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历史>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赞锐2分享

中国古代史有很多,不需要你说去全面了解,但是那种必须了解的,你不能说你不知道。那是做为一名中国人的基础,里面讲述我们的强大,繁荣,衰败,落后,我们应该铭记在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主要是相互融合的过程。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不断的爆发战争,由于农耕文明较之游牧文明先进,所以即便农耕文明军事失利,国破家亡,最后也会将征服者同化,最后融为一体。形成了目前我国的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社会格局。这些长期共同生活在一片国土上的各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一、民族融合的含义、主要方式和意义:见上文表述。

二、民族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形式及历代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政策)

特点: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表现:一是战争:①民族掠夺战争。②民族征服战争。③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④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⑤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

二是和平:①和亲。②贸易。③会盟。④通贡。

处理方式(政策):①战争。②设管理机构。③册封。④和亲。⑤会盟(“议和”)。⑥互市。⑦防御(如迁民屯边,修筑长城等)

三、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管辖(史实可略?)

东北:①唐:设黑水、忽汗州都督府。②元:设辽阳行省。③明:设奴儿干都司。④清:设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

西北(新疆):①西汉:前60年,设西域都护。②东汉:班超经营西域,重设西域都护。③唐:设安西、北庭都护府。④元:设岭北行省。⑤清: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蒙古各部)、伊犁将军(辖整个新疆地区)。

西藏:①元: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②明:设卫所,建立僧官制度。③清:确立对_、班禅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设理藩院。

西南(云贵川):①西汉:汉武帝在西南夷设郡县。②三国:蜀国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做官。③唐: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④元:设云南、四川行省;建立土司制度。⑤明:实行土司制度;贵州“改土归流”后成为省级行政单位。⑥清:雍正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台湾:(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依据有:①三国吴:230年,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②隋: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③元: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流球。④清: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入台;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台湾省。

(2)1895-1945年台湾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回归祖国。

(3)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一部分的法律依据

①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②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规定必须实施。③1972年,中美发表了《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4)解决台湾问题总的方针、原则、方式

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方式:“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四、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1.中华民族的起源:原始社会末期,黄炎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民族融合的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其他各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逐步融合,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朝的统一,标志着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两汉时期,实现了对西域、西南及华南两广地区的统治,既大大扩展了疆域,又有效地开发了边疆。

5.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迁徙,各民族联合斗争以及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出现了中国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隋唐时期,高度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上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以更大范围、多种形式加强了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和管理,特别在西北和东北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础。

7.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民族融合高潮的再一次出现: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周边少数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逐步完成了封建化,为元朝更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元统一后,形成了中国历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8.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明清时期,中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了周边少数民族问题,特别是在清朝,粉碎了少数民族贵族与西方侵华势力分裂国家的阴谋;同时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和中央集权,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式巩固下来。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2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230-221韩赵魏楚燕齐

(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

三公的职责:

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3

一、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1、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2、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二、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评价

1、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4、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略)、后周周世宗改革(略)、庆历新政(略)

四、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时)

1、内容与作用

①理财措施

A、青苗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B、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C、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D、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E、市易法→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增加。

②军事措施

A、保甲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抵御辽和西夏进攻主,减少了军费开支。

B、将兵法→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③教育措施

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律令、断案等。

B、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做官。

2、成效

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失败原因

①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②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③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4、评价

①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王安石能针对统治积弊大胆改革,这种面对封建统治危机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五、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1581年)。

1、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2、内容

①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征收银两。

②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3、意义: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最新高考历史文科古代史知识点整理

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重要结论总汇

2020高考历史知识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总结

    1068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