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要了解所选专业志愿组是否包含了你最想学的专业,是否有你最不想学的专业,这个组内专业的组成是什么样的,一旦涉及到调剂,你是否能够接受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新高考志愿填报技巧,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其一,选学校VS选专业?这是一个始终存在的两难选择。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平台,学校是专业发展的平台,好的专业不可能脱离学校而存在,考生要在选学校、选专业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其二,省内院校VS省外院校?相比之下,省内院校招生计划更多、分数预估更准、录取机会更大、求学成本更低、职业发展更优。因此,考生应兼顾内外、省内优先,在“稳、保”梯队中更多地配置省内院校。
其三,兴趣导向VS分数导向?适合的学校和专业是更高的起点,考生应兴趣优先、兼顾分数,可借助于测评软件,根据身心状况、兴趣特长、性格特点、综合能力、家庭条件等,缩小目标专业的范围。
一个学校的物理+历史的排名不能简单地换算成理科+文科。
比如,你假定自己考了省内200名,假定清华、北大、复旦和人大在省内各招50人,那么很容易算出来,你基本能被复旦和人大录取。
因此,如果有一个程序,能把各个学校的相对排名算出来,然后知道各个学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那就非常容易地算出自己能被哪些学校录取了。
算法很简单,当然数据量不小。如果你是考几所头部学校,那基本能自己算出来。如果不是的话,只能借鉴软件。不过,大家一定要问清楚,软件是按照什么算法来算的。
这种方法就是把专业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适合对某一专业有浓厚兴趣和对自己未来职业有明确规划的考生。
这种方法必须把第一志愿(A志愿)作为重点来考虑,如果填报得好的话,第一志愿就会被录取。
在填报第一志愿时,必须采取稳的方法,就是你的位次比要填报的学校的这一类专业近几年的录取的最低位次要高一些,这样被理想专业录取的机会就很大。
在专业选择时也没有必要过于执着,只要是一个学科的专业其实所学的课程相差不是很大,比如电子信息类、工商管理类,经济类,一个学科类别下有很多专业,但所学内容差别不大,所以在填报时只要是一个学科类别的都可以。
如果上大学后对自己的专业不是很满意,到考研时再重新确定自己想学的专业方向也是很容易的。
在使用这种填报方法时,要仔细研究学校的招生计划,尤其是外地学校,招生的人数较少,专业也很少,有些学校的招生专业都很相近,这种学校的志愿就比较好填,完全可以采用冲的办法,因为不管被哪个专业录取都可以接受。
采用专业优先的填报方法,一般来说,学校的层次需要适当降低,因为很多学校录取的最低分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相差很大,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专业优先的填报方法对填报志愿的人要求较高,要求掌握学校每个专业近几年的录取分数,如果自己没有把握,可以请专业人士帮助。
相对于以往填报志愿是按照院校为单位进行填报志愿,1所院校即为1个志愿,按“1所院校+多个专业”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改革后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1所院校将拆分若干院校专业组,1个院校专业组即为1个志愿,按“院校专业组+专业(类)”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即由“院校+专业”,转变为“院校专业组+专业”。
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同一院校不同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不能合并在一个院校专业组;同一院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可以在一个组,也可以分成多个组。
普通类分普通类(物理)、普通类(历史)两类。选考物理的考生只能填报物理科目组合下的院校和专业,选考历史的考生只能填报历史科目组合下的院校和专业。同时高校对再选科目也有要求,考生填报时也要注意需符合要求进行填报。
新高考志愿填报技巧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