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阅读推荐>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作文

小思分享

《国史补》的传世单刻本有明汲古阁刊影宋本,丛书本有《津逮秘书》、《学津讨原》、《得月簃丛书》、《笔记小说大观》等,一卷节本有《唐宋丛书》、《说郛》、《唐人说荟》、《唐代丛书》等。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颜氏家训》

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杂记类笔记。七卷,北朝颜之推撰。颜之推(531~591以后),字介。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577年齐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正由于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入隋以后,便本着“务先王之道,绍家业之业”的宗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他是当时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学问,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颜之推一生,历仕四朝,“三为亡国之人”,饱尝离乱之苦,深怀忐忑之虑。曾写了一篇《观我生赋》,对于自己身经亡国丧家的变故,以及“予一生而三化”的无可奈何情状,作了痛苦流涕的陈述,且悔恨道:“向使潜于草茅之下,甘为畎亩之民,无读书而学剑,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贫,尧舜不能辞其素朴,桀纣无以污其清尘,此穷何由而至?兹辱安所自臻?”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颜氏家训》七卷,二十篇,《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影响很大。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与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一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被陈振孙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直斋书录题解》)。

《颜氏家训》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这不仅表现在该书“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文章风格上,以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艺”的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该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上。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他鄙视和讽刺南朝士族的腐化无能,认为那些贵游子弟大多没有学术,只会讲求衣履服饰,一旦遭了乱离,除转死沟壑,别无他路可走。对于北朝士族的腆颜媚敌,他也深致不满。且往往通过插叙自身见闻,寥寥数语,便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特别是士族社会的谄媚风气,写得淋漓尽致。因此,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光以唐朝而言,像注解《汉书》的颜思古,书法为世楷模、笼罩千年的颜真卿,凛然大节震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都令人对颜家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更足证其祖所立家训之效用彰著。它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而且对研究古文献学,研究南北朝历史、文化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作者在特殊政治氛围(乱世)中所表现出的明哲思辨,对后人有着宝贵的认识价值。《颜氏家训》一书不仅对当时诸如“玄风之复扇、佛教之流行、鲜卑之传播、俗文字之盛兴”等多方面作了较为翔实的纪录,为后人保留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其《文章》篇,通过论述南北朝时的作家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观点和他自己的文学主张。颜之推很重视文学。他批评扬雄视文学为雕虫小技的说法,并从个人立身修养的角度说明文学(包括学问、口辩、作文等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对于文学的功用,颜之推不狭隘地仅仅把它归结为服务于政治教化和实用,他也肯定文学具有愉悦耳目、陶冶性灵的审美功能,同时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文学审美能力。

《颜氏家训》在唐代即有钞本流传,宋代有淳熙台州公库本,今所见者,系元廉台山氏补修重印本。另有海昌沈氏静石楼藏影宋钞本及秦曼君校宋本,卢文弨抱经堂校定本,董正功续家训本,罗春本,傅太平本,、颜嗣慎本,程荣汉魏丛书本,胡文焕格致丛书本,何允中汉魏丛书本,朱轼朱文端公藏书十三种本,黄叔琳颜氏家训节钞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屏山聂氏汗青簃刊本。

今有:王利器撰有《颜氏家训集解》,并附各本序跋、颜氏传及其全部佚文,迄今为止,最为完备。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7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新一版;《颜氏家训》余正平梁明译注远方出版社2003年版;《颜氏家训》四部备要本,第五十五册,中华书局1957年版;《颜氏家训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颜氏家训》檀作文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颜氏家训》北京燕山出版社年版。

《朝野佥载》

一部记载唐代琐闻轶事的笔记,张鷟著。张鷟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四)文言小说别集《游仙窟》。《朝野佥载》为作者耳闻目睹的社会札记,内容十分广泛,记述了唐代前期朝野遗事轶闻,尤以武后朝事迹为主。书中反映了当时有关人物事迹、典章制度、社会风尚、传闻逸事,也站在反对派的角度对武后朝的政治黑暗、吏治腐败、酷吏横暴、民生疾苦有所揭露,暴露了”贿货纵横,赃物狼藉”的现实世相。因属时人记时事,所载内容,多为第一手资料,所以颇有参考价值,为《太平广记》、《资治通鉴》以及后世治唐史者广为引用。但因作者纪事好追求谐噱,间有鬼神怪异,琐语琐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史料文献价值,为后人所诟病,如洪迈《容斋续笔》卷12就说:“《佥载》记事,皆琐尾擿裂,且多媟语。”作者死于开元年间,书中载开元以后唐敬宗、宣宗时事,当为后人增入。

《新唐书》、《宋史》均著录《朝野佥载》为20卷,另有《补遗》3卷。尤袤《遂初堂书目》疑《补遗》乃后人附益,凡阑入中唐后事者,皆应为《补遗》之文。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推测《佥载》亡于明代,今所存者是明人辑本。此书明代以后流行有1卷本和6卷本,《说郛》、《历代小史》、《古今说海》、《畿辅丛书》等本为1卷本系统;《宝颜堂秘笈》、《丛书集成》等本为6卷本系统。

今有:《朝野佥载》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朝野佥载》赵守俨校点,中华书局1979年版,该版以《宝颜堂秘笈》本为底本,又从《太平广记》、《通鉴考异》等书中辑出近百条遗文,作为“补辑”附印,较胜于旧本;《朝野佥载》唐宋史笔记丛书,中华书局2004年版;《朝野佥载隋唐嘉话》袁宪校注,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

《封氏闻见记》

唐代考据辨证类笔记,封演著。封演(生卒年不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天宝中为太学诸生,十五载(756)登进士第。至德後为相卫节度使薛蒿从事,检校屯田郎中。大历七、八年间(772-773)曾权邢州刺史。八年薛蒿卒,复佐其子。大历十年随其子投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从事。承嗣卒,继佐其子田悦。建中三年(782)田悦称王,伪署司刑侍郎。贞元中仍在魏博佐田氏,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十六年(800)尚在世,约卒贞元末。封演除《封氏闻见记》外,另有《古今年号录》一卷、《续钱谱》一卷,皆佚。

《封氏闻见记》为研究唐代社会和文学的重要历史资料。今本十卷。前六卷记述掌故、考证名物;七八两卷多记古迹,附以杂论;后两卷则专述唐代士大夫的遗事轶闻。全书编排也极有条理,凡一百门,皆两字为题,如道教、儒教、文字、贡举等等。所涉及范围很广,既有科举、铨选等政治制度,又有壁记、烧尾等官场习俗,也有婚仪、服饰、饮食、打球、拔河、绳技等社会生活,此外还有碑碣、羊虎、纸钱、石鼓等名物的讲说,缘此常为研究唐代文化之所取材。在流传至今的唐人笔记中,《封氏闻见记》享有很高的声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语必征实”、“源委详明”。

《封氏闻见记》的版本《雅雨堂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今有:《封氏闻见记》赵贞信校注,中华书局1958年版,该版以《雅雨堂丛书》本为底本,并补佚文,较为精善。2005年再版。

《唐国史补》

唐代历史琐闻类笔记,三卷。李肇著。李肇,约唐宪宗元和(813)前后在世,字号、里居、生卒年均不详,在世。累官尚书左司郎中,迁左补阙,入翰林为学士。元和中,坐荐柏耆,自中书舍人左迁将作监。据《国史补》卷首作者自序,本书成于穆宗朝,作者时为尚书左司郎中,系续刘餗《传记》(即《隋唐嘉话》)而作,连卷数也同于刘书,不过比刘书少讲些怪异,多讲些史实习俗。除《国史补》外,尚著有《翰林志》一卷,并传于世。

《国史补》共记事308条,其中上卷、中卷各103条,下卷102条,所记均是宣宗开元年间到穆宗长庆年间轶事琐闻。每条全用五个字标题,如“李白脱靴事”、“张旭得笔法”、“王摩诘辨画”等。上、中卷记事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卷则杂记各类典故制度。所记大致有:(1)唐代官场中的一些制度和习俗,如宰相沙堤、火城、堂案、堂帖等,还有官场中的称谓,使职的设立及名目。(2)科举制度方面的典故、轶闻,后均被王定保收入《唐摭言》中。(3)官吏、名人的轶闻,如韩愈登华山、李白脱靴等,这一类所占比例最大。(4)社会风俗,如京城尚牡丹,一本有直数万者,流俗重碑志,以重价求文,以及达官争娶士族女等。(5)各地产物,如酒、茶、纸的名品和产地。(6)流行的游戏,如长行、双陆、弹棋、围棋、博戏等。(7)工商业情况,如长安药商宋清、扬州王四舅、俞大娘航船以及安南、广州的外国船等。作者在序中说他编这部书不谈鬼神、报应、梦卜等等,而要“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诫,采风俗、助谈笑”,不过书中仍有少量像“淮水无支祁”、“乌鬼报王稹”等谈怪异、言报应的故事,但大多数皆为唐代人物传说、典故风俗等种.种记载,对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太平广记》征引此书达133处之多。其中“唐衢痛哭”和“怀素笔冢”还被后人引为典故;李勉开脱的囚犯反以怨报德的故事也被明代冯梦龙改编成《醒世恒言》中的“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据《学津讨原》本标点排印,收入”中国文学参考小丛书”。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用古典文学出版社本重印。

苏氏演义

唐代考据辨证类笔记,苏鹗撰。苏鹗,字德祥,武功人,家居杜阳川上,约唐昭宗大顺初(890)前后在世。光启中,(公元八八六年)登进士第。其余均不详。著有演义二卷,杜阳杂编三卷传于世。

《苏氏演义》是一部考究经传、订正名物、解释词语、辩证謬讹的笔记。原书十卷,今仅存二卷,系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由于《永乐大典》误将崔豹《古今注》部分内容刻入《苏氏演义》之中,所以今本《苏氏演义》有些条目与《古今注》相同,但可取材料仍然不少,如卷下叙使臣所持之“节”的沿革,结合文字训诂加以解说,极为详明,可供研究古代名物制度作为参考。另外,像阐释“狼狈”、“滑稽”、“喽啰”、“龙钟”等,也都言之成理,为后代字书所引用。叙述《玉台新咏》所载的曹植代刘勋妻王氏所作的诗中“千里不泻井,况及昔所奉”两句,也较李匡乂《资暇集》所叙为详。

《苏氏演义》的通行本有《艺海珠尘》本和《函海》本,以《艺海珠尘》为好。

今有:《古今注·中华古今注·苏氏演义》,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资暇集苏氏演义中华古今注》,上海书店丛书集成初编本。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作文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作文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95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