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张桂梅教育扶贫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十篇

福萍2分享

6月29日下午,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推出的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为主题的 2020年首场"云岭楷模"在昆明发布,专场发布华坪县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教育扶贫的先进事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桂梅教育扶贫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十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张桂梅教育扶贫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

忠诚执着守初心,无私奉献担使命。6月29日,省委宣传部在昆明举行“云岭楷模”专场发布会,授予张桂梅同志“云岭楷模”称号,大力宣传弘扬她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激励全省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向她学习,凝聚万众一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斗志。

省委宣传部授予决定指出,张桂梅同志是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教育扶贫先进典型,是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杰出榜样。张桂梅同志是一名贫困山区基层教育工作者,现任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她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尤其为解决贫困山区女孩教育问题,克服种.种困难,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让16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她敬业奉献,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在与时间赛跑和病魔的抗争中,以实际行动兑现“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无私无我,给予福利院孤儿和贫困山区女孩母亲般的呵护,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托举起了贫困山区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和梦想。张桂梅同志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百名优秀母亲”等荣誉称号。发布会上,张桂梅同志的同事和她资助的孩子们分享了她的先进感人事迹。

张桂梅教育扶贫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

与十多年前记者采访她时相比,张老师苍老虚弱了很多——脸色暗黑,身体羸病佝偻,连爬楼梯都困难。“前两个月吃不下饭,瘦了二十斤”,她告诉我。

她叫张桂梅,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熟悉她的人知道,她一没家庭,二没财产,还没有健康。凭着共产党人的信念和忠诚,张桂梅走过“大有大无”的“强悍人生”。

这十多年来,张老师爆发出惊人能量——创办面向贫困山区孩子的免费女子高中。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和学生一起住宿舍,每天五点多起床,十二点后才休息。她是校长,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赶走路上的蛇,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吃饭做操,是严厉的批评者,也是和困难学生抱头痛哭的师长,十多年如一日。

办学11年来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她走进一千三百多名学生家里。都是何等艰辛的山路啊!都是些怎样困难的家庭啊!包车司机都不愿去,爬山常常几个小时,坐摩托车曾颠断两根肋骨,早出晚归两头黑,她握住家长黝黑皲裂的手,擦去她们脸上的泪水,“命令”随行者捐出随身的钱,脱下外套塞给人家,自己冻成伤寒……张桂梅说,女高不是普通的学校,是党委政府和山区贫困群众的桥梁。

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是张桂梅40岁以前的人生写照。

18岁,张桂梅随姐姐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1996年丈夫得癌症去世后,她从大理调到华坪教书,“逃避过去的生活”。1997年,她为带好毕业班,查出子宫肌瘤后隐瞒病情3个月坚持上课,取出的两公斤肌瘤让肠子粘到腹腔壁上。而从此,她的身体就没好过,如今肺纤维化、肺气肿严重,每天不离止疼片,医生说她活不过两年。

不幸没有打倒张桂梅,反而成了她燃烧自我的柴火,转机就在于华坪这方热土和好心人。

民族中学里女生很少,儿童之家孤儿们的悲剧多,这让张桂梅意识到:贫困带来低素质,提高山区母亲们的素质,将至少改变三代人!2002年她开始筹建免费女子高中,这想法“疯了”:政策上没啥依据,舆论上议论纷纷,最要命的是——到哪里找钱啊!

2007年,张桂梅光荣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在北京开会时,她闹了尴尬。会前,县里知道张老师没钱,给她特批了一笔“制装费”,她把这钱给学校买了电脑。一个细心的记者发现,这个女党代表穿的牛仔裤,居然破了两个洞。于是,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把她女子高中的梦在北京传开。

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一百万,帮助张老师办校。为了在电视访谈上争取企业家资助,张桂梅没能回东北看哥哥最后一眼,留下永远的愧疚。其实为了办女子高中,张老师的姐姐和外甥等至亲去世,她都没到现场。她问亲戚:姐姐走时怎么不告诉她一声?对方反问她:告诉你有用吗?

在她办公室,张老师告诉记者,这所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靠党委政府作坚强后盾。此言不虚,华坪女子高中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女子高中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

女高学生在校三年来,免去了学费、服装费、床铺费、书本费、资料费、水电费,即除了生活费,其余全免。这给每个贫困女生家庭,免去了数万元费用的煎熬。

县城边上,狮子山挺拔秀丽、色彩斑斓。山下,“速度与激情”每天在女子高中上演。正在采访,突然惊觉一阵旋风般的咚咚声。张老师微微一笑,说:“是课间操,走,下去看看。”

记者来到院坝,学生们早已列队整齐,她们的课间操是歌舞“南泥湾”:“学习那南泥湾,处处呀是江南,是呀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阳光下一片红校服熠熠生辉,“红色娘子军”的现场犹如穿越。

再看看“女高激情”。十多年来坚持每周“五个一”的红色教育:党员佩戴党徽上班;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合唱一次革命歌曲;观看一部红色影片;理想信念教育成为鲜明的女高特色。

年轻的老师学生对此怎么看?高三学生杨婧说,一开始觉得别扭,但坚持下来了同学就有劲头,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们自己更抗压了、成绩上去了。语文老师韦堂云说,女高老师团结如一家,评职称啥的有地方闹翻天,这里都不是事,党员带头,张老师事必躬亲身先士卒,你说好不好?

女高的红色教育也是被逼出来的。2008年刚办校只有一栋教学楼,吃饭上厕所都在校外。张老师让女老师住女生宿舍,男老师住一楼楼梯间,晚上好陪学生上厕所。不到半年,17名员工跑了9个,张老师梦寐以求的女高,面临瘫痪成了笑话。剩下的8个人里有6名党员,张老师把他们找来说,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在阵地就在,今天,我们要死守这块教育扶贫的阵地。

从那开始,红色教育在女子高中逐渐长成参天大树,群山里巴掌大的地方,成了“精神高地”。有人说,女高“学生苦学、老师苦教、政府苦办”,没有理想信念支撑,拿什么高考!

反过头看看年迈的张老师:她没有孩子,没有家,也没有房子,连独立的卧室都没有;她没有财产,把所有的工资、奖金累计100多万元,全部捐给山区教育和社会事业,每天往返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坐的是4块钱的“摩的”,当然师傅们都竭力不收她钱。

张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

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也有人说我为了荣誉,也有人不理解。一个人浑身有病却不死,比正常人还苦得起,男老师被我拖垮,女老师累得哭,两个单位来回跑,我没倒下。有种精神撑着我,说到底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

张桂梅教育扶贫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

云南丽江华坪县,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毕业生正在紧张地备战高考。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招收的主要是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无法继续求学的山区女生。

华坪女高建校12年,已经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2019年高考,华坪女高118名毕业生一本上线率达到40.67%,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学校的创始人兼校长,63岁的张桂梅。

哪怕我自己出钱 也一定要让她读书

张桂梅是东北人,17岁那年来到云南支边,后随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第一中学任教。

喜洲是张桂梅丈夫的老家,张桂梅以为那里将会是她余生的归宿。然而不幸的是,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张桂梅黯然神伤,申请从大理调出。她被调到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任教。

张桂梅很快发现,这里的教育环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不少。

有的家长带着一大包角票交学费;有的孩子只吃饭、舍不得吃菜;有的女孩儿从课堂上消失了,回家嫁人……张桂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记者:您有什么办法让她们继续读呢?

张桂梅:让村干部跟家里沟通,这个孩子我一定要领走,一定让她读书。不要你一分钱,我自己出钱。

记者:您挣的钱不是没完没了的?

张桂梅:是有数的,那我就自己少消费一点。我这个班50多个人,起码我不让我教这个班的孩子因为交不起书费辍学,我拼老命,一边教书一边往回找孩子。

“像乞丐一样”四处化缘 被人骂“戴个眼镜出来骗钱花”

2001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捐助方指定让身为教师的张桂梅兼任院长。

“儿童之家”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在福利院门口的健康女婴,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了她们的“妈妈”,儿童之家和民族中学的经历让张桂梅萌生了一个想法,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然而,这并不容易,对于大山里的贫困家庭来说,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家长往往是儿子优先,牺牲女儿的前途。

张桂梅不仅要扭转家长的观念,还要筹集办学所需要的经费。华坪县的教育经费本就紧张,专门办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在旁人看来是太过疯狂的想法。从2002年起,张桂梅就开始为这个近乎疯狂的梦想四处奔走。

张桂梅:我当时很傻,我想这个事情是好事,只要我提出来你肯定会支持。认识的不认识的,我跟你要你都会给一点。

记者:去哪儿要?

张桂梅:满大城市去要,就像乞丐一样。那时我是一个优秀教师了,我把所有报道还有证件带齐了,背着孤儿院最小的孩子到城市里面,我拿着我的证明就跟你说,我想办一所学校,你能不能支持我五块十块两块都行?

记者:人家给您的回应是什么?

张桂梅:骗子,好手好脚你不干活,普通话还会说,戴个眼镜你出来骗钱花。

一条破了洞的裤子 成为梦想与现实的转机

从2002年到2007年,张桂梅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外地筹款,但总共只筹措到一万元,远远不够开办一所学校需要的资金。张桂梅一度萌生了放弃的想法。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开会时,一位细心的记者发现,张桂梅穿的牛仔裤居然破了两个洞,她开始了解张桂梅的故事。

接下来,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让张桂梅和她的女子高中梦在全国传开,来自全国的支持让张桂梅的女子高中梦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

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9月正式开学,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张桂梅担任校长,并吸引来了其他16名教职员工。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首届共招收女生100名,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因为入学分数没有门槛,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成绩始终提不上去。

张桂梅:我到山里面去家访,她的爷爷奶奶说,孙女读高中了,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想想知识在山里人心里分量是什么?回学校我就把老师集中起来,我说你们干就干,不干,你们辞职走人。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给我教出来最少二本。

绝境之下 是什么让师生们一起“拼了”?

这个当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不少教师打了退堂鼓,加之学校条件简陋,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就有9名提出辞职,只剩下8个老师。

华坪女高的教学工作近乎瘫痪,眼看学校快要办不下去,县里计划将学生分流到其他高中继续就读,并承诺依旧全免费。心灰意冷的张桂梅整理资料准备交接,但老师们的资料让她眼前一亮,剩下的8个人里有6名党员。

张桂梅:我把这6个党员找来,我说如果在抗日战争年代,这个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我们剩6个党员,我们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给党丢掉?我说咱们开始重温入党誓词。我们没有钱,就在二楼画了一个党旗,把誓词写在了上面。我们宣誓,没宣誓完,全哭了。

红色教育在这里生根。从那之后,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夜里12点后休息,3分钟之内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不超过十分钟。在女高,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

2011年,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69人,综合上线率达100%,张桂梅交出的成绩单打消了人们的疑虑。

从2011年起,华坪女高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一本上线率从首届的4.26%上升到2019年的40.67%,排名全市第一。

张桂梅:我们付出的不是一般老师付出的,男老师结婚,仪式办完了马上就回来上课。女老师做肿瘤手术,我说你请假吧,她说医生说能穿衣服我就回来了,我不请。孩子们拼命刷题,人家说刷题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只有这个办法,看着孩子那个样子我们也难过,这就叫拼了。我不这么干,我的学生就上不了浙大,我的学生可以考到浙大、厦大、川大、武大。

记者:那您要付出什么?

张桂梅:我付出的几乎是生命,我们这几乎是用命换来的。

“我救了一代人,只要她们过得比我好就足够了”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

6年前,因为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张桂梅停止了授课,转当后勤。她是校长,也是保安。每天检查水电安全,熄灯与否,赶走路上的蛇,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起床吃饭做操。

每年寒暑假她都坚持到贫困山区做家访,把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

张桂梅:也不是不想有自己的生活,只是做着做着把时间做没了,就把自己的生活忘了。当我走进华坪、走进民中、走进孤儿院这群孩子当中,实际上我也就走进了贫穷,当时我没有思想准备,只是说干一两年吧,结果没想到自己一陷进去就没拔出来。当听着学生大学毕业在为社会作贡献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值了,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

张桂梅教育扶贫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四

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出生,辽宁岫岩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义务兼任)。她是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忠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她总是以自己的思想、人格、情感、行为和学识起到先锋引领作用。以共产主义信仰为办学教育模式,改革创新锻造了丽江教育史上的奇迹,展示了锐意改革、敢打敢拼的光辉形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精神文明十佳人物”“‘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知识女性”“中国十大教育年度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称号。

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兴滇人才奖等40多个荣誉称号的获得者,百名孩子口中的妈妈,山区女孩子的一线曙光,她以忘我的精神在华坪教育战线上辛勤奉献22年,用心血和汗水为华坪教育谱写着新篇章。她就是张桂梅。

一、全新办学模式创办免费的女子高中

2008年9月1日,在张桂梅老师的倡导下,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社会各界捐助下,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开学了。女子高中是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是践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先遣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同时也在党和老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开学那天,一些家长放声哭起来,激动地喊出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全社会好心人!”

在女高建校10年中,张桂梅老师先后失去了三位亲人,但每一次,都没能回去看一眼。但即便如此,在募捐中,她还是会遭到一些不解。甚至有次被人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本来就不能很好的保持平衡,自然跑不过恶狗。一番撕咬后,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着自己的委屈,她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还有一次,在人群中募捐,被以为是骗子,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口水吐到脸上。张桂梅为了心中那份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默默承受着。

二、不忘教育初心用生命办学

办校10年来,3650个日夜身患重症、满身药味、满脸浮肿的张桂梅住在女子高中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陪伴学生学习。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托着疲惫的身躯咬牙坚持到晚上12点30分才睡,周而复始,常年如此。

办校10年来,张桂梅每年春节一直坚持家访,亲自走访了1527名学生的家庭,没有在账上报过一分钱。学生来自丽江市四个县的各大山头,家访行程十万多公里。不管山路多么艰险,她从未退缩。车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稳,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访回来,她都要重病一次。张桂梅用柔弱的身躯扛过了病痛带来的巨大的痛苦,用共产党人的信念,支撑着走进每个孩子的家。

10年来,张桂梅老师为了女子高中,一直孜孜不倦的前行。用生命陪伴着女高的孩子,忘记了失去亲人的悲痛,忘记了别人诸多不解、非议和委屈,忘记了头顶上的一长串殊荣,忘记了折磨她的病痛和不幸,忘记了年龄和生死,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的实现中。她坚信就是要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让他们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与温暖;学校就是要培养能回报社会、真正具有共产主义理想、能把自己从社会上得到的帮助再传递下去的学生。她曾经这样说过:“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三、打破常规改革创新以信仰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女子高中靠什么走到了今天,刚开始的女子高中没有宿舍,没有食堂、厕所,没有围墙。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住在教室里,食堂、厕所和邻近的学校共用。困难可想而知,经常老师和学生哭成一片,教师辞职、学生不读是常有的事。这时,在张桂梅那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的影响下党支部率先打破传常规,以党建统领校建 ,开创了 “五个一”党性常规活动,“五个一”即“全体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唱一支革命经典歌曲”、“党员每周一次理论学习”、“组织党员每周观看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并写观后感交流”。

张桂梅之所以为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就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虽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却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 她把所有捐给她治病的钱和奖金、工资,共7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修建乡村校舍,2015年,她把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毫无保留的全部交给了组织,全部保留在了县档案馆里。她说:“是党为她指引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路,是党为她铺满了鲜花盛开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么,她就是要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

目前,以张桂梅老师为首的女子高中,从2008年以来走过了十个春秋,女子高中这个贫困山区女孩实现梦想的大家庭容纳了1527名成员,高考成绩始终保持全市第一名。从女子高中毕业的八届学生没有一个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没有辜负学校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全部进入大学的殿堂,实现了走出大山,飞越大山的梦想。张桂梅曾说过“人要有一种不倒的精神,一种忘我的精神、一种自信的精神,雨水冲不倒,大风刮不倒,只有我们坚持着,觉得自己能行,就不会倒,什么样的奇迹都会创造”。如今张桂梅让人熟知的不再仅仅是儿童之家的“张妈妈”了,更多的,她是山里女孩的“老师妈妈”,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免费为山里女孩提供教育,如今学校已真正成为山里女孩的“梦工场”、最贴心的“家”和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一做爱心之桥。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张桂梅教育扶贫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五

“我是孩子们的母亲。”

她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也是华坪县“儿童之家”义务院长。她没有生养过孩子,却是大山里82个孤儿共同的妈妈。当一个华侨民间团体慈善机构邀请她义务担任丽江地区一个叫“儿童之家”的孤儿院院长的时候,她发誓不再让大山里的孤儿过贫穷流浪日子。近10年来,她把自己的工资,包括各级组织给的奖金,自己的讲课费等60多万元捐献给了贫困学生和孤儿们。

如今,张桂梅抚养的很多孤儿都已经考上了大学,有的已经工作了,看着他们一个个事业有成,张桂梅很欣慰,她说丈夫去世的时候很担心她的生活能力,而现在自己居然撑起这样一个大家庭,在这里她找到了归属感。

张桂梅教育扶贫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六

她没有子女,却是上百个孩子口中的“妈妈”;她身患绝症,却把自己所得的奖金都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她在基层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数十年,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托起了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希望,她就是华坪女子高中的党支部书记、校长、儿童之家福利院的院长张桂梅。

1957年6月.张桂梅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在张桂梅还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就病逝了,十多岁的她跟随参加“三线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省中甸县(现香格里拉市)。1975年12月,张桂梅在当地参加工作,成为中甸林业局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后来她考入丽江市教育学院读书。1990年毕业后随丈夫调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一中任教。1994年末,张桂梅的丈夫因癌症去世。在不堪忍受失去亲人的悲痛中,张桂梅自己要求于1996年8月调到了地处边远的丽江市华坪县中心学校。

爱心倾注困地方教育事业的担当者

出生于东北,成长于云南边疆的张桂梅,在生活上遇到命运坎坷的磨难后,她选择来到了环境更加艰苦的丽江市华坪县任教。一开始,她不太适应这里的环境,但是慢慢的,在教学和家访工作中,她深刻感受到了教育对于改变贫困山区的重要性。于是,她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也慢慢化解了她内心的悲痛。在教书育人的辛勤工作中,她把失去亲人的悲痛化作对孩子们的爱,学生的成绩也不断升。

然而,命运多舛,正在忙于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她,身体出现种.种不适的状况,在同事多次劝她后,她才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查出了子宫肌瘤,而且已经很严重,医生要求立即住院治疗。为了不影响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张桂梅反复思考后决定继续回学校上课。直到学生中考结束,她才去医院做手术,医生从她的体内取出了4斤重的肿瘤,被诊断为癌症。面对病魔,在她心灰意冷、孤苦无助的时候,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纷纷为她捐款,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张桂梅的病得到了及时救治。

她说,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是这里的父老乡亲们为她捐款治病,是组织的关心温暖了我,这份思情,她是一辈子也还不完的。就是怀着这样一颗感恩报答党和人民的心,张桂梅勇敢地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忘我地工作,勇敢担当起这份责任和使命,即便是在治疗期间也不愿耽误一节课,没有放弃一名学生。

1997年,张桂梅因为在教学工作出色,被调到华坪县民族中学,并请她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她明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但她依然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把自己的情感全部倾注于学生们的身上。因为过度劳累,她好几次晕倒在讲台上,被扶回宿舍,醒来她又坚持回到岗位上。想着自己是一名党员,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使我忘记了病痛,忘记了年龄,使她浑身又充满力量。她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为她们织出一片生命的绿洲。张桂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一心扑在少数民族贫困地方的教育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心血和汗水,坚定守护着自己的信仰,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

大爱无垠助孤扶贫的奉献者

在华坪民族中学任教期间,只要有时间,张桂梅就经常去老年福利院做义工。那时候,县里没有儿童福利院,孩子和老人住在一个楼里,老人和孩子们的生活极不方便,张桂梅觉得老人小孩混住不仅打扰了老人的生活,而且对孩子们成长极为不利。2001年,当地政府与一个基金会联合成立了“华坪县儿童之家”福利院,当了解到张桂梅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双方都想请她担任儿童福利院的义务院长,张桂梅当时还在民中任教,但是她毫不犹疑地接受了这个照顾数十个孤儿的任务,成为儿童之家福利院的义务院长。直到现在,儿童之家利院已经成为136个特殊孩子们温暖的家,而她也被孩子们亲切地喊“妈妈”。

在教学工作中,张桂梅目睹贫困山区家庭的困难和孩子们艰难求学的一幕幕,看到少数民族地方许多贫困地方重复着母亲贫困,孩子上不起学,因为知识匮乏,再度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中。她想要为这里的贫困女孩们建一所免费的学校,通过提高母亲的素质帮助盆困家庭脱贫。

为了让贫困山区的女孩子能够有学上,张桂梅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克服了重重困难。2008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终于创办了丽江华坪女子高中,为100个濒临辍学的贫困山区女学生提供了全免费的学习环境。华平女子高中开办十年来,张桂梅走过了限难求索的历程。为了让孩子们有学上,张桂梅自己节衣缩食,为了省下钱给孩子们,她甚至不吃肉把生活费控制在3块内,把所有的奖金和工资还有别人捐助给她治病的钱都捐给了学校和孩子们。一路走来,张桂梅历尽艰辛,曾经被人所不理解,被当作乞丐要钱吐口水、被放出来的狗咬伤,但是每当遇到困难,她内心里总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她,让她为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无私无畏坚定前行。十年来,张桂梅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家访行程109786公里,走访困家庭1345户,培养贫困女学生1645人,她们都考进了大学,目前在校的学生还有478人。

立足边疆党建带教学改革的引领者

在华坪女子高中的教学工作中,张桂梅带领华坪女高师生探索出一条传承红色文化、用爱心培育新人的道路。华坪女高在当地多次创下了教学佳绩,她用党建引领教学改革,用红色文化培育新人的独特教学模式也吸引了社会和媒体的普遍关注。

在学校的教学管理改革实践中,张桂梅带领女高一班子人,用马克思主义育人观指导教学管理改革新实践,用我党的新理论、新思想引领和推动教学改革,改变以往教学管理工作中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两张皮”的做法,把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贯穿到教学管理工作中,融入到职工学习教学研讨、日常管理中。通过深化党建引领教学管理的实践,做到高标严要求建设师德师风凝心聚力潜心研究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学生教学工作,用新思想培育新人才,让少数民族学生在党建文化的熏陶下学习知识、健康成长。

作为学校党支部书记,张桂梅带头用“七个一”的方式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要求党员教师一律佩戴党徽上课。在校园里的球场旁建起了一座红色文化宣传墙,每周一在这里进行一次重温入党誓词。举办一次红色经典通读活动,唱一首红色经典歌曲,每周开展一次政治理论学习,组织观看一部红色优秀影片,通过红色文化进校园,用红色文化提升师生的思想境界,激发她们积极向上的力量。让红色文化走进校园,渗透到教学改革、凝聚人心工作中,鼓舞和激励全校师生锐意进取勇于拼搏,树立了“刚强敏锐、宽厚滋慧、知礼质朴”的女高精神。

张桂梅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爱心倾注边疆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岗位;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学管理和少数民族贫困地方教学发展的新模式,坚持党建引领教学改革,用红色文化滋养培育学生,探索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的党建引领教学管理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控制自己的生活费,而用自己大部分的工资接济贫困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培养他们积极健康业余爱好,数十年来,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张桂梅用爱心铺设了一条让贫困山区家庭和少数民族女孩走出贫困的路,也带领华女高学生探索出一条传承红色基因、用爱心培育新人的道路。张桂梅身上的精神,如同一盏灯,照亮了贫困区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如同一团火,温暖了孩子们的心灵;如同一颗星,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

张桂梅带领华坪女高在当地创下了教学佳绩,她用党建引领教学改革,用红色文化培育新人的独特教学模式也吸引了社会和媒体的普遍关注。她曾被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曾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中国十大女杰、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人物,获兴滇人才奖等40多个荣誉称号,面对众多殊荣,张桂梅把所得的70多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学校和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自己却带病坚守岗位,潜心于教学管理研究和培育新人的事业,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张桂梅教育扶贫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七

当接到上级安排,让我从全县宣讲团成员的角度着手撰写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的时候,我既激动又紧张。激动是因为,张桂梅老师是全国闻名的先进楷模,何其有幸,我能成为讲述她先进精神的宣讲团成员之一。紧张是因为,张桂梅老师做的好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怎样才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尊敬佩服和感动?

我回忆起在工会工作时和她接触的情景。她是我们经常走访慰问的全国劳模。每一次和她近距离的接触,心灵都会受到触动和撞击。当时每一次去慰问张老师,她不是在女子高中,就是在儿童之家,总是特别忙碌。可是,只要一见到我们,她就显得特别高兴,总是笑呵呵地对我们说,“见到你们真高兴,你们一来,就把党的关心温暖送来了,有了你们送的慰问金,这学期校级优秀教师的奖金又有着落了。”虽然每次我们都再三叮嘱这是给她个人的慰问金,可她从来没有用在自己身上过,不是用作女高老师辛勤工作的激励资金,就用在儿童之家的孩子们身上。通过了解才知道,不仅仅是每年几万元的劳模慰问金,她近年来所有的工资和奖金共计100多万元全都用于学校和社会慈善事业。她的眼里、心里只有女高的学生,只有儿童之家的孩子,唯独没有她自己。她只关心学生们还缺什么,孩子们还需要什么,唯独不关心自己的身体,不关心自己需要休息、需要治病。这不就是毛主席说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吗?这不就是毛主席所赞扬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吗?

在参加县纪委监委党总支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研讨活动时,我听到同事们不断地提起张桂梅老师带给自己的启发。一个巡察一线的同志说:“因工作需要延伸巡察到女子高中调取财务资料的时候,发现女高几乎没有接待费和餐票,更没有发现张桂梅老师报销过一分费用。”这种廉洁自律的精神真是让巡察干部心生敬意。

一个派驻纪检组的组长说:“20年前认识张老师的时候,还给她捐过款,这么多年一直亲眼目睹她带病工作,呕心沥血育人不倦,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女高的精神财富,更是华坪人民的精神财富。”

同事们的交流发言让我也很有感触,张桂梅老师的言行,不仅仅对孩子们是一种教育,对于我们成年人也是一种鞭策和洗礼。每次到女子高中参加党性锻炼,听到孩子们齐声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不忘初心》......歌声嘹亮,每一句都发自肺腑,看到师生们充满仪式感、整齐划一地共同演绎《红梅赞》的时候,听到张老师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种神圣的感觉,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孩子们的教育和成长就是她的精神支柱,信仰的价值和信念的力量支撑着她,即使如此疲惫如此孱弱,她仍然矢志不渝、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献给了教育事业。这种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就是一种伟大崇高的力量,感染和教育着我们。

我们常说要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向焦裕禄、杨善洲这些先进榜样学习。张桂梅老师,就是我们身边最好的学习榜样。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的忠诚卫士、政治生态的“护林员”,学习张桂梅精神,就是要像她一样坚守初心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性质,自觉做到为国尽力、为党分忧、为民尽责,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不褪色;学习张桂梅精神,就是要像她一样爱岗敬业、干事创业敢担当,以自我革命和钉钉子精神抓工作落实,不断推动工作的发展;学习张桂梅精神,就是要像她一样终以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一名思想纯洁、政治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的党员,带头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决预防和反对腐败,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学习张桂梅精神,就是要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把自己摆进去,抓好结合,把自己也变成张桂梅精神影响下的一道风景。

张桂梅教育扶贫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八

还有什么传奇人物比62岁的张桂梅更落魄吗?

为了省钱,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后来“吃点肉就会呕吐,就会难受”。

她去筹款时,被人放狗咬过,脚上鲜血直流;街头募捐,别人怀疑她是骗子、朝她脸上吐口水。

她家中没多少家当,最醒目的是40多项荣誉的获奖证书: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

张桂梅没有孩子,但有1000多个孩子都叫她“妈妈”。

建起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1974年10月,17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45年来,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贫困山区。

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双亡、无儿无女的张桂梅黯然神伤,她决定离开伤心之地,调入丽江市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教学任务。

一年后,不幸再次降临。1997年4月,她查出患有子宫肌瘤,且肌瘤已经有5个月胎儿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张桂梅忍着疼痛继续站在讲台上,她不愿意因为自己而影响学生们中考。直到7月中考结束,她才住进医院。打开她的腹腔,医生们倒吸了口冷气:腹腔内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肠子已经粘连在后壁上了,取出的肿瘤有两公斤多。

2001年,张桂梅兼任新建的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第一天,儿童之家收了36个孩子,最小的两岁,最大的12岁。此后,张桂梅除了上课,还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这些幼小的孤儿。

儿童之家的工作,让她萌生了创办一所学校、让贫困山区女孩免费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经她到处游说,这一善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华坪县委、政府协调出土地,省、市党委政府划拨了100万元的办学经费。

2008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建成。11年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1645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

12万公里家访路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留住了教师,还要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家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达,但张桂梅要求自己“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与张桂梅多次同去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王秀丽,对家访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车休息时,我连车都不敢下,害怕自己会不小心跌下山崖。”

张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11年来,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

为了把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顺利办下去,张桂梅不得不四处筹款,但这条路同样艰难。

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话说完,企业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张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脚上鲜血直流。无助的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她在街头募捐,被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朝她脸上吐口水。离开人群后,疲惫、伤心、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后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为她募到了100多万元。

然而,没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年的妹妹。张桂梅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去录制节目。她怕错过时间人家就不让她上节目了,她怕不上节目就会失去筹款的机会。等她录完节目,哥哥已经过世。

“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十七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张桂梅教育扶贫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九

“你们可以说某个干部不行,但绝不可以说共产党不好。如果没有共产党,哪儿有今天的幸福生活。”20多年来,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秉持为民情怀,保持着铸魂育人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用爱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

虽然个人命运坎坷,但她无论身心如何困苦、处境如何艰难,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信仰,饱含着对党、对人民、对贫困山区的无限深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她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兴滇人才奖”等40多项荣誉称号。

她就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中学一级教师张桂梅。参加工作以来,她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用初心和信仰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一辈子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奉献、一辈子坚忍执着、一辈子于己克俭的大爱情怀。

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一辈子

1997年8月,张桂梅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入党20多年来,她始终爱党、护党,忠诚于党。

熟悉张桂梅的人都知道,任何人都不可以在她面前说党委和政府的不好、说共产党的不是。她反复说:“你们可以说某个干部不行,但绝不可以说共产党不好。如果没有共产党,哪儿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一句话,她讲了22年,不知讲了多少遍,她说还要继续讲下去。

2008年华坪女子高中创建后,她把党的信念融入办学体系,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教育育人,实行红色教育统领校园文化的教学模式。建校初期,由于山区条件艰苦,加之张桂梅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不到半年,17名教师中就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现实让人始料不及,却让张桂梅意外发现,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这也启示她,党员在,党组织就在,有党组织,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从此,张桂梅心中有了底气,脚下有了力量。她迅速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入党誓词,诵读《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名篇,大家眼里泛着泪花,紧握右拳向党旗保证: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儿送入大学!

学校党支部很快成立起来,从此女子高中有了“主心骨”,学校建设翻开了崭新一页。十多年来,她开创并坚持“五个一”党性教育常规活动,全体党员一律佩戴党员徽章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每周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观看一部红色影片、每周组织党员开展一次理论学习。

有人说,张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躯是自己的以外,她没有孩子、没有亲人、没有家。她却笑着说:“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一颗火热的心,这颗心里面有党、有人民、有学校、有国家、有千千万万的孩子,我什么都有!”

牢记宗旨,为民奉献一辈子

1974年10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随姐姐从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1996年,丈夫去世后不久,张桂梅放弃了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

从此,她一步步走向山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越走越偏、越走越苦。来到华坪后,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

2003年,张桂梅送走了一个特殊的班级。这个班有的学生转校,有的学生辍学回家,有些男孩子还在网吧过夜,老师们对这个班都失去了信心,纷纷要求调离。

随着中考临近,张桂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请求接下这个班,担任班主任。之后,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但玩游戏的学生还是管不住自己,晚上总想跑出去。

张桂梅横下心来,把行李搬进了男生宿舍,和32个男生住在了一起,既当师长又当家长。早上6点,她叫学生们起床出早操;晚上,她先检查完女生宿舍,再逐床清点男生人数,之后才躺下休息。

一段时间下来,男生们都说就像在家里一样,有个妈妈和他们住在一起。可是,只有张桂梅知道,住在男生宿舍里的那几个月是怎样熬过来的。为更好照顾男生的起居,每到下午张桂梅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而且男生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声和臭脚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觉……她的辛劳没有白费,这个班有22名学生的中考成绩在500分以上。

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不幸总是缠绕着张桂梅。

1997年4月,她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已经像5个月胎儿那么大,需立即住院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把检验结果藏起来,继续坚持站在讲台上,直到7月份把4个班的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住院接受手术。手术后,医生反复叮嘱,一定要静养6个月以上,可仅仅24天之后,张桂梅又站在了她热爱的讲台上……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她没有亲生儿女,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业。2001年,张桂梅一边在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兼任“儿童之家”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建院第一天,“儿童之家”就收了36个孩子,最小的仅有两岁,最大的也才12岁。

2003年,维持“儿童之家”的资金面临短缺。为缓解窘境,张桂梅到华坪各部门筹措资金,当年暑假又从华坪“转战”昆明,虽然把各种证书、媒体报道都带上了,却仍被很多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辱骂她、驱赶她。

“求人很丢人,但如果孩子们生活得不好,我这个义务院长更丢人。”筹款期间,张桂梅累了就在路边歇一会儿,渴了就讨口水喝,饿了就啃几口干粮,2003年至2007年的寒暑假,张桂梅在昆明为孩子们筹措到两万多元。对此她说,一切辛苦都值了!

无私无我,于己克俭一辈子

在华坪,张桂梅对自己的“抠门”是出了名的。由于每天只用三元生活费,有不熟悉张桂梅的人质疑:“现在吃碗米线、面条都要五六元,她每天只用三元的生活费,怎么可能?”然而熟悉她的人都说:“这的确是事实,为了省钱,她多年来从不吃肉,现在只要吃点肉就会呕吐,就会难受。”

张桂梅的吃穿用度极为简朴。她使用的手机还是一部老式诺基亚,这也是她最重要的宝贝之一。别人问她,为什么不换部智能手机?她说,手机里存有学生和家长的电话,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对她来说,跟学生保持联系,经常听听学生的心声,为他们加加油、鼓鼓劲,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张桂梅穿的衣服多年都是一个样。她说:“我身上穿的衣服,多半是一些领导、同事或好心人买了,硬往我身上套的。”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华坪县委给了张桂梅7000元制装费,让她买身像样的西服,穿着去北京,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一台电脑,供教师办公,给学生学习。

张桂梅对自己的“抠门”出了名,对别人的慷慨更出名!有一次,一名学生没钱吃饭,她回到宿舍翻箱倒柜地找钱,把仅有的20元都给了那个学生。从此,那名学生每周都按时得到张桂梅30元的救助,直至初中毕业。

还有一天深夜,一个学生突发高烧,张桂梅看到他在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生前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给了这名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费……

张桂梅这样慷慨的事例不胜枚举。截至目前,张桂梅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山区的孩子们和教育事业。

正如她的自我总结:“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张桂梅教育扶贫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十

20多年前,滇川交界的华坪仍处于交通不便、封闭落后、贫困面大的境地,山区农民对子女教育和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意识淡薄,山区孩子特别是女孩子读书的机会微乎其微。

这一切,因张桂梅的到来而改写。

1996年,张桂梅来到华坪中心中学任教,开始了她“让每一个贫困学子享有公平教育”的初心。但她未曾想到,这件事,将成为她苦心孤诣一生的事业。

坚守“让不幸的孩子都有妈妈”的信念,全身心呵护孤儿,19年坚定不移;每天5时起床管理学生、管理学校,直到次日凌晨两点才睡下,11年风雨无阻;家访1345户,里程达1万多公里,身患重病亦未曾停歇;为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累计捐款100余万元,24年从未间断……张桂梅既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又像一名勇敢的战士,把自己的汗水、心血和生命,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书写人间大爱。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劳模、全国先进工作者……40多项荣誉,在人们心中矗立起一位扎根边疆民族地区,努力用“扶志”和“扶智”改变贫困孩子命运的母亲般的优秀人民教师榜样;而一直不变的,是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女高—福利院—家访的日常生活轨迹。

岁月流金、初心不改。羸弱温婉的外表下,流溢着如金沙江奔腾不息的信念和坚毅。走近张桂梅,人格的魅力、道德的力量、信仰的坚定,像奔涌的岩浆,从她身上喷薄而出。

让不幸的孩子都有妈妈

136个孤儿,背后是136个不幸的故事,我要用爱去融化孩子们心中的寒冰,让他们找到光明、温暖和希望。

——张桂梅

去年10月24日,刚从医院出院的张桂梅回到华坪女子高中。拖着疲惫的身体巡查完教室后,她接到了在丽江读书的“儿子”王龙朗的电话。王龙朗委屈地向张桂梅倾诉在异地求学遇到的困难,张桂梅安抚好“儿子”后,便给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李雅兰打电话,请她帮协调解决,并叮嘱李雅兰一定要多关心“弟弟”王龙朗的生活,不能让他在外受委屈。

李雅兰和王龙朗一样,都是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孩子。李雅兰告诉记者,2001年,从她来到福利院的第一天起,“妈妈”张桂梅就倾尽全力照顾她和弟弟妹妹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和健康的生活习惯。19年过去了,她和弟弟妹妹们长大了,妈妈却老了,但妈妈对他们的照顾和爱护却越来越多了。

今年63岁的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72年跟着姐姐来到云南参与“三线建设”。20世纪80年代后期,她认识了自己的爱人,从中甸到大理追随他当了老师,伉俪双飞令人羡慕。不料1995年,丈夫查出患了胃癌晚期,她花光所有积蓄,依然没能挽留住丈夫的生命。

为了缓解悲痛,张桂梅决定离开伤心地,申请调动工作,最终选择了从未去过的华坪县任教。

到华坪后,张桂梅拼命用上课来化解心理创伤。学校里,有的孩子只打饭、不吃菜,有的为了省钱两三个月都不回一次家,有的床上垫的是包装箱的硬纸壳……眼前的情景深深刺痛着张桂梅,她开始缩减伙食费,省下钱来接济孩子。

由于工作出色,对孩子充满爱心,2001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找到张桂梅,希望她能担任福利院的负责人。张桂梅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下来,成为了54个孩子的妈妈。

“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幸的故事,每个孩子心里都揣着一块冰。”说起儿童福利院孩子们的身世,张桂梅一脸难过,“所以我要加倍对这些孩子好,让他们找到光明、温暖和希望”。

有一年中秋节,华坪县法院的工作人员找到张桂梅,告诉她“儿童之家”的几个小男孩把法院围墙的铁栅栏偷了。张桂梅回到福利院,严厉地批评了孩子。在她的追问下,孩子们委屈地说把偷了的铁栅栏拿去卖了买月饼了。张桂梅含泪对孩子们说:“妈妈最近工作太忙,忘了到中秋节要给你们买月饼,这是妈妈不对,可你们乱拿别人的东西是违法的,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做了。”当晚,福利院食堂桌上摆满了月饼和水果。

“我直到现在还记得那个中秋节的场景。”福利院孩子张惠华说,院长对我们兄弟姐妹一直都很严厉,但从那天起,我们就把院长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在张桂梅的关爱和悉心教导下,张惠华成了儿童福利院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孩子,还考上了华坪县石龙坝镇的公务员,在基层一线担任扶贫工作队员,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像张桂梅一样为贫困山区做贡献。

“妈妈收养的孩子已经有136个,像我这样从华坪儿童福利院出来的,有50多个走上了工作岗位。”张惠华说,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会回来看望无家无子的妈妈,因为我们心里明白,是妈妈用无私的爱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教会我们怎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信仰的力量

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

办一所贫困女子高中,让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使她们拥有一个公平教育的机会,让她们的希望飞越大山,实现自己的梦想。

——张桂梅

“孩子们和学生身上的故事,直到现在都让我一阵阵心痛,他们为了求学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说到创办华坪女子高中的初衷,张桂梅面色凝重。山区孩子读书难,山区女孩子读书难上加难,“贫困山区的落后主要是教育落后,女孩的受教育程度更低,形成了低素质女孩-低素质母亲-低素质下一代的恶性循环。要从根本上解决山区贫困问题,就必须从提高妇女素质入手”。

2002年,当张桂梅萌生创办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时,周围许多人感到不解,“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精神病?”不管别人如何冷嘲热讽,张桂梅义无反顾踏上了创业之路。

为筹集建校资金,张桂梅四处奔波。她吃过闭门羹,被人当作疯子、骗子,甚至被人放狗出来追咬……那些日子异常艰难,可她始终初心不改。

历经重重艰辛,2008年8月,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广泛的捐助下,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建成,当年在丽江一区四县招收了100名农村贫困女学生。

世事多舛,首创更难。张桂梅和老师们挺过了建校初期只有一栋教学楼,没有食堂、厕所,学生和女教师只能挤在教室里睡觉,男教师则睡在楼梯间的艰难,却没有挺过考试成绩不如人意的失落,17名教师有9名辞职离开,6个学生提出转学,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时,张桂梅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额头、后脑、手臂上鼓起很多小包,长骨瘤,肺上有结节,经常呼吸困难,产生剧痛。每天,她一边与病魔做斗争,一边想办法把学校办下去。整理档案时,她发现留下来的8名老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党员在,党组织就在;有党组织,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张桂梅脑中立刻有了主意。

随后,她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入党誓词,诵读《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经典文章,大家郑重宣誓: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学校党支部很快成立起来,每位党员的胸前带上了党徽;每个周一的早晨,7名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每个周末的晚上,召开支部大会,学习党章党规,总结一周的教学工作,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不懈组织党员和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让每位党员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要不忘初心,践行使命,让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

没有山重水复,哪来柳暗花明。10多年间,华坪女子高中毕业了1645名学生,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连续8年居丽江市高考升学率第一名。

本色的分量

贫困孩子就是她的至亲至爱

我不是为了索取回报才这么做的,我是为了这片土地,为了我的誓言。所以,我不后悔,孩子们在健康成长,我就是值得的。

——张桂梅

2006年,张桂梅的侄儿病危。当时,张桂梅刚刚获得“兴滇人才奖”,有30万元奖金。姐姐向她求助借钱救侄儿时,张桂梅告诉姐姐:这笔钱不属于她,得用到贫困山区的孩子身上。随后,她把30万元捐给了丁王民族小学修建教学楼。

等张桂梅赶到昆明,侄儿已经去世。看着姐姐撕心裂肺地哭泣,张桂梅心如刀绞,觉得无颜面对亲人。

有人暗地议论指责张桂梅没有人情味,更有甚者说张桂梅是在作秀。

面对指责和非议,张桂梅没有辩解,默默地回到儿童福利院的仓库里,看着侄子生前捐助的卫生纸,伤心自责。抹去泪水,她又立刻冲到第一线,照顾孩子,管理学校。

爱人去世,没有子女,亲人不理解……20多年来,张桂梅有时也会觉得心里空空的,到哪都不是家的感觉,就像秋天的落叶,随风飘零。

特别是有一次,张桂梅无意中看到福利院孩子的一篇作文写道:“我长大了,一定要把爷爷、奶奶接出来和我一起住,我要孝敬爷爷、奶奶。”当时,张桂梅心里有些不舒服,她把这个孩子从两岁养到大,整篇文章却没提她一个字。事后,这件事一直盘旋在张桂梅脑海里。回忆与思考中,党旗下宣誓的情景让她豁然开朗——女中和福利院就是她的家,孩子们就是她的亲人,让贫困孩子健康成长成才就是最大的“值”。

从“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理念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法,从最初“让贫困孩子有书读”的朴素感情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教书育人的高度自觉,张桂梅用仁爱与忠诚播撒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让孩子心底从小种下人生的良种。

由“知心”而“教心”,由“启能”而“扶志”,张桂梅潜心发现和拨动每个孩子心中独特的琴弦,联通知识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让他们在健康成长成才中激发精神力量。

有过青春梦想,有过中年奋求,更有晚年痴心不改的守望。如今,从金沙江畔到玉龙雪山,从教育系统到社会各界,在认识不认识她的人们心目中,张桂梅就是贫困孤儿的母亲、山区女孩的保护神、点亮孩子心灵的明灯。

华坪县城旧称竹屏镇,曾是辉煌了300多年的云南“斗笠之乡”。位于县城轿顶山东麓的华坪县博物馆内,布置陈列了华坪革命英模事迹展,包括张桂梅在内的一批先进典型,成了全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闺中娇女多绝艺,乱篾理出百样花’,这是前人对当地竹编女的赞美之词。作为一位外来的弱女子,张老师像是一位竹编大师,执着一生编织华坪教育事业,一心一意献身贫困孩子!”县博物馆馆长马海说。

榜样的引领

播撒人生良种激发精神动能

这是我一生中最精彩的十几年,也是痛苦、劳累,贫穷、快乐的十几年。是这片土地接纳了我,给了我一个绽放人生的舞台!是党组织支持、培养了我,让我能够做事、把事做成,让我一次次实现梦想,了却了一份份心愿!

——张桂梅

出名后的张桂梅,自己花钱一如既往能省则省,每天还是乘坐助手的两轮电瓶车穿过街巷,来往于女中与福利院之间;到医院看病,仍像过去一样排队等候,但如果是孩子病了,她会千方百计“找关系”请最好的医生诊治。

“锦上拈花易,雪中送炭难”,这是2004年张桂梅应邀到中国教育电视台作访谈时,我国著名画家王成喜受其精神感动,专门为她画了一幅挺拔绽放的红梅图上所题,深得喜爱书画的张桂梅珍视。但当有人觊觎此画甚至开出10多万元想买走时,她干脆连同近200件奖品奖章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生不带来,死带不去,留着惹事干啥!”谈起她曾经“最值钱”的东西,张桂梅若无其事地说。

“现在我最大的愿望,是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和孩子们在一起,能看到明年女高所有的毕业生都能考上一流的大学,有进清华、进北大的!”向记者说这话时,张桂梅显得很平静、快乐。

从1997年发现肿瘤到如今18种疾病缠身,张桂梅没有退缩、放弃,只有坚守、进取。对自己漠不关心地“冷”,对孩子满腔热忱地“暖”。张桂梅20多年扎根华坪孜孜以求的无声行动,感染、激励着周围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人们心目中,她就是华坪精神最鲜活的代言人。

杜朝仙原先是昆明一所私立学校的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了张桂梅的事迹,她毅然辞职慕名来到华坪女子高中。在张桂梅潜移默化影响下,她不计报酬,争作贡献,做一名合格党员。离高考不到3个月时,意外脚踝骨折,她去医院包上石膏,让在私企上班的丈夫辞了工作,天天背她到教室,没有耽误一节课,这个班的学生全部考上了大学。当年因觉得学校管理严苛,带头辞职离校的陈建华,9个月后又回到学校。

在张桂梅的言传身教带动下,全校老师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努力办学教学。华坪女子高中也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等,吸引了全国各地13200余名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他乡的生活提纯着您温暖的善良,人生的苦难从未撼动您执着的坚强,没有孩子却被几百个孩子称呼为‘妈妈’,日子清苦内心却总能安享另一种阳光……”这是“中国好人”评选活动给张桂梅的颁奖词。

“张桂梅如同一盏灯,以一生的坚守永葆初心,点亮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如同一团火,以对贫困学子的深情大爱践行初心,温暖了学生的心灵;如同一面旗,以对党和人民的感恩滋养初心,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如同一颗星,以对事业的情怀担当彰显初心,启迪学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健康成长。”这是张桂梅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丽江市委书记崔茂虎的深情总结。

华灯初上,月光铺洒。记者与忙了一整天的张桂梅依依告别时,孩子们还在缠绕着她认真提问。夏夜如歌,校门前的大树挺拔葳蕤,辉映着运动场石壁上“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的红色大字,周围盛开的鲜花芬芳四溢。


    49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