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读书心得5篇最新精选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美国作者塔拉·韦斯特弗所写,上市第一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作者因为这本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篇1】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的书名太喜欢了,读来那么勇敢、那么坚定。据说,这本书的中文书名是作者钦定的。
书的英文名字是《Educated》,这个单词翻译过来是指受过良好教育的,有教养的。整本书读毕,可以很深切地感受到作者为本书起名的深意。作者塔拉•韦斯特弗 ,美国历史学家、作家。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书是她的处女作,也是她的个人自传。
塔拉出生在一个大家庭,她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她的上面有六个哥哥姐姐。在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塔拉的父亲是绝对的主导者。
应该如何形容塔拉的父亲呢?
塔拉在书中形容道:他的手粗糙厚实——那是一辈子辛苦劳作人的手——紧紧抓住《圣经》。塔拉的父亲固执独断,也勤劳朴实。
塔拉的兄弟姐妹鲜有上学的,他们在家里认字读书。父亲讲述给他们的外面的世界是不美好的,是令人恐惧的。父亲将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讲述给他的孩子们,他将与他不一样的一切人都归为异教徒行列,鄙视他们的行为,排斥与他们交往。
塔拉的父亲说:在这个家,我们遵守上帝的戒律。
同时,塔拉的父亲一直存有很浓厚的危机意识,他为即将到来的“末日”进行一切可能的储备,食物、燃料、水,他还将纸币换成硬币形状的银子和金子,装在小箱子里放入地下室……塔拉父亲的储备一直没能派上用场,只是,这并不防碍他继续进行储备。
塔拉的父亲说:当需要的时刻到来,准备的时刻就过去了。
塔拉父亲呈现现给塔拉的世界,让塔拉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自处。
电影《芳龄十六》中,包括薇薇安在内的数十名少女,自出生起就从未见过太阳。她们一直生活在地下,管理者们声称外面是个充满毒气的世界,她们被发现、被施救。少女们听从安排,服从命令,她们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端庄的好姑娘,这样,等她们长到足够大的时候,她们就会被很好的家庭领养,开始她们的新生活。
突然有一天,索菲亚告诉薇薇安千万不能吃分派给她们的“维生素”,索菲亚告诉薇薇安那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维生素”,而是让姑娘们昏睡的强剂量安眠药。薇薇安将信将疑,因为年少时候索菲亚因为害怕而背叛过薇薇安。在索菲亚恳切的目光中,薇薇安最终没有吃下药片。夜晚来临,身旁的姑娘们都进入了深度睡眠中……
影片中的姑娘们生活的环境和塔拉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所不同的是,塔拉并未与世隔绝,她生活在人群之中,生活在阳光之下。父亲养育塔拉的目的,虽然不如薇薇安所遭遇的那般可怕,却是绝对的独断独行。
塔拉的哥哥肖恩是一个可怕的存在,我几乎已经找不到可以形容他的词汇,更令人难过的是,塔拉的父母及家人对肖恩的放任。
“当我彻底接受了自己的决定,不再为旧冤耿耿于怀……我终于摆脱了负罪感。”开始新生活的塔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深深的不安之中,她成了大家庭唯一的背叛者。她不再受控于父亲,也永远得不到父亲的原谅。
整本书中,令人震撼的是这一家人顽强的生命力。车祸、烧伤、摔落,他们历遇灾难,他们逢凶化吉。或许,也正是因为这顽强的生命力,塔拉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女性,一个全新的塔拉。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篇2】
作者以时间为轴线,讲述了个人的成长经历,从家庭到学校,从家人到朋友,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对原生家庭的教育、对家人的看法也在不断的转变,保持自我,改变自我,尝试以两种状态面对家庭和自己到自我的释然。从最初按照父母的安排到不断突破,作者也在不断的自我矛盾中蜕变。
阅读后的感想:自己也是在不断的在想成为的那个人和现实中的自己不断纠结、挣扎,或许主动,或许被动的向前。忽视了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和能成为的人。矛盾、挣扎、妥协,这些只是个人对外界的判断后的感觉,也许“这是一个没有终极答案的主题”,只有“先找出你的能力所在,然后再决定你是谁”才是正道。
坦诚的面对自己,面对现实,从中寻找到答案从而改变自己。原生家庭以及成长经历对一个人来讲,可能影响巨大,但是,真正的困境,还是自己。
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篇3】
半夜三更读完了这本书。震撼震撼还是震撼。
震撼于作者从未读过初中高中竟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如此高的学术成就。
震撼于作者受到哥哥家暴。在懦弱的母亲和偏执的父亲身边长大。最终能够有勇气去接受心理治疗。并且努力成为一个正常人。
震撼于作者能够将自己最最柔弱和软弱(vulnerable)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分享曾经的经历。拓宽世人的眼界
震撼于在作者生命中出现的友善的人们及世界对她的善意。为她带来光明的泰勒。在杨百翰给予心理治疗的牧师。逼着她申请助学金的朋友。善意满满的教授们。让我感受到了世界的温暖。
震撼于在作者生命中出现的丑恶的人们及世界对她的恶意。顺从胆小的母亲。狂暴偏执的父亲。已经无法形容的暴力哥哥肖恩。懦弱无能的姐姐奥黛丽。
原本想把这本书当作爽文来读。看作者如何过五关斩六将走向人生巅峰。可没想到带给了我更多的思考。
"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什当么,那就是你本来的样子。它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剑桥,而是在于你自已。你就是黄金。回到杨百翰大学,甚至回到你家乡的那座从地山,都不会改变你是谁。那可能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甚至也会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一即便是就金,在某些光线下也会显得晦暗, 但那只是错觉。金子一直是金子。"
多少次希望作者能够报警。让主持正义的警察叔叔把这个坏蛋哥哥给抓走。然而她没有。她自始至终都没有去想过这种可能性。她甚至在为了失去亲人而伤心难过颓废。作为旁观者无法去指导或者指责她。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去想象她所经历的事情对于她的人生和思想的塑造起到了多么强大的作用。
教育的意义便是让你不再对自己曾经深信不疑的信念继续深信不疑下去。让你更能去尊重差异并且和这样的差异和平共处。
很高兴看到了作者的成长。惊讶这样的故事竟然发生在大家认为教育发达的美国。感叹作者的勇气。希望此书能够激励更多正在经历同样故事的人儿。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篇4】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一位从大山里走出的美国女孩,塔拉·韦斯特弗所写。
1986年,塔拉生于爱达荷州的“巴克峰”,父亲的家族在山脚下生活了半个世纪。
17岁前,她从未上过学。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她的处女作。然而,它不是一本人生开挂的励志鸡汤,也不是一本小说,它是用相当严谨的态度写的一本自述。尽管读到中间,时常觉得荒谬至极,甚至魔幻。
一个普通人,去打翻自己对旧世界的固有理解,去接触新照进生命中的光。
一个普通人,打碎自己的愚昧、固执、狭隘,走向理性、宽厚、包容。
一个普通人,和原生的世界分离,去走向另一个新的世界。
塔拉选择了内在的自我重建,和故乡巴克峰告别。
01 父亲:巴克峰的主宰
塔拉的父亲是巴克峰的主宰者,他是农场男孩、废品商和狂热分子,在家庭里有着无上的权威。
家里有七个孩子,其中四个都是在家里出生的,没有出生证明,从未去过医院,也没上过学,塔拉是最小的一个。
全家是摩门教徒,一直在为末日降临做准备。父亲提防着太阳变暗、血月出现,夏天把桃子装罐储藏,冬天更换应急补给。他们坚信,人类世界崩塌之时,全家会继续存活,不受影响。
父亲告诉孩子们,离这儿不远有户人家,为了提防政府给孩子洗脑,他们不送孩子去公立学校。于是联邦政府的人,把小男孩和他父亲开枪打死了。这就是可怕的“韦弗事件”。
慢慢的,家里扔掉了电话,驾照到期也不去更换,也不再为家里的汽车购买保险。
全家去亚利桑那州看奶奶,父亲坚持连开12个小时的夜车回家,不料撞上了一个农民的拖拉机。哥哥泰勒撞得门牙错位、鲜血直流,母亲出现了浣熊眼(严重脑损伤的征兆之一),但是父亲最终决定不上医院。
父亲经营一座垃圾废料场,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那里机器简陋,环境恶劣。哥哥们经常捂着身体上割破、压烂、断裂或烧伤的部位,大声号叫着冲进家门。
塔拉才10岁,就被叫到废料场打工,长钉在她腿上扯开了一道大口子。
一家人伤痕累累,瘀青、擦伤、车祸、坠落、脑震荡、腿着火、头开花……但父亲坚持将苦难视为一种上帝的赐福。每一次死里逃生,都是因为被上帝选中。于是得以谴责医疗机构,证明上帝的神力。
在父亲一次次将她推向咆哮着几乎要将人脑袋咬下来的轧钢剪刀时,塔拉恐惧了。她终于提出来:“我要去上学。”
十六岁的塔拉在替父亲工作的间歇偷偷自学,准备入学考试。几个月的努力之后,她收获了一个奇迹:大学入学通知书。
直到塔拉进入杨百翰大学,她发现原来视为禁区的,她所有的认知全部被推翻。比如:建立社交圈,穿着修身的衣服,喝咖啡,居然都是正常的事儿。
还有,那啥啥“韦弗事件”竟然驴头不对马嘴??
父亲来参加她的毕业典礼时,知道塔拉要去剑桥,脸上充满了爱意和恐惧。他说,“如果你在美国,我在地下埋了一千加仑汽油。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你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
父母爱孩子,从来都不是问题。但他们还造就了孩子的性格、划定了孩子的视野,这往往会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02母亲:家庭的守护者
自从母亲从城镇嫁进这个家,就以父亲为生命的主宰。
在苦难的生活中,母亲充满了韧性。她是自学成才的草药师兼助产士,接生的收入甚至超过了父亲经营废料场的收入。全家受伤,都只依靠她自制的草药或精油治疗。
最可怕的是火烧事件。有天哥哥卢克疏忽中把汽油弄湿了裤子,割废料时小火星蹿成火苗,吞没了他的腿。母亲甚至冷静地拿来手术刀切除死肉,敷上自制药膏。
如果不出意料,塔拉的人生会是这样的:十八九岁时结婚,父亲将分给她农场的一个角落,丈夫会盖间房子。母亲会教她草药和助产的知识。塔拉生孩子时,母亲会来接生。接着,塔拉像母亲一样成为一个助产士。
然而,在目睹塔拉受伤和被暴打后,母亲一度表现出了对她求学的支持。
在父亲不愿让塔拉去读大学时,母亲的一句话震惊了她。“在我所有的孩子中,我原以为你才是那个穿越熊熊大火冲出这里的人。我从没料到会是泰勒……走吧。不要让任何事阻止你走。”
母亲是坚韧的,她最终成了企业家,在巴克峰建立了精油事业王国,有许多人为她干活。然而,母亲的灵魂和信仰最终皈依于父亲,她对家里的苦难选择了顺从和视而不见。
塔拉在哈佛求学的时候,父亲和母亲来到校园,他们认为塔拉已被魔鬼控制,是个危险人物。希望她放弃自己的思想,向神圣的天父求饶。
母亲最终选择认为,自己的孩子里获得灵魂救赎的是肖恩,而背叛者是塔拉。
一边是对父母的爱,一边是对是非、现实和理智的看法,塔拉经历着情感的极度分裂。
03 肖恩和泰勒:黑暗与黑暗中的光
家里经常爆发混战。哥哥们就像一群狼。
其中,二哥肖恩跟人打架既凶又狠,博得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名声。
他的性格来自于生长环境,对待自己的女友暴虐而不自知。塔拉对他稍有冒犯,便把她从地上扛起来,将她的头塞进马桶猛烈撞击。
塔拉第一次涂口红,在城里和另一个男孩聊了几句。肖恩便说她像个妓女,揪住头发将她拖进门厅,一顿暴打。
另一个哥哥泰勒,因为口吃,总是沉默不语。他和塔拉的共同语言是听音乐,泰勒常为她播放唱诗班的音乐唱片。
之前,哥哥托尼和肖恩,选择的都是去干父亲教他们干的行当:开挂车,做焊接,拆废料。
车祸事件后,泰勒决定去上大学,他成了家里第一个选择教育的人。
在又一次塔拉被暴打后,泰勒给她一连串的提问:
“你想过离开吗?”
“去我去的地方,去上大学。”
“杨百翰大学接收家庭教育的孩子。”
我们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从未见过那束光。
是否有一个人曾经对你说过:“是时候离开了。”成为那个为你打开窗户的人。
塔拉的兄弟姐妹一分两半——三个离开了大山,四个留了下来。三个获得博士学位,四个没有高中文凭。
04 塔拉:自我的救赎者
这不是一个励志故事,而更像一场心灵的自我救赎。
我们都曾属于一座山,是那座山塑造了我们。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开始思考,那座山是否就是我们的终点?
当踏上改变的旅途,每个人都要接受对灵魂的否定和批判。
这时,身边每个相关的人、生存的环境、还有信仰,都可能会站到我们的对立面。
巴克峰一次次在塔拉的梦里出现,她恐慌、梦游、抑郁、愤怒,几乎精神崩溃。
她想念亲人,一次次挣扎着逃离又回归,甚至最后走到距离大山近在咫尺的地方,只想见一面母亲,最终仍然失败。
从旧的环境里撕裂和分离、打碎自己再重建是如此的剜心刻骨。
能伴随我们的,只有不妥协、不放弃,和在艰难人生旅途中,探寻未知的非凡的勇气。
书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来自于《圣经·诗篇》中的一句话“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
塔拉像鸟一样,最终带着伤痛离开了故乡的巴克峰,飞往自己真正信仰的那片土地。
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篇5】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出自《圣经·诗篇》,这句话本身有双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
非常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听上去很美。
作者的文字也是那么流畅自然。宛如一个镇上路过你的小姑娘,突然开口讲起她自己绵长而又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故事一样。
读者没有什么期待,却慢慢地看见一些活生生的人物走过来,做个鬼脸,转个身又一个个离去。法耶妈妈、爱音乐的泰勒哥哥、满身是火的卢克哥哥还有那个充满着白色和奶油色的奶奶城里的屋子……
一切在爸爸的眼里都那么理所当然,但于我们又觉得不能理解。一个对神的旨意有着如此深刻理解的爸爸在现实中如何一次次失去他的孩子?
被作者的语音深深地迷住了。好希望知道她会拥有怎样的一个未来?
最后献上我在本书中最喜欢的一段,出自塔拉去剑桥做交换的时光。塔拉对剑桥的美充满了向往,她想要留在这里,但她却觉得自己出身贫寒,念想最后终定会沦为一场空而沮丧(类似贫困县学霸对清华北大的向往),她的自卑感被导师察觉:
“You are not fool's gold,shining only under a particular light.whomever you become,whatever you make yourself into,that is who you always were.It was always in you.Not in Cambridge.In you.You are gold.And returning to BYU,or even to that mountain you caome from,will not change who you are.It may change how others see you,it may even change how you see yourself-even gold appears dull in some lighting-but that is the illusion.And it always was.”
(“你不是那种只能在特定光线下才会闪耀的黄金。自身的改变与努力才决定了你是谁,你的本质由你内心深处的内在决定,而不是由是否拥有剑桥的名头决定。你是实实在在的珍宝,哪怕你回到了杨百翰大学,回到了大山的家中,也不会改变你的本质。能否进入剑桥只会改变别人看待你的方式,甚至改变你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不过哪怕是黄金有时也会在某些光线下稍显暗淡,但这只是暂时的,金子永远会发光。”)
无法想象塔拉·韦斯特弗的童年竟是如此扭曲、极端的家庭环境中度过。教育,改变了她的人生,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也使她失去挚爱的家人。人与人之间观念的冲突和矛盾,即使掌握了再多的思想和理论,却也难以破除。主人公难以想象的传奇经历,两个自我的内心矛盾冲突,加上还不赖的文笔,值得一看。
而令我们震撼、鼓舞我们的从来都不是那些荒诞和光环,正如塔拉的轻描淡写一样,而是别的,比如非凡的勇气,不妥协,不放弃爱,以及在探寻未知的艰难人生旅途中,你为自己争取来的开阔与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