭和父母常年在外的季杨杨家庭,虽然主题一直绕着“升学”转,但这并不仅是一部高考的纪录片,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教学片。
播出至今,主线之一乔英子和控制欲妈妈宋倩的矛盾爆发片段堪称今年的国剧高光时刻。
一直被要求按照父母理想生活的乔英子,在自己的“南大天文系”梦想被严厉拒绝后崩溃要“跳海”时,她终于说出了憋在心里的话:“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你们的女儿”,精彩不仅源于演员的表演,更在于它所引发的网友共鸣。
在中国式家庭中,以爱之名的“控制欲”与“付出感”已经成为谋杀亲子感情的主要杀手。
这部剧带给观众的惊喜不仅来自于“穿越时空的代入感”,还有一些“曾经讳莫如深的突破”。
“凡凡,你知道你是怎么生出来的吗?”
“你们俩结婚,做爱,发生性行为,42周之后我就出来了。”
“如果你有了女朋友,知道该怎么保护她吗?”
“戴套呗!”
你没看错,这段真实地出现在了我们的国产剧中,性教育的科普以电视剧的方式,在公众里公开传播,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值得赞扬的表现,让人惊喜的突破。
现实主义国剧的“欢喜”与“焦虑”
从2018年开始,中国影视圈在“迈入寒冬”的同时也迎来了新一轮调整与洗牌,曾经被视作金科玉律的“流量明星+IP”的套路渐渐失灵,不少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反而在市场引发了不小的反响。从《大江大河》到《都挺好》一批现实剧既赢口碑也赢收视率。
“现实主义大年”从2018年开始就成为了国产剧的最亮眼的标签之一。这背后不仅有“流量剧的反噬效果”,同时也获得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根本上还是“现实主义题材”天然带有的共情效果。观众买账,资本疯狂,现实主义题材顺理成章的成为2019新风口。
据“一起拍电影”统计,各大影业公司推出的现实题材剧、真实事件改编以及主旋律影视作品超过50部。这些作品中,重大历史题材、年代戏等献礼片约占20%,都市家庭情感等当代题材超过30%;悬疑犯罪、刑侦缉毒也成为流行题材。
但每一个“风口”的形成都逃不开“兵荒马乱”与“真伪难辨”。
有“风口”紧接着就是“跟风”。在如今一拥而上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中,两大乱象引人关注,首当其冲便是频繁出现的“撞题”。
观察近一年的现实主义国剧可以发现,“职场危机”与“升学焦虑”是最火热的题材,这些同题创作往往最终的效果是不同的人讲述同一个故事,在内容上鲜有突破将市场引向一个更为单一的方向,这“虚假繁荣”背后实则为市场的急躁与资源枯竭的困境。
风口乱象的另一种表现则是“伪现实主义”的泛滥。现实主义题材的最大魅力在于可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但不少影视剧却打着“现实主义”的招牌在进行“焦虑”的渲染。
在不少影视剧中“伴侣出轨”、“中年失业”几乎成为“中年危机”仅有的表现形式,将“现实主题”矮化、窄化,归根到底其实是吸引眼球的“狗血情感故事”
其实真正的现实主义应该是凸显人性复杂现实的故事,不是主题先行,也不是背景悬浮,而是在时代大背景中找到那些真正的生活困境,讲述有血有肉的个人故事。
2019《小欢喜》观看体会
电视剧《小欢喜》中调皮又暖心的方一凡,综艺《声入人心2》中谦逊可爱的“大可弟弟”,被网友戏称为“八月男孩”的周奇,在这个夏天的荧屏颇为闪亮。
虽是堪堪成年,周奇的演艺经验却很丰富。从小学习舞蹈和声乐的他,幼时就参加了不少节目和比赛,在少儿频道的《快乐大巴》《天生我才》《天才童声》等节目频频亮相,内心懵懂地对演艺圈产生了向往。首次触影,便是参演周杰伦自导自演的电影《天台爱情》,戏份不多,但回忆起往事周奇乐不可支,“又唱又跳还能看周杰伦拍戏,真的特别酷”。误打误撞当上演员后,《芈月传》《海上牧云记》《老男孩》等作品则让观众渐渐熟悉了这个活泼逗比的快乐男孩。
作为都市家庭情感剧《小别离》的续作,《小欢喜》此番将目光投向了高考,更深层的落点依然是教育和亲子关系。剧集重聚了导演汪俊、主演黄磊与海清的黄金三角阵容,“爸爸”黄磊还是那么乐观又佛系,“妈妈”海清的严格和唠叨似乎更上一层楼。
《小欢喜》是周奇第一次挑战戏份如此吃重的角色,看过《小别离》的他直言张子枫精湛的表演带给他不小的压力,甚至进组之初碰到困难也不敢和导演以及演他爸妈的黄磊、海清提。这种碰到题目不会做但就是不敢问老师的感觉,记者心有戚戚焉。幸好他的好朋友、此前参演《小别离》的胡先煦及时开导鼓励,“他们人都很好,你放心去沟通!”
作为黄磊与海清的“新孩子”,周奇饰演方一凡是有外表上的天然优势,连导演看到他都会忍不住调侃“选你就是因为你长得像(海清)”。此外他的开朗外向、贪玩好动也与“皮猴”方一凡如出一辙,难怪能将“学习不行,打架门清”的方一凡演得活灵活现、人见人爱,喜提众多姐姐粉、妈妈粉。面对记者周奇也是毫无包袱,很有北京人的贫嘴特色。问及“春风中学吴亦凡”这个TAG是剧本里有还是临场发挥时,他一脸“太羞耻了”地大呼:“剧本里写的!哎呀,说完我都脸红了……”
和方一凡一样,生活中爱唱歌爱跳舞的周奇也以音乐剧专业为艺考目标在努力。聊到未来的人生规划,少年笑眯眯的、带点稚气的脸上露出了几分严肃,这一决定也是他在拍完《小欢喜》后作出的:“这个圈子里每个人都有追求的不同的东西,我想,我更希望未来能成为一个好演员。”
2019《小欢喜》观看感想
电视剧《小欢喜》持续热播,给好评的人都说“过于真实”,以及陶虹奉献了神一般的演技。
“过于真实”言过其实,倒不如说是过犹不及。
这部剧集中了太多的社会G点,仿佛是用大数据筛过一样,粗略统计,就有原生家庭、早恋、艺考、性骚扰、抑郁症、二胎、中产危机、中年危机、传销、学区房,全让剧中的三个家庭赶上了,被编剧像面团一样揉来揉去。难怪有人惊呼,《小欢喜》怎么变成了《大悲咒》。
话题也是流量。把这么多国民话题打包梭哈,萝卜白菜,各取所需。于是,年轻人被分配了早恋、抑郁症,老年人被安排跌入传销陷阱,中年人则成为最后的买单者,左支右绌。愈往后,台词愈是苍白的,剧情主要靠眼泪推动。
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套路或话术,故事里的中年人,要么家道中落,要么沦为韭菜,最后不是有贵人相助,就是自己开挂,强行小团圆。
此次,中年人又被狠狠消费了一把。中年得病,中年失业,中年养娃,单拎哪个,都让人吃不消,在剧中却化成鸡汤。《小欢喜》里的主人公遇山开路、逢水搭桥,满满的正能量。但现实不是诗。现实中,开挂少,被开水烫的概率大。
桩桩件件,都是中年维特之烦恼。中年危机和中产危机,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是不上不下的夹层危机。一方面担心财富贬值、阶层退化,另一方面担心“老之将至”,患得患失,开始迷信一些过往从不相信的东西。
自保温杯问世,经无数爽文反复贩卖,一条中年危机的断层线呼之欲出。地质学里讲到,当地壳岩石承受的压力超过其本身的强度后,就会发生断裂,出现断层。而地震往往是沿着断层线发生的。中年人的断层线,简言之,没钱。房子、票子、孩子,阶层、职场、圈子,层层叠叠,中年人只能努力转圜,《小欢喜》只不过是用力最狠的。
在断层线上,中年人如履薄冰。“90后”的女作家,可以傲娇地发泄对马桶之上TOP 5生活的不满;“80后”的女主持人,则一句话说不对,就要被人贴上卑微的标签。人到中年卖保险,成为时下最犀利的段子,任由旁人表述。
中年危机和中产危机,各国皆然。国人情绪之所以被放大,与过去40年的飞速增长和现在的快速转型不无关系。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婴儿潮”和4亿中产,见证了这个国家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尚待越过“中等收入陷阱”,不免有些忐忑。期间的焦虑,便来源于此。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情绪和焦虑,不用大惊小怪。中年人和中产家庭在舆论场上的这种白描,更多是一种“剧场真实”,而非“历史真实”。中年人也好,年轻人也好,都别把自己对号入座到一种建构出来的镜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