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跳槽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有很多的员工都会选择用跳槽的方式来提高待遇,现在,跳槽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时尚。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职场跳槽的技巧与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职场跳槽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很多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七八年,拼死拼活也就是个小主管,当他们终于对公司内部的晋升不抱希望,想要从外部获得升职加薪机会的时候,他们赫然发觉,外面也没有他们能够适应的工作,想要跳槽,只能转行或者学习新的技能了。
任何行业、公司都喜欢既有能力又相对稳定的人才。这种忠诚度对公司意味着招聘和培训成本的节省,但反过来,对公司人个人来说这不一定是好事情——当你把忠诚当目标,就丧失了职业生涯管理的主动权。而且,很多公司其实都喜欢内部培养的高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做到“顶”。
“老员工们”都可能遭遇这样的困境,等到向外眺时,才发现自己不再有竞争力了。
到底在一家公司朝着“做到顶”的方向工作是不是好事?适时跳个槽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工作多长时间跳槽才是最优方案?为什么忠诚度高的员工反而容易陷入被动局面?这里有一套跳槽时机的评估法则。
跳槽不等于坏事,但你需要控制好节奏
多数职场教科书都会教你不要在当一线员工的时候频繁跳槽,因为那意味着你只能在一线的工作上打转,只是换了家公司而已——几乎没有公司会在一开始就给一个没有得到过任何“认可”的跳槽者升职。
但当你在一家公司的上升停滞、内部发展机会减少或者公司业务可能导致你的能力落后于行业需要的时候,这些信号出现意味着你需要考虑“动一动”了。
在同一个岗位的工作时间超过3年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会在有的公司工作长一些,有的公司短一些,穿插发展是更优路径。但是看公司发展和行业发展,不如看个人岗位的发展。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在一个岗位上2至3年是比较合适的时间。学习、成长、积累经验、作出贡献的过程都需要时间。一年之内完成所有的步骤和环节几乎不可能,但3至5年任职同一个岗位的话,消耗的时间又过长。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高层,所以没必要在一家公司死磕。只有清楚自己的工作重心、驱动力和想要实现的目标,才会去规划实现路径。
跟老板谈薪酬涨幅和未来发展得不到实际反馈
假如你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高的认可,但是当你向老板提出改善薪酬待遇却没有得到正面反馈时,往往不是对方过于繁忙忘了这件事,更大的可能是他已经完成了对你的工作能力和绩效贡献的评估。毕竟失去一个能够真正产出和创造价值的员工,对任何一家企业甚至是老板的个人绩效来说,都意味着损失。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想一想自己是否需要做一些改变了。
无论从公司角度还是个人角度,评估一个员工的方法都是一样的。这个标准就是:在这几年任职某岗位的过程中,你具体做了多少工作、产生了多少价值和贡献、你是在不断重复自己还是在不断提高。假如你自我感觉不满意,那要么再在这家公司努力试试,要么就换个环境吧。
同期入职的同事大部分已获得晋升
在同一家公司工作5年,既有能力还有成果,却没有得到晋升的情况极少。一旦发生,多数情况下可能出了问题的就是人际关系。你若没能在这段时间里融入公司内部的交际网络,很大程度上你的能力、绩效、关系就不能被他人清楚地认知。其中当然有运气的问题,但更重要的可能是你没能适应这家公司。
继续在这家公司做下去,可能让你的能力落伍
新技术涌现的速度越来越快,它引起的颠覆也不断颠覆着多元行业。一味守着老业务、能熟练使用但可能即将被淘汰的老技术,你作为人才市场的一员被淘汰的风险也会大大提高。
每个人都需要经常评估自己的能力。这里有3种基本方法。第一个是问自己一个问题:跟同工种的同事相比,你看待事物的方法、观察和工作能力是不是更强?第二个是直接询问你的老板,领导往往比你自己更清楚你在工作中的优缺点。第三个是向第三方导师求助。这三种方法都指向同一个本质,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没有清楚的认识,而等着其他人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已经代表了能力的高下。
待了10年才跳,也可以向HR讲个好故事
相较忠诚与否,雇主其实更看重你的过往绩效和能力。
企业招聘人才时,不会单纯考核候选人在上一家公司任职的时间长短。它们更多会评估你在上一家公司的发展轨迹。社会上主流的想法是在一家公司待8至10年已经是很长的时间了,对公司人长期供职同一家公司而形成文化固化、适应能力减弱的担忧也一直存在。
也就是说,工作年限过久既可能成为你的优势,也有可能成为你的劣势。这意味着,这种需要视情况而定的衡量要素并不具备决定性意义。根据洪喨的经验,企业对公司人的评估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你在上家公司每段时间内的贡献和成果,第二个是每段时间内的个人能力和领导力、影响力的提升等状况。你要搞清楚公司请你的关键是看你是不是人才,而不是能待多长时间。
真实的故事就是完美的故事
面试的时候不做自己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是好演员。你必须做自己,讲真实的故事才打动人。但真实的故事也需要提前准备。
任何人在一家公司工作的过程中都会有各自的故事和闪光点,思考自己对上一任雇主的贡献问题必须自己完成。如果你没有什么新的发明,就从工作细节着手。贡献、成长、发展、能力等各个方面,总有故事能够用来说明你是一名什么样的员工。要知道所有的雇主都相同,他们永远会优先考虑你的价值和贡献能力。换句话说,在大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你要准备好真实故事来更好地展示自己。
职场人跳槽的要点
制备详细的工作交接清单
将所有相关资料(电子版和书面)和事项交给接替你的人,向接 替你的人详细介绍你的工作范围、职责、遗留问题、项目紧张等。在我的部门,下属离职时,会制作一份详细的工作项目交接文件,其中甚至连个人电脑中相关文件的位置都有标记。
清理你的电脑,不留下任何后患
删除个人的所有信息和邮件,保留对下一任有用的所有工作业务相关信息。有的人连自己的辞职书、与猎头的往来邮件和聘书都留在了电脑上;该还的公司物品(汽车、住房、手机、电脑、计算器等等)还掉,该清理的帐务,清理掉。不要等你到了新公司,每天接到老公司财务部的电话,影响太坏。
保持低调,准备淡出公司
不要参与任何长期计划和项目,不要承诺任何会延迟到你离开后才结束的工作项目。不要到处讲你离开的事,更不要说你得到了多好的Offer。公司最不喜欢的是一个准备离开的人,整天逢人便说自己跳槽的事,影响其他人的情绪。作为职业工作者,你应把你的辞职对公司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闭门谢客、谨言慎行。
不要利用公司邮箱发告别
不少人有这个习惯,但这样做不好。一是利用公司资源发个人信件,不职业;二是影响其他人的军心。如果一定要发,建议利用私人信箱,采取匿名的方式发告别信。
向自己的直接老板辞职
不要越级辞职,也不要提前告诉任何其他人。如果你的老板不是首先从你嘴里听到你辞职的事情,你可能遇到麻烦。我曾遇到有位女经理,把自己将辞职的消息,没有首先告诉自己的部门总监和总经理,却告诉了前任总经理和工会主席。工会主席找到HR,希望挽留此人。HR立即找到总经理,却发现总经理压根不知道此事。这位英国总经理对该经理的做法大为光火。后来,这位女经理由于种种原因不想离开,但总经理坚持让此人离职。
简单阐述理由
要表现出坚决离职的态度,但无需详述离职的理由。职业发展是最好的理由,有时家庭原因也不错。外企的职业经理人已经习惯了员工的来来往往。他们需要一个能够说服自己和公司的理由,而不一定需要了解你真正离开的原因。例如,你的离开就是因为上司不是东西,他当然不希望你把这作为离职原因。如果薪酬是你离开的主因,这也不是什么好理由,不说为好。
面对面提交辞职报告
找老板有空的时候,单独面对面提交辞职报告。这是对老板的尊重,也有助于了解老板的反应。你可以由此了解你离开的难度有多大。如果你特别关键,老板会诚恳地挽留你。有时你能立即得到批准,但有的老板则更喜欢把你卡一段时间。不要用电话或电子邮件发辞职报告。你可以这样做,但是这是不专业的。
不要抱怨老板、不要指摘任何人、不要指摘公司
当你提出走人,如果你对公司和老板很重要,老板会真诚地了解你对公司、对他的意见,不要说任何不满。你都离开了,说有何用?老板还会很诚恳地问你,有什么抱怨,意见,千万不要说太多,最好什么都不说,反而要赞美和感谢公司和老板为你做的一切。老板会要你告诉他公司可以在哪些方面如何改进,你不要傻乎乎地讲一堆忠告,也不要谈你对薪酬的不满。
坚持到最后,做好每一件事情
这是职业化的标志。职业化就是对自己的职业表现和职业操守负责,而不仅仅是对公司和老板负责。因此,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到最后工作日,没有任何懈怠,不出任何差错是非常可贵的。我曾有过一位下属,已经接受了另一家外企的部门经理聘书,在她最后工作日的那个星期五,突然大老板需要一套更新的今后几年的人头和招聘计划。她耐心地坐下来和每一位部门经理讨论今后的人员和组织发展计划,一直工作到将近晚上六点,完成整个计划,这才跟大家说再见。现在,她是一家美国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相当优秀。
不要轻易接受老板的允诺
公司为了留人,会有些承诺,但除非特别真诚和有吸引力,否则不要接受。记住:你与另一家已经签了Offer,那么你要是决定留下,等于毁约。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因为公司挽留而决定留下的人,半年之内会走掉。你有了走的打算,就已经终结了你在这家公司的上升空间。同事也可能瞧不起你。
防止员工跳槽的举措
建立激励机制
(1)细分晋升等级,晋升架构
企业薪资制度的不合理是造成员工“调动”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一定要全员加薪才有诱惑力。 美国密歇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戴尔·沃尔克説:“人们往往以为是金钱,其实并非如此。 雇员在一段时间内会关注薪水,但雇员如果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単単靠金钱是不可能留住他们的。 ”
有许多员工都因为看不到晋升机会才离开的,於是细分晋升等级,晋升架构就显得尤为迫切重要,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他们不必等着有管理位置的空缺就可以升职。 例如美国哈尼根公司销售部的鲍尔,因他工作认真,一度受到老板及同亊的好评。 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渴望得到晋升,可惜的是,公司上下没有空缺的职位,鲍尔的老板得知这个情况,重组工作人员,让鲍尔担任了一项他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特殊任务。
(2)支付高薪,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一个良好的公司,员工的工资较高。 给企业员工支付高工资是经营者的职责,也就是説,让员工们生活得更幸福, 是稳定员工的基础。 成功的公司付的酬金,在其所在的产业部门中往往属於最高水平,这并非由於经营上的成功而使他们有能力支付高薪,而是因为他们认识到提供最高的报酬是吸引员工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英国的穆勒家具公司集团( MFI)在这方面做的是较成功的。 该集团老板德里克·亨特早就认识到,很多人不是能用更多的钱所能驱使的,他们认为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比物质报酬更为重要,MFI除支付员工高薪外,所有员工,包括清洁工和推销员,都被纳入一项部门奖励计划,每个星期一上午公布一周的盈亏账目,这种做法提升了员工们强烈的工作兴趣,MFI从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发展到在全国拥有100多家分店的,世界上著名的公司之一,年营业额达3亿英镑之多。
(3)给予员工的利益,应递增而不能递减
不管出於任何理由降低员工已经达到的利益水平,都会使企业领导者威信失尽,造成其他恶果。
美国玛丽·凯公司总裁玛丽·凯早年受雇的一家公司,有一次在某州重新修订佣金的会议上,老板面对近 50位销售经理,宣布从今以后他们从公司所得的2%抽成将减成1%,另外1%用礼物取代,像时钟,收音机和录音机等,并强调,他们吸收训练的人越多,就可以得到越多的宝贵礼物,这时一位销售经理站起来极度愤慨地説:“你怎么敢这样对我们?你可知道,即使是你原来给我们的2%也不够,你把我们的抽成减半,然后送给我们这些不值钱的东西,你当我们是白痴不成?”説完,就气冲冲地离开了办公室,其他的销售人员也跟他离去,50个人全部走得精光。 老板不得不提前飞回总公司,周末他重订了销售佣金的办法,又恢复到原先的2%的抽成办法,得到了另一个区到会人员的热烈赞同。 然而,该公司那个州的销售主力(50个人)没有一个再回头。
公平
(1)唯才是用
创建日本技研工业公司的田宗一郎从没想过让他的儿子接手他的亊业,他有他的经营哲学:“家庭归家庭,亊业归亊业”。 自感需要让贤,於是他在创业 25年后,把亊业交给了河岛喜好。 此间为了让贤,他甚至用眼泪去劝説任该公司常务董亊的弟弟一起退休。
松下幸之助起用山下俊彦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山下俊彦原是一名普通雇员,具有出色的才能,对公司内部因循守旧等弊端看得很准,又锐意改革。 松下幸之助发现了他的才干,认为他是松下家庭中找不到的杰出人员,於是,他不计门戶出身,力排众议,破格起用了山下俊彦,山下俊彦就任总经理后,亦颇有松下幸之助遗风。 在他当总经理的第二年,松下公司的经营状况由原来的“守势”经营迅速变为积极进攻的状态。 1983年,松下公司的利润总额达到1891.1亿日元,比山下俊彦刚上任的1977年利润976.8亿日元几乎增加了一倍。
(2)企业利益(利润)要合理分割
世界上知名的大公司大都已实行利润分割,尽管它的形式(如股份制)只是为少数股东的利润。 我国的国企到现在才开始对厂长,经理们进行股票期权激励,因为太晚的缘故,许多规模化的民营企业接连失败。 巨人集团老总史玉柱坦言:“巨人虽説是股份制,但我一人的股份就占了 90%的方法以上……许多副总不堪忍受,相继离开了公司……”。 “巨人”倒下了,他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就有一条:在利益问题上要共享。
联想集团在一次股权改革时,将中科院送的 35%股份又一分为三:其中的35%分配给了公司创业时期有特殊贡献的员工,20%以时间为限分配给了1984年以后较早进入公司的员工,45%根据做出贡献的大小分配给以后有特殊贡献的员工,不但照顾了老同志,兼顾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留住了“联想”的高水平人员。
人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合理的利益(利润)分割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按劳分配
有许多人员都是因为企业所付出的薪金不合理“调动”的,“同工不同酬,不同工同酬”。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分配原则,体现的是一种公平,公正的分配方法,用在企业再合适不过。
在汉高公司,员工的工资都是依据他的工作表现而定,论功行赏。 汉高认为,一个公平的薪酬制度是评价人员的先决条件,工作表现和所得的报酬是成正比的,工资差异十分有必要。 在实行金钱鼓励的同时,汉高公司还根据员工工作的具体表现提供各种福利,如员工住宅,膳食补助金,圣诞节奖金,信用磁卡等等。 实践充分证明,合理的薪金分配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留住员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