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太空
现代人类上得了天,也下得了海,不过在“上天”和“下海”这两件事情上,人类明显更偏向于“上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太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太空
1、人类对太空的求知欲望,将是太空探索的永恒动力。
人类也只有通过太空探索,才能最后回答“宇宙是从哪儿来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等这些长期困惑人类的哲学问题。
2、太空探索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地球。唯一使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办法,就是解决地球的生态保护和能源的持续利用问题,并开发利用太空资源,来不断改善人类生活。
太空旅游
太空旅游是基于人们遨游太空的理想,到太空去旅游,给人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最新奇和最为刺激人的是可以观赏太空旖旎的风光,同时还可以享受失重的味道。而这两种体验只有太空中才能享受到。
太空游项目始于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游客为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第二位太空游客为南非富翁马克·沙特尔沃思,第三位太空游客为美国人格雷戈里·奥尔森。聂海胜就是其中的一位。
为什么人类宁愿探索太空
时至今日,人类已经向外太空发射了大量的探测设备,甚至在遥远的火星上,也有人类的火星车在四处张望,尽管人类对地球附近的宇宙空间还称不上是“了如指掌”,但至少也算得上是比较熟悉了。
相对探索太空而言,人类对地球海洋的研究却远远不够,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类所探索过的海洋区域,也仅占到了地球海洋的5%左右,并且这些区域绝大多数都是浅海,至于深海,人类则几乎是一无所知。为什么人类宁愿探索太空,也不去研究深海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深海究竟有多可怕?
深海最直观的可怕之处就是黑暗,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洋中的能见度也会越来越低,通常来讲,当水深超过200米时,海洋中的能见度就已经很低了,当水深达到千米级别时,我们就可以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无边无际的黑暗。
然而深海中真正可怕的,其实是深海中的高压,要知道水深每增加10米,海洋中的压强就会增加差不多1个大气压,而地球海洋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700米,这种深度的压强可以达到370个大气压,这大概相当于1平方厘米的面积承受370公斤的重量。
如此极端的高压环境,极大地限制了人类在深海中的行动能力,即使是乘坐特制的潜水器潜入深海,人类也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当然了,虽然深海对于人类来讲确实是很可怕的,但是人类对深海的研究,并不是一定要亲自去深海进行“实地考察”,毕竟在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的也只是无人设备或者远距离探测手段。
那么,人类为什么不使用无人设备或者远距离探测手段来研究深海呢?
在远距离使用无人设备时,我们需要一种载体来与其建立起无线通信,以便即时控制它们的行动以及获取它们传回的数据,而在进行远距离探测时,我们也需要一种载体才能获取到探测目标的信息。
正如我们所知,人类探索太空时所利用的载体其实就是电磁波。实际上,人类对地球表面的了解,主要也是借助电磁波来完成的,比如说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就可以利用电磁波在极短的时间内覆盖地球表面的很大一片区域,从而进行大范围、高精度、高效率地探测。
然而在深海中,电磁波却没有了“用武之地”,为什么呢?因为电磁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剧烈地衰减,也正是因为如此,深海中才会是一片可怕的黑暗,毕竟可见光其实就是一种电磁波。
没有了电磁波的“帮助”,人类就只能想办法利用另一种载体——声波,其原因就是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在水中的传播衰减远远小于电磁波,可以在海水中进行远距离的传播。
尽管声波也可以像电磁波那样与无人设备建立起无线通信(这也被称为“水声通信”),或者获取到探测目标的信息,但在深海中利用声波却存在着诸多的难题,主要有以下五点:
1、在传播过程中,声波会因为海水介质的不均匀分布,海面、海底界面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出现随机的散射、折射、反射和干涉,这样就会造成不同时刻、不同强度的声波信号互相混叠,进而产生类似混响的效果。
2、海洋表面的海浪波动以及深海中的暗流,很容易导致声波出现快速变化。
3、海洋中的环境噪声,如海洋生物或者人类的船舶发出的声音,会大幅增加利用声波的通信难度。
4、声波在海水中传播时也是有衰减的,并且频率越高衰减就越严重,这就造成了能够使用的信号带宽非常有限。
5、与电磁波相比,声波的传播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就算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得多,也只能达到每秒钟1500米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水面或水下的设备发生了相对运动(这很常见),就可以产生非常明显的多普勒效应,进而导致接收端无法正确识别出其携带的信息。
这些难题叠加之后的效果就是,只要距离远一点,或者海洋中的自然条件差一点,就会严重影响到相关设备的通信距离或者探测精度,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人类很难利用声波去深入地研究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