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将教学计划、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什么才算好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2、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了解主要内容。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二、讲读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
3.讲读第1层课文。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洒脱”是什么意思?
(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
(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化?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
(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有了河流、水草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4.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
1.背诵课文第1段。
2.练习课后作业第1、3题。
第三课时
一、导入。
课文第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篇2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从小争做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基于此,我教学本文,采取读的方式。
一、初读,了解美
上课伊始,我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抓重点,想象美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素雅的美丽图画。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受到美的陶冶。在研读草原景色部分时,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各种形式的读,个人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通过读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自己的喜爱之情。想象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什么地方更可爱呢?此时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并闭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让学生悟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此时有学生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充分理解了作者的感受: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惊叹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觉得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为什么?分层次去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引发起激情,要抒发,要表达。然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果你就在老舍身边,你将怎样抒发你此时的心情?使学生深层次体会到草原的美。
三、选读,感悟美
教学热情待客那一段时,当我绘声绘色地读道:“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人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切,一点也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敬酒,七旬老翁敬酒。举杯,举杯,回敬再回敬……”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嗬!蒙古包里待客真热闹!”“多新鲜啊,吃的,喝的全是奶制品,都是我爱吃的东西。”说完,还响响地咂咂嘴。“还有手抓羊肉,我从没见过。”更新鲜的是吃饭时,“还有戴尖尖帽的姑娘唱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同学们纷纷表示:“放暑假,我动员爸妈一起去草原旅游,亲口尝一尝那些我没见过的食品。”“我呀,想去穿上蒙古袍子在蒙古包前留个影。”“我要去学摔跤,蓝天碧草地,摔跤多有意思!即使摔倒在草地上,肯定不会疼。”……同学们在追求美的向往中陶醉了。
四、选精彩段落感悟人美
读懂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应在课文第二部分重点体现。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概括出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迎客、相见、款待、话别几个方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学重点。课程结束,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歌》来结束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回过头来美美的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篇3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5、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问的句子改写成表示肯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用法。
2、逐句读读,体会句子意思,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3、仿照例句,写几个有省略号的`句子。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读例句,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比较上下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优等生改写第(1)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自学短文,读后讨论:短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题目中的“我们”指谁?这两个贫苦农民的孩子要求当红军时的心情怎样?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重点指导两个孩子的话。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生机勃勃”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3.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花猫小时候的可爱。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介绍认识的猫。
2.教师予以归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
1.明确自学要求。
⑴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⑴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任凭无忧无虑尽职稿纸抓痒丰富多腔遭殃蹭责打折腾枝折花落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重点注意:“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
⑷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⑸理解词语的&39;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做好本职工作。
遭殃:遭受灾殃。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
无忧无意:没有忧虑。
4.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⑴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⑵交流。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1.自学第四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教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教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教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3.教师归纳:
⑴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真是一只
⑵老舍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⑶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爱)
⑷一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四、课堂小结
教师:可爱的一只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
2.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同时阅读人物描写出色的文章,积累优美词句及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
2.解题:怎么叫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
3.简单介绍作者冯骥才及本文出处。
参考资料: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他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他以学者式的渊博和填密,有条不紊为天津文化倾注着心血: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其实,这些已超越了学术范畴,它对延续历史文脉、保持个性魅力、清晰城市形象、促进天津未来发展等,都具有深层的.意义……
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即今天的塘沽码头。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一强活不成,不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二、指导阅读
1.检查预习,初识“刷子李”。
提问:通过预习,你认为“刷子李”是个什么样的人?
(根据学生的自由回答,小结要点──技艺高超──俗世奇人。)
2.引导学生提问:要读懂本文,你会设计一些怎样的问题来帮助同学?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提问,作为自学要求。如:从哪些地方看出“刷子李”技艺高超?)
3.指导阅读“自读提示”,勾画要点,补充“自学要求”。
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
⑵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⑶找出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4.根据自学要求阅读课文,勾画圈点做批注,老师巡视,发现问题,点拨指导。
5.交流自学心得。
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理解重点句,并指导朗读: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干活前,……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白得清爽。”
“啪啪声里……雪白的屏障。”
“每一面墙刷完……没发现。”
⑵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引导归纳要点,学习写作方法:
一波三折的叙事,引人入胜──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注重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个性──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采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三、积累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1.谈话:本文语言朴素,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都情趣盎然,简洁传神。同学在解决前两个问题的同时,已经找出了不少精彩语句。现在不妨再读一读,选一句最精彩的推荐给大家,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再次阅读,准备推荐。
2.交流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
3.摘抄精彩语句,尝试点评。
四、推荐阅读,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泥人张》《快手刘》
2.学生推荐课前找到的同类文章。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篇6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
2、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和文本对话,把自己的体会批写出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欣赏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批读,感受文章的童真童趣,想象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画面,体会作者对星星的喜爱,对童年的怀念。
2、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想象品读法批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想象导入新课
师:在你们心中,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在夏天的夜晚,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请你说一说。
过渡:夏天的夜晚,天上有无数的星星闪闪发光,星星们就像孩子们那样调皮、可爱,让夏夜的天空显得那么的热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上的星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
1、带着问题,自己大声读课文,看看答案是否找到。
2、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知情况,并相互评价。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仿照旁批,联系生活实际,批注自己的感受。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对星星的喜爱?边读边想象想象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画面。
三、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小黑板出示以下词语:
无聊榆树陡然蓦地调皮鬼精灵
灿灿的灼灼的弱弱的漠漠的
面面相觑不得其解目不暇接大吃一惊
精光灵气没精打采天涯海角
a抽生读词语,齐读词语。
b如果能够体会一下词语的意思,你能读得更好。读这些词时要把词语的含义连同你的想象都留存在心间。再读一读,好吗?
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繁星满天的景象?(1-4自然段)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月明星稀的景象?(5-11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1、课文主要为我们描述了哪些画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繁星满天、月明星稀
2、孩子们,你喜欢哪一幅画面,你就细细地读,细细地咀嚼:要求是:
想想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为我们描述了怎样的画面?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繁星满天”“月明星稀”景象的感受。再一次有目的地作旁批。
3、生自读文,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勾画出来,并在课文旁边批写自己的体会。
4、学生汇报交流
(1)啊,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理解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
(2)一时间,夜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的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接。这些星星又像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目不暇接”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两个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吗?(陡然--蓦地)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3)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这些鬼精灵,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族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从这句话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喜爱之情,星星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
(4)夜空再也不荒凉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的……
从“热闹”一词体会到什么?星星们是怎样“热闹”的呢?这些都是对星空中一些星座的描写。你能根据平时对星空的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有……有……有……”来说说星星们热闹的样子吗?
(1)学生自读课文。
(2)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①我们为什么会“大吃一惊”?
②“面面相觑”是什么意思?
③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理解“可怜”“不忍心”“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等句,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怜惜之情。
5、孩子们,你们眼前那宝石般的星星消失了,你们想想他们到那里去了呢?我们一起去找找吧!请你想象星星们会怎么样?
五、课堂小结
1、本文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繁星满天和月明星稀的景象,刻画了一群孩子天真童稚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2、学了本文,体会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六、板书设计
天上的星星
繁星满天
月明星稀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工具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从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学生兴趣浓厚。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老夫妇的亲密无间,配合学生的大胆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这样,更加拉近了学生与词中人物的距离,贴近了人物的心理,丰富了人物的内涵,使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配乐朗读或背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课后小结
总结全文
课后习题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3.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组词:
骏()俊()竣()限()驰()
峻()唆()梭()垠()弛()
蹄()茶()貌()杯()跤()
缔()荼()藐()怀()胶()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2、运用合作讨论式教学解决学生理解难点。
3、重视朗读体验,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感染。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感受
1、自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谁愿意自告奋勇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就说什么?可一句话,也可以几句话。
二、再读质疑
1、拿起笔来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理解或有问题的地万,请在书上做上记号。
①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
②课文中两次写到将军"愣",分别是什么意思?
③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丰碑"?
④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
⑤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2、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
三、合作讨论问题
1、方法:自由组合,几人一组讨论刚才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1一2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重点学习讨论
㈠人冻死时是十分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被冻死时那样"镇定、安详"?
1、出示第7小节,指名朗读。
2、讨论:为什么他死得这样安详、镇定呢?
3、想象一下他牺牲前的所做、所想(为什么坐下来,为什么吸烟,为什么左手向前伸?)
4、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重点朗读9一13小节。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2、自告奋勇展示。
3、教师点拨、指导。
三、升华情感
1、为什么被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
2、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板书设计:
丰碑一尊塑像——→一座丰碑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真阅读课文,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4感受作者对猫(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难点:品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表达情感的细致入微。
教学准备:
学生:想想自己与小猫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师:搜集猫的图片、与课文情境相吻合的音乐、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的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吗,他也很喜欢猫,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研读重点语句,感受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三、展示交流
1.学生自主汇报字词:
尽职抓痒稿纸咕噜闭息凝神遭殃彼此任凭逐渐无忧无虑性格古怪粗细各异
温柔可亲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课文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阅读全文,研读重点语句,感受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1)读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家里养的是只什么样的猫,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教师、学生合作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可爱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的猫
(淘气)胆小勇猛
(2)有同学谈到课文中的猫是只贪玩的猫,读出有关句子。
理解:
①课件……无论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想一想会有谁呼唤它。)
……无论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呼唤它。)
②朗读句子,读出猫的贪玩。
读出表现猫尽职的句子,标画有关词句,说说从哪里看出猫的尽职。
理解:①投影出示有关句子,出示猫“屏息凝视”的图片,它在做什么?再读读这段话,看看它在想什么?
②读出猫的尽职
(3)猫很贪玩,但却又很尽职,学到这里你对这只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认为这是只怎样的猫)?
①你能从黑板上圈出一个词语吗?
②再读读这两段话,读出猫性格的古怪。
(4)在课文的1-3自然段中,你还能从哪些地方读出猫的性格古怪?
①请你通过朗读告诉同学们哪里还表现了猫的性格古怪。
②填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
既(),又();
既(),又();
既(),又()。
你能把“大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加在这些句子开头或结尾吗?
同学们真聪明,你看,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丰富啊!同一种意思我们能用这么多不同的句子来说,大家刚才的句子都说出了大猫的变化无常,令人捉摸不定的古怪性格。这下你理解古怪的意思了吧?——解释“古怪”。好,这个词语解决了,(擦去问号)
③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字幕变色)齐读第一句话。
四、反馈检测
1听写生字。
2有感情读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
1.研读有关句段,感受猫的可爱,体会作者爱猫的思想感情。
2.练习用一两句话,带着感情描述自己喜欢的小猫
二、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懂了课文主要写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作者写大猫古怪、小猫淘气是讨厌它们吗?——为什么?
理解“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大猫可爱,小猫更可爱。(板书:)
三、汇报展示
(一)再读课文,研读有关句段,感受猫的可爱,体会作者爱猫的思想感情。
1哪里读出猫的可爱,请读出有关的内容。
2感受猫的可爱
①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看看这句话和书上的有什么不同?
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怎么理解?
②读读描写小猫可爱的内容,边读边想象。
读出小猫淘气可爱的样子来了吗?播放视频,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
③读读老舍先生的《养花》片段,再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看有什么新的体会。
读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④小结:老舍先生爱花、更爱猫,是因为他非常热爱生活,下一课《母鸡》就是他的又一生活感受。不仅老舍先生爱猫,很多作家都很喜欢猫,如周而复、夏丏尊等,课下可以认真读一读阅读链接中他们的文章。
(二)拓展延伸
1观赏猫的图片,练习抓住特点表达对猫喜爱的情感。
①投影猫的图片,学生观赏。
通过刚才的朗读比赛,看出同学们都非常的喜欢猫。再请你欣赏几幅猫的图片,看你喜欢哪只小猫,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表达一下你对他的喜爱。其他同学猜一猜你喜欢的是哪只小猫?学生练习用一两句话,带着感情描述自己喜欢的小猫。
2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的好,相信你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观察,你也一定会写出像老舍先生一样棒的文章。
四、反馈检测
1.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
2.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五总结全文:
这两节课,我们不是依靠老师的分析讲解,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探讨、练习,读懂了这篇课文,提高了学习能力,而且深深地被老舍爷爷那精美的语言所陶醉。老舍爷爷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啊,即使是身边最普通的小动物——猫,也是如此喜爱。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就能发现、享受这种美。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享受了这种美,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你们说:是吗?
板书设计:
猫
古怪老实念玩尽职
胆小勇猛
课后反思:
教学《猫》这一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我花了大约一课时的时间(两课时合起来)先让学生依据预习提纲,然后小组进行分工,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有效的合作,学生们或查字典,或翻工具书,不时地圈点勾画,还有小声的讨论交流,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是教师“告诉”的,而是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篇11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理解内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4、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
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涵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课前准备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上一节什么课吗?(生:语文,桥)你们猜猜我是教什么的老师?(生:语文)你们猜猜除了语文我还教什么?(生:数学,音乐……)告诉你们吧,我除了教语文外还教同学们做人,做个什么样的人。你们觉得我会是个什么样的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上这节课吗?很高兴我们有这四十分钟的时间了解认识,让老师把你们牢牢记住好吗?我也争取尽量多的记住你们。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开始上课。
二、新课学习
1、回顾全文
一边快速浏览课文,一边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写的是一位党支部书记老汉为了救乡亲而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的故事。)
2、分析品读
本篇故事的主角是谁?像大家介绍一下。(生:村子的党支部书记,老汉。)
如果故事的发生是部连续的影片播放,那么老汉出场是怎样的形象?请找出描写老汉的词句,并结合当时的环境细细体会,把所思,所感批注在旁边。(生自主学习)
汇报交流: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师点拨:“拥戴”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拥戴”他?老支书第一个来到这座逃生的木桥前,他为什么不先逃生?他来干什么?把你理解的老汉读出来.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点拨:这句子中有个五个字的比喻句,你们发现了吗?说他像座山,你们在山的面前是什么感觉?老汉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可能在想什么?
就这样的党支部书记老汉,课文一共写了他几次说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该怎么样读?小组合作交流,找到相关的句子并理解朗读。
汇报:
生:一共出现了四次。
老汉沙哑地喊话:“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师:老汉声音为什么会“沙哑”?这是老汉第一次说话,有几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三个感叹句),让你感受到什么?
为什么老汉要大声说话?
他为什么这么着急?
生:……
师:说到点子上,洪水太大,时间就是生命,所以这么着急,你从哪里知道水大?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这是一个比喻句,谁能说它的本体和喻体?
师:老汉为什么会“冷冷”地说,从“冷冷”你又可以知道什么?
生:……
师:第三次说话他是在对谁说,他为什么凶得像豹子?
生:对他的儿子,
师:你从哪知道的?
生:课文后面部分,(读)“五天以后,洪水……”
师:他对自己的儿子比对别人更凶,凶得像豹子,是不是他真的不爱自己的儿子?他是铁石心肠?
生:不是。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引导感受父爱)
生:(读)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师:是呀,从这里我们感受到老汉很爱自己的儿子,但他更爱……
生:人民群众。
师: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师:整篇课文中,老汉都是凶巴巴的,但老汉对所有人的爱都是真挚的。在最后时刻,“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思考一下,老汉可能会喊什么,并把它下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写下来)
师:把你刚才写的有感情地读出来。
师:彼岸的人们,只看见——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面对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彼岸的人们多么希望——能再见到老支书和他的儿子,可是眼前却只有——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彼岸的人们多么希望——能发生奇迹,可是眼前却只有——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彼岸的人们多么希望——发生的一切只是一场梦,可是眼前的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却告诉他们洪水真的夺走了他们敬爱的老支书的生命。
师:这就是党支部书记的老汉,他大公无无私,先人后后己,爱护人民群众胜过爱自己的儿子。
生:(朗读)
师:(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师:课文的结尾才揭示了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如果我们把这个部分去掉,或者你当初还没有读到这个部分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呢?
来祭奠老之书和他儿子的都会有谁?面对洪水过后满目沧痍的大地,回想五天前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被救的一百多人一定会热泪盈眶满怀深情地说一句:
生:……
(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布局,让人有一种意想不到的震撼,让人对老汉更油然而生敬意,让人有了更深的感动。)
三、领会“桥”之真谛
师:读了课文,我想此时老支书的形象一定牢牢地定格在了你的心间。文章是缅怀老支书的,可是却取了一个这样的题目——《桥》,同学们,此时你们眼中的这座桥,还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木桥吗?
(提示)桥一般修在哪里,它有什么作用?
师:桥和老汉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⑴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⑴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⑵自读2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篇13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学习《职业》《十二点钟》《责备》,理解难词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2、指导同学将“四步预习法”的收获运用于课堂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激发同学对《新月集》的阅读兴趣,鼓励同学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学习《职业》《十二点钟》《责备》,理解难词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同学准备:用“四步预习法”预习课文。局部同学填“四步预习记录表”。
观课议课主题:深度预习如何促进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你最想从事什么职业?
2、导入。
二、检查预习,学习《职业》:
1、检查预习:指名说说预习中的字词收获。
2、交流文章的大意。(分层说或总说都可以)
3、默读课文,找出“我”想当小贩、园丁和更夫的原因之句,标上记号。
4、交流句子,体会这些职业的自由自在。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考虑:作者为什么这样向往自由?
(同学结合课文和课外查到的资料谈理解。)
三、自主交流,学习《十二点钟》《责备》:
1、师生总结学习一篇课文的方法。
2、引导同学运用总结的方法学习《十二点钟》。
(教师重点引导同学学习运用方法,引导同学理解难句)
3、同学自主交流《责备》。
4、带着感情读文。
四、总结,优秀书目:
1、指名交流学文后的感受。
2、优秀:《新月集》《飞鸟集》。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篇14
一、板书课题:
1、自由读文,找一找,我家门前的海有怎样的特点?
2、汇报
二、再读课文,
找一找哪些语句使你你有了这样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
1、第一段:说明事物都被染蓝了,指导朗读。排比句,强调海蓝。
2、第二段:引导想象还有哪些事物也变蓝了,指导朗读。
3、第三段:暗喻,交代给学生。引导学生理解“结群洄游”,体会蓝天中事物和大海中的事物的相似之处,指导朗读,读出有趣。
4、第六、七自然段:学生再自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大海给予作者的乐趣、遐思的翅膀、童心,再次体会排比句。第七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还能说渔家的孩子有着怎样的心。
四、总结:
大海给了我力量、给了我乐观的态度,大海陶冶了我的情操,又机会也希望同学们再去看看大海,体会大海的美好。课后自评(李广贤)作为三年级的阅读课文,我想重点应该落实在品词析句、理解感悟内容。运用的形式就是通过朗读、想象,在交流与合作中巩固知识。因此这节课在设计上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初读课文,了解特点。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会初步地概括大海的特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归纳概括大海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理解特点。在学生找到概括出大海的几个特点之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到相应的语句理解特点,从而体会大海的美。
三、汇报交流,品味特点。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理解大海的美,体会大海给予作者以及对作者的影响。
四、质疑问难,感悟特点。通过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文章内涵。
当然,我的预设和生成还存在着一定距离,在实际教学过车观念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第一,生生交流的机会少,有老师带着学生学习的痕迹。
第二,教师调控不够及时,缺少教育的灵活性。
第三,教师的评价有些滞后,评价之后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第四,努力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发现,但教师放手还不够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篇15
一、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体会相声语言的乐趣。
3、懂得做人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沟通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时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2、如果你给你的`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儿童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3、这么简单的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3课《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儿?
2、找几组同学读,听完之后,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文中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你觉得这个名字对他来说怎么样?
2、从哪看出他很啰唆?从文中找到,读一读。
3、看来真不愧叫啰唆!你想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
4、假如你是旁边等着要打电话的人,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5、读完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6、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成功的讽刺了那些说话啰嗦、缺乏公共道德的人。
(四)表演、欣赏
1、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推荐两个人表演。
2、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简介相声及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老先生),老师也废话少说,快来看一下老艺术家的表演吧!(播放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