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制度引起热议,你怎么看呢?
关于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制度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希望以下文章对你有所帮助!
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制度一
最近,关于留学生的几则新闻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一则是山东大学“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学伴”引发社会质疑。一则是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2018级埃及籍留学生YOUNES在市区骑电动车载人,拒不配合民警正常执法,并推搡交警暴力抗法。
“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学伴”的安排着实过火了,很难摆脱对留学生“特殊优待”的嫌疑。暴力抗法却只是批评教育,并由其所在学院将该人带回加强教育的做法,被公众质疑“处罚太轻”也不为过。
近年来,一些高校特殊对待留学生的做法已经引发社会普遍不满。或者是提供高额的奖学金,或者是降低入学门槛,或者是提供优于国内学生的生活条件,或者是在学习和考试上大开各种方便之门,种.种优待,都让寒窗苦读的国内学生为之侧目。更有甚者,挤占、挪用原本为国内学生使用的各种资源用于招徕留学生。
这些优待行为的动机不难理解,都是为了满足高校“国际化”的需要,增加“一流大学”标准所需的国际生数量,为高校的成绩单添上亮丽的一笔。
问题是,高校特殊优待留学生造就的“国际化”成效如何?作为一项使用了大量公共财政资金的项目,各高校能否向社会提供一份评估报告?
在社会舆论看来,高校的留学生数量明显增加,对高校的科研、学术、资金、发展等方面的贡献却并不明显。相反,一些留学生骗补贴、素质低、扰乱社会秩序等负面新闻却不断曝出。过于优惠的留学生政策,还成了国内一些人钻政策空子、改换身份入学的特殊管道。既伤害了教育公平又收效甚微,人们有理由质疑,对留学生的特殊优待意义何在?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持续了40多年,中国的发展日益和世界同频共振,来自国外的各种事物在中国大地上已是司空见惯,人们早已习惯用平等、自信的眼光来看待来自国外的人和事,相关政策也开始经历转型。
以外资企业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企的“超国民待遇”正在消失,外企以“本地化”形象融入中国经济生活、和中国企业平等竞争已是新的常态。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针对留学生的特殊优待显得格外刺眼,更何况只重数量、不重质量也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让留学生成为中国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是时候了!
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制度二
高校应认识到,要真正提高学校对高质量留学生的吸引力,根本还要靠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而非“特殊”优待。
近日,山东大学的留学生“学伴”制度再引争议。
说是再次,是因为早在2016年,山东大学就启动了该制度。截至目前,山东大学官网上还有相关信息。虽然校方称其目的是,“可以让我校中国学生与来自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一起相互学习和交流,彼此成为好朋友、好伙伴。”但“一对一”的学伴模式,在当时就曾引发质疑。
但山东大学并没有因此取消“学伴制度”,在继续推进之外甚至有所“升级”,即:2018年山东大学学伴制度采取了“1个留学生配3个学伴”的配置。这让舆论哗然,并再次引发高校特殊对待留学生现象的争论,不少人更将其解读为是讨好留学生,还脑补了某种暧昧色彩。
我认为,对于这种学伴制度应理性对待、实事求是,而不应该任由情绪裹挟,对此进行过度解读。
首先,山东大学的“学伴”制度并不特别针对留学生。通过公开信息可知,该校不仅有“留学生学伴制度”,也有针对中国学生的“学伴”制度。
比如,今年6月,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就下发了《关于举办学伴计划第四期帮扶计划的通知》,表示即将开展题为“‘相伴成长’学业帮扶共进专项”的项目,活动内容主要是“学习成绩较好帮扶挂科同学”。也就是说,山东大学其实是把“学伴计划”“学伴制度”作为其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学伴就是结伴学习、相互促进,而这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实在正常不过。
当然,此次风波中,也有人认为即便学伴制度切实可行,设置异性学伴也不妥当。
网曝表格显示,该校针对学生“参加活动的主要目的”设置的调查问题中,一个选项为“结交外国异性友人”。有人据此指责学校是在有意无意促进男女学生间的交往。
实际上,设置调查环节也是为了了解情况,以便推进计划,由此对其加以演绎和指责,有失偏颇。
尽管如此,但事件所折射的民众对一些高校“特殊对待留学生”的不满情绪,也值得认真对待、理性分析。比如,一些学校让留学生住条件更好的宿舍,就屡引国内学生不满。因此,我认为,不论如何,正视并从根源上解决“特殊对待留学生”现象才是此次事件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不可否认,在留学生政策发展过程中,我国一些高校为了招生政绩,确实存在利用各种优待措施来招揽留学生的现象。当然从办一流大学的角度看,重视留学生招生并没有错。毕竟,攻读学位的国际生所占比例也是评价一流大学的一项基本指标。世界一流大学这一比例大多超过20%,而我国大学则普遍还很低。
但特殊对待之下,从留学生的来源国和攻读学位情况看,其整体质量并没有收获水涨船高的效应。这也正是国内舆论对“特殊对待留学生”现象不满的原因。而高校也应认识到,对高质量留学生的吸引力根本还是要靠学校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而非其他。
此外,我认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更应将平等对待所有学生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管理中。比如,对于留学生不应再配专门宿舍、进行专门集中管理,而是当成普通学生的一员。这样恐怕无需特殊招募学伴,留学生们自然就融入了学校生活当中。毕竟,发展留学生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大学多元文化建设,而这首先就应消除对留学生生活方面的特殊对待。
回到此次“给留学生配三个学伴”事件,虽然有过度解读的成分,但是,民众的忧虑也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如何吸引更多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如何让留学生无缝融入国内高校的学习与生活,恐怕需要更多创新工作要做。
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制度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济南7月12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邢婷)面对近期成为舆论热议焦点的留学生学伴项目,山东大学校方今天下午通过其官方微博正式发表回应称,由于审核把关不严,在相关报名表格中出现“结交外国异性友人”不当选项等问题,对引发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并表示向关心山东大学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对广大网友的批评建议诚恳对待。
上述声明称,山东大学实施中外学生“学伴”项目,旨在通过中外学生互相学习,促进学业进步及文化交流。该项目对自愿报名的中外学生进行选拔,要求参与项目的学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参与学生以小组制方式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不存在1名男留学生对应3名女生学伴的情况。项目开展以来,受到中外学生欢迎。
该声明同时称,山东大学将对“学伴”项目进行全面评估,认真总结反思,不断改进工作,不负社会各界对山东大学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