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导游词大全>西藏导游词>

西藏玛旁雍错导游词

光宁分享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藏玛旁雍错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西藏玛旁雍错导游词(一)

  位于阿里普兰县境内。玛旁雍错是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面积412平方公里,潮面海拔为4587米,湖水深达77米,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过她。如藏族民歌里唱道:

  金瓶似的小山,山上虽然没有寺,美丽风景已够我喜欢; 明镜似的西海,海中虽然没有龙,碧绿的海水已将我留恋; 歌中的西海,也就是圣湖。因为,它地处西藏众湖最西部,称之为“西海”。2000多年前,印度杰出诗人迦梨陀娑,很有可能就到过玛旁雍错,在其著名的长篇抒情诗《云使》里,用饱蘸热情的笔触,描绘了湖畔的山川景色,虫、鱼、鸟、兽等在其诗里,都跃然生辉,栩栩如生。

  玛旁雍错,之所以叫作“圣湖”,有两层意思:其一,因湖水源于雪山融化的冰雪,被视为佛祖赐给人间的甘露;其二,唐朝高僧奘类在《大唐西域记》中称之为王母娘娘和随从游乐的“西天瑶池“。 在民间也流传着许多传说,我给大家讲讲流传最多的两种说法。这个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这里没有湖,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沙滩。滩中居住着无数的贫民,他们整天处在饥饿的深渊之中。后来,这里来了个有智慧又善良的人。他为拯救饥饿的人们,从南方运来许多米发给贫民。他年复一年地搬运,众人也年复一年地吃。最后,淘米水积成了湖,民众也终于得救了,因此,这人也做了这里的国王。国王励精图治,从没有亏待过黎民百姓。人 们为了纪念国王,给用淘米水积成的湖,取名为无亏湖。“玛旁”在藏语里意思为不败,无人能胜,也可理解为“无亏”。 另一个故事,是说很久以前,在此湖以东不远处,有个美丽的国度,国王叫嘎庆达瓦。他有一个美如天仙的王后,她的名字叫色琼尼玛。夫妻恩爱,共同生育了一男一女。 然而,王子、公主还没长大成人,死神匆匆带走了母后。色琼尼玛别脑死时,断断续续地对王子、公主说:“你们的阿妈恐怕不行了。可怜的孩子,你们要记住,以后如遇到危难时,就到湖边来摇响法鼓。”刚说完就永远闭上了眼。 国王嘎庆达瓦,将王后的遗体扔进了碧绿的湖中,并取名为“扔母湖”,即玛旁雍错。以后不久,国王被一个荒山野鬼变成的女人迷住了,简直迷得神魂颠倒。那可恶的女人佯病卧床,并让国王去挖王子和公主的心给她吃。王子和公主吓得直奔湖边,转湖哭喊母后。此时,国王追至湖边,准备要取儿女的心。王子和公主按照母后。临终时的遗嘱,摇响了法鼓。湖中,突然冲出一个黑衣黑骑的巨人,把疯狂的国王挡了回去。 自此以后,可怜的姐弟俩沿着湖不停地走,一边转湖,一边喊着母后名字。他们走了很久,很久。根据这个传说,藏民族的转湖习俗或许就是从此开始的。迄今,众人所踏上 的那80多公里的转湖路,也许,最早就是由王子和公主踩出来的呢。 另据经文记载,“圣湖”底下有108个泉眼,上有广财龙王的龙宫,宫中聚集着世界上众多的财宝。而宫前长着高大繁茂的“赞布扎西”神树,可以覆盖凡天下界,给人们带来吉祥与欢庆。因而,能来此朝拜的人,绕湖一周,便能捡到干鱼、五彩石子或湖鸟的羽毛,并坚信这是龙王的赏赐,今后人的一生将财源广进,故将湖以龙王名字取名为“玛旁错”。11世纪,佛教和苯教展开激烈的搏斗,曾在湖边斗法,以佛教的胜利告终,故更名为“玛旁雍错”,藏语意为“永恒不败之湖”,以此来纪念战争的胜利。 和冈仁波齐一样,玛旁雍错是世界上众多宗教教派所奉拜的圣湖。佛教经书讲:玛旁雍错是世界上的“神湖”之王。湖水由冈底斯山冰雪融化而来,极为清澈,可见水中鱼群,湖水甘例,被教徒们视为胜乐大尊赐给人类的甘露,因而是“圣水”。这“圣水”不仅能清洗肌肤上的污垢,清除人们心灵上的烦恼,洗掉“五毒”(贪、痴、嗔、怠、妒),喝了“圣水”还可以消除各种病痛,益寿延 年。

  玛旁雍错,形如满月,湖畔共有四大浴门。东为莲花浴门,南为香甜浴门,西为去污浴门,北为信仰浴门。当地有种说法:神湖四方出四样东西,东方出五色沙土,含口即化,藏语叫“奇玛内阿”;南方出圣水,藏语叫“曲吉增布”;西方出一种香草,藏语叫“错柏”;北方出五色石头,藏语叫“底无内阿”。所以凡来此敬香朝拜的信徒,要用湖水洗头、洗身,以求祛灾除病。 湖岸周围有八座寺庙及遗址。东面有止贡色热龙寺。聂果寺是萨迦派俄尔钦贡噶伦珠修建,据传阿底峡尊者转湖时,在这停留几天,并建一“擦康”。南面有楚古寺,属格鲁派。 说玛旁雍错每年藏历十一月三十日或十二月初封冻,直到次年二月三十日或三月十三日解冻。但是,封冻之后和解冻之前,在楚古寺附近总是先出现一小块水域,故叫“楚古”,意为“浴门”。西面有果祖寺,据说阿底峡转湖时在寺内修行洞中修行7天,后来果仓哇也在此修行3个月,在圣湖开创不丹噶举派的历史,故名“果祖”,意为“开始”。西北面有吉乌寺,相传莲花生大师在西藏传教54年后,公元876年10月降服罗刹时,在此修行7日,在岩石上留有大师的脚印,并从圣湖龙宫迎请大师塑像及一个椭圆形矿石。孜杰寺是释迦牟尼佛为五百罗汉讲经修行之地。

  由噶举派高僧桑结坚赞修建的,但后毁于战乱,如今只有几座修行洞和寺庙遗址。北面有朗那寺,属不丹噶举派,此寺位于象鼻形山麓,朗那”意为“象鼻”,故得名。东北面有本日寺,属格鲁派。相传,米拉日巴同纳若奔琼斗法,米拉日巴获胜,纳若奔琼要求给他能看到冈底斯山的一处修行地,米拉日巴就把一手雪抛向东面的一座山上,故此山顶仅有一点积雪。 湖周围的野生动植物有4000余种,其中100多种可作药。湖里的鱼在西藏享有盛名。经科学化验,圣湖的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湖底也含有丰富的矿产。 与圣湖玛旁雍错相距10公里的是鬼湖拉昂错,属微咸水湖。据考证,拉昂错与玛旁雍错曾经相连,后因湖面下降,才分成了两个湖。至今两湖间还有一河相通,圣湖的水可 以流到鬼湖中。 鬼湖同圣湖一样,也是美丽的高原湖泊,且北面湖底相通,为什么一湖美名远扬,另一湖却名声丑恶呢? 原来,鬼湖是咸水湖,人畜不能饮用;交通又不便,需让人绕湖远行。所以出于实用观点被打人另册。此外,极为有趣的是,圣湖宁静如处子,水波不兴,而鬼湖却时常波涛汹涌,无人敢去。大自然就是这般神奇,连在一起的两湖,竟如此不同。

  大家看,鬼湖看起来却比神湖更神。从纳木那尼峰后腾起的云雾犹如把阳光都吸走了,湖面上笼罩着一层潮湿而诡秘的气氛。鬼湖中有一个小岛,据说岛上有一小寺,每年冬天,湖面封冻结冰,寺中的喇嘛才与外界有所联系。“圣湖”与“鬼湖”却都是鸟的天堂。

  西藏玛旁雍错导游词(二)

  玛旁雍错(Lake Manasarovar)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城东35公里、岗仁波齐峰之南。其周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自古以来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是中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称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

  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象雄大藏经,俱舍论》中所记载的“四大江水之源”指的就是圣湖之母玛旁雍措。东为马泉河,南为孔雀河,西为象泉河,北为狮泉河。“玛旁雍措”--“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藏语里“玛旁”就是不败,无不胜的意思。

  玛旁雍措最早名为“玛垂”,或“玛垂措”,是雍仲本教中广财龙王的名字。佛教经典说四大神湖中原有四大龙王,起初他们总是兴风作浪,危害人民。到了唐代藏王赤松德赞时期,莲花生大显神通,收服了四大龙王,使他们皈依佛法,逐渐成为藏传佛教的四大护法神。从此“玛垂措”也易名为“玛旁雍措”,有时写作“玛法木措”,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

  据说玛旁雍措是最圣洁的湖,是胜乐大尊赐与人间的甘露,圣水可以清洗人心灵中的烦恼和孽障。她是雍仲本教,印度佛教,印度教所有圣地中最古老,最神圣的地方,她是心灵中尽善尽美的湖,她是这个宇宙中真正的天堂,是众神的香格里拉,万物之极乐世界

  在雍仲本教的教义中,玛旁雍措被说成是龙神的宫殿。本教中的“龙”是藏语klu的汉译,与汉文化“龙”的概念有所不同。

  汉族所说的“龙”常常是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的特定动物。本教的“龙”并不以某种动物为原型,而是可以幻化为多种不同动物的人格神。它可以是鱼,也可以是蛇。本教经典《十万龙经》将它描述为人身蛇头、人身马头、人身狮头、人身熊头等。在很多壁画、唐卡上,它往往是以美人鱼的形象出现,人头蛇尾或人头鱼尾,十分漂亮。

  藏族对龙神的崇拜由来已久。传说在托托日年赞之前的赞普,都是与龙女婚配的,著名的格萨尔王也是天神与龙女结合后生下的儿子。正是本教祖师辛饶米沃切与龙女结合生下女儿以后,龙女才不再害人。本教最原始的经典《黑·白·花十万龙经》说水中有五百座龙王殿,住在里面的龙神像人类一样在水底生儿育女,守着珍珠、珊瑚、九眼珠、松耳石等,过着富裕美满的日子。人们要想发财,就得供奉龙神。

  在西藏,早期的本教徒称它为“玛垂措”,传说湖底聚集了众多的珍宝,于是以龙王之名“玛垂”命名。它在藏语中意为“永恒不败之湖”。曲尼多吉所著《玛旁雍措概说》中是这样介绍湖的形成的:玛旁雍措诞生之前,曾有一位菩萨心肠的国王木崩,在去往丛林的路上看到乐人们生老病死的苦状,便求教于其师:这些痛苦应属贤明君子吗?答道:应属于所有芸芸众生。国王便请教解除痛苦之法。答道:惟有布施。于是国王令人修了许多房子并邀请乐所有贫苦受难者为他们提供为期12年的温饱。随着烧饭的淘米水愈聚愈多,12年的光阴便成就了一个湖泊。

  宗教历史传说

  玛旁雍措得名于11世纪在此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它在藏语中意为“不可战胜的湖泊”。沿湖而建的佛寺甚多,现存8座。

  《象雄大藏经》记载的四大江水之源指的就是圣湖之母玛旁雍措。东为马泉河,南为孔雀河,西为象泉河,北为狮泉河。“玛旁雍措”--“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藏语里“玛旁”就是不败,无不胜的意思。

  岗仁波齐峰和玛旁雍措湖被誉为神山、圣湖的教派有: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印度佛教、印度教和耆教。

  有的藏文史料认为此湖即汉族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瑶池,湖水是"圣水",佛经谓"破坏与再生神"湿婆与其妻雪山神女常于此湖浴水嬉戏。梵语称此湖为玛那萨罗沃。阿里地区旅游部门在神山圣湖周围接待朝圣者和游客分别设有三个营地。

  早期的本教教徒称它为“玛垂措”,传说湖的四边有四个洗浴门,东为莲花门。西为去污门,北为信仰门,南为香甜门,朝圣者绕湖一周到每个门洗浴,便能消除各种罪过。又传说湖底聚集了众多的珍宝。如能捕得一条鱼、拣到一粒石子、或拾到湖中鸥鸟的一根羽毛,将一生生活美满。另外时常有人取下身上的金银首饰,念念有词地抛入湖中,以示虔诚。

  公元11世纪,便把已经沿用了很多世纪的“玛垂措”佛教化为“玛旁雍措”,即“永恒不败之碧玉湖”。湖水源于冈底斯山的冰雪。相传“圣湖”的水能 洗掉人们心灵上的“五毒”(贪、嗔、痴、怠、嫉),在湖口沐浴净身,灵魂得以洗礼,肌肤得以洁净。

  古印度和佛教的宇宙观认为,四条流过印度大陆的河流发源于玛旁雍措,分别是Indus,Ganges,Sutlej和Brahmaputra,实际上只有Sutlej的源头是玛旁雍措,不过其它河的源头也在附近。

  佛教徒认为,玛旁雍措是最圣洁的湖,是胜乐大尊赐予人间的甘露,圣水可以清洗人心灵中的烦恼和孽障。她是象雄雍仲本教、印度佛教,印度教所有圣地中最古老,最神圣的地方,她是心灵中尽善尽美的湖,她是这个宇宙中真正的天堂,是众神的香格里拉。万物之极乐世界。

  在印度的神话中,玛旁雍措是大神Brahma用意念形成的,因为他的儿子在神山苦行后需要一个地方洗澡。因此印度教徒通常都会在转湖途中到湖中洗浴,而藏民一般只是步行或磕长头转,并不下水。至于旅行者,虽然在最温暖的时候湖水也很冷,而且湖边的风很大,但还是有很多人想藉此洗清一生的风霜和内心的不安。

  很多书籍和经典描写玛旁雍措的水“像珍珠一样”,喝了以后能洗脱“百世罪孽”,几乎所有的藏族老百姓也会称赞玛旁雍措的水“很甜”。

  从古至今,当人们提到岗底斯山时,自然不会忘记位于其脚下的玛旁湖那诱人的传说,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因为,作为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岗底斯山,实际上不能排除包括玛旁湖在内的周围其它的景观,它们应该成为岗底斯这座“文化山”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与岗底斯山息息相关的历史背后,它还有它自己独立而神秘的文化现象。

  无独有偶,在岗底斯山除了玛旁湖外,还有一面小湖,那就是楞伽湖。与玛旁湖相比,在历史上位于玛旁湖西面的楞伽湖则一直较受冷落,也不为一般人所知。这可能有诸多的原因。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人认为它是罗刹王的主要聚集地,印度古代《罗摩衍那的故事》中诱拐美女斯达的九头罗刹王就住在这里。尽管看上去它与玛旁湖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一些旅游者声称他们在此湖边遇到一引起不吉利的征兆。湖边除了有座叫蔡切的寺庙常有旅游者前去观光、朝拜外,没有转经的道路。另外一个原因是,此湖周围没有温泉可以沐浴。在冬季湖周围气候寒冷,景色荒凉,仅就面积而言,楞伽湖也比玛旁湖小,只有70平方公里。同时楞伽湖形状不美。它唯一的一个优势是湖中有两个岛屿。这两个岛屿中,一个叫拉觉托,是野鸟的栖息地。另一个叫托布色玛。据说本世纪初曾有一位来自康区的佛僧在此独身一人隐闭修持达七年之久。

  佛教徒还认为,玛旁湖和楞伽湖分别代表光明(或阳性)和黑暗(或阴性)。但他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一条湖底的河道相互沟通的。相传,曾经在玛旁湖中有两条金鱼,有一次它们之间发生了冲突,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其中的一条金鱼招架不住便凿开了一条河道流到楞伽湖中。人们认为两湖之间的相互流通是件吉祥之事,如果河道干涸,两湖之间中断来往会引起人间的灾祸。

  西藏玛旁雍错导游词(三)

  玛旁雍措位于冈仁波钦东南,清澈的湖水与蓝天相映,令人感到它的博大与坦荡。周围雪山簇拥,远峰隐约迷茫,山光水色,出神入化。难怪大唐高僧玄奘在所著《大唐西域记》里称它为“西天瑶池”。浩翰、宁静、清澈的玛旁雍错与冈仁波钦神山齐名,其海拔4587米,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最大深度77米,若论其大,其深,其高,玛旁雍错都难跻身于青藏高原的众湖“之最”。但在高原湖泊之国中,它被尊为至高至贵的王后,被苯教、藏传佛教、印度教等多个宗教同奉为圣湖,是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最负盛名的湖泊之一。信徒们认为,玛旁雍错是佛主赐给人们的甘露,它能清除人们肌肤上的污秽,能洗净人心灵上的五毒,更能延年益寿。因此,凡来转湖之人莫不在此洗浴,之后还要取些湖水带回去,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玛旁雍措的四周有八座寺庙,以即乌、楚古两寺最为有名。离圣湖不远的扎达布惹寺是一个神圣的去处,寺里供有高僧的脚印,寺周遍布形似各处佛教名山的风化石林,加以这里的泉滑地貌,使这座寺庙声名远扬。凡来神山圣湖朝圣者,于转山绕湖之后必来此朝拜。

  玛旁雍措的湖水仿佛荡漾在久远古老的人类之初,它精神的圣净赋予人们无尽的虔诚。

  根据古印度和佛教的宇宙观,四条流过印度大陆的河流发源于玛旁雍错,分别是Indus,Ganges,Sutlei和Brahmaputra,实际上只有Sutlej的源头是玛旁雍错,不过其它河的源头也在附近。

  在印度的神话中,玛旁雍错是大神Brahma用意念形成的,因为他的儿子在神山苦行后需要一个地方洗澡。因此印度教徒通常都会在转湖途中到湖中洗浴,而藏民一般只是步行或磕长头转,并不下水。至于旅行者,虽然在最温暖的时候湖水也很冷,而且湖边的风很大,但还是有很多人想藉此洗清一生的风霜和内心的不安,所以经常可以看见一些赤条条的家伙以飞快的速度奔向湖水,然后以更快的速度奔将回来。

  很多书籍和经典描写玛旁雍错的水“像珍珠一样”,喝了以后能洗脱“百世罪孽”,几乎所有的藏族老百姓也会称赞玛旁雍错的水“很甜”。试着尝一下,的确有点甜意。好厂,到此打住,不要真的以为圣湖的水可以不消毒就喝。不管圣湖的水听上去有多么神圣,随意饮用的代价就是一次次地冲向厕所。

    4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