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态度和正确立场推进改革开放
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三年以前抉择的,我们三年以后的生活是今天抉择的。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4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引领人民绘就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科学态度和正确立场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实事求是。社会历史的运动和发展有其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时正如列宁所言,“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发展状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这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发展活力,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顺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发展规律,因而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务实推进改革开放,使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坚持与时俱进。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前,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仍要坚持与时俱进,突破思维定势和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紧紧抓住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指导改革开放新实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群众视为历史的创造者,是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志。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和举措。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然要触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40年来,中国人民勇于探索、真抓实干,凭着一股开拓创新的拼劲、一股自力更生的韧劲,把中国建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国际国内形势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改革开放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只有以科学态度和正确立场推进改革开放,让改革开放始终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才能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思想宣传范文】二
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这两条宝贵经验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主体。改革开放40年的壮阔历程,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与人民要求的高度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明确立场是什么、责任是什么、目标在哪里、应该怎么做。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的:“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党制定和完善改革开放各项政策措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提高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统一起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的报告和决议,党在改革开放中作出的重大决策,都是全党智慧和人民智慧的结晶。习近平同志要求全党,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我们党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协商,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群众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是繁重,我们党就越是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我们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并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主体,人民群众的力量就是党的力量源泉。另一方面,正确的思想理论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无论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还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中我们走出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个突破,都是我们党坚持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同人民一道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享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更加广泛地汇聚起人民支持改革、推动改革的力量。坚持把党的主张与人民要求有机统一起来,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我们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思想宣传范文】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须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在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和实践维度的统一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牢牢把握践行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时代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从理论维度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理论原点在于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远大目标,与共产主义理想具有高度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核心和灵魂,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而是公开宣布“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他们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建立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我们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国家历史使命与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远大使命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为初心和使命的不懈奋斗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全部理论创新的根本主旨。在新时代,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从历史维度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早已沉淀为对国泰民安、民族复兴的不懈追求,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积淀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历史上,中华民族饱受入侵、战乱、分裂等灾难,国家没有灭,民族没有散,文化传承从来没有中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人民有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艰难曲折。近代中国历史表明,旧式农民革命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不可能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注定要承载起救民族于危难的历史重任,注定要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回望中国共产党97年的光辉历程,始终围绕着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艰苦奋斗展开,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奋斗史。为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从实践维度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践行初心使命的崭新篇章。新时代要以新思想为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宽广的世界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对党在新时代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历史重任、如何肩负起这一重任作出高度概括,把对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精神旗帜和行动指南,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担起初心使命。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逻辑遵循和价值追求。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坚持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命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与“四个伟大”紧密相连,“四个伟大”就是新时代践行初心使命的现实任务。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连为一体,明确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面完整反映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新阶段正在做、将要做的事情,体现了奋斗目标、实现路径、前进动力的高度统一,历史传承、现实任务、未来方向的高度统一,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前途命运、人民的前途命运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人要在统筹推进“四个伟大”中矢志不渝、接续奋斗,展现新气象、彰显新作为,切实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重任。
【思想宣传范文】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坚决清除一切腐败分子,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打造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清廉中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要义。清廉中国建设,要把握历史方位、明晰时代内涵、坚持守正创新,回答和破解管党治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新时代管党治党如何深化提质——把握清廉中国的历史方位
中华民族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廉”不仅是国家的重要价值导向,也是治国安邦的基本准则。建设清廉政府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初心和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和政权建设经验时指出,旧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这个实体的集中表现是对内腐败透顶,对外昏聩无能,从头到脚卑鄙龌龊”,而巴黎公社“实现了所有资产阶级革命都提出的廉价政府的口号”“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1921年,在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上通过的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政治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确立实行严格纪律、防止发生贪官污吏化等管党治党原则。1927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推翻县官老爷衙门差役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动员起来并掌握政权的“廉洁政府”。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明确提出“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的政治纲领。1989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我们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态展现新气象,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
打造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清廉中国,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把握理论逻辑,从中华民族5000年的社会发展中把握历史逻辑,从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壮举中把握实践逻辑,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中把握时代逻辑,回答与马克思主义倡导的“廉价政府”“廉洁政府”“廉洁政治”的关系,回答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系,推动清廉中国在中国大地的深化细化,明晰清廉中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重大使命。
2、清廉中国建什么、怎么建——把握清廉中国的时代内涵
富于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既善于开展社会革命,又勇于开展自我革命,有信心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有能力在中国大地实现清气满乾坤。
清廉中国建设,要坚持不断发展论和发展阶段论相统一,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其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体系之中,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框架之中,做到与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等统筹推进,做到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与改革发展、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向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要治理效率、要发展质量、要良好生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廉实力”,提高清廉中国对实现强国目标和中国梦的保障力。
清廉中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同向发力,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集合体现,是清廉城市、清廉机关(单位)、清廉企业、清廉村居、清廉家庭的全域化构建,是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相互贯通,广大党员特别是“关键少数”要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从高质量发展要求看,清廉中国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清廉中国建设的整体推进;从“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制度体系要求看,清廉中国是构建不敢腐的震慑、不能腐的笼子、不想腐的自觉的有效体制机制。
3、清廉中国为了谁、依靠谁——把握清廉中国的价值取向
清廉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探索的政治目标,是关系人心向背的政治工程,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问题。清廉中国建设,必须坚持鲜明的政治立场,为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为了建成现代化强国,为了实现中国梦,努力打造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清廉中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良好党风政风社风家风的需要,对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的需要,对“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增添清廉元素,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护航,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清廉国家的构建提供中国方案。
建设清廉中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人人参与监督,人人接受监督,才能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因而,既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扣紧明责、履责、督责、考责、问责一体化的责任链条,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又要推动清廉中国建设的全域化、社会化、具体化,动员全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各群体共建共享,把清廉中国建设的政府评价和社会评估相结合,注重发挥各类智库和专家学者的“外脑”作用,形成人人参与、多方效力的大格局,让人人共建共享清廉之风,养成以廉为荣之自觉。
【思想宣传范文】五
内容提要:40年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在新时代,只有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才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回顾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40年的历史和今天的现实都清楚地表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和各方面工作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用勤劳、智慧、勇气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代,只有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才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只有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才能不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一方面表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大幅跃升,另一方面也表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经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只有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新的跃升,才能不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在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
只有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才能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
今天,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越来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只有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才能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各项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根本保障,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
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强文化领域制度建设,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将继续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使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只有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文化软实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只有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文化软实力,有效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只有具备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竞争力。中华民族只有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中,才能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共同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奋斗;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同各方一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为世界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
今天,从民众到政府,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好感度、认可度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德国媒体发现:许多非洲人已经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文明、民主、开放和进步的国家”。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称赞中国平等对待非洲,这种态度“比金钱更宝贵”。同时也应看到,当中国逐步发展起来后,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围堵与遏制表现得越来越露骨,抹黑中国的手段越来越多样。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在与各国交流互鉴中丰富自身、扩大影响,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中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同各国人民携手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挑战,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