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脑力开发>思维方式>思维训练>

为什么先抓学习习惯再谈思维训练

杨杰分享

  首先抓的就是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但光靠老师是不够的,习惯的培养其实更需要家长的引导。等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好,数学思维能力出众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与思维能力相关的学习习惯培养,主要有四条经验,我们来分别说一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为什么先抓学习习惯再谈思维训练,欢迎借鉴参考。

  善于向孩子提出各种问题

  其实我们经常会在生活中问孩子很多问题。但有些家长问了问题后就不去关注孩子的回答,问题就这么过去了。

  或者,当孩子提出一些问题的时候,家长会觉得很烦。问题过于简单了,他会觉得你怎么这个也不懂;问题太难了,他会说为什么要问这么深奥的问题呢?

  我觉得,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论是难的、幼稚的,你都要把它当成一个孩子认知过程中的重要台阶。

  比如说当孩子看到车轮是圆的时候,他问你,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家长这时候可能会有两种反应,一种就是“圆的就是圆的,圆的可以跑呀!”但是还有一些家长就会跟孩子一起研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他会帮助孩子找出一些“车子为什么不能是方的”相关的知识来,比如车的构造啊等等,让孩子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两种不同的反应,让孩子接收到的信息,以及对孩子的培养,其实是截然不同的。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问题,对孩子来说,过程其实远远结果重要得多。

  因此,在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的时候,你都要细心关注。

  另外,别太急着把答案送到孩子面前。去引导孩子自己一步步观察和探索,或者耐心地向孩子解释,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

  我常常会看到有家长催着孩子赶路,要学这个要学那个,孩子想看看路边工人修剪树枝、想看看天上初升的月牙儿,家长都会不耐烦地催孩子快走,不能迟到。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是2015年上小学一年级的。在我这里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后,拿到了二年级两个一等奖,成绩非常好。

  他是天才吗?不是。他刚来的时候其实跟别的孩子没有两样,也没有学过很多东西,而且很调皮。

  他家长特别鸡血吗?也不是。他妈妈不会做题,爸爸也没有时间进行辅导。

  那为什么这个孩子在短短一年中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呢?

  经过我的仔细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强。他每每看到一个细节,或是那些我们不关注的东西,都会去研究。对着一片树叶、一只小虫子都能够看很久,地理历史各种问题他都会问。

  关键是,他的家长非常注意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当孩子问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的时候,妈妈会说“我也不知道,妈妈跟你一起去研究一下吧!”,然后两个人一起认认真真观察研究。对孩子提出的简单问题,她也会耐心地跟孩子讲解。

  所以这个孩子对知识一直保持着好奇心,上课的时候就非常爱思考爱提问,对任何一个他不懂的知识点都不会放过。所以他的课堂效率非常高。一般的孩子一堂课能有70%的效果就很好了,但他至少可以达到90%。所以才能在短短一年中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有些家长陪读的时候是这样的,就坐在孩子身边,看到孩子做错了就马上提醒,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习惯性地做一道题,停一停,心里在等妈妈有没有发声音;如果没有,就说明自己做得对,再继续。

  这样好吗?答案显而易见。

  我们往往都会急于给予孩子一个答案,所以孩子觉得自己不需要动脑筋。很多家长甚至什么都帮孩子包办了。这样的孩子就像一个机器人,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当需要他去独立思考的时候,他就习惯性地等待爸爸妈妈给他答案。

  这样的孩子是不会主动思考的。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也要让孩子自己去想一想、去动手操作一下。这样孩子的思维才能得到延伸。

  比如,玻璃瓶里装着橘子水,瓶口塞着软木塞,当没有工具的时候,怎么办呢?大部分的家长都会自己搞定,但你是不是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下,“我们现在喝不了橘子水了,该采取什么方法打开它才能喝到呢?”

  其实孩子未必是你想象得那么无知,他想到的方法可能会比你好。比如把软木塞直接推进去或者撬出来等等。有些我们没法想到的回答都是孩子想出来的。有些回答也许不对,但是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做一个引导。

  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一样。很多小朋友碰到不会做的题目就问妈妈,大部分的妈妈都会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但是,你是否会帮他一起分析一下,或是点拨他一下呢?你可以教孩子把题目当中关键的字词画出来,然后重点去看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根据这些主要的条件和问题,孩子也许就可以自己做出来了。

  重视语言表达能力

  虽然我是个数学老师,但在我看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是放在第一位的。

  思维的符号载体是语言,缺乏了语言想要发展好思维,真的是不可能的。

  很多时候,孩子会不会说话,取决于家庭的环境和培养。经常跟孩子沟通、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家长,孩子的语言能力也会相对强一些。

  因此,我们在孩子幼小阶段时,要特别注重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说话的时间不算很早,大概一岁多吧。孩子会说话以后,父母每天都会抽出一个小时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等再大点,父母每天回到家里,就会问孩子今天一天发生了什么,让孩子去复述一整天当中他看到、遇到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会纠正孩子的一些表达。

  这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对孩子的思维能力也是一个整体的培养。孩子到了中班时,语言表达能力就非常强了,小学里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

  他其实没有进行特意的思维训练,也没有上过思维课程。但是由于语言能力带动了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其他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所以语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专注力、记忆力、抗挫力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可能天赋不同,但大部分孩子智商没有明显差别。入学后,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能力主要就是三种:专注力、记忆力、抗挫力。

  1、专注力的培养

  能不能成学霸,首先就看专注力。

  注意力的培养是系统性的。大部分孩子小时候不可能达到长时间专注,但我们可以从细节入手。当孩子看书的时候不要打扰他,当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要急着和他说话——也就是说。当孩子在自主地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不要过多地干扰他,让他专心地做一件事情。这也是孩子能定心做一件事情的前提。

  当你发现孩子的注意力非常不集中的时候,你可以陪着他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比如当孩子没有耐心看书的时候,你就可以和他一起阅读,从一分钟都坐不下来,到看三分钟、五分钟、十分钟......让他的注意力慢慢地更持久。

  2、记忆力的培养

  记忆力在入学后非常重要,尤其在小学低年级,记忆力好很占优势。

  也正因此,幼升小的面试中,记忆能力往往会占到很重要的考核比重。经常会考孩子复述刚刚看到的数字、图形、排列顺序等等。

  我也常听到家长吐槽渣娃记性差,头天教了第二天就忘。

  没错,这样的表现,说明这个孩子在学习中是肯定有问题的,但注意——这不是孩子天生记忆力不好,而是他不愿意去记、也没有好的方法,导致他记忆能力的不足。

  还有一种可能是记忆的偏向性。

  我也碰到过这种孩子,他的数学特别厉害,对学过的数学知识、做过的题目绝对不会忘记。可他就是记不住汉字,在学校里每次汉字默写都是六七十分,一个字的左边右边他都搞不清。这就是记忆的偏向性。

  当你发现一个孩子有偏向性的时候,你一定要做引导,否则这个孩子将来会严重偏科。在越来越讲求文理均衡综合素质的时代,偏科不可取。

  其实记忆力也是可以从小慢慢训练的。之前我提到的那个朋友,他每天晚上会跟孩子在小区里散步,在这过程中,他会想出各种办法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比如读中班的时候,他会一边散步边让孩子记小区里车的车牌号、车标等等。没过多久,孩子对车牌,尤其是固定车位的车牌就非常熟悉了,这对中班的孩子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这种记忆能力对孩子认字以及其他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所以那个孩子中班的时候,已经能独立读一篇文章了。

  3、抗挫力的培养

  坦率说,这是家长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特别容易放弃,遇到问题就喊爸爸妈妈,喊“我不会”。这就是抗挫力的缺失。

  姑且不说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就单纯说做题。三年级开始,多步骤思维能力就成为理科解题时致胜的关键,你会发现,很多孩子做步骤少的题目毫无压力,但步骤一多,立马错误率就直线上升了;很多孩子一想到有那么多步骤,脑袋嗡地一下就炸了。抗挫力强的孩子,多步骤思维能力绝对不会差。

  那么,抗挫力怎么培养?

  首先,要给孩子准确的难度定位。我们说,最适合孩子的难度是“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桃子”,他们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了内心的焦躁、害怕,终于能够品尝到胜利的喜悦,自然能体验到“抗挫”带来的快乐;但如果目标太高,孩子一次次都是失败,那你再鼓励再打气也没用,而且反而会让他觉得“抗挫”没有用。

  其次才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多鼓励他。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完成,让孩子知道“我可以做到,我能行。”慢慢的孩子就会感觉,我是真的可以做到的。这时候你再慢慢放手,孩子就会习惯于自己完成事情。

  还有一种办法,在孩子做之前可以跟他说清楚,会遇到哪些困难,遇到了可以怎么做。这样孩子会有个心理准备,不会那么轻易地放弃。意志力也决定了孩子在将来能否克服困难走得更远。

  我带的孩子里面,有几个三年级的孩子成绩非常好,这几个孩子有一个共性,就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从不急于让老师来解答。他们会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才问老师,甚至也只是说“老师你给个提示吧,我自己再想想。”那么他之后再遇到类似问题,他就能自己解答出来。

  这不是孩子天生懂事,而是家长慢慢培养出来的。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多对孩子进行关注和引导。

  总之,做到以上几点,孩子不管什么学科,一定都能学得很好。

  谨以此文,与 大手牵小手 的朋友们共勉。


相关文章:

1.创新思维的训练心得

2.养成教育心得体会500字

3.关于学习习惯的作文4篇

4.数学家学习习惯名言

5.二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75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