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们毕业了作文
离别是伤感的,是不舍的,是新的开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那一天我们毕业了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那一天我们毕业了作文1
幼时,天天感觉时光如蜗牛一般,走得过分得慢,天天问母亲:“我长大了吗?我多会儿才能长大?我多会儿长大?”“还早,还早。”直至四年级,一直都是如此。
那年夏天,我和弟弟在玩耍,父亲忽然把我叫过去:“来,过来看看这个。”我满腹狐疑:“我犯事了?”父亲平时是亲切的,今天为什么如此严肃,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我接过手机一看,原来是一篇文章,标题是《毕业》,“毕业?多好的事。”父亲看后怎么严肃了呢?这篇文章的第一句是:“毕业,我恨你。”什么?毕业不好吗?为什么可恨?真不理解现在的高年级学生怎么想的。带着狐疑,我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眼泪毫无来由地夺眶而出,我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毕业如此可怕。这篇文章里有这样一个对话:“为什么毕业季要选在夏天?”“嗯,可能这样眼泪会蒸发得比较快。”我哭了。有这样一句话:“留几年的长发几分钟就剪完,学几年的知识一放假就忘光,相处6年的青春几张卷子就各奔东西。”读着读着,我哭了。最后一句话了,我也记住了:“考完了,毕业了,再见了。”
我坐到阳台上。柳树慢慢地舞着,微风慢慢吹着,太阳慢慢走着,眼泪慢慢流着……
六个希冀的春天,我们播种了六次,六个金黄的秋天,我们收获了六遍;我们曾一起受了六个火夏的磨砺和六个严冬的考验。开学时,我们一帮人说说笑笑走进校园,毕业了,不要只剩我一人孤独离场。
那一天我们毕业了作文2
大家的离去,似乎并没能让学校里的任何事物发生变化。还是一样燥热的阳光,一样浓浓密密的树荫,一样赤红色的操场。唯一变了的,便是那间教室的主人。
还记得两个月前,我们还在为了体育中考忙得焦头烂额。还记得,那时学武的一声“传花”“小钢炮”总能引人发笑。还记得,那时总有几个像我一样的钉子户赖在补缺的队伍里迟迟不肯离去。
但,当我们走了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学武有了新的学生,新的班级,他们就像是去年的我们,懵懵懂懂,对体育中考充满了畏惧与一丝丝渴求。
大家走了以后,其他学科的老师也都即将接到新班。
老范也许依旧会留着那如山般的作业,依旧把一节课上成50分钟,依旧在周二的晚自习值班,然后把晚自习的二分之一都占去。单爷也依然会像一个老干部,端着那杯茶水,走进那间教室的那阶讲台,操着满口“普通话”,讲着连傻子都会的化学,然后自此成为那群我陌生的孩子口中的“单爷”。闫老师继续“孩儿们孩儿们”的叫着,把物理讲得那样透彻清晰。郭老师或许会继续画着各种让人分不出色号的口红,然后把我们中某些神人当成典范挂在嘴边,接着讲给她的新学生。孙老师会继续发扬她的政治脱口秀,给我们放各种有趣的视频,然后把平淡的课讲成一个有趣的段子。而老谷便又把百草园里的老先生隔着窗子喊孩子们回来上课的情节讲给了另外那些孩子们听,又让那群孩子把社戏做成了一篇篇精美的解读。
大家走了以后,那样团结的九个小组也都解散了。再不会有那样一个组长,在我考试前焦虑的时候拍着我的肩膀安慰我说“怂个屁,你不会的别人都不会!”;在组里其他人都闷闷不乐时独挑大梁,用他那乐观至极的心态感染得我们也都能嘿嘿笑出声来。再不会有那样一个好的同桌,当我做题犯傻时做我的“作业帮”,在碰到好玩的事儿之后一起傻笑。再不会有那样一个后桌,一到晚自习就戳戳我的肩膀,从后面递过来一张贴着狗子贴画的饭卡让我打饭。再不会,不会……
大家走了,之后再没人会知道二班的那块玻璃也有自己的故事。大家走了,踌踌躇躇,欢喜犹豫,就这样轻轻柔柔地把自己珍惜的一切一切交给了那群陌生的孩子。大家走了,我们不再是“我们”,我们依旧是——我们……
那一天我们毕业了作文3
一直都觉得毕业是个遥远的事情,所以当我和它相遇时,才会那么措手不及。
六年的时光仿佛轻轻眨个眼便过去了。去年的7月4日,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天,那天是我和我的小学同学在小学一起度过的,最后一天。
那天,我早早就来到了学校,独自走在学校的操场上,默默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并回忆着。五星红旗在旗杆最上方飘动着,阳光柔和地洒在上面,似乎在发光。记得以前周一升国旗时我们总关心音乐停止了国旗会不会刚好在最上方。我不禁笑了,为那时的我们的天真而感动。向右望去,一排高大的翠绿的松树默默的站立着。它们也舍不得我们离开么?还记得我们在树荫下的欢声笑语·,对松树说的悄悄话。松树爷爷,我们在你们这藏了好多秘密,你们可别轻易告诉别人啊!脚下的地,凹凸不平的,因为上面满是我们奔跑时的脚印、大绳比赛的绳鞭,还有无数人为了无数场运动会撒下的滴滴汗水。我不禁笑了,为那时的我们的努力和认真而感动。
走进熟悉的教室,已经有几位同学坐在里面了。大家都在回忆,回忆那一去不复返的美好的小学时光,谁都没有说话。我默默地坐在我的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座位上。看,桌子上还有我验算过的数学题,还有无聊时偷偷在桌子上画的忘记擦去的鬼脸。“以前”是那么的熟悉,熟悉得仿佛在昨天刚发生过。又是那么的遥远,因为我知道它已不会在显现。
过了一会,我的同桌来了,那个总被我欺负却总认真听我讲题的同桌来了。“喏,给你,毕业……礼物。”他递给我一个小小的风车模型,那精致的样子让我不禁想象他是在拼了多少个时辰才拼好的。我给他一个小龙猫模型。他喜欢龙猫,他也和龙猫一样可爱。可是那龙猫,虽然是我找了很久的店铺才买到的,但毕竟是买来的,份量没有那么重。他却惊喜地接过去,那欢快的神情甚至有些让我不忍心面对……
毕业大会进行得很无趣,一直是大家在那聊天。可那聊天的机会让今天的我感到是一种渴求,只可惜当时我没有那样珍惜。过了一个小时,毕业大会散了。我和同路回家的同学一起走出校门,在熟悉的奶茶店买了一杯熟悉的奶茶。
“我们……真的就毕业了?”身边的一位同学轻轻地说了一句。我一愣,手中的奶茶差点掉在地上。真的,我们真的毕业了!以后再也不会一起坐在教室听课,一起在操场上洒汗水,一起在阳光的沐浴下悄悄地对老松树说话了?原来,时间这么无情。我也体会到“回不去了”这句话里的悲伤和酸痛。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现在过得好么?我想你们了……
那一天我们毕业了作文4
我们的摩天轮已停下,两千一百九十个日日夜夜,换取的是初中更广课阔的学习天地,为何仍旧留恋格子的春天?
——题记
时间冲不淡友谊的酒,距离拉不开思念的手。晴空万里,花红柳绿,鸣啼声声,而我的思绪早已飘到了小学毕业的那一刻……
六月的蓝天,偶尔飘来几朵白云,柔风拂过,隐约听见了毕业的钟声在响。“三、二、一!”“茄子——”全班四十四位同学围坐在八位老师身边,向着摄像头展露出最甜美的笑。胸前的校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代表着我们亲爱的母校。整个拍照过程虽然只用了六秒钟,却深深定格了六年的匆匆岁月。收到毕业照的我们兴奋与雀跃的表情中,也交织着由心而发的不舍与依恋。
毕业典礼那天,教室里久久回荡着《刚好遇见你》,我们坐在位置上,静静地听老师发言。看看前后两块黑板,仍留有老师与同学们的字迹;讲台和课桌上,仍摆着每个人的课本。是啊,这里什么都不会变,只是我们将要离开。班长给老师献完花后,我们走近朝夕相处的伙伴,互相拥抱、互相安慰,却怎么也止不住伤感,晶莹的泪珠从眼角滚落到下巴。曾经的我们坐在教室里畅谈心事,却终究抵不过我们拿着毕业证书在校门口,你往左走,我向右去……
步入初中的大门,见识广了,思想丰富了,我才茅塞顿开:毕业的那一刻,不该伤感,因为我们都在渐渐成长。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柳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在再花的时候。可是为什么人的光阴会一去不复返呢?读着朱自清的《匆匆》,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时间流逝之迅速。弹指一挥间,六年的孩提时光如轻烟,被风吹散;如薄雾,被初阳蒸融。我也由一个整天哭哭啼啼的小孩儿成长为一个优雅思文的翩翩少女;由一个不懂事的儿童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礼的初中生了。
毕业的那一刻,有悲更有喜,有失去更有收获。愿我们不负青春韶华,以梦为马!愿我们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那一天我们毕业了作文5
“哇呀——”看着我的帽子再一次“不知所踪”,我在心里叹了口气,“这真是个高难度的动作啊!”
这是全班拍毕业照的日子,我们专门请了摄影师来摆拍造型。但是,“跳起抛帽”这个动作好像存心跟我们过不去,练了几次总是有“拦路虎”在半路杀出。
当摄影师再一次摇头时,我的心里充满了失望与急切。再一次尝试时,随着口令“一、二、三”的响起,我两腿使劲一蹬地,双手迅速举起,同时两腿一钩,手中的帽子经过我的“大力神掌”,已经飞到了“九霄云外”,我像飞起了一般,任发丝在空中乱舞,但不忘摆出“70年代剪刀手”的造型,也向镜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可能是老天被我们不断努力的行为所打动,我们奇迹般地完成了最好的拍摄。接下来,我们“瞬间变装”,轻松完成了集体视频和集体照片后,男生、女生兵分两路。作为女生团队中的一员,我不忘和姐妹们摆出最美的造型。
我们在向日葵墙站定,自愿分成了四组,在每面墙的中间,是我们的容身之地。当相机对准我们的时候,谦让什么的完全抛到了脑后,心里只剩下三个字——抢镜头!我是团队中最高的,但同时也因为这个被挤到了最后面。拍摄时,我的眼前全是一双双摆POSS的手,完全没有我的“容脸之地”啊!想到这个,我心里顿时产生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动力——下次一定要有我的一席之地!
相机转了一圈又回来了。我仗着身高优势,站在了高处,但很快被前面两个同学高举过头顶的手遮掩了。有句话说“身高不够,踮脚来凑”,可我现在的情况却是:“踮脚来凑,还是不够”。我有些着急了,只好病急乱投医,见缝插针,看到了一个空位置,不管三七二十一,如光的速度一般转移阵地。不得不说,这一下还真的“卓有成效”,我成功抢镜,虽说过程有些“惊心动魄”,但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一整个上午的拍摄,有欢笑,有失望,也有坎坷。但我相信,我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姿势,都是为了留下最美好的回忆。母校,我们约定6年后再见!
那一天我们毕业了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