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教育资讯>热点>

2022南通大学疫情防控措施

广辉分享

南通大学发布疫情防控紧急通知,7月22日起,全校教职工和暑期留校学生非必须不离通,学校师生不得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南通大学疫情防控措施_南通大学疫情防控最新安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南通大学疫情防控措施

南通大学疫情防控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巩固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果,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和散发病例传播扩散,维护师生生命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校师生员工要严格遵守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各项管理规定,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严格落实每日健康打卡制度。教职工和暑期留校学生非必须不离通,确需离通的,须事先按照要求履行请假手续,经同意后方可离通,返通时须提供苏康码和大数据行程卡截图,经所在部门(学院)审核后办理销假手续。

二、全校师生员工不得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由境外入境的人员(含中外教职工、中外学生),入境后要严格按上级部门及属地疫情防控部门相关要求做好相关工作。7月6日以来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经停史、南京市低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落实隔离、核酸检测政策。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禁止入校。

三、校外人员及车辆原则上不得进入校园,确因工作需要进入校园的,通过“智慧通大-合作单位工作人员进入南通大学”进行线上申请,审批通过后,佩戴口罩且测温正常后方可入校。

四、所有线下举行的聚集性活动要严格控制参加人数,超过50人的近期原则上不举办,确需举办的,要按照“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事前履行报批手续,同意后方可举办。活动过程中严禁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进入会场,会场内严格执行体温监测、行程码核验、戴口罩、隔位就坐四项举措。

五、全校各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假期应急预案,做好假期教学、科研活动方案和正常开学相关准备工作。同时,要进一步落实疫苗接种工作,确保符合接种条件的师生员工应接尽接。

六、全校各单位要严格落实暑期安全、疫情防控双值班制度,值班人员一岗双责,必须在岗值班,保持信息畅通,确保值班事项能够及时有效进行处理。

七、全校各单位要全面掌握师生员工行程信息。同时,广大师生应加强个人防护,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

南通大学学校简介

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价值追求,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现已建设成为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明显的地方综合性大学。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共有3名本科毕业生入选两院院士,人数并列全国高校第35位。

学校设有20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杏林学院)、1家直属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博士后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点。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拥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2个、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26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3367人(含杏林学院152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1659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550余人。共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奥运会冠军、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江苏特聘教授等各类杰出人才。

学校设有102个本科专业(2020年招生专业78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40000人(含杏林学院11960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3550余人,留学生916人。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项,形成了一批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精品教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等为代表的优质教学资源。学校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首批创新创业示范高校、江苏省首批教学工作先进高校。学生年均总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学生假期疫情防控注意事项

1、勤洗手和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2、增强体质、免疫力,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每天开窗通风次数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3、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并且关注症状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隔离休息,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诊。

4、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的作用

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均推荐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5、正确洗手需掌握六步洗手法

①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

②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双手交叉相叠,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

③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④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相互搓各先搓五下);

⑤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各搓五下;

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各搓五下。

6、哪些时候需要洗手

①传递文件前后;

②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③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

④吃饭前;

⑤上厕所后;

⑥手脏时;

⑦在接触他人后;

⑧接触过动物之后;

⑨外出回来后。

7、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品。

8、口罩该怎么选?

选择一:正常外出时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

选择二:去医院看病或人群密集处可选用N95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更换,污染或是潮湿后立即更换。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均不推荐。

9、正确使用口罩

医用口罩的使用方法。

①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

②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清除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将手洗干净,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③最后用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10、特殊人群如何佩戴口罩

①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②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的慢性病患者佩戴后会造成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应寻求医生的专业指导。

③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选择儿童防护口罩。

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一)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二)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四)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八)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九)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35—40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十)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十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十二)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十三)加快新冠疫情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十四)强化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保护。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底数,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优化对养老院、精神专科医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管理。

(十五)落实“四早”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各地要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发现感染者依法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风险人员管控,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战线扩大、时间延长,决不能等待观望、各行其是。

(十六)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发挥各级整治层层加码问题工作专班作用,高效做好举报线索收集转办,督促地方及时整改到位。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行业系统的督促指导,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实起到震慑作用。

(十七)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及时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封闭小区配送、区域联保联供等预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储备。全面摸排社区常住人口基础信息,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困境儿童、孕产妇、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重点人员清单、疫情期间需求清单。优化封闭区域终端配送,明确生活物资供应专门力量,在小区内划出固定接收点,打通配送“最后一米”。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做好封控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十八)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协同机制,联防联控加强校园疫情应急处置保障,优先安排校园转运隔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环境消毒、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提升学校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学校以快制快处置疫情。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教育部门防控措施,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不得加码管控。教育部和各省级、地市级教育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一排查校园随意封控、封控时间过长、长时间不开展线下教学、生活保障跟不上、师生员工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问题并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过度防疫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设立投诉平台和热线电话,及时受理、转办和回应,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健全问题快速反应和解决反馈机制,及时推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

(十九)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防控措施。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要成立专班,摸清辖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底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制定疫情防控处置预案。落实企业和工业园区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从企业、园区管理层到车间班组、一线职工的疫情防控全员责任体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账。严格返岗人员涉疫风险核查,确认健康后方可返岗。加强对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员工的生活、防疫和轮岗备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员管理办法,严格社会面人员出入管理。发生疫情期间,要全力保障物流通畅,不得擅自要求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停工停产,落实好“白名单”制度。

(二十)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发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时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对不在高风险区的外地人员,评估风险后允许其离开,避免发生滞留,返程途中做好防护。发生较多人员滞留的地方,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出发地与目的地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交通运输、民航、国铁等单位要积极给予交通运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

    113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