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真实历史及惨痛教训
《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61年12月首版。《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红岩》真实历史及惨痛教训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
——《红岩》背后的真实历史及惨痛教训
01
1948年的春天,一份共产党办的《挺进报》竟然堂而皇之被投送到西南最高军政长官朱绍良桌上。
暴跳如雷的朱绍良把军统特务头子徐远举骂得狗血淋头:
“不是说共产党在重庆再无活动了吗?动用一切手段,马上查,彻底查!”
顶着限期破案压力的徐远举不得不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特务行动,几经曲折,徐远举终于在《挺进报》的传播中找到了突破口。
《挺进报》是重庆市委机关报,是秘密刊物,主要在党员和外围积极分子中传看。
然而,一些党员干部阅读《挺进报》时,却无视保密要求,随意扩散。
党员陈柏林把《挺进报》给社会人员传看,很快被特务们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盯梢,工运干部任达哉暴露了。
4月1日,任达哉被捕,酷刑下此人很快叛变,特务逮捕了在茶馆与任达哉接头的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建业。
许建业不怕死,他早已准备为党的事业赴死。
被捕之后,特务们在许建业身上考验无数酷刑,却连他的姓名、职业也没有搞到。
但许建业非常焦虑,他后悔自己的麻痹:将18份党员自传等党的机密资料放在公司宿舍床下的皮箱里。
因担心这些机密材料落入敌手,许建业焦急地做着那个看似老实的看守兵陈远德的工作,轻率相信了陈远德同情革命的假话。
许建业给党员刘德惠写了一封信,叮嘱他把皮箱中的秘密文件销毁。
此信许建业让陈远德送去,“答应给他4000万元,以后有功革命,还可以得奖”。
陈远德转身把信交到了徐远举手里。
许建业莽撞的举动暴露了党在志诚公司的据点,特务守伺志诚公司,中共川东临委第三号负责人、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于是落入了圈套。
对许被捕一无所知的刘国定,带着下级涂绪勋去志诚公司找许建业。
在刘国定看来,城市的地下工作既舒服又简单。
前不久,川东临委决定相关负责人必须下乡领导农村工作,他嗤之以鼻、拒不从命,川东临委书记王璞无可奈何;管经济的党员何忠发按规定不肯借钱给他,他向组织诬告何忠发有经济问题,何忠发有口难辩。
刘国定、涂绪勋两人一进许建业的办公室立即被扣。
形势严峻,刘国定偷偷和涂绪勋对好口径:涂绪勋向特务声称是老乡,前来借路费,理由充分合理,随后被释放;刘国定拿出自己的公开身份——“南岸牛奶场的总务主任刘仲逸”,希望骗过特务。
刘国定忘记了,由于他长期无视公开身份的掩护作用,以“黄先生”的身份在志诚公司出入,这样的口供已如薄纸一张,一戳就穿。
徐远举抓住他多重身份的矛盾穷追猛打。
刘国定难以自圆其说,害怕了,“看来不承认点事不行,对了,南岸海棠溪有两个党员邓新丰和李忠良,我早就安排他们转移,就把这个地点告诉特务,免得受刑吃苦”。
于是刘国定自称是刚入党两个月的候补党员,交代了邓新丰和李忠良的地址。
万万没有想到,邓新丰和李忠良两人不听招呼并没有撤退。
4月8日,两人被特务抓捕,李忠良叛变。
特务顺藤摸瓜秘密抓捕了重庆市委副书记冉益智的关系人——余承安,采取即抓即放的手段,对冉益智张网以待。
川东党组织得知许建业、刘国定两位主要领导被捕后,紧急部署,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撤离重庆。
重庆市委副书记冉益智也离开了城区,不过他为人“机警”,当年领导达县女中学生运动时,他听到对方批评学生运动“大概有共产党在活动”时,就以“强龙难压地头蛇”为由,迅速在学生游行的行列中开了小差。
这次,冉益智又“机警地”主动打电话给余承安妻子,探听余承安情况,还暴露了自己要到北碚的行踪。
特务们求之不得,在北碚街上逮捕冉益智。
“机警”的冉益智马上认清了形势,立即叛变,不仅承认自己是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交代出大批党员,并指认被逮捕的刘国定是市委书记。
徐远举如获至宝,再次审讯刘国定,刘国定彻底叛变。
刘国定、冉益智在特务面前争宠邀功,竞相出卖他们所知道的川东临委、重庆市工委、上下川东地工委、川康特委,以及中共中央上海局领导机关和主要干部,带领特务到万县、广安、上海、成都等地破坏党组织。
大破坏从4月一直延续到次年1月21日,先后造成约133名中共党员被捕.
川东党组织被迫举行华蓥山起义,遭到失败。
组织破坏和起义失败两个事件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川东党组织元气大伤。
02
黎明前夜,川东党组织遭受大破坏,令人扼腕,发人深省。还原历史真相,不难发现——
☞广泛的纪律松懈是川东党组织大破坏的重要原因。
☞一些身居高级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薄。
譬如叛徒刘国定,一名老资格党员,身居要职,但政治纪律意识相当淡漠,他贪恋城市工作的安逸平稳,拒绝党组织关于下乡开展农村工作的决定。
对此,临委书记王璞曾向上级领导反映,结果却不了了之。
叛徒涂孝文,被捕前是川东临委副书记。
抗战时期,涂孝文在四川泸县党的秘密机关工作时,就因生活作风有问题(与邻居的有夫之妇关系暧昧,你来我往行为轻浮)而暴露。
对党内高级负责人违反纪律的行为不能坚决惩处,实际就是迁就纵容。
从大屠杀中逃生的罗广斌尖锐地指出“这些落后的,但资格很老的干部,抓住了领导机构,造成了领导机构的无组织、无纪律的腐化状态”。
☞一些党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大破坏发生后,川东党组织马上行动,要求暴露的党员迅速撤离,保存力量。
如此重要明确的指令,却没有被相当多的党员坚决执行。
《挺进报》负责人陈然收到上级发来的暗语信件“近日江水暴涨”,本应立即撤退,但他迟疑不行,仍想坚持,结果付出本人被捕,《挺进报》机关遭破坏的惨重代价。
党组织通知交通员罗志德撤退,他为收回一亿元的钱款不愿撤退,还声称“炮还没有打响,人哪能就跑了”,最终被捕。
川康特委书记蒲华辅得知与其熟悉的冉益智叛变、川东临委要求撤退的警示后,掉以轻心,熟视无睹,
时隔8个月后被捕,酿成了大破坏向川康党组织蔓延的恶果。
☞普遍缺乏秘密工作纪律意识。
除了许建业的教训,还集中体现在《挺进报》的阅读、传播上。
上川东一工委书记邓照明曾沉重地回忆道:“我当时曾听说:《挺进报》在有些地方,先是党员看,过后‘六一社’社员看,进步群众看,都看过后无人看了,用来包花生米;花生吃完了,将《挺进报》一丢了事。自然这是个别现象,但可见纪律松散之一斑。”
03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今天我们党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已发生根本性改变,但是,党所面临的风险与考验依然严峻。
正因为此,上述历史予以今天的启示依然深刻:
☞首先,必须坚守党的政治纪律。
党的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行为方面需遵守的规则,是党最重要的纪律。
当时川东党组织上层负责人,在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方面就存在严重的问题,刘国定、冉益智政治纪律意识涣散,没有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坚定性与自觉性,一旦被捕就经不住敌人的威逼利诱,政治信念摇摆,政治底线丧失,迅速滑向背叛的深渊,成为革命队伍最凶恶的敌人。
因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是新形势下各级党组织的首要政治责任,是合格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
☞其次,必须严明党的组织纪律。
党的组织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执行政治纪律的组织保障。反观川东党组织大破坏的经过,就会发现存在比较严重的组织纪律意识松懈的情况。
如缺乏保密意识的许建业,放弃合法身份掩护的刘国定、忽视组织撤退要求的邓新丰、李忠良……正是他们平时疏忽了组织纪律要求,给敌人可乘之机,造成破坏事件迅速恶化、升级。
☞严明党的组织纪律,任何时候都是推进党的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必须具备的组织保障,在党的组织纪律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能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第三,必须严肃党的经济、生活纪律。
这两项纪律是规范与约束党员经济工作和日常生活行为与道德的准则。
每位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做到廉洁自律,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党的政治本色。
当年川东党组织大破坏中那些叛徒,在平时就常常违反生活纪律,直至从量变到质变,在关键时刻放弃节操和信念。
由此可见,严肃党的经济和生活纪律,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预防与治理腐败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护党的干部政治生命的具体措施。
严肃党的经济和生活纪律这道制度性的防火墙需不断筑牢,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总之,川东党组织大破坏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纪律松懈对于我们党来说具有极大的、甚至是致命的危害,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迁就、容忍、纵容,否则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是已被历史反复证明的一条铁律。
《红岩》精彩书摘
精彩书摘
李青竹缓缓放下手里的线,把江姐冰凉的手拉进薄被盖着。
“心里的话,都写上了吗?”她低声问,深情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江姐的脸。
“都写了。”江姐抬起头来。“听说北平召开政协会议,我心里再也不能平静,真渴望听到更多的消息。”李青竹的目光,渐渐移向窗外的暗夜。轻声说着:“我们会听到的。”
“破坏一个旧中国,又建设一个新中国……”江姐荡漾的声音里,透出无限的向往:“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一个崭新、富强的国家,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人口众多,土地辽阔,强大的祖国,强大的党!我们的革命,对世界,对人类,将来应该作出更多的贡献啊。”
李青竹赞同地点头:“你想得真远。不过,也该想啊!”
江姐又说道:“那时候,我们的担子一定不会轻的。”
牢门边掠过一个看守员的身影,轻轻的脚步声,引起了静卧着的孙明霞的注意,她一翻身便向门边走去。“江姐!”孙明霞轻快地跑了回来,惊喜地叫了声:“又有信来了。”
孙明霞晶亮的眼波凝视着那张纸片。许多战友早已翻身起来,挤到孙明霞身边。还有几个人,已悄悄守住了牢门和窗口,监视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这时,孙明霞一把抓住江姐的手,急切地用耳语般的声音念道:“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呀!同志们,我们的国家成立了!”
激动欢喜的人们,低声欢呼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静一静,听我再念。”孙明霞声音更低,人们都屏住呼吸。“全世界劳动人民欢欣鼓舞,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万岁,万万岁!”
一片欢乐的低呼,打断了孙明霞的朗读。战友们不断轻声喊着“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声音,像股热流,汹涌澎湃,激荡着牢房,黑暗中,闪烁着一片晶亮的眼光。
读后感言
我怀着崇敬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令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血染红岩,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促使我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红岩》真实历史及惨痛教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