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50万人参加2025国考
12月1日,2025年国考公共科目笔试正式开考。据国家公务员局消息,共298.2万考生考前进行了报名确认、258.6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7%,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5 : 1。
超250万人参加2025国考
12月1日从国家公务员局获悉,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1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8个城市、101345个考场同时举行,共298.2万考生考前进行了报名确认,258.6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7%,有26.3万名监考、巡考和考务工作人员提供服务保障。
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5:1
因为考试人数众多,国考竞争激烈。2025年国考计划招录3.97万人,相比2024年略有增加。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5:1。“超级明星”来自中华职业教育社联络部“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仅招录一人,截至报名最后一天17时30分,已经有16702人报名。这个职位的专业要求极其宽泛,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都可以,最低本科学历,没有基层工作限制,也没有户籍限制。因为整体招录要求设置比较宽泛,能容纳多类专业本科以上群体,而且户籍不限制,全国考生都有报名资格。
报名人气最高的地区是北京和广东,均超越了25万人。竞争最激烈的地区在西藏,竞争比接近150比1。
此次国考坚持充实和稳定基层力量,有2.75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设置3000余个计划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积极投身国防事业;设置2.67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服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接受去基层岗位就业
2020年国考的报名人数还是143万人,但今年达到了298.2万人,报名人数在短短4年内迎来大幅增长。相对于今年考研人数的下降,国考人数进一步上扬,说明年轻人不再执着继续深造,而是先工作。另外,近几年的国考对于基层岗位和应届生的报名倾斜比较明显,此次国考针对应届生的职位数量达到了71%,所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接受去基层岗位就业,包括很多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学生,也接受到县级、乡镇的基层岗位去做基层建设。可以说,这是近年来国考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优化考试服务、防范考试作弊,营造了公平、公正、安全的考试环境。广大考生认真遵守考试纪律,诚实参考、文明参考,总体考试秩序井然、考风考纪良好。
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考生可于2025年1月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5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查询笔试成绩和合格分数线。本次考试不下发考试成绩单。报考人员确实需要的,可在2025年2月28日前向当地省级考试机构申请,由当地省级考试机构负责出具成绩证明。
2025国考的考试内容
一、公共科目
国考公共科目为行测、申论两科,其中行测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3类,分别适用于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
二、专业科目
1、8个非通用语职位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全国友协、中国贸促会、外交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考生,还需参加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测试。
2、金融监管局、证监会、人民警察职位
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考生,还需参加统一组织的专业科目笔试。
2025国考的备考方法
1. 打牢基础:首先,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大纲,明确考试的内容、题型和分值分布。然后,系统地学习各个科目的基础知识,可以选择购买权威的教材或参考书籍,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构建知识框架,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专项提升: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升解题能力和技巧。可以选择一些专项练习题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同时,要总结和分析错题原因,这有助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参加模拟考试也是检验自己备考成果的有效方式,可以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熟悉考试流程和题型。
3. 时间管理和高效记忆: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成功的第一步。计划应包含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如每周完成哪些章节的学习,每月进行几次模拟考试等。采用高效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法和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知识网络。定期复习,巩固记忆成果。
4. 心态调整与压力管理:公务员考试不仅是对知识的考察,也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考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设定合理的目标,避免过度追求完美。通过运动、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