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什么禁忌
端午节有很多可以去了解的节日文化,实际上,每一个传统节日,其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过端午节,守传统习俗,吃传统时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有什么禁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节有什么禁忌
忌吃娘家粽子
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否则,就会倒大霉。有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忌游泳
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祟的习俗。
儿童戴的香包忌丢失
在北方一些地区,小孩子有端午佩戴香包的习俗。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的,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忌恶日
由于自古人们认为农历五月为“恶月”,农历五月初五的“重五”更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这天又有“躲午”的习俗,即周岁以内的婴儿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脱灾祸。
端午节有什么活动
1、赛龙舟
端午节的由来是和古代诗人屈原有关,当时屈原悲痛欲绝投江自尽,当地百姓划船去打捞但终究没有找到。后来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赛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
2、拴五色丝线
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端午节是节日还是节气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送什么花合适
传统上适合在端午节赠送的花大概有3种:即菖蒲、龙船花和跳舞草。菖蒲是代表端午节气的花,端午节有家家户户门上插菖蒲、艾叶之俗,可以辟邪驱痛。菖蒲的花语是避邪镇灾,在端午佳节之际,菖蒲花非常适宜赠送一些最近运势不好的朋友。
跳舞草的花语是快乐,它的叶片具有自然舞动的特性,是自然界唯一能够根据声音产生反应的植物。在常温强光且无风雨时的环境下,舞草的2片侧小叶会不停地摆动,在半分钟内,每片小叶可完成椭圆形的运动1次,每叶转动达180度之后便又弹回原处,尔后又再行起舞。跳舞草即便在午夜“睡眠”状态下,小叶也仍在徐徐转动,只是速度比白天慢。
缅甸国花——龙船花的花语为争先恐后。传说龙船花未开时,很像一根根微形的细簪直刺蓝天,开放后,四片花瓣平展成一个个十字。而在古代,十字图形代表着避邪驱魔,所以,每年端午期间,划龙船的老百姓为了避邪驱魔,去除病瘟,求得吉祥,就把该花与菖蒲、艾草一并插在龙船上,久而久之,它就被称作龙船花了。值此端午节之际,送给亲朋好友龙船花,既表示亲切问候,也有吉祥的寓意。
端午节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南方)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上海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端午(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