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南民族大学疫情防控措施
暑假期间需要返校开展学习的学生,需至少提前3天通过“师生健康平台”提交返校申请(包括通讯行程卡、新冠疫苗接种情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中南民族大学疫情防控措施_中南民族大学疫情防控最新安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中南民族大学疫情防控措施
近期,国内多地发生聚集性疫情,武汉市沌口街一工地出现7名新冠病毒感染者。根据疫情发展最新形势和上级有关精神,学校就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示如下:
一、严格出行审批
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疫情动态,原则上不出境、不出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 ,如须离开武汉的师生员工,须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必须出行的,出行前注意查询目的地防控措施要求,合理安排行程,落实好防护措施。
二、及时报告信息
近期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以及与新冠病毒肺炎感染者存在活动轨迹交集的师生员工,须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村)或所在地疾控中心报备,配合做好隔离观察和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同时及时向辅导员、研究生导师或本单位报告。
三、遵守防疫规定
因疫情形势严峻,学生在开学前须完成至少积累14天健康打卡记录。暑假期间需要返校开展学习的学生,需至少提前3天通过“师生健康平台”提交返校申请(包括通讯行程卡、新冠疫苗接种情况),经学院审批通过后方可返校,到校后要及时向学院和家长报备。 在校期间要严格遵守校园疫情防控要求,做好自身健康监测,进出各类公共场所主动戴口罩,配合扫码测温。留校学生尽量在校内学习生活,减少与校外人员接触。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请勿自行服药,居住在校内的师生立即到校医院排查转诊,并主动告知个人旅居史、活动史和接触史 ;居住在校外的师生及时向所在社区报备,服从所在社区的送诊安排。就医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留校学生出现类似症状时要及时告知辅导员、研究生导师,并严格服从闭环管理。
四、做好个人防护
日常生活中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文明用餐,不扎堆、不聚集,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密闭空间等场所。
五、积极接种疫苗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请符合接种条件的师生员工关注所在地疫苗接种安排,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及时接种疫苗,并将疫苗接种信息(含接种时间和地点、疫苗批号等信息)向所在单位或辅导员、研究生导师报告。
六、严格门岗管控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学校或家属区 ,师生员工必须通过门岗面板机刷脸进出学校或家属区。 来访人员须在学校门岗按要求做好登记、测温在37.3℃以下、佩戴口罩,在校内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或家属带领下进入校园或家属区,且不可在校内或家属区长时间逗留。
中南民族大学学校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是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共建高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探索办好民族院校的新路子,学校的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学校占地1550余亩,校舍面积100万余平米,馆藏图书697余万册,拥有全国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环境。
办学基础稳步夯实。学校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8600余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超过60%。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专业型硕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涵盖10大学科门类的88个本科专业,获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国家级14个),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4项、“新农科”项目5项。2018年1月,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民族学、化学和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7年,民族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2200余人,各类专任教师14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8%。“十三五”期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291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36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761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1篇;发表SCI期刊论文1373篇,其中一区论文279篇;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245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271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23项;制定中药材艾叶国际标准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湖北全面小康建设研究院入选2017年度中国核心智库,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互联网+中华文明”全国示范基地。学校位列2019年全国高校C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第86位,自然指数2020年度排124位,学报人文社科版、自科版全部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级。
学生假期疫情防控注意事项
一、出行注意事项
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本土确诊病例。随着元旦春节临近,境外疫情依然严峻,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很有必要。
(1)倡导“非必要不出境”,虽然会对人们的节日安排、出行计划带来一定影响,但是有健康安全,方有欢乐节日;
(2)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不扎堆,不聚集,把风险降到最低,“两节”就能过得安心、过得祥和;
(3)元旦、春节及寒假期间,尽量避免出省游玩,确需出省的,要向所在单位如实报备出行人员、目的地、往返行程、健康状况等信息;
(4)境外入境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返陕人员,应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隔离和健康管理工作。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到就近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等情况。就医途中要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二、聚会期间注意事项
近期,多起新冠疫情本地病例与聚餐活动有关,这再次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仍然要保持警惕,做好自我保护措施。
(1)不建议参加婚宴等大型聚会聚餐活动;
(2)进入餐厅,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测量和健康扫码,如有发热不应进入餐厅;
(3)在餐厅尽量减少触碰公共设施,做好手卫生,在饭前和如厕后应洗手;
(4)用餐过程中,应尽量与他人保持距离,注意咳嗽礼仪;
(5)如果多人共同用餐,推荐使用公筷公勺,以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
三、公共场所注意事项
(1)为避免被感染,减少或不坐公共交通工具是明智的选择,可以采取骑行、自驾或者步行等安全的出行方式。出行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
(2)在外出购物时,建议选择正规的购买场所,可以避开购物高峰期;
(3)进入公共场所应戴口罩、主动测温,出示健康码,保持安全距离;
(4)公共场所应定期对公共设施设备特别是电梯、门把手、卫生间等开展预防性消毒。
四、冷链食品的注意事项
近期,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出阳性频频出现,国外正处于新冠疫情爆发期,跨境运输过程中,冷链食品及外包装极有可能成为携带新冠病毒的载体,提醒广大市民,购买冷链食品时应注意。
(1)选购冷冻食品时要去正规超市或市场,应尽量避免海淘、代购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地区的商品。切勿购买来历不明,无相关证明的进口冷链食品;
(2)通过电商、微商等渠道购买的进口生鲜产品,快递外包装如未消毒不要带入室内;
(3)在选购进口冷冻食品时,应正确佩戴口罩,避免用手直接接触,购物后及时进行手部消毒,或用肥皂和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
(4)处理食材时,可浸泡搓洗,避免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生的制品,防止溅洒污染;
(5)食材加工时,要生熟分开、煮熟煮透;
(6)进食时,倡导用公筷、公勺或分餐;
(7)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