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年孤独读书笔记范文
《百年孤独》真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她是哥伦比亚出生的杰出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写就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百年孤独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百年孤独读书笔记范文一
看完这本书,就像随着文字做了一场大梦,梦里有新起的小镇,充满冒险精神的男女,有消失的小镇,充满血腥、性、和孤独的世界。
布恩迪亚家族与马孔多的命运宛如莫比乌斯环,进程和毁灭交织前进。他们出现他们又消失,布恩迪亚家族的出现源自于近亲繁殖和一条猪尾巴,而当它消失的时候,依然出现了命运一般的近亲繁殖和猪尾巴。
消亡的马孔多也是如此,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曾经繁华的街道、三十二次战役、抗战和屈服,最后也不过随着一场飓风消失。
就像没有出现过一样。
这也是一部浓缩拉美文化与历史的小说,他荒诞不经却又如此现实;掩盖真相的谎言在权威下最终变成了真相,发起战争和结束战争的军人、政客、阴谋家,事实上到最后谁也不知道他们在为什么打仗。保守党、自由党,他们像是两口井,如果你一直往下挖,会发现他们连通的其实是同一条地下河。
也许,我们所有人都是布恩迪亚家族的“一员”,顶着大同小异的名字,重复前辈的错误和荣耀,继承前人的言语和经验,日复一日过着自以为不同,其实和百年前并没有什么不同的生活。
周而复始,知道有一天人类、城镇、乃至整个世界都从地球上消失。届时所有的勇气,美好和丑陋,粗鄙和优雅都不再有意义。
只有孤独,伴随着我们出生伴随着我们死亡。
一个人是孤独的,一个家族的孤独的,一个城市是孤独的,一个国家是孤独的,一个物种是孤独的。
这份孤独永远私密,永远不被人理解。
因此孤独才如此自由,孤独才这样孤独。
关于百年孤独读书笔记范文二
我认为此书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且也是我所看过的最好的拉美的文学作品,甚至没有之一。
本书是以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一家七代人为生活来表现,个人认为可以分为多个层次进行思考,如同几个同心圆。
最核心的是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一家的经历,这层可以理解为西方传统的家族诗史,代表作是《布登勃洛克一家》。作品通过家族几代人的兴衰来反映时代反映生活反映人。
而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一家所生存的马贡多是从无到镇到市最后又消失的过程又可以理解为城市史,比如《大埋伏》。更广之可以看成是拉丁美洲本身的发展历程。当然是以欧洲人的角度。按《大埋伏》中所说:我们能够对抗洪水和瘟疫,却无法与法律相抗衡;我们屈服了。马贡多也是如此,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一家从沼泽地上建立起马贡多,渐渐发展起来,可是到最后却又完全毁灭。
而马贡多和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一家的毁灭个人认为却又隐含着最大的意义,即人类文明的历程。人类是从蛮荒中来,渐渐发展直至当今(作者成书之时,也是读者阅读之时),可是文明的未来以及人类的未来会怎样,谁也不知道,会更多吗?还是如同作者书中所示,尘归于尘,土归于土,一切还原到起点。充分谁知道呢?
当然这仅仅是从内容上感受,本书的另一大特色便是表现手法。作者用颇为玄幻的手法来表现内容。文章把现实用迷离恍惚的幻觉完美结合,而这种极度夸张的虚实交错的手法又与传统欧洲的虚幻主义完全不相似,非常具有独特的印第安风格。看得令人眼花缭乱,说实话第一次阅读时根本没办法理解,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一家人的名字和事迹,比如那屠杀三千多人真是发生过吗?书中人不相信,看到后面我也不“相信”了。委实是相当新颖别出心裁的杰出作品。
(写于2009年6月19日)作品是拉美魔幻主义巨作。重读的感觉无法言表,一部似真似假的拉美发展的进程。探险、开发、发展、故事、掠夺等等。夹杂着死人、寓言、幽灵。与另一部《大埋伏》对比来看,颇有意味,可惜,要我进一步评论太早。
关于百年孤独读书笔记范文三
《百年孤独》真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她是哥伦比亚出生的杰出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写就的。百年的马孔多村庄历史变迁和人物沉浮,折射苦难的拉丁美洲百年变化的缩影。看完后感到很震撼,这本书很厚,360页,以前断断续续看着,终于在9月底和10月国庆期间把它看完。这本大部头,恢弘厚重,初看时有很大的畏难情绪,但最终看完,10天左右看完。看来,事情只要下决心,去做,还是能做到的,尽管慢一些,尽管看的不是那么细致入微。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蕾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一句简单的话,拉开了马孔多百年的历史帷幕。
吉卜赛人,神秘有魔力的人,踏进马孔多,带来改变。梅尔吉亚德斯正以惊人的速度衰老,他亲口说过,死神一直在追随他的脚步,嗅闻他的行踪,但尚未下决心给他最后一击。他智慧无边又神秘莫测,但还是有着凡人的一面,未能摆脱日常生活中琐碎问题的烦扰。
乌尔苏拉是马孔多百年兴衰的见证人。奥蕾里亚诺羊皮卷最后一页时马孔多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
一、追忆往昔,与哮喘做斗争。
为不存在的病痛去求诊更是完全出于一时的好奇心。
仿佛那些绳索毫无必要,实际上是某种比任何有形捆绑更加强大的束缚将他禁锢在栗树上。
受他那慷慨激昂的宣言多鼓动变得热血沸腾,时刻准备着为一项无望的事业献出生命。
惊讶与短短一年间镇子及衰老如此,
阿玛兰旦在奋力重燃心中已被遗忘的青春激情的余烬。
他凭着某种活力胜过了迫近的衰老,只是这活力与内心的冷漠不无关联。
上校惊讶与他的猝然衰老、他双手的颤抖、他等候死亡时多少出于惯性的逆来顺受,于是感到一阵对自己的深深蔑视,却将其误认为同情心萌发的表现。
因岁月流逝好遭人遗忘而愈显衰老,因汗水和尘土而污秽不堪。
再也无法忍受执拗性情的重压,锁在房间里为自己孤独到死的命运痛苦起来。
不再为政客见风使舵、翻云覆雨的口号而战。
乡愁的精巧陷阱徒然虚设,这一切都没能勾起他的忆旧伤怀。
相比那时如今的她已经是面目全非。一瞬间,他意识到半个多世纪的操持给她留下了种.种创伤与疤痕。
对她矫揉造作的用词、谈起任何事情都要拐弯抹角的说话习惯十分不满
被岁月的重负逼入角落。
只是因岁月消磨和理想幻灭而暂时平静下来。
因为孤独已经为她筛选了记忆,将生活在她心中累积的无数垃圾尽行焚毁,并净化、升华了其他记忆,即那些最苦涩的记忆,使其永远存留。
绝不肯用来换取一个被虚假迷人的怜悯打扰的晚年。
没人确切知道她从何时开始丧失视力。但不久便渐渐确认自己已经无可挽回地陷入黑暗。
陈腐的矜持做派以及遮掩不住的狭隘心胸格格不入。
热恋中焦灼只能在床上平息。
灾难不能成为不守规矩的借口。用恶毒的预演gongjie攻讦他的懒散。
听天由命的悲戚氛围。
贫困引起的患难与共当做了爱情。
别错过机会,人生比你想象的要短。
把女王的盛装当成追忆时光的机器。
狂欢后的空虚中对自己的厌恶和怜悯。
她思乡情切,念念不忘被回忆美化的市镇。
133.她岁月的航船正在绕过盛年的最后一个岬角。
无法压抑欲望和忍受痛苦。
毋庸置疑的血源归宿
关于百年孤独读书笔记范文四
作为世界知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的经典性不仅体现在其所包含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开创性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中,还体现在其深刻的立意之上。在马尔克斯笔下,布恩迪亚七代人注定孤独的命运构建起一部恢宏的史诗,蕴藏在史诗背后的,还有无数的寓意耐人寻味。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可分割性。
在《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族的人名字代代重复,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物性格、外貌特征和人生经历的层出迭见,这反映出小说并没有将过去、现在和未来明确地分割开来,相反,过去、现在和未来处于混沌状态,与拉丁美洲循环往复的百年历史一起在变幻的人事中重蹈覆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第一个注意到时间在马孔多是不确定的,是循环往复式的。“他花了六个小时观察各种事物,试图找出一分一毫与前一天的不同之处,期待发现某种变化能证明时间的流逝……最后彻底确认了仍是星期一。”[1]从此,他彻底混淆了时间,在每个同样的“星期一”里渐渐陷入无法自拔的孤独。更为严重的是,当人们无法区分过去和未来时,这种时间上的同时性会导致健忘症。正如失眠症来袭之时,马孔多的人们在日复一日的无所事事中,逐渐变得健忘。即使他们用文字描述事物,“继续在捉摸不定的现实中生活,只是一旦标签文字的意义也被遗忘,这般靠词语暂时维系的现实终将一去不返”。
由于时间的不可分割性,有时候预见未来跟回忆过去一样简单。贯穿全文的梅尔基亚德斯的预言证明了事件在时间中的持续发展:在故事的开端,这个象征着“新世界文明”的神秘老吉普赛人就已经预言了结局,似乎不同的事件全都在同一时刻发生了。同样,梅尔基亚德斯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幽灵的出现以及奥雷里亚诺第二等人与梅尔基亚德斯幽灵的对话都说明了那些生活在过去的人与现在活着的人共同存在于同一时空之中。[3]
怀旧和健忘。
《百年孤独》小说中的人物意识到健忘是一种危险,他们惧怕被遗忘。在一天凌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时隔多年再次见到了邓希奥•阿基拉尔,他发现“死去多年以后,邓希奥•阿基拉尔对活人的怀念如此强烈,对友伴的需求如此迫切,对存在于死亡之中的另一种死亡的迫近又是如此恐惧”。邓希奥•阿基拉尔害怕死后被遗忘,如同《寻梦环游记》中小男孩的祖父对于他在后世家人记忆中残存片段的的珍视,也许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死后被人遗忘才是最残忍的折磨。
在珍视记忆的同时,小说中那些陷入孤独的人物却也感受到了记忆的沉重压力,随着这种压力愈加沉重,一旦不堪重负,人们会选择在健忘中逃避。丈夫离奇死亡之后,丽贝卡的沉重记忆导致她把自己与世隔绝起来,不与人接触,生活在回忆当中。她认为自己找到了曾经苦苦寻觅的安宁,“在这里,记忆因思绪无情的力量化为实体,如同活人一般在幽闭的房间里游荡”[5]。由于沉湎于过去美好幸福的回忆,她放弃融入这个不断变幻的时代。在奥雷里亚诺上校身上,我则发现了与丽贝卡完全相反的性格特征:他几乎丧失了所有的记忆。奥雷里亚诺上校生活在永无止境的循环往复之中,他不断把他执迷收藏的小金鱼卖掉、获得金币、溶化金币、重新制作小金鱼。布恩迪亚家族染上了双重疾病:怀旧和健忘。前者把人们禁锢在过去,后者把人们禁锢在现在。二者看似毫不相干,实则根源于同一事物——布恩迪亚家族无法避免的孤独宿命。由此可见,倍受煎熬的布恩迪亚家族注定要在时间的循环中往复,在命中注定的孤独中沉沦,根本无法走向未来,直至生命耗费殆尽。
理想与现实。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在布恩迪亚上校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起初参加自由党人起义是因为看不惯保守党人操纵选举,压迫人民。但当他发动多次战争,一步步走向权利的巅峰时,却逐渐迷失了最初的自我,伴随着的是不断增加的位于权力巅峰的孤独感。“他做出决定,任何人,包括乌尔苏拉在内,都不得靠近他身旁三米以内。他走到哪都待在副官们用粉笔画出且只有他一人能进入的圆圈中心,从那里发出简短却不容置疑的命令,决定着世界的命运。”[7]他努力保持着绝对的权威,残害威胁或蔑视他权力的人,成为了他当初最讨厌的压迫者。
后来,他重新认识了自己,同时认清了这场他奋斗多年的战争的意义,“他被迫发动三十二场战争,打破与死亡之间的所有协议,并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圏里打滚,最后耽搁了将近四十年才发现纯真的可贵”[8]。于是,他与当权者签署协议,结束战争,并尽全力让谈判朝着他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希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达成最好的妥协。然而,当多年后革命的果实被当权者窃取、自己的革命历史也被抹去之时,他也只能面对现实,无可奈何。
在《百年孤独》中,虽然布恩迪亚家族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中迷失,在记忆和健忘里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中妥协,并最终在孤独中走向无法避免的灭亡,但在生命最好的年华里,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曾会为了家族的壮大而奋斗,为了心中的真理而探索,为了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而抗争,那时的他们是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脊梁”。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辞中说,马尔克斯的作品“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冨足与贫困”。是的,在物质上,他们也许是贫困的,但他们,至少在风华正茂的年岁里,精神世界无比丰盈。
关于百年孤独读书笔记范文五
我常常自矜自己喜欢读书,爱好书籍,却又常常在读书时极为偏好,兴起试读名著,却又为那其中的晦涩难懂而撤退。事实上,于我而言,《百年孤独》正是如此。
读过一遍,心头复杂感情简直无法形容,最多的想法是:天哪,这写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什么奥雷里亚诺,乌尔苏拉,阿尔卡蒂奥,本就对各种又长又拗口的外文名敬而远之的我,更是读起来费力的将人物与身份对上。最要命的是,父亲跟儿子常常会起同样的名字,让我毫无头绪,一遍读下来,脑子里好像有浆糊,真是一点感想也没有了。
不客气的说,我实在是想着自己还有阅读笔记,才硬着头皮读了第二遍。这一遍,我依旧不懂,却感受到了内心有了什么,咕嘟咕嘟的冒着泡泡。
它看起来那样荒诞,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良诺,而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的身上反复的发生着。
读书之前老师介绍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正是由此影响。此时我也是切身的体会了。
《百年孤独》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家族的一部兴衰史,其脉络就是自闭到开放,开放到繁荣;再由开放到自闭,自闭到毁灭。马贡多文明的创始人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与妻子乌苏拉以非凡的胆识和开放的精神,开创了马贡多的繁荣。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因为马贡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可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他的拉丁语,在家人心中只是疯言乱语,几十年后他才在那棵树上死去。
之后的几代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几乎如出一辙的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
就像奥雷里亚诺,不断的战争,他甚至已经忘记了当初的目的,而是在杀戮,血腥中度过。他的结局停留在小金鱼中。
孤独是感受,孤独又无法感受。
当奥雷良诺参透了墨尔基阿德斯的羊皮卷的奥秘,一阵飓风将马贡多抹去,从世人的记忆中根除,“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书中如是说。
关于百年孤独读书笔记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