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八课知识点

赞锐分享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八课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八课知识点1

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通“纳”)

二、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12个)

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

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

9.举_如不能举:副词,尽。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

10.胜沛公不胜:杓动词,禁得住。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美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胜过、超过。

11.斗玉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高中生物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动词,争斗。

12.置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置之坐上:动词,安放,放置。乃置酒大会宾客:动词,摆、设。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八课知识点2

文学常识:

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_称他“、”。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③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名段名句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学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并学习合理安排描写顺序。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会使用“文眼”,总领全文。)

(3)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学会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要描写的事物。)

(4)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描写景物要细致,要有自己的主观感受。)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八课知识点3

立、看、怅、问、忆、记,这些动词具有贯穿全词线索的作用。他们的内在联系是:通过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出国内外_的飞扬跋扈,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回忆起曾一同并肩战斗的战友,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1、上片的“看”和下片的“恰”,以一字领数句,这种格式称“扇面对”,可用提问“管到哪一句”来启发学生领会其作用。例如“看”字,一直管到“万类霜天竞自由”。诗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仰视俯瞰,山、林、船、鹰、鱼以及“万类”,尽在诗人的视野之中。写出了一切生物都在秋日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万类霜天”四字,可见诗人视野的开阔;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几句虽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

2、诗人集中笔墨写了两种颜色:红色(“红遍”“尽染”)和绿色(“碧透”)。“万”“尽”“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风景如画。诗人除了写山红水绿的的静景,还着意描写事物的动态。在碧绿的江面上许多船只争先恐后地扬帆飞驶。接着又进一步展现了两个动态的特写镜头:仰望那万里长空,雄鹰振翅翱翔;俯视着清澈见底的水中,鱼儿轻盈欢快地游乐。启发学生抓住“击”“翔”两个动词,展开想象。

3、诗人面对生机蓬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很自然地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从而进入深沉的思索,提出主宰大地的是谁的问题。教师可以提问:联系当时的形势,人们首先会联想到什么问题?然后明确:革命领导权问题是这句的深刻内涵。面对重大的历史抉择,一个“怅”字,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4、“曾”“忆”,从描绘秋景转向追忆往事,“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诗句中流露出无限的怀念和豪迈的感情。“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写同学们的精神面貌:青春年少,热情澎湃,坚韧不拔,才华出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写同学们的活动和志趣。他们激昂慷慨,奋笔疾书,为着革命理想,讥时弊,褒先进,评论国事,宣传真理,向军阀官僚、帝国主义开展了英勇斗争。1915年5月,袁世凯接受了日本企图_的《二十一条》,_印发了反袁文章。1919年至1920年,_和何叔衡等领导了湖南人民驱逐反动军阀张敬尧的斗争,接着又向湖南军阀谭延闿、赵恒惕展开英勇斗争……袁世凯、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之辈即“当年万户侯”。革命青年视之如“粪土”。教学时可以给一点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5、“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回忆当年在这里游泳的动人情景。当年,在水深流急的江心游泳,激起的波浪,把疾驶如飞的船只都挡住了。“曾记否”,这是对同学的亲切的遥问,深情的怀念。同时也是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该发扬蓬勃的朝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深入思考后的落脚点,当是革命领导权问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八课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020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小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课知识点

    107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