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初一下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金浪分享

高效的学习,要学会给自己定定目标(大、小、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一个方向;你是否在寻找“初一下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下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下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初一下册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是, “即” “乃” “则” “皆” “本” “诚” “亦” “素” “必”)、被动句(“于” “见” “为” “受” “被” “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自述,对话“人物/曰:….”)、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疑问句

二十五、句子成分:

主语:表示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充当

谓语:谓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行为.

表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它位于连系动词如be之后,(主语+连系动词+表语)说明主语身份,特征,属性或状态.它又叫作主语补足语.表语位于系动词之后,主要由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介词短语、分词(短语)或动名词(短语)等来充当.

宾语: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在及物动词之后,能作宾语的有名词,代词,动名词,数词,动词不定式等.

定语:在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叫定语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叫做状语.用作状语的通常是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和从句等.状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或放在句尾.副词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的词前或句首.

宾补:补充说明宾语,用形容词,名词,动词不定式充当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是, “即” “乃” “则” “皆” “本” “诚” “亦” “素” “必”)、被动句(“于” “见” “为” “受” “被” “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自述,对话“人物/曰:….”)、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疑问句

二十五、句子成分:

主语:表示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充当

谓语:谓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行为.

表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它位于连系动词如be之后,(主语+连系动词+表语)说明主语身份,特征,属性或状态.它又叫作主语补足语.表语位于系动词之后,主要由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介词短语、分词(短语)或动名词(短语)等来充当.

宾语: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在及物动词之后,能作宾语的有名词,代词,动名词,数词,动词不定式等.

定语:在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叫定语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叫做状语.用作状语的通常是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和从句等.状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或放在句尾.副词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的词前或句首.

宾补:补充说明宾语,用形容词,名词,动词不定式充当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初一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总结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锈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1、《观沧海》里写观海的地点和目的的句子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里曹操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1、同学别离 ,同抒情谊。刘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婉约缠绵的,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是深切而浪漫的。

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借助想象,视明月为知己,托付一片真情的句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1、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的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 》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美景。

2、《次北固山下 》中写诗人思念故乡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次北固山下 》中表现出“以新代旧”哲理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1、《天净沙·秋思 》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崔颢《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之意境相仿的马致远的曲中有一句也表现了游子的悲苦心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西厢记》中有:“晓来水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净沙·秋思》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天净沙·秋思 》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qiāng)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xiá),思君不见下渝(yú)州。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扬州。

1、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qí)王宅里寻常见,崔(Cuī)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的两句是:岐(qí)王宅里寻常见,崔(Cuī)九堂前几度闻。

2、通过写景表现晚景凄凉,国家由繁盛转为衰落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cén shēn] 唐代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1、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评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等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运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的句子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的句子是: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唐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写等城所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的句子是: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写自然环境与芦管曲调融为一体,表达了无限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词(其一)》

刘禹锡 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zhāo。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1. 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 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 诗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4. 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5. 诗中热情歌颂秋天的句子:我言秋日胜春朝

6. 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本诗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7. 诗中能够表现作者推陈出新,赋予秋天新的句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1、李商隐与妻子伉俪情深,面对巴山夜雨,畅想“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相会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将相思之情转化为重逢的希翼的句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1.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等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潼关》

谭嗣sì同 清

终古高云簇cù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译文: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啊,云涛,云涛,四面八方尽述滚云涛,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怎样学好语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

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而且,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况且,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大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却不多,真正喜爱阅读的并能从中得到知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写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们要做这样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阅读,要喜欢去阅读,当我们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还有,要好问,要记住不懂就要问,特别是读课外的古文言文,古诗、词时,其中有些字、词、句我们不能完全理解的,这就需要去查工具书,如果工具书中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后仍然不太明白,就要及时去问老师,及时地弄明白,这样才能学好古诗文,切记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为日月积累,会使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

语文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读、说、写三方面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读就是要去获取知识,去欣赏。语文这门艺术,而说与写则是我们对语文的体现,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既然就样,我校就更应该利用空闲的时间去练习写作,多写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写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会运用自己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这样,我们就能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懂得了这些,再来学习语文时,便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当我们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时,不学好也难了。

    1965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