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观后感>

《国家监察》第三集个人心得收获_《聚焦脱贫》观后有感

镇圳分享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那你知道《国家监察》第三集观后感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国家监察》第三集个人心得收获_《聚焦脱贫》观后有感。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国家监察》第三集个人心得收获_《聚焦脱贫》观后有感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1

  驻村扶贫是扶贫资源直接传递到贫困村、户的重要途径,涉及项目多、资金量大,一些贪腐官员借机在扶贫资金上“下功夫”,成为他们腐败和“发扬”不正之风的落脚点。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干部廉不廉,党风正不正,群众感受最深刻,群众评价最重要。“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做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同时也是让党的惠民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位的重要手段。我们党所做的这一切深刻体现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本情怀。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回头看我们的清官郑板桥,感悟颇深,小小县吏爱民之心可鉴。但是现在,在反腐败、纠正“四风”如此紧迫的今天,还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人民的名义践踏人民的利益,良心何在?党性何在?

  “蝇贪”泛滥,其害如“虎”。近年来,从“小官巨贪”现象,到基层窝案串案,无不警示我们,“微腐败”也会成为“大祸害”。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严重损害群众利益,严重侵蚀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总书记也曾多次要求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正是着眼于全面从严治党大局、着眼于人心向背的深谋远虑。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下决心一定要打赢基层反腐这场攻坚战,不能以恶小而纵之,不能让小恶侵蚀我们党的清风正气。

  治理基层贪腐,既要下猛药,也要治病根。创新体制机制、扎牢制度笼子,管住“微权力”是关键所在。权力不论大小,只要不受制约和监督,都可能被滥用。针对“微腐败”的特点,要对症下药,在信息透明、流程监管、强化监督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在征地拆迁、惠民资金、工程建设等高风险领域加大治理力度,坚决斩断伸向这些领域的腐败“黑手”,落实好“两个责任”,从而不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让权力健康运行,让干部干净干事。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肩上的担子不轻,承担的责任很重。打铁还需自身硬,唯有一身正气、坦荡干净,才能带领群众一起创造幸福生活。正风反腐是对全党的一次深刻洗礼。广大基层干部增强廉洁意识、法治意识,积极改进作风、依法依规办事,就能挺起共产党人的脊梁,成为群众信任的带头人、贴心人。每一个“廉洁细胞”都生机勃勃,党的肌体就会更加健康有力。顺应人民期待,进一步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我们就一定能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把廉洁政治建设推向新境界。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2

  “小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为确保“点散、量大、面宽”的扶贫资金规范使用,聚焦扶贫领域,强化精准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对胆敢动扶贫“奶酪”的行为零容忍、严惩处。无疑,这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扶贫工作纵深化的开展,与之同时推出了许多政策和举措,并辅以大量的扶贫资金。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不良分子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在面对利益诱惑把持不住,动手脚、玩猫腻,将贪婪的手伸向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挑战党纪国法,让原本惠民利民的好事大打折扣,扶贫资金无法落到真正贫困群众的头上。创新“互联网+脱贫攻坚”监督模式,密织监督网络就是不错的方式。

  建立全省互联互通的12388网络举报受理平台,开设举报专区和曝光平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举报网络;开通省、市、县三级远程视频接访系统,探索并推广聘请信访信息员、绿色邮政、信访直通车等方式;紧盯重大项目资金、重点部门、重点区域,见人、见项目、见资金,保持督促检查常态化、长效化等等如是。势必让责任落实、机制到位、保障监督机制完善,让困难群众获得感满满。

  话又说回来,扶贫领域腐败之所以存在,除了当事人思想觉悟不高之外,更可能是因为相关的监督机制运转失灵,惩处机制有“雨过地皮湿”之嫌。也就是说,严惩扶贫贪腐得有的放矢,标本兼治。要思量督没有及时跟上、监督滞后、缺位、错位问题所在;要探索体制机制漏洞和深层次弊端原因所在;要找到在一定程度存在管党治党不力、压力传导层层递减症结所在。总之,只要用好“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一体化模式和问责利器,定能遏制扶贫贪腐。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3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切实增强“四个意识”。首先,利用书籍、强化精神之钙、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其次,利用网络媒体学习相关会议精神,切实增强自身政治本领,明确思想目标,尽职尽责做好岗位本职工作。

  (二)做到心系群众,不忘初心的组工人。作为组工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在工作中,热情对待每一位来办事的人员,经常探望帮扶户并制定可行的帮扶度计划,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在生活中,我们要心系群众,从小事做起,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主动让座等等,只要心中有群众,我们组工人心中的那盏“灯”将会更亮。

  (三)始终绷紧纪律弦,做干净做事的明白人。严守纪律要求,做到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工作中积极创新,改进工作作风。以“冯新柱案”警示教育引以为戒,严格纪律约束自己,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外出报告制度,坚决抵制各类消极腐败,保证管得住自己的手、管得住自己的腿、管的住自己的嘴。

  (四)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守住底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要求,做到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触高压线,在生活、工作中做到时刻提醒自己,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好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要求,保证过硬的工作作风和纪律作风。

  (五)履行党员责任义务,做合格共产党人。作为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跟党走,始终铭记党员初心、党员义务、党员责任,时刻提醒自己肩上的义务,履职好党员责任。积极干事,认真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4

  随着扶贫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项目与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然而,据媒体报道,一些地方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组干部频频将“黑手”伸向扶贫领域,使脱贫对象的“获得感”被严重剥夺。除了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涉腐基层干部惯用的违法手段外,一些“非典型”的“回扣式”腐败,正在成为基层干部蚕食群众利益的新变种,即“给你争取一碗肉,你得让我喝口汤”。

  扶贫、脱贫工作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我党已经做出了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一些贪腐分子却将扶贫资金当成“唐僧肉”,用雁过拔毛的方式蚕食贫困百姓的救命钱、发展钱,让脱贫实效大打折扣。数据显示,我国还有7000多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如期实现全部脱贫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面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持续发力。村组干部是让扶贫项目、扶贫资金落地的基础性关口,此关若失扶贫大计将受到严重威胁。

  与扶贫开发相关的贪腐涉及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和环节。村组干部吃拿卡要,“有求于”村组干部的村民往往敢怒不敢言,只得忍气吞声受盘剥。“全过程”“微腐败”的扶贫贪腐让村民有苦难言,恶化了基层政群关系。

  扶贫领域的贪腐问题不小,查处起来也有不小的困难。尤其是村组干部,他们不是国家公职人员,甚至不是共产党员,处罚力度很难跟上,导致有些人有恃无恐:“我就是一农民,能把我降到哪里去!”

  村组干部也确实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实际上成为地方政府在村组的“常驻人员”,这让一些乡镇干部直接同流合污,共同打起了扶贫惠农资金的歪主意。

  要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最方便高效的方法就是公开。将扶贫项目、资金的申请、立项、落地等环节完全阳光化,尤其是将落地环节的资金发放、使用情况纳入村级事务公开,让村民一目了然地看清谁家得了多少资金、谁家得了什么项目,用公开的力量破除扶贫领域的贪腐顽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7000多万贫困人口更是重中之重。在大力开展扶贫攻坚的当下,要想方设法、全力以赴,不能让贪腐“黑手”毁了“十三五”定下的重大国家战略

  

    300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