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王小谟的英雄事迹
面对美国的全方位封锁,我国自主研发预警机已迫在眉睫。此时,一个人站出来了,他立志打破外国对预警机的技术封锁,研发出我国自己的预警机。他就是王小谟,也是后来的“预警机之父”。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4王小谟的英雄事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王小谟的英雄事迹(精选篇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1938年11月出生,1980年5月入党,大学文化。
王小谟同志1985年以来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荣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6年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008年荣获国防科学技术特等奖,201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荣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2024王小谟的英雄事迹(精选篇2)
王小谟同志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他从事雷达研制工作50余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预警机和雷达事业。20世纪70年代他主持设计的“JY-8”雷达成为我国第一部自动化三坐标雷达,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0年代,他设计我国第一部高低空兼顾的“JY-9”雷达,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和低空探测性能,在国内外军事演习和综合评分中名列前茅,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指导和参与了多种型号雷达的研制,为地面防空雷达较早的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作出重大贡献。90年代,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新世纪开始,他任出口型预警机总师,预警机总顾问,为我国预警机实现从国外引进到出口,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工作中,他顽强拼搏,执着追求,在条件简陋的外场试验现场,冒着40多度的高温和高分贝噪声每天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他言传身教、甘为人梯,在他手把手的教育和指导下,一批年轻人迅速成长,相继走上重要岗位,有的已成为预警机研制的总设计师。
2024王小谟的英雄事迹(精选篇3)
王小谟是优秀的雷达专家,在我国无线电落后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玩命钻研,自主研发出自动化三坐标雷达及中低空侦测雷达。
通过他们团队的努力,我国一跃成为雷达技术最先进的的国家之一。可是此时50多岁的王小谟,并未停下探索先进技术的脚步,而是将目光转向预警机。
他很早就认识到预警的重要性,在我国努力购买国外预警机时,他就率先提出自主研发国产预警机的设想。他认为,我们不比外国人差,他们能研发出来预警机,我们中国人肯定也能研发出来。
我国预警机外购之路被阻时,他立即站出来,以性命立下军令状,带领团队,开始研发预警机的道路。
时间紧,任务重,王小谟的团队夜以继日地攻关,他们实行一周上班7天,一天工作至少11个小时的711的工作模式。
2024王小谟的英雄事迹(精选篇4)
王小谟是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就曾启动预警机的研制,但因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而搁浅。那时,王小谟就敏锐地意识到,要在信息化条件下捍卫国家主权,实现从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跃升,我国必须拥有预警机!上世纪80年代,在雷达科研一线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我国预警机研制事业中,规划实施了机载预警雷达的关键技术攻关,并逐步突破机载雷达关键技术。为加快预警机研制,我国开展对外合作,王小谟任项目中方技术总负责人。他提出采用大圆盘、背负式、三面有源相控阵新型预警机方案,这在当时尚无成功的先例。同时,他坚决要求中方主导研制方案,并在国内同步研制。后来,在合作方单方面撕毁合同、中国预警机事业就要被扼杀在摇篮里时,王小谟积极向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建议,自主研制国产预警机,“一定要争口气”。早在预警机事业起始阶段,王小谟就意识到我国疆域广大,除装备大型预警机外,还应形成中国自己的预警机装备系列。于是,他开始在心中描绘我国预警机体系化发展的谱系蓝图。在王小谟的指引下,国产预警机家族不断发展壮大,既有高端产品,也有高低搭配;既服务于国内,也出口国际市场。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4个能出口预警机的国家。如今,他又把目光聚焦在全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并有信心把预警机做成“不戴帽子”的世界领先,“由中国人引领预警机的新潮流”。
2024王小谟的英雄事迹(精选篇5)
与人交流时,他始终面带微笑,像邻家老人般亲切。他的笑声透着科学大家的豁达气度,一份沉静厚重、千里之外运筹帷幄的从容。
他就是王小谟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名雷达专家、中国预警机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
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广场。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已拥有自主研制的世界先进预警机。观礼台上的王小谟落泪了,这是自预警机研制以来,老人第一次流泪。
为了这一刻,他和他的团队整整奋斗了10年,只因心存一份信念,那就是祖国需要!10年前,西方某大国迫使外方单方撕毁合同,企图扼杀中国的预警机事业。王小谟向上级建议“立足自主、研制国产预警机”,得到中央领导大力支持,称这是中国人的“争气机”。
王小谟回忆,少年时代适逢新中国初创,人们对共和国充满了热爱。为祖国学习,为国防献身的信念,烙在心里,永难磨灭。
中国电科院党委书记冀克平如是评价王小谟——他有着老一代科学家特有的才华与气质,更关键的是,他始终坚信“中国人一定能行”,始终坚持“中国人必须自己干”。
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和整个中国电科团队,在当时国际严密封锁、国家基础薄弱的情况下,突破了预警雷达研制最为关键的“两高一低”技术,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测试暗室和热压罐。国产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我国的预警机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
为此,美国政府智囊团“詹姆斯敦基金会”发表评论——中国采用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比美国的E-3C整整领先一代。
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息。王小谟又把目光聚焦在全数字阵列雷达技术上,通过“小平台、大预警”,摆脱了我国大型预警机对进口飞机平台的依赖。更重要的是,这是世界上首次将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应用于预警机,标志着我国预警机主要技术从国际先进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4王小谟的英雄事迹(精选篇6)
“事情不是一个人干起来的,需要一个团队前赴后继去完成。”王小谟不止一次提到,人才储备非常重要。
王小谟是个惜才如命的人。电科集团流传着王小谟为了储备人才,在上世纪80年代,花40万元重金到中国科技大学招录7名定向生的故事。陆军就是其中的一员。
而今,陆军已经成长为电科集团首席科学家。在他心中,恩师王小谟对其影响是深远的,老人在战略思想上深谋远虑,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管理上收放自如,尤其是老人对中国预警机事业的执著和责任,深深感染着他。
正是得益于王小谟等一批预警机前辈们的引领,中国第二代、第三代,直至如今的第四代预警机人已经成长起来,成为我国军事电子领域的中坚力量。
作为预警机工程的总顾问,王小谟主动推荐优秀年轻专家担任总设计师,并亲自担任“幕后总师”,倾心指导年轻的总师们确定总体技术方案,开展技术攻关、系统集成和试验试飞方案等重大工程研制事项。
王小谟用国家奖励他的500万元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设立了“先进雷达创新奖励基金”,用以激励雷达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我的目标是让其他国家都以我们的预警机为追赶目标,这需要一代又一代预警机人前赴后继。”王小谟说。
2024王小谟的英雄事迹(精选篇7)
很少有人知道,在研制预警机过程中,年近七旬的王小谟曾在40摄氏度和零下30摄氏度的机舱熬过数月。在预警机研制的关键时期,他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雪上加霜的是,他又被诊断出患有淋巴癌。
所有人都焦虑了,然而,大家看到的,依然是他平静的笑容;听到的,依然是他对预警机事业的无尽牵挂。当压力与病魔同时来临,平静也是一种力量,睿智才能笑对人生。
因为睿智,即便是获得201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老人也没有半点居功自傲,他认为这是对预警机研制团队和军工电子人的肯定。
“得了奖后很难受,过了半个多月才好些。”老人说道。看到记者一脸疑问,老人大笑说:“因为媒体的大量报道,到哪里都有人认识我,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啊!”
如今已年过七旬的王小谟仍坚守在科研一线,只要没有外出公务,他每天都坚持上班,每周都会到实验室与年轻同志一起研究讨论技术问题,并检查课题进展。
曾经为中国雷达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的老人,如今仍以他的睿智推动着中国预警机事业走向更深更广的苍穹!因为他清醒地知道,国家的需求就是目标,预警机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