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案优秀
语文教案,积极倡导语言环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语言技能,促进其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的提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五年级上语文教案优秀,供大家参考学习。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优秀【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你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互相交流一下,通过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2.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投影出示)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1)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①先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简单说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然后画圆明园的平面图,教师作简单解说,重点理解“众星拱月”一词,通过这个词,体会两点a.小园多;b.当时景色美。)
②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结合第三自然段,先找出说感受的一句话,然后对这句话简单理解。老师读这一段,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看看在你头脑中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老师读时要把学生带入情境。)
③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用投影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可选择学生熟悉的:如“金碧辉煌的殿堂”“买卖街”“平潮秋月”“狮子林”等。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对于“西洋景观”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④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⑤结合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⑥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⑦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⑧教师点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2)通过交流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①出示圆明园被毁灭后的图景,引导学生观察。
(在出示图景之前,教师可用语言进行过渡,感染学生由爱到恨。)
②结合第五自然段,谈谈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在学生简单概括后,放录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恨并产生共鸣。看完录像后,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
(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恨)
③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④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⑤教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3)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②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学生联系板书说。)
(4)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想教育。
①联系当时的背景,谈谈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如此为非作歹
(补充资料):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
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优秀【篇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读准“腻”“咂”“蔓”等字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细腻地描写鸟儿外形和动作的有关语句。
3、了解珍珠鸟对作者渐渐信赖的过程及围绕中心选材的特点,体会人和动物之间充满信赖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1、 师:本学期已经学过冯骥才写的一篇文章是——《捅马蜂窝》,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写的另一篇的文章《珍珠鸟》。
2、出示课题后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习多音字:蔓 腻(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学习这两个字)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珍珠鸟模样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交流后出示: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谁来读一读)
3、(出示珍珠鸟的图片)图片与文字内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板书:雏儿)
4、对照图片,改写珍珠鸟外貌。(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图片上的这只珍珠鸟呢?)
5、(既然课题是珍珠鸟,那为什么课文写的是一只珍珠鸟的雏儿的模样呢?)请几个同学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想想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板书:“我”)
6、讨论:为什么作者要写小鸟的模样?(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写的是一只珍珠鸟的雏儿的模样了吧!)
7、小结:这是一篇记事散文,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小鸟怎样渐渐与我产生信赖?
三、关注表达,品读语句
1、学习第四小节。(我们先一起来学习第四小节,老师告诉大家:第4节可以分为3个部分,你们可以读读这个小节,看看有几句话,想想这几句话写了哪些内容,再把它分3个部分,并说出你这样分的依据。)
(1)把第四小节分为三个部分,并交流分的依据。
(2)预设依据一:胆子越来越大
(3)预设依据二:距离逐渐接近
(4)分三部分进行朗读。感受一下小鸟与“我”渐渐产生信赖的这个美好的过程。
2、(小鸟除了喝喝我的茶,啄啄我的笔尖,还会干些什么呢?)
出示填空: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
3、学习第六小节。(顺着学生说的趴在肩上睡觉学习第六节)
(1)自由读,想想这节写了什么事?概括地说。
质疑。
(2)预设问题一:为啥写小鸟在我肩上睡熟?体会作者紧紧围绕中心选材的特点。 (我们现在来换位思考一下,你小时候为什么喜欢趴在妈妈的身上睡觉呢?)
(3)预设问题二: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感悟课文中心。 (睡得好熟,说明什么呢?)
(板书:信赖能创造美好的境界)
(4)读句子: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改成陈述句来读读,那句好呀)
(5)看看是很简单的这一节,其实它蕴含着作者选材的精妙之处呀。
4、学习第二个问题:它怎么会信赖我的呢?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来说说原因。
(1)出示: 我把这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巢。
我把它挂在窗前,一盆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2)读读这2句话,你体会出了什么?(随机板书:呵护、关心、爱护)
(师:作家为珍珠鸟造了一个巢,那是一个怎么样的鸟巢呢?,你能通过这两句话概括出来这个鸟巢的特点吗?如果把这些词儿排序一下,最重要的是哪个词语呢?——安全)
四、品读首尾,小结全文
1、体会开头的精妙。比较: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真好!
(把“真好”独立成句,与结尾的哪个内容相呼应了呢?)
2、朗读升华情感。
出示: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 小结全文。(你感受到了作家所描述的美好的境界了吗?冯骥才老爷爷不愧为是个大作家,他舍大鸟,选小鸟,逐渐拉近与它的距离,使它的胆子越来越大,这样就能告诉我们:信赖,就能产生美好的境界。)
板书:10、珍珠鸟(雏儿) “我”
胆子越来越大呵护
距离逐渐拉近信赖 ,能产生美好的境界 关心
趴在肩上睡着了 爱护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优秀【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信赖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的朋友送给他一对珍珠鸟,他非常关爱它们。在自己的书房里,给它们安了一个温馨而又安全的家。
(这是课文的第一段,既是事情的交代,又是下文的衬托和对比。在复习时,也要提一下。)
二、学习3-6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三个月后,伴着一声尖细而又娇嫩的叫声,“我”猜到它们有雏儿了。(板书:雏儿)作者看到小珍珠鸟的时候,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本。
(1)由轻声读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小珍珠鸟的句子。
(2)交流,指名读。
(3)品读。可爱的小家伙被“我”发现时的情景非常有趣作者描写时用几个动词,非常准确、形象。
想一想,“探”是什么意思?能换成伸吗?从“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能给大家学学那小脑袋“探”出来的样子!
齐读。多么可爱的小家伙!作者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它,让我们在朗读声中表达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吧!
2、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过了几天,这可爱的小家伙开始活跃起来了。起先,它在哪些地方活动?
(1)看录像,听录音朗读。
(2)自由读。请同学们读读第4自然段,在活动的地点下面打圈。
(3)同桌交流。用“起先……渐渐地……后来……”把珍珠鸟活动范围的变化连起来说一说。
(4)讨论。这个小家伙开始时只敢探一探小脑袋,现在它怎么变得越来越胆大地和我接近呢?
(5)小结。是的,作者多么像一位慈爱的父亲,呵护着自己的孩子,所以小家伙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和作者亲近了。
(第4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采用总分总的思路进行教学,层次很清楚。理解也有一定的深度,不仅要引导学生弄清小家伙怎么一步一步亲近作者,也启发学生理解它为什么能这样做的原因。)
3、学习第5自然段。
(1)默读。你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什么?
(2)讨论交流。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第5自然段,从文章的结构上看,是一个过渡。内含的意思是讲,小珍珠鸟对“我“已有了很深的感情。整天都在“我”的身旁。)
4、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有一天,在“我”的书房里出现了一个非常动人的情景。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1)看图。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2)想像。这小家伙睡得好熟呀!它把“我”的肩头当作了什么?
(3)老师请你来给这幅画加一个题目,可以是一个词或一句话。
(4)齐读。多么美好的一种情境啊,情你们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
(这一段,共4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写了一个意思。采用分分总的教学思路是可以的。)
三、学习第7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我”对小珍珠鸟的宽容、关爱,才赢得了小珍珠鸟对我的信任,它才会在“我”的肩膀上熟睡。沉浸在这美好情境中的“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呼唤——(生读)
1、引读后,板书:“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改变句式。能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吗?
3、小结。是的,“信赖”就是彼此的关爱、彼此的宽容、彼此的信任、彼此的尊重。让我们再一次高声地把这句话告诉世界上所有的人。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情境,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只要心中充满爱,老师相信不仅在作家的书房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人与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下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作业。
1、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请你用“有了信赖,就会。”的句式,写一段话。
(《珍珠鸟》是著名的作家冯骥才写的散文。文章的内涵很丰富,尽管作者在文末用“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一句话点明了中心,但是文章仍给读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王小菊注意了这一点,她作了深文浅教的尝试。
她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情节,在启发学生探究下面的问题:小珍珠鸟怎么会越来越胆大地和我接近呢?这是因为作者像一位慈爱的父亲,呵护着自己的孩子,所以小珍珠鸟信赖他了。文章理解到这一步,还没有停止。在.总结全文时,又作了提升。由个别的,联系到一般。
公开课、研究课,应该选择有一定深度的课文,具体研究一两个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处理教材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优秀【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会认“箩”杭“两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ppt
四、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师: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哪种雨?(生: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暴风骤雨、牛毛细雨、绵绵细雨……)
2、师:有一种雨,你们肯定没有见过,那就是——(板书:7、桂花雨)
3、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读什么?(阅读提示)同学们,请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谁来说一说。
出示:(学习提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了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
二、识香气。
1、师:同学们,现在学习要求弄明白了,这节课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去读课文,开始吧。
2、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桂花成熟的时候就要摇。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饼。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板书:喜欢桂花)
3、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作者喜欢桂花的?出示:(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5、师:这里的桂花指哪里?(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6、师:那是怎样的桂花呢?(香飘十里的桂花。)
7、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里?(花园)
8、师:对,桂花的花园,名叫“满觉陇”清朝诗人张云敖曾经写过一首诗,请大家来读一读。(出示:品桂,张云敖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9、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画出来。
出示: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三、品香韵。
1、师:请同学们把这4句话,反复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
出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师: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3、我们再慢些、再轻点,来读一读。(生齐读)
4、师: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浸)
5、那我们就来品品这个”浸“字吧,开始自由读吧。
6、师:这个”浸“字可以换成哪些字?(泡、醉、迷、飘、笼罩……)
7、那你们觉得哪个字最好?(浸)
8、师:为什么?(因为”浸“字最能体现出桂花香的时间长。)
9、师:桂花香的时间多少长?(全年)
10、假如去掉”全年“能换上那个词?(今天)
师:除了”今天“还有什么呢?(半年、十二年、每年、几年、每天……)
11、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全年啊﹗(师生接读)
师:十二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年四季,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天,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2、师: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生:桂花的美丽。桂花的香气。
对桂花的感情。)
13、师:是啊,桂花之香持久,无时不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出这种长长久久的感觉吧。(生齐读)
14、师:同学们,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整个村子)这仅仅只有桂花的香气吗?还有什么?(野花、菊花、村子里的每一位人、每一物。)
15:师:他们的回忆也香,他们的话也香了,怪不得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摇花乐。
1、桂花是芳香的,桂花是美丽迷人的,而令小琦君难以忘怀的还有一件什么才是件大事?(板书:摇桂花)
2、师:现在我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去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吧,找出自己在摇桂花时,特别快乐的句子。(指名说)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师: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谁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赛读)
4、师:同学们,这些句子,你觉得哪些词应该读重音。(变色:“乐”“纷纷”“满头满身”)
5、师:请同学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树的乐趣吧,读。(生齐读)
6、师:读着读着,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
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像()。
7、师:(引导:摇啊摇,桂花落下来,(老师走下去,走到学生身边)落到你的脚上,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子里,鼻尖上,头上身上、心上、地上……)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淋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上这样的句式,说几句话,好吗?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在我的身上,像穿了一件黄大衣。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头上,像戴了一顶金黄的帽子。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心上,像一场滋润心里的雨。……)
8、师:你们的想象能力真丰富,让老师仿佛你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
9、最能体现作者心情地哪一句(变色:“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0同学们,桂花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让我一起尽情地喊一喊吧(生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1、师:你快乐地喊一声——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你开心地喊一声——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2、师:同学们,除了快乐,还摇出了什么?(演示图片讲)
(预设:摇出了一个个甜甜的糕饼;摇出了一碗碗桂花汤圆;摇出了满头满身的桂花;摇出了好香好香的桂花。)
五、悟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念情)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作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生平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
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
11岁来到杭州,
32岁移居台湾,
60岁移居美国,
84岁回故乡探亲,
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老师这里有一段话想展示给大家看,这是作者在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每回,写到父母家人与师友,
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
如果让我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
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琦君
五、作业。
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爱桂花
摇花乐
思乡情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优秀【篇5】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作者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摇桂花”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见过桂花吗?现在就和老师一起欣赏一下桂花吧。
2、今天我们和琦君一起回忆一篇有关桂花的文章。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童年的幸福美好是最耐人寻味的记忆。课文一开始作者就写到:小时侯最喜欢桂花。那同学们去文中找找作者写了什么景什么事呢?
2、自由朗读。
3、交流汇报:作者写了桂花和摇桂花,(板书:桂花摇花)
三、品味桂花香
1、这篇文章中有一个字前后出现了八次,而且这个字也突出了桂花的特点,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吗?
2、交流汇报:香。
3、画出文中所有带香的句子。
4、出示句子。带着对桂花的喜爱来读一读吧。
5、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桂花香,可是写法却不相同,你发现了吗?
6、交流写作手法。
7、那么这些句子中有没有写香很妙的词语呢?你可以圈出来,点出来,或者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这种方法叫做批注,也是常用的读书方法。同学们现在就可以试一试。
8、交流自己的体会。
四、感受“摇花乐”。
1、桂花的香,我喜欢,告诉你,其实呀,小时侯的我更喜欢“摇桂花”呢!请大家边读边划一划:从哪个词可以点出了“我”对摇桂花的期待?
学生边读边圈画。{读书就要勤动笔,要在语言文字间留下自己的思考。}
(1)“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看看提示语“缠着问”,你们平时有没有缠过大人做他们不愿让你们做的事情?(有)
想想你是怎么缠的,来读读这句。指名读。
①你的语气里有缠!告诉你,丰富的表情能让你的朗读更有色彩!!
②你的表情里有缠!
③你的表情、语气里都有缠了!!
(2)“就在这时………提前摇桂花。”现在摇桂花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下看你的行动喽!出示:“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指名读
①乐的不够,再来!
②加把劲!
③没开足的桂花得使劲地摇才能摇下来呀!!再读。
(真会读书!谁再来使劲地摇一摇,乐一乐!)
(3)摇桂花是作者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了!师读:“桂花纷纷……好香的雨呀!”
①如果此时你是那个桂花树下的孩子,你会怎么表达内心的快乐呢?
(抱着树使劲摇;在树下跳舞;大声喊;变成小蜜蜂;捧在手心使劲闻……)
②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桂花的我,心里装着满满的快乐!这段话中,作者除了用文字表达自己快乐的情感,细心的你能不能发现作者还用了什么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快乐?(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除此之外,作者连用了三个叹号,可想而知,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是多么欣喜!这已经不能全部用语言来表达了。标点符号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感情。)
③让我们把作者三个叹号表达的快乐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桂花纷纷……好香的雨呀!”真美,从你们的朗读中看到了那落英缤纷的桂花雨,感受到了那童年时的乐!
五、送桂花传乡情
1、桂花丰收给作者一家带来的快乐,我们还要学会把快乐与他人分享。
2、你想把桂花送给谁?演一演。
秋天你给他们送去桂花,冬天他们会给你送来软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小小的桂花传递这浓浓的乡情。(整个村庄,是呀,全村的人!)
生活中处处有桂花:平日里喝着桂花茶,冬天一起吃桂花糕;来客人时可以做桂花酒冻,夏天可以做桂花沙冰。真可以说:全年真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着桂花带给他们的快乐。
六、对比感悟思乡情
1、后来,作者一家移居杭州,每次去赏桂花,总要给同样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不是)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用心读读母亲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语,想一想)(母亲对家乡院里的桂花是有感情的,所以会觉得故乡的桂花最香。在母亲眼里多了一份思乡情!)
※板书:思乡情
2、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情感世界,一起满怀深情的读一读:可是……
3、他乡的桂花再香,香不过家乡的桂花。他乡的山再秀,也秀不过家乡的山。想起家乡的桂花,其实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七、总结课文
1、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浓。母亲难忘,我亦难忘。出示:☆每当……(师读)
2、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爱桂花其实就是爱故乡呀。愿那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飘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