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优秀作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素材

燕玲分享

年,是印刻在中华儿女心底最深的记忆,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家对于过年有什么感受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素材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素材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素材(一)

儿时的记忆,多与春节有关。春节,是梦寐以求的新衣,是紧握红包的欣喜,是热气腾腾的饺子,是漫天烟花的绚丽。这些斑斓的记忆藏在心底,却是难以寻回的童年时光。

一、记忆中的期盼

对于新年的期盼,是从放寒假开始的,我每天都会掰着手指头倒数,距新年还有几天。然后提醒母亲,该去买新衣了。母亲被我念叨烦了,便带我去铁塔商场。商场里人头攒动、比肩接踵,热气腾腾,处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母亲紧紧地攥着我的小手,从人堆中挤到了服装区,手拿样衣在我身前比量。选中衣服后,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抱在怀里,心满意足地离开。这身叠放在床头的新衣服常常让我兴奋得难以入睡。初一清晨,我早早地换好新衣,迫不及待地外出炫耀,渴望着众人对新衣服的夸赞。那时的日子纯粹而质朴,但孩子的快乐却简单又真实。

二、记忆中的味道

百节年为首 ,民以食为天,年的味道必定是美食的味道。大年三十,我和父母早早地来到奶奶家,为过年做准备。大人们分工明确:打扫屋子、贴福字和春联、备菜……我们小孩子则穿梭于各个房间,嬉笑打闹。随着一声“噼里啪啦”,屋子里顿时充满了香味,我们被香味吸引,双脚也似乎被那香味勾住。来到厨房,看着一个个裹上金色外衣的小面团从锅里,被捞到盘中,我的心立马兴奋起来。我用脏兮兮的小手挑了个稍大的丸子放到嘴里,一口咬下去,“咔嚓”一声响,一股热气在嘴里散发,香气四溢。谁能抵挡住这美味香甜,不一会儿,盘子里的丸子便消失大半。没等中午开饭,我们这些孩子早已吃饱,心满意足地离开厨房。午饭是炸货荟萃:丸子、藕合、带鱼、湖虾……酥脆的外皮裹着嫩滑的肉,唇齿留香。

夜幕降临,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亮起了灯。除夕夜,我们围坐在桌前,品尝着鸡鸭鱼肉,诉说着这一年的酸甜苦辣,这一刻,家才有了家的味道。然而,再丰盛的菜肴,也抵不过一盘热气腾腾的水饺。吃完年夜饭,大人们会以最快的速度打扫“战场”,取而代之的是面团和馅。一大块面团在三四双灵巧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可爱又美味的饺子。我也会拿着面团学着母亲的样子,煞有介事地包饺子,然而成品却是瘫坐着,“垂头丧气”地根本站不起来。奶奶会挑一个饺子,在里面放入硬币,谁吃到这个“幸运”饺子,便寓意着来年会有好运气。

大年初一,饺子会在鞭炮声中下锅,第一盘饺子是要放在供桌上,让祖先吃的。我眼巴巴地看着这一个个“小白船”从锅底漂上来,静静地躺在盘子里。饺子配上翡翠色的腊八蒜,吃到嘴里的每一口都是幸福的醇厚。奶奶说,初一的饺子是不能全部吃光的,得留一两个,意味着新的一年有余粮。我的心思全部放到了那个有硬币的饺子中,为了吃到它,会多吃几碗。直到大伯发出一声惊呼,把硬币放到桌上,我才遗憾地放下手中的筷子,摸摸圆圆的肚子,暗自期待明年初一的到来。

三、记忆中的声音

“爆竹声中一岁除”,离新年越近,鞭炮声越响。除夕夜的烟花色彩斑斓,流星般的火花落下,璀璨了夜空;伴着院子里的鞭炮齐鸣,大地随即铺上了一层“红毯”。我和小伙伴们点燃“窜天猴”,比赛谁的炮飞得更高。“观众朋友们,过年好!”“亲爱的朋友们,我想死你们啦!”每当听到《春节序曲》,我和小伙伴便往家里跑。嗑着瓜子,看着春晚,无比惬意。宋丹丹、赵本山、蔡明、冯巩……喜剧演员们用自己生动的表演,为我们带来了快乐。这一场高质量的晚会,让新年更加和谐完美,也在人们心中种下了温暖与希望。

大年初一吃完饺子后,我们就开始走街串巷拜年。脸上的笑容、甜甜的祝福换来了糖块、瓜子、压岁钱。一声声的祝福,一句句的关切,化作一年最美的开始。鞭炮声、欢笑声、祝福声,此起彼伏,这些声音为我的童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当想起这些春节记忆,不由得露出笑容。我的童年没有“70后”的物质匮乏,也没有“80后”的生活拮据,温饱有余。如今,我已为人母,这些记忆会变成故事,化为孩子的想象,也让她能感受传统、体会变迁、心存感念。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素材(二)

不知不觉又要进入春节模式了,每年我们都在说:过年没有小时候有趣了!可我们找寻的年味是什么?是新衣?是年夜饭?是拍一张全家福?还是一件渴望已久的玩具?

记忆中的年味,是挂在老房子墙上那本厚厚的黄历,喜庆吉祥的大红封面,白底黑字的每一页除了载有农历月、日和农时节气外,还写满了“今日宜忌、吉神凶煞”等,撕一张少一张。而除夕那一页早早就被心急的我做上记号,每天数着日头盼着过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心情愈加迫切,新年便在撕去的一张张老黄历中,越来越近。

记忆中的年味,是年三十全家齐上阵,母亲负责用面和水熬浆糊,一个小盆,一根筷子,在煤球炉上细火慢熬,边熬边搅,熬好的浆糊会散发一股酸酸的气味,馋嘴的我总有忍不住尝一口的念头,结果自然是被母亲及时制止。刷浆糊要用一个高粱穗扎成的刷帚,沾上粘稠的浆糊往门框上刷,哥哥个子最高,负责贴春联,父亲则指挥哪一副春联该贴到哪个门上,我负责看高低,“左边低了,右边再高点……”贴春联的过程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记忆中的年味,不是除夕家宴上的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而是一盆普通的凉拌什锦菜。每年,母亲都会为了年夜饭前前后后忙活好几天,杀鸡宰鱼,蒸馍馍、剁肉馅、煎蛋饺…… 最后,在除夕当天,所有的食材都准备妥当,父亲就开始拌什锦菜,菠菜、粉丝在开水中烫熟,鸡蛋液在锅中煎成薄薄的一层,各种食材切碎后拌匀,上桌时配上一碗飘着红辣椒油的调料汁,一红、一绿、一黄,让人瞬间胃口大开。

记忆中的年味,还是老房道中放鞭炮点焰火时,四处飘散的硫磺味。那时物资还不怎么丰富,父母收入也不高,过年家里除了年三十的“封门炮”初一的“开门炮”初三的“送年炮”外,没有多余的鞭炮给孩子玩。我便“自力更生”,一大早起来,就去捡别人家没放响的鞭炮残余,房道里的孩子多,我们总爱比谁捡的最多。眼巴巴地望着别人家放完鞭炮后,我生怕捡晚了,被别的小孩抢先,赶快蹲下,把没有放响的鞭炮一个一个地捡起来,然后再拿着点燃的香燃放。过年那几天,矿区家属区的每一条街巷都是让我两眼发光的藏宝地,也是我从不曾忘却的欢乐场。

几十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过年的方式也变得更丰富多彩。可不知从何时起,那些曾触动我全部感官的年味,渐渐消失了,就像记忆中的老房子,成了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寻找年味,成了很多人想做、在做、却难以如愿的事情。从城市到乡村,从他乡到故乡,我们寻寻觅觅,四处游荡,即使看到了瑰丽璀璨的烟花,漫天飞舞的爆竹,却总感觉少点什么。

记忆中的年味,虽然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可儿时的童真和一家人和和睦睦的亲情,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从未消失,反而愈发清晰。或许,那份年味就是家人围坐的团圆热闹!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素材(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千古传唱的好诗,每到过年时期,我和小伙伴们便开始吟诵这首喜气洋洋的诗,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家乡的过年习俗也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我至今依然刻骨铭心。

大年三十,是我们中国传统新年——春节的前夜。按照传统习俗,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从外地赶回老家,团聚在一起,吃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瞧,妈妈和我也回到建昌婆婆家。

来到街口,我远远地看见到处都是红色: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红对联,红福字;来来往往的人们有说有笑,在街上挑选年货,买烟花爆竹……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一到婆婆家,我们就忙里忙外,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年夜饭作准备。今天,吃饭的人也比平日多了,妈妈、阿姨、姨父、婆婆、公公都聚在一起。桌上的菜也比以前丰富多了,鸡鸭鱼肉样样齐全。吃饭过后,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聊聊天,喝喝茶,说说话。春节真热闹呀,我真想天天过春节。

我早早地吃完了饭,跑到电视机前,拿起遥控,准备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时间还早,“春晚”还没有开始呢。我、妈妈两人拿起烟花,兴致勃勃地跑出了家门,来到大门前。我们把烟花都在同一时间全部点燃。那一瞬间,犹如百花齐放,那五彩缤纷的景象把我们几个“创造者”都看呆了!那一瞬间的美丽是无与伦比的。不一会儿,烟花就被我们放得一干二净了。我们又通宵看完了春晚,一直到凌晨。

大年初一,我们去大姑婆婆家拜年。一来到姑婆婆家,她就面带微笑地端出茶叶蛋和红枣,一大早我的肚子已经饱饱的了。姑婆婆家养了许多的白兔和小鸡。我热情地说:“我去给它们喂食!”于是我兴冲冲地跑到了小鸡的饲养区,撒下一把饲料在我的脚边,不一会儿,小鸡们都到了我的脚下低头吃了起来。看着这些小鸡我感到十分可爱。转眼到了中午,桌子上的美味一样样端上来。一直到结束我的嘴里都塞满了美味。临走之前,姑婆婆要给我压岁钱,我说:“不要了,我已经这么大了,不能再要压岁钱了。”妈妈说我长大了。

过年也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了,让我们在这新的一年里携手并进。新的一年,加油吧!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素材(四)

过年,是中国人的春节,作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是最热闹的节日。每至年关,东南西北的人们都要卸下一身的风尘回家过年,相聚一场繁华的味觉盛宴。收红包、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早已成为儿时最深刻的记忆,深深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辞旧迎新、团团圆圆是中国人始终信奉的幸福标准。小年一过就开始各种忙活,大扫除、购年货、煎炸蒸煮,尽管习俗千差万别,却承载着共同的希冀。那些烙印在心中的味道历久弥新,那些藏在“年”里的故事也代代相传。

我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员,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中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泛,影响最深远,人数最多的民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客家本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经豫、鄂、皖等辗转南迁,渐次定居在赣、闽、粤三角地带,后来更远播于海外。赣、闽、粤三角地带是客家的大本营,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处在大本营的最前端,中原汉人南迁进入现在的客家区,最早就是定居在宁都一带。因此,宁都便成了客家祖地。肖田吴村地处宁都最北端,是赣南的“北极点”,也是客家祖地。这便是生我养我的故土。

肖田乡吴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北面,距县城75公里,东邻南丰、广昌县,南邻洛口,西接东韶乡,北连宜黄、乐安县,系四县交界处。这里是赣江源发源地,一条小溪过梅江,贡江直接汇入赣江。这里群山绵绵,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这里民风淳朴,日出而作,日落而居,是江西省食用菌生产基地。

因为家乡偏僻、落后,我们三兄弟毕业后一直在深圳打拼。将近20年了,每年春节放假后,便从深圳出发,乘火车或汽车回宁都。近10年因宁定高速开通,三兄弟都各自购买了小汽车,年年挤入春运的大潮中。

回到老家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打扫卫生。房前房后,楼上楼下,通通都打扫一遍,全家动手,不分男女老小。往往需要一天或两天时间完成。

第二件事便是做肉丸。宁都县是个客家迁徙之地,逃避中原战乱、饱受迁徙之苦的宁都客家人,期盼着太平盛世,渴望举家团圆,永享安乐宁和,特地制作了一道地方特色突出、且带有浓厚喜庆色彩的风味美食,那就是团团圆圆的客家肉丸。宁都肉丸中的猪肉丸和鱼肉丸是宁都客家过年或办喜事必做的一道菜,意指团团圆圆、美满幸福。剔除鱼骨,留下鱼肉,按比例加上红薯粉,然后煮好鱼肉丸子供过年使用。

第三件大事便是准备年货。杀鸡杀鸭,备好白酒,自酿“客家娘酒”。糖果花生瓜子及各种小吃,鞭炮、对联、红包、小孩子新衣服等等,小年农历二十三便祭祖膜拜,农历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沐浴更衣。客家娘酒又是客家一绝,据《嘉应州志》记载,早在宋代以前就有“老酒仍烦为开瓮”的诗句。客家人用糯米放入蒸笼蒸成饭加入酒饼和红菊发泡来酿酒,称这种酒为“扒酒”,因这种酿酒呈暗黄色,被称为“客家黄酒”或“客家娘酒”。

第四件大事便是过年。大年三十,家家户户祭祖过年。对联、红包、鞭炮则是大放异彩,有的村落晚上还放鸟枪、火炮之类的,镇压各方妖魔。年夜饭,是春节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所有的恩怨在这一刻化解,所有的祝福与希望在这一刻升起。

第五件事便是初一开门大吉。当新年的钟声响起,农村每家每户便祭祖祷告,放鞭炮祝贺来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更上一层楼。早上8点祭完灶神,便吃汤圆,全家都要吃的,并且这天不能讲粗话脏话,更不能打架吵嘴等等。过了年初三,老家开始在庙宇唱大戏,我们这边叫赣南采茶戏,本土味浓烈。各家各户的亲朋好友便来拜年,并且来看戏,主要是团聚交流,增强相互间的感情。宁都采茶戏是江西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宁都是客家人最早的聚居地,客家先民孕育着客家艺术,客家采茶戏吸民间艺术之养料,采中原及其他剧种之所长,经长期交流和相互影响,逐步从三角班演变到半班、半整杂乃至行当齐全,剧目、音乐丰富的大班,现已列入全国320多个独立的地方剧种之一,载入《中国戏曲曲艺辞典》《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

“百节年为首”,与全国多数地方一样,客家人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过完初三,大家便可各奔前程,又为工作和事业忙碌了,等到元宵节再次相聚,共享开心幸福一刻。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素材(五)

打我记事起,每年过年都会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从小到大,从成家立业到生儿育女,从来没有间断过。

长辈们给我的压岁钱,早些年只有十块钱。每逢过年,妈妈都会提前很多天到银行换回些新票,等过年的时候用红纸包起来发给我和亲戚朋友家的孩子们。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几块钱的压岁钱就能带来很多喜悦。如今,红包里的钱早已不知去向,但是包压岁钱的红纸都被我小心地珍藏,一张又一张夹在一个本子里不舍得扔掉,因为长辈们每年都会在红包上面写上几个字,或祝福或期盼,这都是积攒下来的希望与美好的回忆。

慕然父亲画笔下的家乡。

从十块、几十块,到后来的几百块,红包里的钱越来越多,社会在发生变化,岁月也在发生变化。每到年底,我都会把这些曾经包裹着压岁钱的红纸翻出来,整理一下。尽管有些已经被岁月抹去了色泽,原有的鲜红色也被时光洗礼得发白,但是它始终包裹着浓浓的情感。

有一个已经泛白的红包,上面写着“风调雨顺,岁岁平安”几个字。我记得是我刚上小学的那个春节得到的。那一年小年后,爸爸妈妈便把我送到了乡下老家,答应我过年就回来陪我一起放鞭炮。我还盼着疼我的叔叔能回来,他在部队服役。但还有两天就要过年的时候,一封信送到爷爷的手里,是叔叔写来的。他在信中告诉我们,部队有任务不能回家过年了。

慕然父亲画笔下的家乡。

那一年,除夕那天下起了雪,透过窗户,雪花在天空中盘旋,久久不肯落下,刚落地的雪花又被风吹到天上。我一次又一次跑到村口张望,冷风一个劲儿地往我的脖子里钻,路上零星几个行人,却没有爸爸妈妈的身影,我看到远处屋顶的炊烟缓缓升起,它慢慢地飘着,北风吹过,炊烟便铺天盖地弥漫开来。我每一次怀着希望到村口,等来的却只有失望。

天色已暗,黄昏里都有一种惆怅,欢笑声从邻居们的家中传出,鞭炮声在四面八方响起。爷爷奶奶也不停地朝窗外张望,爸爸妈妈仍没有回来,炉子上的铁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包好的饺子在一旁却没有下锅,窗玻璃上模模糊糊地笼了一层水汽,我的肚皮瘪得像一只空口袋。爷爷拉着我的小手再一次走到村口,漆黑的路上早就没了人。通讯不畅的年代,也不知爸爸妈妈是被雪耽误在路上,还是单位有什么别的事情回不来了,我只能焦急地等待,并且偷偷背过脸去,掩饰着脸上的哀伤。

风大了,未落下的雪花在半空中就被风撕碎了,电视屏幕里的黑白影像也突然没了,只剩下一大片黑白相间的“雪花”满屏乱窜、嗡嗡作响。爷爷顶着风雪跑到院子里,转动架着天线的竹竿,直到黑白画面重新出现。电视上是一个歌手在唱歌,歌曲混着刺啦刺啦的杂音:“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我的妈妈是一名护士,爷爷告诉我,妈妈的职业是为了救死扶伤、是伟大的职业。爷爷还告诉我,妈妈是一名共产党员,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是党员的职责。那一晚,爷爷讲得情真意切,我明白了许多。那一年我九岁,第一次听说了中国共产党,这犹如一粒种子,种植在我的心中。

后来,爸爸妈妈骑着自行车,顶着雪花和刺骨的寒风,骑行了三十多里山路从城里赶过来时,外面已经有人开始拜年了。天地之间都是飞雪,他们不停地跺着脚,爸爸眉毛上结着冰霜,妈妈脸庞也已经发青,鼻尖上挂着清涕。其实每年除夕都是这样,妈妈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守护着病人。爸爸抱起我,他的脸庞冰冷,胡须扎得我生疼,妈妈从衣兜里掏出包在红纸里的压岁钱,拿起钢笔,在红纸包上写下“风调雨顺、岁岁平安”。

岁月就在一年又一年的鞭炮声中前行,我也渐渐长大,除夕夜的压岁钱越来越多,感情却未变。我读高中三年级的那个春节,爷爷用钢笔在包压岁钱的红纸上写道“金榜题名,报效国家”。爷爷是一名老共产党员,解放战争时期是黄县(今山东烟台龙口市)千余人组成的“支前大车队”的一员,短短三个月时间把几百万斤粮食送到了前方,支援孟良崮战役。在爷爷的期盼与鼓励下,在母亲的影响下,我考上了医科大学,儿时种下的那颗种子成为参天大树,鼓起了我的希望,我在大学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慕然爷爷在包压岁钱的红纸上写道“金榜题名,报效国家”。

爷爷最后一次给我压岁钱那一年,冰箱、大彩电、空调也进入我们家。那一年,爷爷奶奶第一次坐上爸爸的私家车,沿着柏油路由县城直接开到了村口。像往年一样,压岁钱用红纸包着,爷爷颤颤巍巍地写上几个字“全家享小康,感谢共产党”。这几个字体现的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国家和自己亲人的情怀与热爱。

不久,爷爷就永远离开了我们,到了另一个世界,一年后,奶奶也离我而去,但我每次看到这个红包,看到红包上的字我就会想起无数的往事,心中会涌动出一股情绪,浮现出爷爷奶奶无比慈祥的面容。

慕然父亲画笔下的家乡。

亲情就在这种温馨与温暖的回忆中延续,无法割舍,无法剪断。叔叔在外地工作,他说,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只要想起老家,灵魂就有寄托;只要想起一起走过的日子,人生就觉得温暖。所以每年春节,叔叔都要带着全家回老家过年,他说怀念老屋篦子上带渣的粗粮饼子、大铁锅里翻炒的饭菜。小时候等待爸爸妈妈回家过年是焦虑和担心、急迫又无助,而现在却不同,高铁修到家门口,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私家车逐渐普及,加上通讯工具的更新换代,让等待亲人变成了一种喜悦,旅途也没有了疲惫而是多了几分快乐。此时的我也大学毕业了,成了一名医生,踏着母亲的足迹,用行动诠释着党旗下的誓言。

过年,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对幸福的憧憬,一代一代在延续,一辈一辈在传承。如今,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享受着空前的幸福,一些过年的习惯虽然在渐渐改变,但不变的是中国人细腻绵长的人情味和家国情怀,正如这压岁钱,是一种爱,带着浓浓的亲情,维系一生,维系永远。

叔叔的儿子正在读大学,爸爸每年给他的压岁钱依旧是用红纸包起来,红纸上写的是“国泰民安”。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素材相关文章: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作文素材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1000字5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5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5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作文征文600字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优秀范文

2021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优秀作文

    97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