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夏洛克影评_草原上的夏洛克观看心得体会
《平原上的夏洛克》是一部深刻的现实主义乡土文学作品。小编整理了草原上的夏洛克影评_草原上的夏洛克观看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您。
原上的夏洛克影评【1】
《平原上的夏洛克》是一部深刻的现实主义乡土文学作品。
请原谅我用文学作品来形容它,而不是找个电影领域的词汇,因为观影时它强烈吸引到我的就是其文学性。等我回到家在网上搜索到这部电影的相关材料,发现它已经拿下“FIRST青年电影展”的“最佳电影文本奖”,我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除了搜到获奖信息,我还看到一些人已经在网上发布“荒诞喜剧”、“黑色幽默”角度的解读,我认为这些朋友都需要跟我孩子一样加强学习。“荒诞”的创作特点是重情节、轻人物,用归谬法折射原点或主题的荒谬;《平原上的夏洛克》恰恰在人物塑造上极其丰富、深刻,“破案”剧情的原点、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冲突的主题这两样都不荒谬。“黑色”的思想基础是悲观主义,“黑色幽默”也被称作“绝望喜剧”、“病态幽默”,而《平原上的夏洛克》整体情绪平稳、温馨,并无半点绝望、病态,更没有必要如此。
我能理解新人导演对市场反应的不自信,想借“荒诞喜剧”、“黑色幽默”这些讨好小众市场的噱头为影片宣发作突破口(但恰恰从市场角度来看,这个宣发定位的利基市场不存在,见多识广的观众肯定能感受到这片子确实喜剧、确实幽默,但跟荒诞、黑色不沾边);但我不能理解百度百科介绍及其收录的网易网、北青网等成熟媒体的评价也偷懒套用这个说法,难道他们的态度是“通稿给我什么就说什么,反正观众又不懂”?
从鲁迅开始,乡土文学进入大家视野,作品多是从新知识分子视角描写乡土传统与新时代新思潮的摩擦、冲突及融合。乡土文学不特定将乡土人文写好还是写坏,主要看执笔者意图,比如鲁迅写乡村还是沈从文写,给读者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徐磊导演在《平原上的夏洛克》中表现乡土风貌、人物特点和社会关系时,并未作价值导向,而是选择将一切“暴露”在观众眼前:演员就是农民本人、各有鲜明性格、农民该有的优秀品质和局限性都未隐藏,一切“原汁原味”,观众可自行挖掘。你可以说导演无心插柳,也可以说他手段高明,反正结果就是:电影中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立体饱满;两种社会的碰撞震撼人心、其融合令人捧腹但也带给观众反思。
原上的夏洛克影评【2】
影片的故事主线,则是对侦探类型片的颠覆。我们对“侦探”形象联想到的往往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绅士,查案手段更充满着高科技和高智商,比如福尔摩斯和波洛。可超英和占义却是两个来自乡镇的中年老大爷,打扮土气,乡音浓重,开着辆电动小三轮满城乱窜。
这个设定夸张古怪,细想却又合情合理夸,也就自然而然的有了荒诞的喜感。
这几年的国产电影,在故事创新上愈发进步,有将热血青春与犯罪相结合的,有将传统神话故事重新解构的。《平原上的夏洛克》则把现实主义题材,用荒诞悬疑类型重新包装,这有点让我联想起欧美烂仔帮风格喜剧,比如埃德加赖特的《热血警探》,同样也是在一个十八线村镇发生的侦探故事。而当下市场上正渴求的,正是这类在题材上为国产片打开多样可能的商业类型片。
但与此同时,《平原上的夏洛克》又并非一部单纯引入发笑的作品,土味荒诞的故事下,带出了当下社会对善良的讨论,也表现了底层人民最质朴和无私的一面。
超英的好友想都没想就帮他盖房子,超英要找嫌疑车辆,占义帮他探案,也是出于兄弟情义。开的车掉坑里了,一通电话便能让乡亲大老远跑来……片中的所有人,总是下意识的帮助他人,从不去思考“值不值得”,仿佛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当然,最体现人性光辉的角色,还是主角超英。在查案过程中追踪,即便东奔西跑几次都一无所获,还落入各种狼狈境地,他仍是毫无怨言,一根筋儿到几乎不现实。那是因为超英想要的,从来不是钱,而是公正,是道理。
他身上拥有一种固执的善良,因善良,他无法容忍旁人不能获得公道;会不忍心自己养的马被拿去做“杀茬”,会拒绝不属于自己的馈赠,只为对得起良心。也许在某些人看来,超英太傻。但我更愿意相信导演试图传达的:这份质朴到让人诧异的善良,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太久。
现代社会下我们似乎变得更文明,却也变得更冷漠和自私。万事以自己为先,帮助他人前想的是能通过帮助得到些什么。反观超英和他身边的朋友,即便他们不富有,却依然过得很幸福,在不计回报的互帮互助下成为一个温暖的集体。
他们不“高大上”,却也同样对生活有着可爱的追求。超英在房顶铺上塑料膜,倒上水看金鱼时,身上闪现出理想主义的光彩,这也是电影中最浪漫的一幕。
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