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思维导图进行备课的方法
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创建思维导图进行备课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创建思维导图进行备课的方法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不竭源泉.有效备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要求,它能有效避免备课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片面性.思维导图是由英国人托尼.博赞发明的,由标有关键词的中心图和分支构成( 类似于树状结构图) ,以发散的的图形和其上的关键词或图标来表达思维过程和结果,是一种高效的图式思维工具。
创建思维导图备课方法1
阅读教材内容,创建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
教材是联系编者、教师、学生的一个蓝本,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有效备课的重要资源.备课时必须反复阅读教材,弄清每章每节的知识脉络,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
首先,通读教材,理清主干知识.《电场强度》一节将重点学习两个概念: 电场、电场强度,三个模型: 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电场线、匀强电场.
其次,精读教材,弄清教材是从那些角度来揭示概念、规律、模型的内涵及外延的,理清知识点间的主次和联系.本节教材试图从电场的产生、作用、特点来认识电场; 为了形成电场强度的概念,教材探究了电场强度的定义,归纳了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单位、矢量性、物理意义; 围绕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叠加构建了点电荷的电场模型; 从电场线的定义、特点、常见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的分布及规律阐述了电场线模型; 最后,介绍了匀强电场的定义、电场线特点.
然后,反复阅读教材,特别是教材中的旁注、底注、科学漫步,直至领悟出编者思路.在本节教材内容的处理时,编者试图通过物理学发展史、科学探究引领学生形成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再次渗透了比值定义法、微元法、模型分析法等物理思想.
至此,我们运用Mindmanager 绘图软件,选择模板,以学习内容为中心主题,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和整理,以电场、电场强度、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电场线、匀强电场为次级主题,每个次级主题又包括若干分支,即次级主题的子主题,创建思维导图,形成《电场强度》一节的知识结构,然后进行一些标注和装饰,最后以图像格式导出( 图1) .这种直观化的结构使得各知识点的主次层次关系一目了然,能使我们迅速注意到重点,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完整把握和理解,有效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随意性.
创建思维导图备课方法2
研读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创建思维导图,形成三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对学习结果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电场强度》一节的要求为: 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理解电场强度,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教师教学用书则对本节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教学目标.细细研读分析,其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知道、理解、掌握.知道只要求学生能描述、说出物理现象的最基本的属性,是最基本的要求,本节课中的电场、匀强电场就属于这一要求.理解则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对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外部条件有一个完整的区分度,如点电荷的电场就必须达到这一较高要求.掌握是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内化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本节课中的电场强度、电场线就属于这一要求.
过程与方法是指为了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学生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和所采用的学习方法.这一过程,不是教师满堂灌的过程,而是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不是教师手把手的过程,而是学生参与、体验、感悟的过程.总体而言,宜采用问题互动式教学.具体来说,电场、匀强电场宜采用学生自主学习; 点电荷的电场、电场线宜采用合作学习; 电场强度宜采用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完全是过去的思想教育目标,更包括道德基础、价值观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间并不是孤立的递进关系,而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同一个知识点可能三个维度的目标都有,也可能只有两个、一个.在学习电场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学发展的曲折与创新; 在电场强度的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在学习电场线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学的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美.多年以后,学生也许记不得具体的物理知识,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却会影响他们的终生.
接下来我们开始创建思维导图: 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主题,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次级主题,再以不同的能级要求为次级主题的子主题,然后将各知识点附着其后.我们还可以选择关联工具,将不同目标中的同一重要知识点前后连串起来( 图2) .这样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都变得可视化、显性化、立体化,不仅有利于我们交流、思考,还能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有效解决了“为什么教”的问题.
创建思维导图备课方法3
研究学情,创建思维导图,寻求学生最近发展区
不同年龄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规律,不同年级的学生具备不同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不同班级的学生具体的学习风格也不尽相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不研究学生的学情的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我们应进行如下分析:经历了高一年级的学习之后,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控制和调适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但兴趣仍然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我们有必要利用物理学史、物理实验、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中学阶段,学生意义识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对简单、重复的机械记忆显得厌倦.我们宜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各器官相互配合,多通道协同记忆,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且能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高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理性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他们往往习惯于从具体的事例根据经验作判断、下结论.所以在揭示知识的内涵时不能急于求成,要引领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通过推理归纳得出结论.
再分析学生的先备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磁场、磁性、磁感应线、光线,在探究速度、密度概念时已经经历过比值定义法,前面一节又刚刚学习过库仑定律,本节课的学习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我们以学生学情为中心主题,以认知规律、先备知识为次级主题,再以兴趣、记忆、思维、磁场、库仑定律、密度、光线为次级主题的子主题,创建思维导图( 图3) .分析思维导图不难发现: 我们可以类比磁场概念引入电场; 可以通过比较电场线和磁感应线的异同加深对电场线的理解; 库仑定律为我们探究电场强度的定义、推导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的大小提供了理论基础;比值定义法在学习密度、速度概念时已经运用过.电场线这一模型能使物理规律具体化、形象化,这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我们在学习光线、力的图示、磁感应线时也曾经应用过.这样,通过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寻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们在原有的思维导图中再插入浮动主题“最近发展区”,将分析确定的教学方法作为次级主题,并可以随时修改、更新.由此可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式思维工具,能有效归纳整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使我们的教学更具针对性、科学性,有效解决了“怎么教”的问题.
综上所述,结合有效备课,笔者对思维导图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以《电场强度》为例,初步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创建步骤和方法,展示了思维导图的特征和应用.然而,这才仅仅是冰山一角,思维导图尚是一个年轻的话题,也是一个有待我们继续深入探索的领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但愿思维导图能成为我们有效备课,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潭活水.
创建思维导图进行备课的方法相关文章:
10.教师为什么要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