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导游词大全>西藏导游词>

西藏白居寺导游词

光宁分享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藏白居寺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西藏白居寺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日喀则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白居寺,藏语称"班廓曲德",意为"吉祥轮大乐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江孜县江孜镇,南、北、东三面环山,寺院四面临水,距拉萨南约230千米处,距日喀则东约100多千米,海拔3900米。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夏鲁派、格鲁派共存的寺院。

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历时10年竣工。它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塔中有寺、寺中有塔,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它的建筑充分代表了13世纪末至15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

白居寺由寺院、吉祥多门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多门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组成,系明代建筑。白居寺由江灵敏度法王绕丹贡桑帕和一世班禅克珠杰于15世纪中叶的前半期(1418年至1436年)共同主持兴建。克珠杰(1386年-1438年)早年随萨迦派仁达哇等高僧学习佛法,很快成为精通五明的佛学大师。1413年,绕丹贡桑帕(1389年-1442年)为在江孜地区弘传佛教,乃邀请克珠杰到江孜主持教务,并且将江孜庄园与上部城堡两地辟为建寺用地,于公元1418年动工兴建,公元1425年竣工。该寺为三层平顶藏式建筑,平面为坛城模型,由大殿、法王殿、护法神殿、金刚界殿、罗汉殿、道果殿、无量宫殿、转经回廊等建筑组成。

1904年第二次英国侵藏战争中,英军攻占江孜宗山后,又攻占白居寺。占领白居寺的英军,抢劫了该寺大量文物、藏经等等,并且将佛堂改为食堂,在转经筒上钉钉子改为食品输送带。经过战斗,英军屠杀许多藏族民众之后,占领了整个江孜。

1957年2月26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举行宴会,庆祝藏历火鸡年。同年3月2日,在北京的藏族人士欢度藏历火鸡年,赴中南海勤政殿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拜年。十四世__和十世班禅分别在江孜白居寺和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参加庆贺藏历新年典礼。

1959年民主改革之前,白居寺有僧人1500余名,由格鲁派僧人主持寺院管理,白居寺的寺院总堪布由色拉寺藏巴康村派遣。1977年,国家拨出专款全面维修白居寺。修复部分于1979年12月开放。

1998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世纪初,政府批准的白居寺僧人编制80名,其中格鲁派编制40名、萨迦派编制20名、夏鲁派编制20名;实有僧人76人,其中归属格鲁派者43人、归属萨迦派者21人、归属夏鲁派者12人。

白居寺格鲁派、萨迦派、夏鲁派除在大经堂举办集体大型法会外,还在各自宗派的扎仓举办各种宗教仪式。

早课:6:30-9:30,藏历每月8日、10日、15日、25日、30日,集体念诵加行法(Sbyor chos)、入菩萨行(Spyodvjug)。午课:13:00-15:00,举办菩提道次第、药师佛、上师供养等等仪轨;

晚间:一般不举办宗教仪式;

诵经:除固定的宗教仪式外,白居寺僧众还有在大经堂诵读《般若经》、《甘珠尔》部的宗教仪轨。

藏历每年1月8日至15日,举行祈愿大法会;

藏历每年5月8日至15日,举行药师佛大法会;

藏历每年6月15日至7月30日,全白居寺僧众坐夏安居,其间举行度母供养(Sgrol Mavi Mchod Pa)、道次第甘露心(Lam Rim Bdlld Rstis Rnying Po)等宗教仪式;

藏历每年9月22日,举行降佛法事仪轨;藏历11月25日,举行朵嘛(gtor ma)仪轨,主要将该寺旧年的朵嘛供品全都更换成新年的新朵嘛供品。

格鲁派扎仓:

藏历每年4月-18日,举行大威德(Vjigs Byed)密法仪轨,其间绘制大威德坛城;

藏历每年10月25日,举行甘丹阿却(Dgav Ldanl nga Mchod,纪念宗喀巴圆寂日),即燃灯节,通常在晚间点燃酥油灯供佛。

萨迦派扎仓:

藏历每年4月-18日,举行金刚橛(Rdo Rje Phur Ba)密法仪轨,其间绘制金刚橛坛城;藏历6月4日,举行佛转轮法会,金刚橛法会。

夏鲁派扎仓:

藏历每年4月-18日,举行阿閦佛(Mu Vkhr ugs Pa)密法仪轨,其间绘制阿閦佛坛城;

藏历每年6月2日至27日.举行布敦大师圆寂纪念法会(Bu Ston SDUs Mchod)。

白居塔亦称"十万见闻解脱大塔",简称"白塔",亦称"白居塔",是迄今西藏境内保存完好,最为雄伟华美的建筑珍品。始建于1414年,历时十年,耗工日百余万才完成。塔高9层,高42.4米,由塔基、塔腹、覆盆、塔幢等组成。

塔座占地2200平方米,为四面八角形,有5层,线条明快,式样别致,庄严稳重。塔内底层有佛殿20个,即:法轮殿、摩利支天殿、金刚手殿、清净殿、回遮殿、净土殿、叶衣佛母殿、马头明王殿、不动明王殿、星曜佛母殿、燃灯佛殿、增禄佛母殿、持梃护法殿、大力明王殿、幢顶臂严佛母殿、兜率宫殿、多闻天殿、八大觧脱殿、护法神殿、尊胜佛母殿;五层有佛殿4个,即:北、西、南、东无量宫殿。

5层塔座之上为圆形塔瓶,塔顶为铜皮包裹的锥形十三天。全塔下大上小,遂层递收,开有108个门,实辟佛殿76间,门楣饰有异常精美的象、狮、飞龙的浮雕,其内藏各类佛像,总计十万余尊佛像和近千幅壁画,故又称"十万佛塔"。

塔瓶中部还有一层小佛殿,四面的门楣上绘有3米长的湿婆神的慧眼。塔内塑像甚为精湛:6层佛殿堂内供有高大的三世佛,肃穆恬静,仪态庄重。其两侧为袒胸露臂、曲腰侍立、身披璎珞、腰系彩带的弟子塑像;5层为祖师泥塑像,盘腿端坐,神态凝滞呆板,给人以温柔敦厚之感;5层以下殿内的壁画和泥塑以凶神恶煞、面目可憎的金刚护法为主,但也有婀娜多姿、温柔善良的度母像,形成鲜明的对照。总之,吉祥多门塔建筑雄伟壮丽,与白居寺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寺中有塔,塔中有寺,相得益彰,为13至15世纪后藏地区寺塔相互辉映的典范,也是中国惟一一座集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于一身的宗教艺术博物馆。

白居寺中有驰名中外的白居塔,正名叫"菩提塔"。藏语称这座塔为"班廓曲颠",这流水便是日喀则地区的年楚河。白居寺由热布旦贡桑帕和班禅一世克珠杰于公元1418年首建。白居寺旁的白居塔有"十万佛塔"之美誉,它的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这可不是普通的佛塔(特别提醒:是它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塔有九层,高达32米多,有77间佛殿、108个门、神龛和经堂等,在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珍品。殿堂内绘有十余万佛像,因而得名十万佛塔。塔内另有千余尊泥、铜、金塑佛像,堪称佛像博物馆。从塔西的入口进去可以沿楼梯一直上到塔的顶端,如果找不到上去的楼梯,最好四下转转,有的的确是比较隐蔽。

措钦大殿,高三层。措钦大殿底层:底层主要为大经堂,有48根柱,立柱上悬挂有许多古老的丝织唐卡。殿内北面左墙有一尊高8米的释迦牟尼铜像,据传是以1.4万公斤黄铜铸造;北为觉康正殿,供奉三世佛铜像。其两侧另有东、西净土殿,殿内的塑像风格不同,融合藏传佛教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艺术风格。措钦大殿二层:二层主要为拉基大殿,白居寺最高级别的"拉基会议"便在此召开。该殿周围有数座佛殿,其中北面的罗汉殿内有苦行山悬崖,上面塑有小庙、飞禽、走兽和十八罗汉塑像。措钦大殿三层:三层主要为夏耶拉康,殿内有坛城壁画、有六菱圆形的莲花藻井。寺内藏有许多佛像、唐卡、壁画、法器、佛经等文物,包括用金粉书写的大藏经,每部有111卷;用明清时期中国内地生产的缂丝、刺绣、织锦等丝织缝制的藏戏服装,约有100件。

吉祥多门塔又称"十万见闻解脱大塔",简称"白塔",又称"白居塔"。该塔始建于1414年,用十年时间完工,消耗工日百余万。该塔高9层,高42.4米,由塔幢、覆盆、塔腹、塔基等部分组成。全塔上小下大,开有108个门,辟有佛殿76间,门楣饰有精美的飞龙、象、狮的浮雕,殿内藏有各种佛像,总计有十万多尊佛像及近千幅壁画,故此塔又称"十万佛塔"。该塔与白居寺为13至15世纪后藏地区寺塔辉映的典范。[2]据传说,该塔是依照觉囊寺的通卓钦摩大佛塔建造的。

扎仓、佛殿等建筑以措钦大殿及吉祥多门塔为中心,分布着许多扎仓及佛殿等建筑:古巴扎仓、琴各洛扎仓、洛布干扎仓、德瓦金扎仓、赛贡扎仓、四刚王马扎仓、仁定扎仓、顿各洛扎仓、拉刚扎仓、杰布久扎仓、翁卡扎仓、西乃扎仓、列珠扎仓、长米切扎仓、康萨扎仓、拉乌扎仓、下琴巴扎仓等17个扎仓,马林、荣康、甘登、凯居、巴久等佛殿,以及僧居、扎厦等建筑,总平面呈现椭圆形。扎仓中的洛布干扎仓、长米切扎仓、拉刚扎仓建筑年代最早,仁定扎仓、西乃扎仓、四刚王马扎仓、琴各洛扎仓的建筑规模最大。17座扎仓分别隶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夏鲁派、萨迦派,其中属格鲁派最多,有扎仓7个。另一种统计称,白居寺原有16座扎仓,其中格鲁派拥有8个扎仓,萨迦派拥有4个扎仓,夏鲁派拥有4个扎仓;16个扎仓中又有4大扎仓,其中格鲁派拥有2大扎仓,萨迦派和夏鲁派分别拥有1大扎仓。21世纪初,扎仓仅剩下3个扎仓,即格鲁派、萨迦派、夏鲁派分别拥有1个扎仓。白居寺各教派共处一寺,这种情况在西藏其他寺院较为罕见。

寺庙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白居寺壁画,壁画题材有显宗、密宗、历史人物三类。

显宗壁画:可分为经变故事、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三类,主要在大殿一层经堂、回廊,吉祥多门塔四层各殿及一层净土殿、兜率宫殿等殿内。

密宗壁画:可分为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四类,主要据《成就法海》、《吉祥胜》、《金刚顶经》、《文殊室利根本仪轨经》、《不空羂索仪轨》、《莲花网鬘》、《金刚藏庄严经》等密宗四部经典及仪轨绘制。主要分布在大殿一层东、西法王殿、金刚界殿、三层无量宫殿,以及吉祥多门塔一至五层的佛殿内。密宗壁画是白居寺壁画的主要题材,均为坛城和诸佛菩萨画像。其中,三层无量宫殿的坛城壁画主要有:身语意时轮大坛城、吉祥密集阿閦佛大坛城、卓式吉祥净摩敌大坛城、阿閦佛部吉祥密集文殊金刚大坛城、热氏阎魔敌大坛城、如来部吉祥红色阎魔敌十三尊大坛城、身部忿怒阎魔敌六面文殊大坛城、吉祥空行海大坛城、路夷波式吉祥胜乐大坛城、五空行大坛城、比瓦巴式呼金刚大坛城、幻化胜乐诸佛加行大坛城、大日如来部四位续所述大坛城、金刚界坛城。吉祥多门塔底层至塔幢的各殿内绘制诸佛菩萨画像27529身:一层绘2423身,二层绘1542身,三层绘3400身,四层绘1278身,五层绘18886身,横斗绘321身,十三法轮绘677身,塔幢绘127身。

历史人物壁画:主要有印度、西藏各派传承及高僧、译师、法王等人物。主要分布在大殿二层道果殿,以及吉祥多门塔四层各佛殿。其中,道果殿的壁画主要据《佛本生经》、《弥勒上生经》、《大悲莲花经》、《华严经》等佛经绘制,内容是88位大成就者与八思巴、忽必烈会面的场景。

根据白居寺壁画的题记,寺塔壁画主要是由后藏拉孜县、康马县、拉萨尼木县的艺术家们创作。以拉孜画家为首的"拉堆画风"简朴稚拙、自由奔放,以康马县乃宁画家为首的"乃宁画风"与拉萨"尼木画风"融合,充满生机,成为14到15世纪藏传佛教艺术趋于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白居寺壁画中常见的背光有舟形、龛形和椭圆形、马蹄形几种,特点是造型精细、纹样丰富、讲究对称,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和谐,色彩的运用也很丰富,感觉精美庄重,但又不至显得晦暗。白居寺中有很多散养的放生狗,与喇嘛、游人和平共处、互不干扰,成为白居寺一景。

白居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藏白居寺导游词(二)

今天我们来到的是位于江孜县西北宗山脚下的白居寺,白居寺之所以是一座名寺,其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它原来属于萨迦派,后来噶举派和格鲁派的势力相继进入,各派一度互相排斥,分庭抗礼。最后,还是互谅互让。于是,白居寺便兼容萨迦、噶举、格鲁3个教派,因而寺内供奉及建筑风格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白居寺意为“吉祥轮大乐寺”。据史料记载,该寺建于14世纪末或15世纪初。白居寺由措钦大殿、十万佛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组成。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措钦大殿,大殿是座14世纪末期至15世纪初的明代建筑。殿高3层,底下是48根立柱的大经堂,立墙上挂满了年代久远的丝织唐卡佛像。经堂西北有一尊强巴佛的鎏金铜像,高8米,据说是由14000公斤黄铜铸成的。

北为觉康正殿,供奉着“三世”铜佛像3尊,两侧塑十六罗汉,造型浑厚庄严。经堂左右为东西净土殿。东净土殿中问佛龛供奉强巴佛像;东壁为千手千眼十一面大悲观音,据说是千手观音与十一面观音组合而成的一尊塑像。这十一面相分为五层:第一层的脸有三面,主尊是慈悲相,白色;第二层的脸也有三面,主尊是悲哀相,黄白色;第三层的脸也有三面,主尊是微笑相,红白色;第四层是单面呈现大怒明王相。在她头上又有一阿弥陀佛像,为观音的本来面目。那么她为何有十一个头呢?据佛书记载,罗刹鬼有十个脑袋,非常狂妄自大,观音为了降服他,变成十一个头将他降服了。千手观音又叫大悲观音,据说她看到人间的痛苦,发誓要度尽世间所有众生,可是茫茫世界一时照应不过来,于是她把身体化为42段,每段又变成一尊观音,可还是难以应付。这时,她的师傅阿弥陀佛教训她说,你何必残害自己的身体去做这种傻事呢?于是阿弥陀佛用法力把观音42段身体合为一体,只留下42只手臂,每个手掌中又生出一只眼睛,表示一个化身,把本身两手除去用每眼代表二十五“有”(“有”代表因果),这样二十五乘四十即是一千,故名“千手千眼大悲观音”;殿之四周均有壁画,绿底黑线栩栩如生,别具风格。西净土殿龛室供奉的是大日如来,即摩诃毗卢遮那,简称“卢舍那”,即“光明朗照”,所以,意译“大日如来”,又称“遍照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的最高太阳神。只见大日如来头戴花冠,冠中有一小坐佛,口中射出两道光芒,头后有流光放出,体现流光遍照十方之意;四壁布置菩萨、供养天塑像,造型冼练,舞姿飘逸,婀娜多姿,异常优美。

二层有拉基大殿及朗斋厦殿、登觉殿。拉基大殿,全寺最高级别的“拉基会议”就在这里举行。登觉殿中有一立体时轮坛城f曼陀罗),殿中的十六罗汉像是一组艺术价值较高的西藏古代佛教雕塑艺术作品。罗汉是梵文阿罗汉音译的略称,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说释迦牟尼曾令十六大阿罗汉管住人世,济度众生。,他们形象生动逼真,造型神态各异,有的忧郁,有的微笑有的惊讶,有的烦恼,有的口唇微动欲诉,有的手势欲动又止,有的抚膝而坐安详自如,为古代泥塑罗汉的艺术佳作。

三层殿堂叫夏耶拉康,四壁绘满大小不等的55座坛城壁画。殿堂顶棚天花由六角图案组成,图案中画有莲瓣及六字真言,或称“六字大明咒”。密宗认为这是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真言,也就是莲花度母观世音所说的真之前言教,故称“六字真言”。“唵”,表示“佛部心”,念这个字时身体要应于佛身,口要应于佛中口,意要应于佛意,也就是说要身、口、意都与佛成为一体,才能获得成功。“嘛呢”二字梵文的意思是“如意宝”,表示“宝部心”,又叫“嘛呢宝”,据说它隐藏在海龙王的脑袋里,如果得到这个宝,入海就会有各种宝贝前来会聚,进山则各种珍宝也能无所不得,所以又叫“聚宝”。“叭咪”二字梵文的意思是“莲花”,表示“莲花部心”,比喻佛法像莲花一样纯洁。“吽”字表示“金刚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须依靠佛的力量才能达到“正觉”,成就一切,普度众生,最后成佛的境界。西藏佛教将这六个字看成是一切经典的根源,循环往复不断念诵,即能消灾积德,功德圆满而成佛。置身此殿,便见酥油灯的火焰荧荧,缕缕烟雾回旋弥散,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

白居寺的壁画独树一帜,具有尼泊尔和印度风格。从绘画形式看,多采用分格形式,将墙壁划分成一幅幅单独的画面,一个画面就是一个故事,文字说明填写在每幅画面之下的长方格内;从人物造型看,相貌是高鼻深目卷发络髯,衣着是薄露袒胸跣足,动作是舒畅旷达,体形为丰乳细腰宽臀,植物是阔叶林和热带花草大叶芋、海芋、竹子、罂粟花,动物系大象、狮子、鹿子、孔雀。从艺术手法看,气韵深厚磅礴,色调略偏暖灰,笔触颇为干练。

现在出了大殿向西,经过一面法轮墙,便是菩提塔,也叫“十万佛塔”。它是白居寺的重要标志,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这可不是普通的佛塔!是由近百问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人称“塔中有塔”。

十万佛塔是由布敦大师没计的,始建于1414年,历时10年,用了100多万个工日。大家请看,菩提塔高约40米,其中有一半是它的塔座。塔座占地2200平方米,塔内有108个门,除了底墙以外,还有4层佛殿,平均每层有20间佛堂、佛龛,其中的雕塑和绘画多得令人难以置信,里面有佛和菩萨的各种造像,还有许多历史人物,如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祖德赞以及藏传佛教的高僧等。塔中共有3000多尊佛像,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10万个,藏有经书1049套,因而得名十万佛塔。

白居塔建筑十分奇特,分为塔基、塔座、塔身和塔瓶等部分。塔座为“莲花台”,四面二十五角(俗称“四面八角”),座为四层,向上逐渐收缩,层叠而起;塔瓶为圆形,直径20米,四周设有佛殿4问;塔顶部分为13圈,表示13重天的次第逐层而上,并由鎏金包裹着的锥形23个法轮围绕;最顶部宝顶式圆盖伞形覆盖。塔门上饰有飞龙、跑狮、走象的浮雕,造型精美生动。全塔高9层32.5米,底层有释迦牟尼佛像,高12米,一、二、三层供有各种佛、菩萨、度母、金刚、天王、诸天护法、密部本尊及坛城,六层以上呈圆形,塔内梯道螺旋而上至顶层,四面佛殿各有造像。东西、南北的建筑外轮廓线与底部基本上相等,构成全等边三角形,雄伟稳重,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这座佛塔的设计者和工匠们将佛教中八种佛塔的特点融于一体,成为西藏佛教建筑中独一无二的珍品。

我们跨进白居塔,似乎真的进入了西天佛国,这里似乎有着佛教世界的一切佛和菩萨,原始苯教的图腾,红教、花教、白教、黄教的祖师及著名喇嘛则分别有专门的经堂供奉。这些佛像中,除大量“唐卡”外,还有泥、铜、金塑像千余尊:释迦牟尼左手捧金钵,右手拇指食指相捏,双目冥思,嘴角含笑,像在菩萨树下又悟出了什么真谛;金刚心护法神凶神恶煞,面目可憎,使人望而生畏;度母像婀娜多姿,温柔善良,神态和蔼可亲;祖师像盘腿而坐,神志凝滞呆板,给人以温柔敦厚之感;三世佛肃穆恬静,仪态庄重;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热巴巾(即赤祖德赞)等塑像造型性格各异,栩栩如生;佛像两侧侍者袒胸露臂,逗人喜爱。这些佛像造型艺术精美洗练,表现技巧简练泼辣,在西藏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较多地吸收了汉地以及印度、尼泊尔的艺术手法,自成风格,形成江孜流派,对以后西藏的雕塑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在我们登上最高一层就是塔瓶,可以极目远眺江孜平原。这塔瓶是个直径20米的圆柱形,也是由一圈佛殿组成,精彩之处是那佛殿的彩门,门楣为彩绘,有趣的是门框四周那些夸张变形的动物浮雕:狮子、大象、麒麟和飞龙,都是典型的印度、尼泊尔风格。塔瓶中部还有一层小佛殿,四面的门楣上绘有湿婆神的慧眼,一双眼睛足有3米多长。湿婆神起源于印度教,相传它的慧眼俯视大地,可以判断善恶,佛教信徒用以警戒自己。塔瓶的上部是铜铸的鎏金的“十三天”,即在莲花座上逐渐收拢13层,是代表修成正果所经历的13个阶段。到这里,我们就走了菩提塔的108个门,大致浏览了10万个佛像。

据说,十万佛塔还有非凡的神灵,对着佛塔念一遍经,等于在其他地方念一千遍;凡是对佛塔献哈达、供果、祈祷、磕长头(即等身头)的人,佛便能给他禳祛灾难免除罪恶,使他一生幸福;蚂蚁若能惠受佛塔神风的吹拂,死了不下地狱;鸟兽若能闻到佛塔的香味,听到佛塔上的风铃声,来世便能转生为人;如果有缘能使身子倒在佛塔上,小虫也可以转为“活佛”。因此,每年都有从青海、云南、四川、西藏等地的喇嘛和善男信女赶来朝拜,就连国外的佛教徒也要前来磕头。

它的正名菩提塔人们倒不大提起。藏语称这座塔为“班廓曲颠”,意为“流水旋涡处的塔”,这流水便是指年楚河。

现在我简单说说年楚河。年楚河流经江孜、白朗和日喀则三县。该河流经的地区叫年楚河谷,是一个在历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地区。年楚河谷又分别被称为上年楚的江孜地区和被称为下年楚的日喀则地区,年楚河谷是西藏最富饶的农业产区之一。江孜是古代苏毗部落的都城,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松赞降服了苏毗,江孜便成为贵族的封地,并发展为沟通前后藏的重要通衢,加之又是亚东商埠的必经之地,因此依然是西藏一大重镇。平原北部有座凸出的山包,依稀还有残存的古堡,沿着山脊有一环形城墙,城墙里面有白色的佛塔和赭色的寺庙。这是江孜的标志,最受瞩目的首先就是宗堡了,它有一个响亮的别名,叫“英雄城”。

大家请看,白居寺所处的这座宗山耸立在江孜古城中央的悬崖峭壁上。1904年,英帝国主义侵略军600人,从亚东向北入侵到江孜,在宗山受到江孜军民和白居寺僧侣的拼死抵抗。江孜人民在宗山筑起炮台,用土炮、土枪、“古朵”、刀剑、梭标和弓箭与入侵之敌展开了英勇的血战。1904年5月上旬的一个晚上,千余军民偷袭英军将其全歼。6月,英军派来了援军,用大炮狂轰宗山炮台,堡垒中的火药库为英军炮火击中爆炸。江孜军民在最后关头,仍用石头拼死抵抗,坚持了3天3夜,最后所有勇士宁死不屈跳崖殉国,写下了光辉而悲壮的篇章。宗山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抗英的炮台。宗山还是西藏旧政府江孜宗所在地,清朝乾隆所派大臣巡边的四块石碑仍保存完好,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

另外,我还要向你们介绍一下江孜达玛节。江孜达玛节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说,在萨迦王朝时期,江孜法王帕巴桑布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帕巴桑布死后,他的弟子每年做祭祀以表纪念,后因战乱中断。公元1408年帕巴桑布的儿子贡桑饶帕任江孜法王后恢复祭祀。这一年藏历四月十日至四月二十七日,贡桑饶帕为其父念经祭祀,并进行娱乐活动,内容主要有展佛、跳神等宗教活动和角力、负重等娱乐活动。到了扎西饶丹任江孜法王时,也就是公元1447年,还增添了骑射、藏戏、歌舞等娱乐活动。江孜达玛节由此延续至今。

还有一种说法与白居寺有关,因为白居寺建成刚好是这年的藏历四月,法王、俗官、百姓以“达玛”节庆祝自居寺落成,以使后人永世不忘。

西藏白居寺导游词(三)

白居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江孜县境内。十五世纪初始建,是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噶当派、格鲁派3大教派共存的一座寺庙。白居寺是汉语名称,藏语简称“班廓德庆”,意为“吉祥轮大乐寺”,位于江孜县城东北隅,拉萨南约230千米处,距日喀则东约100多千米,海拔3900米。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历时10年竣工。白居寺有两大特色: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处,相安无事。特色之二是菩提塔,又名“十万佛塔”,它是白居寺的标志。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这座佛塔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人称“塔中有塔”。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万个,因而得名十万佛塔。

白居寺,意为“吉祥轮胜乐大寺”,通常简称为“吉祥轮寺”,汉文“白居寺”即成一藏语简称的音译,创建于15世纪中叶前半期(1418~1436年),英文名为Palcho Monastery。由于其悠久的历史,精美完整的建筑和特殊的宗教价值,以及寺塔内保存相当完好、难以数计的精美壁画和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萨迦、格鲁、噶当等各派和平共存于一寺,每个教派在此寺内都拥有五六个“扎仓”。该寺现有16个扎仓。这使它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

寺内的措钦大殿已经有差不多500多年的历史了。经堂的正殿供奉三世佛,它的两侧还有东、西净土殿。因为要兼容花、白、黄三教,因而全寺塑像的风格也不同于别处,此殿表现最为明显。经堂西北有一尊强巴佛的鎏金铜像,高有8米,据说是用14000公斤黄铜铸成的。殿高3层,底下是48根立柱的大经堂,立柱上挂满了年代久远的丝织唐卡佛像。措钦大殿的二层是拉基大殿,全寺最高级别的“拉基会议”就在这里举行。周围还有几间佛殿,觉登殿里的一尊直径3米的立体坛城与东厢殿里的文殊菩萨和十八罗汉塑像,都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在三层,有座叫夏耶拉康的佛殿,殿内的坛城壁画颇有名气,六菱圆形的莲花藻井也属罕见

白居寺壁画也是非常有名的,所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显密二宗、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等等,尤其是在绘画方法上较之西藏其他很多寺庙,独具特色。大殿一层经堂、回廊、吉祥多门塔一层东西净土殿和兜率宫等殿所绘的主要是显密题材的佛传故事、经变故事和佛本生故事。但白居寺壁画表现的主要题材还是密宗,如果你是对藏密佛教感兴趣的游客,可以在大殿一层东西法王殿、金刚界殿、三层无量宫殿和吉祥多门塔一至五层佛殿中找找看。背光是白居寺壁画装饰内容中的一大重要特征,由头光和身光两部分组成。白居寺壁画中常见的背光有舟形、龛形和椭圆形、马蹄形几种,特点是造型精细、纹样丰富、讲究对称,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和谐,色彩的运用也很丰富,感觉精美庄重,但又不至显得晦暗。

白居寺中有驰名中外的白居塔。正名叫“菩提塔”。藏语称这座塔为“班廓曲颠”,这流水便是日喀则地区的年楚河。白居寺由热布旦贡桑帕和班禅一世克珠杰于公元1418年首建。

    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