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读后感作文精选5篇
刘胡兰牺牲时才十五岁。如果她告诉敌人情报,共产党就会牺牲许多人。她另愿自己死也不背叛共产党,这种精神真可贵!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刘胡兰读后感
她出生在这里,生活在这里,这里是她和敌人斗争的战场,也是她英勇就义的地方。
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就应该在家洗衣做饭?谁说女子就应该文文弱弱?女子也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业。"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毛主席对刘胡兰的评价,也是对她短暂一生的总结,更是对她革命功绩的崇高评价。在刑场上,刘胡兰斩钉截铁地说的那句"怕死不做共产党"包含了多少意义呀!有多少人为了全民族的解放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有多少人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无论如何也不说出党的机密;又有多少人在敌人的逼迫和挑衅下,誓死不做卖国贼。满地的鲜血,染红的不是草,而是人们的心;满脸的泪水,洗掉的不是脸上的污垢,而是内心的悲痛。有多少家庭被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敌人那副丑陋的嘴脸,看着就让人恶心,可比他们的嘴脸更丑陋的是他们的心,自己也是中国人,为什么与革命人士有那么大的差别呢?别人为国家卖力,为国家牺牲性命,而他们却互相残杀,增加了那么多必要的牺牲!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刘胡兰烈士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牺牲了,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刘胡兰烈士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刘胡兰》读后感作文
这本书主要讲了1947年,敌人袭击了刘胡兰所在的村子,乡亲们被赶到了大庙前,敌人逼刘胡兰讲出共产党的情报,刘胡兰没有屈服,光荣的牺牲了。
我想:刘胡兰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正是共产主义的风格。面对锋利的铡刀,她不恐惧;面对凶恶的敌人,她不屈服,她真伟大!敌人三番五次地审问她,她就是不招供。刘胡兰的邻居金忠嫂刚生了孩子,如果刘胡兰假装是伺候金忠嫂的,可能会躲过这一难。但是,她为了金忠嫂和其他妇女的安全,不顾金忠嫂的再三挽留,毅然转身出了门。
刘胡兰读后感
一个个革命烈士其实仿佛是一块雨花石,静静的,深深地躺在泥土之中,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而在其中,有一颗小小的雨花石,她让我感动,她让我震撼,她就是刘胡兰。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10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945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六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来回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在英勇就义之前,她说道:“怕死不当共产党。”
此刻,我仿佛看到刘胡兰穿着粗布衣裳,剪着剪着齐耳短发,眉宇间透露毅力,眼睛怒睁,嘴角微翘,面对凶狠的阎军,昂首挺胸,从容不迫,慷慨就义的景象。我掩卷沉思,一个只比我大两三岁的姐姐,临敌不惧,竟有如此大的勇气,让我由衷的敬佩,而在这敬佩的同时也渗着几分感动,因为他们这些革命烈士的冒死工作,才能有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不禁想高呼:“共产党万岁,革命烈士万岁!” “刘胡兰、黄继光、董承瑞、江姐、夏明翰……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我耳边久久回荡着,回荡着,回荡着……
《刘胡兰》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小说《刘胡兰》。小说生动地叙述了英雄少女刘胡兰短暂而光荣的一生。她经历了凄惨的童年,小小年纪就协助游击队镇-压汉奸,积极向党靠拢,在危险的环境中临危不惧,英勇不屈,15岁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最让我感动的好似刘胡兰面对残酷的敌人的铡刀毫不畏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为党的人民的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因此,毛主席亲自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与刘胡兰对照一下,我觉得自己十分渺校平时碰到一点点困难,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垂头丧气,叫苦叫累。刘胡兰的英雄事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心要向刘胡兰学习,做一个永于拼搏、不怕困难、英勇不屈,将来做一个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的人。 我也希望刘胡兰不屈的斗争精神继续在祖国大地上传诵着,鼓舞着一带又一代的人们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幸福,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英勇奋斗,默默奉献着。
相关文章:
2.《赵一曼》读后感
4.读爱国文章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