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教育资讯>热点>

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对患者有什么影响

金梅分享

近日,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那么诊断标准下调对患者有什么影响呢?大家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对患者有什么影响,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中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

该指南由以心血管科和高血压为主的多领域专家研究制定,形成了针对高血压的44个关键临床问题和102条推荐意见。 其中,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80毫米汞柱。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血压值为130至139/80至89mmHg的人群脑卒中风险,特别是脑出血风险明显增加。此次推荐高血压诊断标准改为130/80mmHg,对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脑卒中的预防具有明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韩雅玲介绍,该指南推荐将高血压诊断值下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早防早治的理念,对高血压控制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态度。“一般的高血压患者都应当将血压水平降到低于130/80mmHg。对于血压水平大于等于140/90 mmHg的患者,则可以应用两种或以上的联合治疗,或者采用单片复方制剂治疗。”她说,指南也突出早期达标的重要性,从开始治疗到降压达标的时间强调控制在4周以内,以减轻患者器官的损害。

韩雅玲介绍,虽然下调高血压诊断值,使纳入高血压范围的人群增多,用于前期治疗的费用可能略有增高,但用于后续治疗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梗、肾功能不全等治疗的高额费用会大幅度降低,并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

下调高血压诊断值的同时,该指南还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和2级。韩雅玲表示,指南对高血压分级简化为二级,有利于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并且方便临床医生对治疗时机进行抉择,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对推广高血压的积极治疗非常有益。

该指南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

高血压患者会明显增加

根据新指南,血压130~139/80~89mmHg为1级高血压;≥140/90mmHg为2级高血压。

以新的诊断标准,无疑会使高血压患者大幅增加。消极地看,这可能使很多人产生“一觉醒来就得了高血压”的惊恐与不安;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这未必是坏事,因为这种诊断目标的前移体现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事实上,当人的血压达到130/80mmHg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加倍,此时就应该采取干预措施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2.45亿成人高血压患者,但知晓率只有51.6%,确诊高血压的人群中,治疗率只有45.8%,治疗高血压的人群中,控制率仅16.8%,治疗达标率仅为15.3%。

新指南降低了高血压的干预门槛,就可以使更多人在早期接受治疗,并借此提高人们对于高血压的重视,改变我国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进一步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

特定患者控制难度有所增加

新指南要求在被确定为高血压的患者中,只要同时合并房颤、稳定性冠心病、非急性期的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糖尿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病等,均一律要求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由于控制的目标值要求提高,难度肯定会进一步增加。

新指南新诊断标准的意义

体现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新指南重新定义了高血压,将诊断目标前移,充分体现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使居民和医生都加深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对控制高血压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

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新指南强调并非所有达到高血压标准的人都要马上接受降压药物治疗,而是明确指出可以先通过生活方式干预。

根据我国现实的情况,许多不良生活习惯在居民生活中根深蒂固,例如高盐饮食(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摄盐量高达12克/天)、吸烟(我国成年居民吸烟率高达27.7%)、过度饮酒(约占4.7%),如果接受新指南的观点,促使人们改善生活方式,就非常适合我国国情。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对于80岁以上的患者,新指南建议先将收缩压降到140mmHg以下,如果没有什么不适,再尝试慢慢降到130mmHg以下,而不是“一刀切”,给医生处理老年人复杂临床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灵活度。

    163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