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作文指导>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范文10篇

福萍分享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作文范文10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一

读书,明智,人生

读一本书,书中有智慧,更有方法。近日来,我翻阅了《曾国藩家书》,被内容吸引的同时,更是被他的一些人生理念所震撼,傲,恒,诚,惰四个字正是书中的精华,这正是给我们每一个人提醒,修身,方能齐家,从傲恒诚惰出发,真正提升自身修养,方能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方能迎接高速路工作的新方向,真正贡献我们的力量。

谈及修身,曾国藩恪守儒家礼教,终生有志向、有胆识、有恒心,这也是正是给我们带来新的方向和目标。曾国藩的家书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

修身方能齐家,不能骄傲,要肯干实干。作为年轻人,平日处事中,不能骄傲,用真诚与踏实与同事相处,用肯干实干做好本职工作,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多的是一种主动作为。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平日相处时间很多,如何打造好属于我们高速路的家园文化,真正让同事们之间和谐、融洽相处与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做到“诚恳”在心,真正做好“主人”的责任。真正的工作中,不需要骄傲,需要的正是脚踏实地。

修身方能齐家,需要我们以“诚”待人,有胆有识。我想,这是对每一名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在我们这个小家庭里,我们或许有繁忙的工作,也或许会遇到一些难题,但是只有以诚待人,营造好氛围,一切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作为一名青年人,虽然年轻,或许生活经验没有那么丰富,但是善待大家、用真心与暖心陪伴身边人,这是我力所能及做到的,更是我对待工作的态度。我相信,只有营造好一个充满“家园文化”的氛围,我们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更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氛围。

修身方能齐家,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持之以恒。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青年工作者,我知道,我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太多。未来,我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从学习高速路知识入手,我们在学习之余,更要牢记解放思想、创新突破,真正将学习和工作,当做持之以恒的任务,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率先作为,起到一名青年工作者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别人不做的,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垂范,方能赢得认可。当然,学习之余,更不要忘了持之以恒,用恒心击破难题,用恒心改变困境,这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坚持的原则,恒心之后,定可以迎来属于我们的小成绩。

读书使人明智,学习使人进步。一本好书可以捧读一时,更可以受益一生,甚至改变人的命运。当然,我们高速路在发展的同时,同样迎接挑战和机遇,这就为我们青年人提出更高要求。今天,站在这里,我也曾经经历过很多困难和磨炼,我也曾受遇到过很多挑战和机遇,正如曾国藩家书带给我们的震撼,修身齐家,方能迎难而上,未来,我已经做好准备,用家书来指导自己,在未来的新征程上,蓄势待发,勇敢前行!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二

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应该说是赶上了好时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可以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短信,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美好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通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助家人和亲朋。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也许是因为现在的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也许是因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与人之间曾经拥有的浓浓亲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渐变得淡薄,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的纽带越来越脆弱,感情的深浅和好坏全维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严重失衡,曾经浓厚的亲情和友情就会变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人间百态,在当今物质极度文明的社会上更加凸显。我们将一切都归咎于穷和富这两个字,似乎有点偏薄。《曾国藩家书》一书中,从很多家书里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艰难,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活。这样的生活境况也许现在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敢相信,但是,当时曾公的生活境况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尽最大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看了曾公的家书,我有点顿悟了,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书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们学习状况,从中可以看出曾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曾公家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来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积淀。所以说,改变人的素质,真正的根源还在于教育和文化。今天,现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质的超前发展和教育的相对滞后,物质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

当下的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迫切的问题是发展文化和教育。经济可以改变人的生活状况,而文化和教育可以改变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素质。民强方可国富,民强首先强的应该是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人,即使披金戴银,拥有万贯家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动物而已。因为人毕竟是靠感情维系的动物,没有感情与禽兽无异。

《曾国藩家书》处处洋溢的浓浓亲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现代人正在丢失的和渴望得到的东西。当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时,也许这个社会才不会那么浮躁和狂热,也许每个人的心儿才会多几分宁静和安逸。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来自于民众深厚的文化积累和道德修养,除此也许别无他法。

曾公作为历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或者领袖,我们不去评说其史上的功与过,只就其人性中最闪光最美好的一点就足矣,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最后,以曾公的一首诗结束此文,“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三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人写过信,回想起学生时代,自己也成写过信收过信,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曾国藩家书》中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一代名人重臣通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看他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他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他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助家人和亲朋。

看到这些,我感动了。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他一样的亲情和友情。更深一层的思考中,我顿悟到,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人,即使披金戴银,拥有万贯家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动物而已。因为人毕竟是靠感情维系的动物,没有感情与禽兽无异。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四

初读《曾国藩家书》,是在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在单位的书架上,不经意发现书架上放着一本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曾国藩家书》。这本书,是清代曾国藩所著,由名家唐浩明进行评析,内容比较全面且深刻。书的品相九成新,书页有点泛黄,但仍能嗅到出厂时的淡淡墨香。那时捧读《家书》,只觉得曾国藩是个异常心细又贫困交加的人,从北京运往湖南的几两白菜种子,都要在信里反复询问收到了没有?关于兄弟子侄的教诲,也常常苦口婆心,甚至有点喋喋不休。在京城已是朝廷二品官,居然有不少书信是向家人借钱,真有点“啃老族”的感觉。那时候,对工作与生活的阅历较少,虽然通读《家书》,但不求甚解、感触不深。

再读《曾国藩家书》,工作的第二年。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有了对工作浅显的思考和感悟。静夜之时,便常常将《曾国藩家书》置于床头,圈圈点点、细细品味。读书的过程,让我渐渐了解到,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毁誉参半:他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多延续了60多年,但他处理“天津教案”受到荣禄欺骗,杀人割地,开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致使晚节不保,成为时人眼中的“卖国贼”;他地位显赫、修养精湛,但他也镇压农民起义、手段老辣,被民众冠以“曾剃头”的恶名……

当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特别是对曾国藩这样的历史人物,史家自有公论。但无论关于他的争议多大,我们都无法否认他的《家书》平淡中蕴含着真知良言,那些关于修身齐家、为学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带兵的感悟,是他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思想精华。

因此,品读《曾国藩家书》,就像与一位历尽沧桑、充满智慧的老者晤谈,字里行间书写着他对世事变迁的独到见解、对人生浮沉的深邃思考、对学养修为的孜孜不倦。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比如,关于治学,他力求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他说,“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让我想到自己读书时常半途而废,貌似博览群书,实际未通一本、未精一门;更让我联想到,读书治学如此,为人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年轻人,我们往往在做事上“常立志”而做不到“立长志”,往往在业务上“囫囵吞枣”而做不到 “如琢如磨”,这些浮皮潦草的不良习惯,想来怎能不让人觉得惭愧?

关于做人,他力求谦虚谨慎、谨言慎行,他说,“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让我常常反思作为年轻人,我们就像打磨未精的玉石,初有形状但燥性未除,往往在生活上贪图“安逸自在”而不愿经受“艰难困苦”,往往在处事上喜欢“大自我小天下”而做不好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这些浮躁不堪的不良习惯,想来怎能不让人汗颜?

关于为官,他力求清清白白、廉洁自守。他说,“予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让我常常想到,从政做官不仅是组织赋予的一种权力,更是肩头扛着的一份责任,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既不能把官位大小作为荣辱的标志,更不能心存做官发财、谋取私利的念想。

关于胸怀,他力求心态平和、不悲不喜。他说,“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让我常常想到,我们阅历尚浅,看待功劳、苦劳,有没有做到心态平和、随遇而安?如果没有,我们的境界和胸怀就还需要千锤百炼!

关于忠诚,他力求表里如一、至诚至真。他说,“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让我常常想到坦诚、真诚、忠诚不仅是一个人应有的重要品行,更是为人做事、赢得认可的重要前提。只有坦诚待人,真诚做事,忠诚事业,我们才能在历史长河里做出踏石留印的事功、开拓波澜壮阔的明天,赢得大众的点赞!

关于精神,他力求坚持不懈、昂扬上进。他说,“精神越用越多,阳气越提越盛。每天做的事情越多,晚上睡眠就越轻松”,要“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让我常常想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要活出精彩,必须时刻保持饱满向上的“精气神”,不虚度、不耗费每一寸干事的光阴。这样,当我们回首人生的时候,才不会觉得经历单薄、记忆苍白,才会欣慰的感到一路走来、收获满满!

关于家风,他力求克勤克俭、杜绝浪费。他说,“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让我常常想到家庭生活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年轻人,贫困时要学会“安贫乐道”,富足时要常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必须时刻保持刻苦勤勉、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关于交往,他力求择善而交、净化朋友圈。他说,“道不同不交,谀人者不交,恩怨颠倒者不交,不孝不悌者不交,落井下石者不交,德薄者不交……”。让我常常想到,社会即是江湖,往来形形色色,与人交往还需慎之又慎,时时刻刻都要守住底线。

关于言谈,他力求老成执重、不信口开河。他说,“道听途说,聪明的人嘲笑你,无知的人为之惊骇。惊骇之人最终会弄明白你在骗他;嘲笑你的人看不起你,你再发誓他们也会怀疑”。让我常常想到,当今时代通讯便捷,手机在握,人人都是电台,面对网络流言、官场传说,必须嘴上挂起一把锁,学会辨别真假良莠。

《曾国藩家书》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品读《家书》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虽然两次读它,感触大不相同,但我理解的依旧比较肤浅。但我相信,随着年龄增长、阅历渐丰,等我再次品读它的时候,一定还会有更多更新的感受。这些感受会更深刻、更透彻,可以帮助和指导我们的人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范文五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非常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官居一品,被封为大学士、两江总督,统帅的湘军在大清帝国摇摇欲坠之时,平定了持续了15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200多年来权势地位最高的汉臣。曾国藩的家书有写给自己的弟弟、儿子和其他家人,内容既有自己从政治军的感悟,也有对亲人的谆谆规劝,让人受益匪浅。

在曾国藩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严格自律,毫不懈怠。他在咸丰六年九月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并且告诫儿子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每天要早起,不能丢掉祖辈相传的家风。他本人更是如此,即使是在军队里,他也每天读书,记日记,练习书法。由此可以看出,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中,他都始终投入、专注,不断磨炼自己。联系到自己,自从大学毕业之后,距今已经十多年了,可是在学校学习期间保持的学习习惯现在基本都没有了,连日常的阅读时间都很难保证,更不用谈及深入的研读和思考,而且还会往往给自己寻找理由:工作太忙、事情太多、生活节奏太快……看到曾国藩在军队里都保持着读书写字的习惯,不禁汗颜。军队里,每天需要行军布阵、操练对敌,直面生死,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都能不改学习的初衷,静心入学;与之相比,我们现在的理由其实只是借口,学习不只是在学校中学习,更要融入自己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曾国藩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刚毅自强,坚韧耐挫。刚刚步入官场的时候,曾国藩棱角分明,只认理不认情,与整个官场氛围格格不入,得罪了不少人。有了兵权,他踌躇满志,却大意轻敌,多次大败而归。然而挫折并没有打垮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道:“然刚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他绝不妄自菲薄,以他刚柔平衡的人生智慧,不断超越自我,最终修身齐家,成为了治军治国之才。在工作生活中,特别是自己刚刚进入工作岗位,面临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刚开始往往是凭着一股激情,时间久了,往往就会懈怠了,而且一旦在工作中遭受挫折,就容易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变得不自信不主动。面对挫折、面对困难时缺乏足够的勇气,害怕自己会失败,其实犯的错误也好遇到的困难也好,都是提高自己的踏脚石,是自己能力水平进步的阶梯,没有人一直是一帆风顺,没有逆风起飞的勇气,哪会有在逆境中坚定胜利的意志和求得突破的能力。

从曾国藩的书信中,可以看出他不忘初心,持之以恒。他有写日记的习惯,日写一记是他的常态,他毫不留情的剖析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对自己的工作生活进行梳理、改正、反省。他还要求他的弟弟们和他用一样的格子纸互寄家书,便于装订成册,每年都拿出来反复阅读,“其中好处,万不可忽略看过”。要做到不忘初心,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工作了已经是12个年头,现在回忆起自己入党、工作时那一刻的想法,想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讲话,明白了不忘初心的真正含义。不忘初心,入党时的誓词就是自己的初心;牢记使命,做好工作,勇于担当就是自己的使命;永远奋斗,克服困难、不断进步、有所作为就是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工作中、生活中,通过不断的反省自己,对照自己,才能让自己按照自己的初心和目标不走偏,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人的一生,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懈怠懒散,我们要学习曾国藩自律自强,坚韧不拔,不忘初心的精神,不断自我加压磨砺自己,在困难和逆境中锻造和提高自己。曾国藩晚年曾言:“毋揠毋助,看平地长得万丈

高”。只有不断积累,守住初心,才能最终成就自己,为我们党在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迎接新挑战中能够真正做到有担当、有作为、有贡献。

17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