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三大定力和科学解释
太极拳是道家哲学的一门实践学科,充满着神秘和魅力,深不可测,妙不可言,真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若非功夫至极,难悟其道。但是拳家秘传不对外,高人大智若愚,深藏不露,更增加了太极拳的神秘感。常人若要解密太极真谛,更是难上加难,这是众人的误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太极拳的三大定力和科学解释,欢迎借鉴参考。
形之定力
现代力学可以解释,本人在《太极拳与万有引力》和《太极拳-科学-哲学》等论文中有过多次解释。练太极拳首先是练形体的定力,行拳的第一力学应用就是人体的重力顺应地球引力的应用,符合“天人合一”的道家哲理。方法是全身放松,立身中正,顺随地球引力,一沉到底,将头顶到脚底的全部重量通过脚底传导到地面上去,使身体空灵,这就是高手站桩不累的原因。站桩是静桩,太极拳是活桩,高手打太极拳不会累,可以用于养拳养身。原因是高手打拳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境界,在动态中调节身体平衡,是动中求静的活桩,若用高速相机分解动作的画面,则每一张照片几乎都是无可挑剔标准静桩,这是本人在电脑中观看大师行拳的视频时的感悟。
气之定力
太极拳“用意用气不用力“,太极拳的行拳击技的动力是意气合一的劲(能量或称气能)和动态中的势能借用的技巧,不是常人的僵力拙力。从起势到收势都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不用力。这一条本人和他人推手时也深有体会。每次我稍有用力时,便被对手借力失偶了,而我用意气合一的劲时,便暂时安然无恙,我的功夫不如人是另外一回事。
拳家高手的劲,单用现代物理力学是难以解释,劲是拳手“天人合一”的与宇宙能量的交换,这个气是体内的先天之气,与拳架合一的呼吸之气的融合,非但不是能耗,而是养气,对内循环于周身经络,推动体内的血液循环和其他物质的新陈代谢,达到健身却病的养身功能。对外循环于体内外,吸纳负离子等有益气体,积蓄于丹田,排泄体内的二氧化碳等浊气。所以说练太极拳不是耗气,是养气,行拳的这个气就是生命的能量积蓄,并能通过意识的指挥,将能量在瞬间调节到体内的任何位置,这就是气的定力,是练习太极拳的第二层次。
心之定力
太极拳在击技中以柔击化,也非常人的拙力僵力,而是柔劲,这个柔劲就是借地面的反弹力,转化为由脚到手的螺旋运动的缠丝涌劲,加上丹田气的膨胀形成的绷劲作用于对手,通过圆弧切线原理,在与对手接触点上可以无限放大和万向变化(物理学上称为波),以及空灵的意识听觉,我独知人而人不知我的主动权,借天借地,因势而变,应敌而动,牵动对手失去重心而克敌制胜的玄机,外人称“四两拨千斤”。太极拳手的行气运劲及柔化击技,皆由意识所指挥,随心所欲,这就是心之定力,是练习太极拳的第三层次。
什么叫定力
“定力”出自是佛教用语,指“能破除障碍、使人得到解脱的力量”。现代人称定力为“处事中把握自己的意志力”,如气定神闲、坐怀不乱、面不改色、淡定从容等。在人体运动学上称定力为“平衡力”。
通常在行拳和击技过程中,肢体和躯干各部都在运动变化,原有的人体重心在不断变化,物理学上称为动能和势能的“位移”,身体平衡被破坏,身体合力偏离地球引力(非垂直于地面)。功夫不到位者,便伸缩肌肉用僵力来维持身体平衡,物理学上称为“做功”,是做“无用功”。也就是说,功夫差者在行拳中产生位移时,不断的做无用功,不断的消耗体力,这就是力学上的缺少定力。我们常见的杂技演员走钢丝,体操演员在平衡木上翻滚起跳,太极拳的活桩行拳等,都是定力的精湛展示,是全身松软,人体重力顺应地球引力的形之定力。敏锐的听劲和舍己从人的坦然心态,是心之定力。柔极至刚的绷劲,以柔化刚,因势而动的内气运行,就是气之定力。
三大定力就是太极拳的真谛,练太极拳就是练三大定力及其应用。太极拳真谛,宗师早有明示,只是后人没有正确领悟,以己偏言,误导众生 ,实在不应该,我所做的只是还原宗师本意,并用现代科学和大众语言诠释,但愿我是对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