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学习心得>

申纪兰人物先进事迹学习心得600字5篇

燕玲分享

申纪兰被人记住,似乎总和政治相关,她是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急先锋,是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申纪兰人物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申纪兰人物先进事迹学习心得600字5篇

申纪兰人物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一)

6月28日,申纪兰永远告别了她所深爱着的土地……

留齐耳短发,穿一身深蓝色衣服,脚上一双黑白布鞋,申纪兰质朴而鲜明的形象,定格在人们的记忆力里,也定格在共和国的历史画册中。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为这位来自太行山区的老人颁授“共和国勋章”。66个字的颁奖词浓缩了她光荣而不凡的一生——申纪兰,初心不改的农村先进模范,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60多年来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为老区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大姐申纪兰

西沟村不少村民和熟悉申纪兰的同辈人,习惯称她“大姐”。按说,申纪兰是个“大人物”。她曾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在周恩来家中做过客,与邓小平合影,江泽民称她“凤毛麟角”,胡锦涛叫她“大姐”,习近平亲自到西沟村去看望她。

同村人却说,申纪兰永远是西沟村的“申大姐”。大姐和他们一起唠嗑,聊的是村里的事,今年地里的土豆、玉米长势,明年谁家娃娃要考大学。村里哪家婚丧嫁娶,办红白喜事还是要找她来主持,有她在场,就什么困难都不怕。

西沟村民的大姐,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妇女的大姐!

新中国成立之初,男女平等的概念尚未形成社会共识,女性权益在不少方面还得不到充分保障。

1951年,22岁的申纪兰被选为平顺县西沟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合作社劳动力短缺,申纪兰便发动村里的妇女下田劳动。

那时,山西农村流传一句话:好男走到县,好女不出院。绝大多数妇女觉得,出去劳动挣不了几个工分,倒不如在家给男人们做饭。

生产合作社记工分换报酬,一个男性劳力可记10分,而妇女只能记5分。“同样牵牲口,凭啥工分不同?”男女间的同工不同酬,不仅极大地挫伤了妇女们的劳动积极性,也让申纪兰感到很不公平。

那就从记分员眼中最难的技术活开始干!合作社的难活累活,申纪兰抢着干,干得比男人还快、还好。几番下来,记分员口服心服,同意给妇女记10个工分。这个消息很快就在村里炸开了锅,妇女们感激她,村里的男人也无不佩服。

申纪兰组织男女比赛劳动,鼓励妇女处处争先:放羊、耙地、间苗……妇女们做得又快又巧,并不比男人差。秋后社里评出21个劳模,其中妇女占了9个,社务委员会认真讨论决定,重新确定分配方法,男女同工同酬!

就这样,“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在这个太行山脚下的小山村里率先实现,而后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1954年,“男女同工同酬”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了中国妇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这一年,25岁的申纪兰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代表中国妇女参加在丹麦举办的世界妇女大会。

申纪兰人物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二)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颁授勋章。沉甸甸的勋章,照映着她初心不改的模样。

“上台领奖的时候我沿路走,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我把勋章戴上,还和我握了手表示祝贺,我心里头热乎乎的!没有想到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非常感动!”申纪兰说:“我是代表亿万农民光荣地领了这个奖,没有共产党、没有社会主义,我就领不到这个奖。‘十一’那天,我还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阅兵观礼活动,参加晚上天安门广场的国庆联欢活动,亲身感受了国家的强大,真是越瞧越高兴啊!我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继续跟群众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奔向小康、实现中国梦。”

在2019年9月20日的《新闻联播》中,申纪兰说,当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人民代表就要代表人民说话,我是基层代表,我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我(的建议)就要体现农民的心愿。

申纪兰人物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三)

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急先锋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抗战时期,她就担任过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的组长。一嫁到西沟村,她就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成了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妇女的劳动报酬要少一半?

申纪兰介绍说,按照当时的分工计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计10个工分,那么妇女只能计5个。不平等的报酬又挫伤着妇女的劳动积极性,很多妇女只愿意干“家里活”,不愿出门参加社会劳动,而这又成为阻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

为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走家串户,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

开始,男社员很多不同意。申纪兰认为,只有干出成果,才能让妇女不再受歧视。

村里本来是男女共同协作劳动的。经申纪兰申请,社里专门给女社员划出一块地,和男社员进行劳动竞赛。男社员认为稳操胜券,该休息就休息;被发动起来的妇女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最后,女社员赢得了竞赛。

这场劳动竞赛在西沟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男社员都开始支持男女同工同酬。

不久,全国妇联、山西省妇联的同志也来到西沟村。一是考察,二是帮着申纪兰出谋划策。在妇联的支持下,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还设立了农忙托儿所,使妇女能专注劳动。

到1952年,西沟村已经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申纪兰人物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四)

是人大制度“活化石”,也是“时尚”老太太

申纪兰被人记住,似乎总和政治相关——她曾13次被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周总理还在西花厅专门宴请过她,邓小平曾和她亲切握手,江泽民称她“凤毛麟角”,胡锦涛特地去她家看望她;而近年来,因为她在“两会”时说了句“我从来不投反对票”,申纪兰无意中又成了“话题人物”。

走在人民大会堂大厅里,申纪兰不停地对我们念叨着新时代之于旧社会的巨大变迁,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想起申纪兰的传奇过往——当了一辈子人大代表,但却坚持“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领工资、不要住房、不调工作关系、不脱离劳动”;她60多年如一日带领西沟人种树……

“今年我带来的议案和建议有关于农村发展问题的,还有怎么加强农村教育问题的,教育是根本啊……”不等记者细问,申纪兰就自顾自地接上下面的话:“我代表人民的利益,参加这次会议就是要把人民的事情反映到中央”“充分发扬民主,办好农民实事”。

她的话很认真,但似乎又别有意味:这是你们想要我说的吧?

不等我们反应过来,一口乡音、看上去很有点“古董”的申纪兰,忽然换了话题:“前两天有中国公民在海外被绑架了吧?朝美的谈判进行得怎么样了?”

万没想到这位耄耋之年的农民老太太,竟然对最新的国际时事了如指掌。原来,自从3月2日到达驻地,一有空她就一张接一张地看报纸,看完了报纸看电视新闻。

既是“活化石”,也追“新潮流”,和她对话第一回合,申纪兰“颠覆”了我们先入为主的自以为是。

申纪兰人物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五)

满口“文件式”语言,却装满了大实话

年过八旬的申纪兰坐在人民大会堂的走廊上滔滔不绝。家事、国事、天下事,随便一个话题就能和你聊上半天,还不时拍打着记者的肩膀。

“我们要感谢党、跟党走”“是党给了我这一切,让我有那么大的荣誉站在这里”。浓重的乡音和一口“文件式”的语言,让人觉得“很老套”。

但耐下心来仔细听,发现她“文件式”的语言中却装满了基层的大实话。关于修建公路侵占耕地,她说:管理好土地也是经济建设,该占的要占,不能让高速公路在天上飞啊;但耕地能不能不占,农业是保证经济建设的啊!

关于村干部选举任命,她也有自己的主意:“一年选、二年看、三年又要换”,村级干部能不能改成五年一任?

看似爱说“官话”的申纪兰,其实对她生活环境里的事,桩桩看在眼里,件件想在心上,时时挂在嘴边,只是她习惯性地套用“文件式”的话语表达。

申纪兰拍着大腿说:“我文化不高,你们是大学生能有大作为,我就在我的范围里发发光。”

对话第二回合,我们在“艰难”中开始体味到,这位一辈子当人大代表的老太太,自有内在的魅力。

    47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