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管理的文章5篇
如何对学校进行更好的管理呢?这关乎很多人问题,特别是校长学校领导,校园管理跟他们密切相关。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学校管理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学校管理的文章1
听了郑增仪理事长的讲座,感触很深。学校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安全事故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更涉及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管理必须警钟长鸣,安全工作必须常抓不懈。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
一、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责任落实
学校必须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时时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工作有计划并能定期研究学校安全工作,与各部门、各班级、各岗位层层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确保安全管理人员落实,职责落实,安全保卫人员24小时值班、巡查。
二、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管理不留盲区
进一步健全学校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学校组织领导、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及操作流程等进行全面覆盖,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开展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确保安全工作深入人心
在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坚持“六必讲”制度,即开学初必讲,季节互替时必讲,周末放学时必讲,出现安全事故必讲,放长假必讲,每天晚读报时班主任必讲。真正做到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精细化,切实做到学校工作万无一失。
四、做到安全管理有序,确保过程落实到位
学校坚持由安全管理员月查、周查及各部门日查制度,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和整改,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校园环境、设备设施、学生宿舍值班和夜间巡逻等管理环节,必须安排专人轮流专管,保证24小时值班人员的落实。消防设备必须满足需要,特种设备做到定期检查,运行良好。
五、强化食品进入、加工、销售中的环节管理,严把食品卫生关
食堂周边环境卫生、安全、内部环境治理必须做到规范、清洁,消毒设备齐全,按规范的流程操作。小卖部无“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不安全食品销售,严把食品采购、索证制,食品贮存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加工制作用具定位存放,保持清洁,从事人员定期体检,卫生知识培训率达100%。
总之校园安全是一件不容忽略的大事只有群防群治加强管理才能营造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让学校健康发展!
关于学校管理的文章2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在学校管理方面受益匪浅,我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学校管理者,应该如何驾驭整个学校经营的运作机智。所谓学校经营,是指学校经营者采用管理学的知识与技术,结合学校成员的人力,通过行政程序运用各种资源与策略,达成学校经营目标,增进学校组织效能,促成学校组织的变革和发展,以适应社会变迁及学校的需求。学校经营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有一定的策略与指导。一所学校的崛起,首先要得益于学校校长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
经营学校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无论是学校的经营还是管理都要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对于有效的管理,没有一定固定的管理模式,首先摆在第一位的必须是实际,对于不同的市场,不同的特色品牌,都会有很多种管理的选择,我们要从中间选择一种最有效、最易实现的理念来经营学习;其次是校长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和管理举措,不断警醒、完善自己,同时要主动接受和吸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经营学校其次是要树立市场意识,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迎接市场的挑选与挑战,学校品牌定位要突出品牌的个性,要贴近教育消费者的感受,以真正的优势为基础,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突现竞争优势。要不断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产品,提供何种属性的产品,但都必须适应社会对教育产品需求的不同特点,向社会提供质量优异、价格合理的教育产品来占领教育市场。
经营学校虽然学校的资产经营是学校产品经营的物质保障。发展教育,离不开必须的资金投入,但这仅仅是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有利于教师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
以上只是我在本次学习中的一点点体会,写出来是我的一种收获,一种可以和别人分享心得的体验。学校经营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从而达到实践和理论的有机整合。总之,校长能否找到和使用好人才,即识人用人能力的大小决定了一个学校管理者的发展远景;也决定了一所学校的身价。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所学内容用于学校的管理,并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不足。
关于学校管理的文章3
学校管理是指学校的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全体师生员工,充分发挥人力、才力、物力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校内外的有利条件,高效的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活动过程。
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管理。管理水平是办好学校的关键。
在当前的学校管理中,如何提高管理水平,谈几点拙见:
1、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所要的效益是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所有干部、教职工学生都是校长的管理对象,目中有学生,充分尊重学生,视学生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相信学生的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学中倡导教师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创设能让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引导学生形成创造思维,具备创新能力和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人。为此,学校领导、支部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研究讨论问题,以真诚的相互了解沟通师生的情感,本着尊重人及其完整人格的精神培养人。
2、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
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必须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师。所以教师必须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具备创新能力、树立创新精神意识的教学观念。
3、力求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必须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精神,通过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始终处于时代的前沿,使自己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者。
4、德育为首,树立全面育人观。
学生的综合素质中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是思想素质教育,忽视学生的德育及政治思想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
为此,需抓好如下的一些工作:
坚持不懈地抓师德教育,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教师,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教师,用奉献的人生观启迪教师,努力使教师成为为人师表、教育学生生动有效的教材。树立德育工作人人有责的思想。
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只是干部和班主任的任务,而是全体教职员工的神圣职责。努力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互相结合联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5、结合实际,联系社会
对学生的教育,不单纯是学校的教育,必须依靠家长,甚至社会力量的共同协作。学校需加强家访、校访和与村社的联系、组织多项校外德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
以人为本、和谐民主的管理体系和开放意识,才能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发展、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学校管理的文章4
一、管理过程“接地”,学校焕发生机
学校管理的过程,就是执行、检查和改进学校日常工作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超出学校原先计划的事情发生,比如教师请假、天气变化、假日变更等。这就要求学校管理接地―――除了依据校情、教情、学情之外,还要灵活机动,及时调整。有地气,才会焕发勃勃生机。机械地照搬,就会导致管理的被动与僵化。上级机关多年的教学视导,不外乎听课、查作业、做访谈;校内多年的教学业务检查,也总是教案编写的数量、作业批改的次数。笔者以为,这类活动应该做到,不查作业的量而查出错原因的分析与解决,不重教案的编写而重集体备课的改进,不记听课的次数而记评课的深度与力度,不看问题的数据分析而看对问题解决搭设的台阶。过程接地,管理跟进,才会激活学校管理的“一池春水”。
二、经验总结“入地”,教学催生智慧
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就是工作要“入地”―――对做过的工作及时总结梳理,淬炼提取,加以推广,智慧共享。我们根据县情,总结提炼出“三教合一”“四位一体”“12345”等教学管理模式,即基教股选实验校,教研室专业引领,电教馆信息化跟进,督导室检查督办,实现了优化课堂、资源共享的预期目标,有效推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暑期备课中,我们要求重案例研究,以研究促培训,提出“台阶模式”集体备课方式,即:本节课你预设了几个教学目标―――你用什么方法(流程)来实现你的目标―――你的目标设定符合逐层升高的台阶性吗?三层次台阶教学目标和流程的设问,个体教学思路之间的不断的碰撞,在此基础上同课异构、同课多构,关注教师个体的体验与反思,让更多真实情境中的生成进入课堂,由关注概念创新转向重视实践研究,进而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入地”的备课方式,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赢得了教师的认可与欢迎。
关于学校管理的文章5
一、县域内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校长负责制从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的演变来看,现代企业早已是集体决策管理、个人对企业负责的一种制度了。而我们现在的校长负责制实际上是校长个人对上一级政府和部门负责管理学校的制度,这种个人负责制导致学校管理效能有限甚至低下。另一方面,目前,县域内基础教育基本的管理体制还是以县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学校权利受限,校长一无财权,二无人权,三无物权,四无事权。在不少地方,校长仍然有行政级别,其提拔任命及考核还是由县级组织部门这个非教育专业部门按行政干部任免程序来操作实施。
2.校长的产生方式目前,不少地区县域基础教育学校校长多采用任命制产生,虽然早在2003年人事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已明确要求“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要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逐步采取在本系统或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的办法选拔任用”,但事实上只有少数地区遵照执行。这种由上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任命校长的办法,势必造成校长们过于关注对上级的责任和关系,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博取上级好感及好评上,弱化了学校管理,弱化了校长对于学校以教科研为基础、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事权能力的发挥。
3.学校办学自主权近年来,中小学办学自主权问题已日益成为热点话题。很明显,学校办学自主权受限于校长的产生方式,校长的产生方式制约学校办学自主权。目前,县域内基础教育体制改革进程各地有差异,就我省情况而言,不少地方中小学校长完全由上级行政任命,有的县(区)高中校长由组织部门任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由教育主管部门任命,村级小学校长由中心学校任命。但不管是哪个部门或哪个级别上的任命,校长均不是由学校内部竞争上岗或选聘产生。而且,行政任命都缺乏校长专业任职条件的规范要求。既然决定能不能当校长的是上级,那么,校长就不得不唯上命是从;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没有财产权,没有对教师的聘任权,没有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权,所以,虽然校长是法人,但实际上法人单位权力弱化,学校也就不具备自主办学的能力了。再者,学校自主办学权的核心是教育教学管理权,而事实上这种管理权在很大程度上也被教育主管部门灵活运用方针政策制定的各项规定所取代,学校只能遵循上级要求,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校长只能在有限的管理权限中游弋于上级和下级之间。
4.教育评价方式我国目前的教育评价在内容和方式上存在不少弊端,有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上的原因。儒家文化“学而优则仕”以及科举制度对人的道德和学力评价标准,使社会长久地陷入强大的文化和体制束缚力的包围之中。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培养人的基本生活技能、生存意识及发展意识,只要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能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品质。于是,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就努力满足孩子们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这本来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的教育评价内容和方式出了偏差,在孩子们受教育的旅程中,用统一的标准和方式来选拔,只有顺利通过了这种选拔才能享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误导最终表现在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上,导致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片面追求教学管理,重教学轻教育,用学业成绩来给学生划三六九等。
二、解决县域内学校管理问题的对策
1.改革校长任用方式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试问:这“好”的标准是什么?评价校长的主体是谁?评价的方式怎样?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不明确不行。目前,不少地区没有真正落实《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依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建立和完善校长选聘和管理机制;没有按照要求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逐步采取在本系统内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把校长的选拔任用权还给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如美国选拔中学校长的权力就掌握在学区的地方教育委员会手里,虽然学区主任的推荐往往起很大作用,但学区委员会属于非政府组织,构成人员以学区家长为主,这样,校长只要在任上,就必然要对他们负责,校长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办学上,就势必得不到他们的认可。此外,还应依据校长专业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比较专业的校长考核办法。对校长工作的考核不再执行行政干部的考核标准,不再运用行政干部的考核方式,不再搞走过场,从而真正把对校长的评价权还给学校,还给师生,还给社会。
2.取消校长行政级别通过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减少行政的东西向学校的延伸,让校长们集中精力管理好学校,让学校真正重视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使校长淡化官员意识、强化专业意识,专心去做好校长的本份工作,使学校管理从校长个人负责走向集体管理和法人治理,也就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从而杜绝学校工作的低效。只有这样,我们的校长们才能够从专业管理者的角度,以专业理论为武器,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平台,带领专业团队一心一意地办出好学校来。
3.发挥社会监督和评价作用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和评估标准,试图对全社会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引导,促使人们改变观念,但收效甚微。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一是因为对人才选拔或评价的标准和方式有问题;二是因为对学校的主流评价是由政府在自己所办的学校中进行的,缺乏应有的社会第三方介入。特别是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农村孩子居多,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参与学校管理的困难较多。为此,我们也探索出了很多办法,比如家长学校制度,但不少地方县级政府和学校均没有把家长学校建设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去做,在有些地方这项工作近乎流产了。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社会对教育的参与,很多公民都会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一位大学教授可能是很多学校委员会的委员,当然,他们对每所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也完全是由民间机构来完成的。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三、结语
总之,教学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学校所有权和管理权,管理权应该交给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权、实施权交给校长及教育专业工作者,使教育专业人士有充分的话语权。惟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校长、教师的专业智慧和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