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词语大全>典故>

包含“一”字的成语典故5篇

国远2分享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具有结构的凝固性。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含“一”的成语故事精选,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一言九鼎

  【拼音】: yī yán wéi dìng

  【解释】: 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成语故事】:

  战国时,商秧在秦国变法革新。当新法令制定好后,商鞅为了树立新法的威信,就在国都咸阳的南门立了根木头,公布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他十两金子。大家都感到奇怪,没人敢动。商秧又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有个人将信将疑地去搬了,果然得到了赏金。人们这才相信商秧说话是算数的。商鞅随后就颁布了新法令。这个成语指说到做到,不再变动。

  【成语】: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拼音】: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解释】: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成语故事】:

  楚国有个书生,由于生活贫穷,很想找到一条发财的门路。

  他读到一本书,书上说:谁得到螳螂捕蝉时遮身的那片树叶,别人就看不见了。他信以为真,整天在树下抬头望着。嘿!他终于看到了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后面,正准备捕捉知了呢!他连忙把那片树叶摘下来。不料那片树叶掉下来,混在地上的落叶里,再也辨认不出了。他只好把所有的树叶扫回家来,一片一片地试。他把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总是说:看得见!后来,妻子被他问得厌烦了,随口答了一声:看不见!他马上带着这片树叶,当面去取人家的东西,结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门去了。县官经过审问,忍住笑,说:你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呀!

  【成语】: 一衣带水

  【拼音】: yī yī dài shuǐ

  【解释】: 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成语故事】: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成语】: 一意孤行

  【拼音】: yī yì gū xíng

  【解释】: 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有个叫赵禹的人,是太尉周亚夫的属官司,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刘彻看到了他写的文章文笔犀利,寓意深刻,认为在当时很少有人及得上他。

  汉武帝大为赏识,便让赵禹担任御史,后又升至太中大夫,让他同太中大夫张汤一同负责制定国家法律。为了用严密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办事的官吏;他们根据汉武帝的旨意,对原有的法律条文重新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当时许多官员都希望赵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条文修订得有个回旋的余地,便纷纷请他和张汤一起作客赴宴,但赵禹从来不答谢回请。几次以后,不少人说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

  过了一些时候,赵禹和张汤经过周密的考虑和研究,决定制定“知罪不举发”和“官吏犯罪上下连坐”等律法,用来限制在职官吏,不让他们胡作非为。

  消息一传出,官员们纷纷请公卿们去劝说一下赵禹,不要把律法订得大苛刻了。公卿们带了重礼来到赵禹家,谁知赵禹见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闲聊。丝毫不理会公卿们请他修改律法的暗示,过了一会,公卿们见实在说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辞。谁知临走前,赵禹硬是把他们带来的重礼退还。

  这样一来,人们才真正感到赵禹是个极为廉洁正直的人,有人问赵禹,难道不考虑周围的人因此对他有什么看法吗?他说:“我这样断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处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不受人的干扰。

  【成语】: 一字千金

  【拼音】: yī zì qiān jīn

  【解释】: 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为《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便流传至今。


相关文章:

1.成语的典故精选五篇

2.古代成语故事5篇

3.来自寓言的成语故事5篇

4.成语典故一字千金

5.小学生必读的成语故事5篇

    208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