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教育资讯>热点>

殷墟考古取得什么新进展

和杰分享

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取得新进展的好消息让人们都很好奇,那么殷墟考古取得什么新进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殷墟考古取得什么新进展,欢迎大家收藏与分享一下哟!

殷墟考古取得什么新进展?

今天(11月1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会,聚焦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的重要成果和新进展。

安阳殷墟遗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科学考古至今已90余年,陆续发现宗庙宫殿区、居址区、王陵区等重要遗址。此次在洹北手工业作坊区发现大量铸铜、制骨、制陶、居住生活遗迹,以及分布有序的墓地。在小屯宫殿宗庙区新发现大型池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王陵区东区、西区外围发现各环绕一条围沟,突破了以往对于殷墟宫殿宗庙区、王陵区整体格局的认识。今天还首次公布殷墟外围的辛店、陶家营、邵家棚遗址三项聚落考古新成果,不仅发现了大量的铸铜作坊、工具、房址等遗迹遗物,还将殷墟遗址范围从36平方公里扩展到上百平方公里。这些重要发现为我们揭示出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阶段辉煌的殷商时代。

发布会上,专家介绍殷墟甲骨文直接证实了古史记载中“商”王朝的存在,将中国信史的上限提早了约一千年。截至目前,甲骨文至今已发现约15万片,经科学发掘的有35000余片,单字数量已逾4000字。

殷墟简介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地理坐标为114°18′50″E,36°07′36″N,海拔约80m,长宽各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遗产地保护区核心面积414 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20公顷。

殷墟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将都城由现在山东的曲阜(古称奄),迁到了安阳小屯村(古称殷),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商朝的都城,传位8代12王。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的255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盘庚迁殷以后的商朝又称为殷朝或殷商。直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这座曾经辉煌了二百多年的商朝都城,逐渐变成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有关这一古都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还有一段传奇故事。1899年,著名金石家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身患疟疾,太医诊断后开了一张药方。他按药方购回药材后进行检查时,忽然发现里面的龙骨似乎与往常有异,拣起来仔细一看,只见上面有许许多多的刻划痕迹。这一发现让他惊奇不已,立即戴上老花眼镜,坐在几案前仔细地审视起来。他发现这些排列有序、刚健遒劲的刻划不像是自然生成的,很类似于他长年研究的金石铭文。后来经他仔细研究考证,此系远古图形文字,多记载商代帝王之名,“始知为商代卜骨”。他追踪寻源,找到贩卖龙骨的古董商人,其人为获得暴利,故意含糊其辞,隐瞒龙骨的真实产地,乘机连贩近千块甲骨,从王懿荣那里捞了不少好处。

这些龙骨其实是一些甲骨文残片。后来古文字学家罗振玉花高价才得知龙骨的真实产地信息为安阳小屯,从而揭开了殷墟发掘的序幕。

甲骨文的发现轰动了海内外。

殷墟规模宏大、遗存丰富、分布密集,其总体布局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形放射状分布。雄伟壮阔的宫殿宗庙基址、等级森严的王陵大墓、星罗棋布的居住遗址和家族墓地群,密布其间的手工业作坊和以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构成了殷墟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出殷商王都的宏大规模和王者气派。

2006年7月13日,在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甲骨文是多早的?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1634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