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满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满分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满分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满分(精品10篇)】,供你选择借鉴。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满分篇1
我的老家在歙县许村,许村是以许家为“核心”的一个古村落,我就是许家的后代。
许家习俗中,最著名的就是“舞大刀”了。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许家中的“力之霸王”们,便举着把四米多高的“大刀”,走街串巷地舞上一通宵!许家怎样会有这种习俗呢?这个节日又是怎样被许家设立的呢?
这要从唐代的开始说起,那时候,有一位许家的首领,名叫许远。他精通兵法,智勇双全,并创立了许家刀法。安史叛乱时,许远与援军主帅张巡一齐奋勇抗战,保家卫国。他的许家刀法出神入化,使敌人闻风丧胆。在一次战斗中,许远身先士卒,身杀千人,最终因寡不敌众,与张巡一齐英勇牺牲。为了让许家刀法不失传,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英雄,每年正月十五,许村人都要舞大刀,这个习俗一向流传到此刻。
哦,差点儿忘了说正月十五傍晚时分的情景了,午时五时许,看热闹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聚集在高阳桥、大观亭、五马坊一带。大约半小时后,叽叽喳喳的人群突然静了下来,只见一把红色的大刀“砍”过来!密密麻麻的人群立即“砍”出一条道路,随后又跟在大刀的后面。兴奋的人群一齐涌到河边的一块宽阔的场地上,精彩的演出开始了:各部门准备就绪,跟京剧差不多的音调响起,只见四个肌肉发达的壮汉涌上去,一人按住刀把,三人拉着系在刀背上的绳子,大刀开始倾斜,并迅速地转动,像有人在挥舞一般。一会儿,他们又将大刀挥上挥下,有时横割,有时斜砍,还有时来个“暴劈”。四米多长的大刀在他们手上真是“举重若轻”,在刀光闪闪中,我仿佛看到了许远当年挥舞大刀,杀敌如割草般的英雄身影……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大刀”又要转移演出,可惜妈妈要拉我走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大刀”。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满分篇2
老家的春节,总是让我很愉快。
老家是可以放鞭炮的,这也是我喜欢春节在老家过的一大部分理由了。
春节期间,老家大街小巷都有卖烟花、鞭炮的,我经常买一大堆回去玩。有一次,我们喜欢上了用脚踩地上的摔炮。不知是谁先想出来的主意,把摔炮铺在阳台门口,当时正是晚上,阳台没灯,黑漆漆一片,什么也看不见,更别说脚下了。一切准备就绪后,便让弟弟喊妈妈过来。没想到,由于我们一直在一旁”不怀好意”的坏笑,妈妈觉察到了什么,转身走开又去忙自己的事情了。我们只好悻悻地自己去踩“雷”,当鞭炮的火光四射伴着我们的脚舞动的时候,刚刚的一点儿不“如意”已经烟消云散。我们就这样在阳台兴奋地玩了一个晚上……小的鞭炮我玩过,大型烟花我也喜欢。有一次,买回来了几大箱烟花。大人们手里拿着打火机,把引线点燃后便立马跑开。过了一会儿,五颜六色的烟花便在天空开了花。正当我看着天上的烟花的时候,突然有人喊了一声:“看,降落伞!”我向天上仔细一看,立马发现了有什么在向下坠。啊!好多美丽的“小伞”呀!原来这种烟花冲上天还带着一团软软的纸絮,当火药在天空炸开后,这些纸絮也如仙女散花,从天空旋转而下宛如降落伞一般,漂亮极了,浪漫极了!
过年最喜欢的还是红包了。以前都是拜年的时候,小辈跟长辈讨要红包,长辈们图开心吉利也很爽快大方。但说句心里话,这种“讨”要红包的方式真不如这几年在手机上“抢”红包快乐。一到了过年,家族群里就开始活跃了,我们也会拿回被爸爸妈妈关“禁闭”的手机,加入到抢红包的行列,无论这些三姑六姨,叔叔,舅舅在哪里,只要他们有手机,在线,我们都可以通过手机送去语音祝福,最后总不会忘记关照:“赏个”红包呗~,只要红包一出,就看谁的手快,网速快并且运气好,紧接着就是截图晒谁抢的多~有时候一连几个红包同时上,激动地你都不知道抢那个,有时一连几个红包你都慢半拍一分抢不到,开始怀疑人生~一个小小的微信红包,也许就是几元钱,但在除夕夜把我们整个家族联系在了一起,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热闹”。这就是我在老家过的春节,我最喜欢的春节!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满分篇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风俗文化肯定也会不一样,我家乡有很多有趣的风俗,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我们家乡最有趣的风俗之一——龙灯会。
在我们兰溪,到了正月初十,是我们那边一年一度的龙灯会。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一般均有百余桥,长者数百桥,甚至千桥。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目。灯桥下托木板,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
在那天夜里,街上都会挤满了众多的人前来观看。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一起等待着精彩的舞龙灯。远远望去,好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我也在这片“海洋”中等待。终于,在远方有了一片红红的灯火在这热闹的人群中蠕动。我背在爸爸的背上,向远方眺望。“哈!是舞龙灯的队伍来了。”我非常得兴奋,十分期待龙灯在我身边“游”过的那一瞬间。很快,前面的人渐渐散开。只见一条体型硕大的龙,在我的面前游现。
在我们那里,谁也不能从龙灯那里跨过,因为龙灯是具有威严的,谁也不允许有人这样侮辱他。要是谁敢这样做,指不定是一份打。
很快,龙灯在我们的眼前慢慢移动,我们也一步一步的跟着龙灯。想在他身上沾点光……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龙灯会,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亲眼来看看,相信你一定会喜欢这个有趣的活动的!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满分篇4
每次过年时,我都格外快乐。
因为,只要过年,大人们就一定会去买东西,我也就可以顺手取些小玩意。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在平时买,而非要在过年时买呢?这里头呀,可大有讲究。
平日里,大人们都省吃俭用,虽说还不到一块一元硬币都舍不得的地步,但是,至少不会随便给我们小孩子买玩的。可是呀,到了过年就不一样了,大人们出手都特别阔,我们可以多拿些吃的糖呀,卡片呀。总之,小件的东西可以随便拿。在超市里买上了年货,离祭祖也就不远了。记得上一次烧祭祖菜的时候,足有十几个盘子,最中间用的碗放了一条红烧鱼。今年,也是这样。
和日常的吃饭不同,这祭祖的时候,可庄严的多。大人们在桌子正对门口的方向上摆了烛台,和一小杯土用来插香。每个人都一定要拜三次,许几个心愿,像什么出入平安之类的,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把用烛火点燃的香插进土里,再等上一会儿,说什么请神呀,先人的灵魂呀吃饭。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桌上的菜不会有任何改变,也不会有筷子自动在虚空中漫步的灵异事件。外婆说,这是因为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相当于投影出了饭菜,所以对现实不会有任何影响。在这段时间里,所有人不得看手机、电视,不可随便讲话,不然可是对它们的大不敬。吃完饭,就到了放鞭炮的时候了。
每次祭祖,外婆都会拿一大包用黄纸做的“钱”,有的画着鲜红的莲花,有的折成元 宝。把他们放进一个红色的炉子里烧掉,妈妈说这些钱可以让阴间的人花。先人们的灵魂可真幸福啊!每年都有人们给他们送钱。边感叹着,我去看那烈火,像无底洞一样蚕食着纸,那些被吃掉的地方,穿过无形的墙,到过阴间。看着那金黄明亮的火,我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这世间只有这朵放着金光的花可以让事物来回穿梭于阴阳两界,而这花又有一种奇特的包容性,让人忍不住要扑上去。这恐怕才是飞蛾扑火的真正原因吧。送完了黄纸钱,我闲来无事,开始看动画片,过了一会儿竟想起了一件比看电视还要好玩的事,那就是——放鞭炮。
每次早几天的时候,爸爸都会去买一千多块钱的鞭炮。有些时候会少一点,但量也十分大。吃完饭到现在也没过多久,急不可耐的黑夜便侵吞了黄昏的余辉,那的一抹暗红在山尖沉寂,形成无尽的暗。随着第一道光和第一声炮响,黑夜的空间开始被切割,一把把“刀”直冲云霄,随之破碎,最后消失。有时还带点着夜的鲜血。好似炮为刀俎,夜为鱼肉。那砧板上的肉,的优势就是打不碎,再怎么切就是会很快愈合,好似对着空气一样。
十点早过了,放炮的人却越来越多。渐渐的,夜披上了新衣服,带上了新帽子。但是,这些都没有那用几村的灯火做成的鞋好看,红红的,亮亮的。
家乡的春节真让人快乐呀。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满分篇5
公路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带着人们迫切的心情,向各自的家乡飞去······
春节,是我们农材最盛大的节日,按照习俗,每个人都要在节日的前一天回家,为春节的欢庆做准备,不过我们春里的春民大多数都在外地谋业,所以回来时需要时间,因此,刚好在那一晚回到家是不太现实的,故节日那天的清晨,便是村里人回归的高峰期。没等起得早的太阳从地平线上爬起,村里的每家每户便亮起了灯。不论大人,老人还是小孩,都没有丝毫的倦意,神采奕奕。村里的人家便大大小小地行动了起来,挂鞭炮,粘红联,煮早餐···忙得不亦说乎。有的人家还提着几捆鞭炮,待到远处亲人归来,便高高的挂起燃放,亲人们在一片欢腾中相见。
按照我们村里的习俗,春节早上要吃一碗甜面的。村民们便将一碗满满的面倒入嘴中,甜而不腻,回味无穷。饶有味道地咂了咂嘴后,便在那依稀的黎明下,挂上红联。村里有这样的说法,谁家的红联要是挂得最早,那就是好运来的最快的。因此村民都争先恐后地将一张张鲜红的对联完好地粘在对应的门框上,大门上。
挂好对联后,人们便会放响第一个“庆年炮”,便是将一捆长长的炮挂在屋顶上燃放,有兴致的人家还会将鞭炮摆弄成“运”字形或“龙”字形等形状,以企盼新年能交好运,得大喜。就这样,当鞭炮挂好燃放时,天也差不多亮了,在一阵阵耀眼的火光和喜庆的炮声中,淡淡的阳光从云缝间撒下,如同世上的鞭炮绽放出最美丽的光芒。
而我们村的鞭炮在村里的广场上,四跟高达十米的柱子上,缠绕交织着一条长长的巨龙,巨龙张开那庞大的嘴在天空咙叫,在柱子上游走。随着太阳的升起,村民们便陆陆续续地聚集到广场上,仰望着半空中的巨龙,向着它祈祷心中最美好的愿望。不知谁点燃了巨龙的尾巴,巨龙在半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它吐出耀眼的火焰,火焰一圈一圈地将它的身体包围起来,正当它全身被火焰覆盖的瞬间,它变成了漫天飞舞的鲜花花瓣,在天空中缓缓落下。这是全村最美的好的时刻——点燃村里的鞭炮。观完这一出盛事后,村里人便带着自己的亲人,子女去到处游玩,渡过这一年中最美好的一天······
这就是我乡村的春节,它充满了喜庆欢乐与笑声。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满分篇6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风俗。
在我的家乡过年时,家家都去到很远的地方买年货,准备吃的、用的、穿的,大家都很忙碌。
到了腊月二十八时,开始大扫除。我们把家都清理个遍,将灰尘垃圾全部扫出家,然后摆上食物,等待除夕来临。
到了除夕,每家都做年菜。不管到哪里,总能闻到食物的香味,这天还要贴对联,贴年画,穿上新衣,把自己弄得焕然一新,等待元宵。
过了初一到了元宵又一个高潮。元宵这天非常热闹,这一天我们都去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在亲戚面前,嘴里一声声的,新年快乐,恭喜发财,亲戚也总会拿出大红包给我们,我收红包时总会不好意思的拒绝,再收下红包,这样才算礼貌吧,元宵这天我还总是会买很多炮,回到家里放,我先拿出“摔炮”一个一个扔出来,可摔炮的声音比较小,而且才一个,这样扔太慢了,还是一包一起扔才刺激,接着我再拿出“风火轮”点燃,立马往地上扔,风火轮就像陀螺一样,在地上转四周,还散发着火花,还有最重要的“天女散花”放在地上,点燃,它就会像喷泉一样,不过喷出的是火花。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满分篇7
民间有句俗语:“八月摸秋不算偷”。“摸秋”,其实就是“偷秋”的意思。在我的家乡,摸秋的习俗由来已久。
相传,元朝末年,准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这支队伍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一天,他们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就露宿于野外。有几个士兵饥饿难耐,在田里摘了瓜果充饥,于是主帅要降罪于他们,乡亲们得知后纷纷出来劝说,其中有一位老者随口道:“八月摸秋不算偷。”因此,士兵被赦免。那天正好是中秋节,从此留下“摸秋”的习俗,丢了“秋”的人家,无论多少,从不叫骂。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是喜欢摸秋的。中秋节的夜晚,圆圆的月升起来了,吃罢晚饭,我和小伙伴们那块棉花地碰头,然后从在土丘上,商量着偷谁家的“秋”,月升中天、瓦亮瓦亮的,棉花叶子和草上落了重重的露水,如珍珠一般。“摸秋啦!”不知是谁在田野里轻喊一声,于是我们便四散于浓浓月色之中。我拽着弟弟来到钱奶奶家,弟弟说要留在门口放哨,于是我便蹑手蹑脚地走了进去,我缓缓地抬起脚,脚尖似游鱼一般轻轻放下,我始终提着一口气,可怎知刚要成功这写日志,不知从哪冒出一只大黄狗,“啊!”我大叫一声,刚跑到门口,弟弟又不见了,正当我犹豫恼怒之时,钱奶奶却走了过来 ,边把大狗拉走,“都怪我不好,别怕、来、多拿点。”说着,便往家里掏出一些糕点,我红着脸受宠若惊地接受了。
摸秋、摸秋,悄悄偷走了秋日的欢乐与甜蜜。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满分篇8
中国,一个文明古国,论起习俗,可谓“一地一样”花样繁多,单新年习俗,就五花八门。但亘古不变的是那份喜庆和热闹。
在我的家乡,新年从腊月二十几就开始了。二十九家家都准备好年货,门上贴好了“福”,有的人家还挂上了两盏大红灯笼。这天中午,照例要吃顿好饭,还要拜神家。下午就该大扫除,门窗擦得亮亮的,屋顶扫的净净的,桌上摆满了瓜子和糖。小孩子们手中已拿上了大小的鞭炮,大街上整天都噼噼啪啪的。大人们也已经在准备新钞,用来装红包。年前这几天热闹的很。
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晚上是要吃饺子的,一般是肉馅的,吃完了饭就去看看春晚。因为初一要起早,大人一般都不睡,可小孩子就顶不住,把新衣服放在床头,早早就睡下了。别以为一睡就着,家家都放拍炮,鞭炮、花炮,什么震天雷、窜天猴、笛音炮,声音此起彼伏,整整响一夜。
大年初一,凌晨三四点钟,就被妈妈叫起来了,睡眼朦胧的,一看见新衣服立马精神起来。穿好新衣服,好好打扮一番,要去拜年了。先去给爷爷奶奶拜年,再给爸爸妈妈拜。给家人拜晚年就该吃饺子了,正月初一不让动刀,不让说不吉利的话,还不能吃荤。不过白菜馅儿的饺子还可以凑合的。
吃完饺子就要去给本家的亲戚们拜。爸爸和弟弟最累了,要给长辈磕头。女人就要轻松多了,鞠个躬说句吉利话,就完事了。爸爸领着弟弟去拜年,妈妈带着婶婶们去拜年。我做为家中的长女也只能在家待着。爷爷奶奶也不闲着,在门口放好席子,铺好垫子,一拨一拨的人来拜年,贼热闹。我呢,更不闲着,我守在大门口,见有人来,先给他们拜年,坐等红包拿来了。
渐渐的东方泛起鱼肚白,天上还残留着花炮的烟雾,来的人也渐渐少了,大火都困了,来不及吃午饭,一个个倒头就睡,连小孩子也被赶回家睡觉。晚上又是一顿大餐。这一天一大家子的大当家要去请新媳妇来吃饭,表示这个大家庭接受了她,而当院的老媳妇要做陪客,带着新媳妇认当院人。初二,媳妇们要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过了这几天,年也算安静点了,等过了十五,吃完汤圆,年味也就渐渐淡去了。
新年那么热闹,那么让人留恋,不知多年以后这些习俗是否还能保留。但我想,不论怎么变,家人不变,一家的和乐不变,幸福就不变。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满分篇9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若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这首诗是杜甫的《赠李白》,诗中的“青精饭”指的就是我们溧阳的特产——乌米饭。
乌米饭,历史悠久。出现在唐代,那时就叫“青精饭”。在那个时候,乌米饭为道家斋日的饵食。
四月初八,在我们溧阳,是“乌饭节”。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呢!
传说因为是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为了让在地狱被饿鬼关着的母亲吃到饭,想办法用乌树叶捣烂,用汁液染米,煮成乌米饭送去。饿鬼们不敢吃黑乎乎的乌米饭,母亲才终于得以饱腹。溧阳人年年吃乌米饭,就是为了纪念目连这位孝子。
这不,今年啊,我和妈妈准备动手做乌米饭。首先我们采来一些乌树叶洗干净后,我拿起擀面杖在上面使劲儿捣,眼看着就要好了,我体力却消耗大半,我停下来歇息片刻,又继续开始对乌米饭进行裁决。终于好了,我发现绿叶捣出来的汁水,竟是紫色的!
我把一缸汁液中的叶渣去除,妈妈用水兑了汁液,在泡上准备好的糯米。这一泡不知道,一泡等两宿!整整泡了两天!我苦苦等待,时不时去看看泡的咋样了。等妈妈说好了时候,我正美美的想着我是乌米饭的场景。听这么一说。我蹭的一下冲过去,用颤抖的手打开锅盖,我有些习惯的发现,刚泡好的饭,是一种灰灰的颜色,而不是黑的。
我急忙询问,“莫急莫急,看好了啊!煮好你就知道了”妈妈说,我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妈妈铺上一层布,将泡好的乌米饭一层一层的铺在上面。过了十几分钟,我得到批准,掀开锅盖。锅中的一切映入我的眼:一粒一粒米饭,就像黑珍珠,并散着清香,令人垂涎三尺。我急忙盛了一碗,听说乌米饭还有许多疗效呢!补益脾肾,止咳,安神……我先尝了一小口,比狼吞虎咽起来,一边吃还一边嘟囔:“真香!
“乌饭新炊笔饭香,道家斋日以为常”,这就是我们溧阳的风俗——四月初八吃乌饭!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满分篇10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家乡有好多好多的风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家乡的主要风俗——字画和小曲。
听爸爸妈妈说,通渭在一九九二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家乡的.人们家家都悬挂字画,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举办书画艺术节,其中的字画展览活动主要在我们的悦心书画村,书画村有四楼,一楼是大厅,二、三楼是画家和书法家画画或写字的地方,我也去过好几次呢,看见悦心书画村展览了许多字画,并且有许多书法家和画家在那里写的写、画的画。哦,他们字、画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贵,有的一副字画要一、两万或几十万呢。对了,还有买字画的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非常多。
通渭还有一个的风俗,那就是通渭小曲。通渭小曲特别多,可以百听不厌,有火焰驹、十里亭、佰牙付琴、华亭相会、张连卖布等等,最火焰驹好听,我也喜欢。假如你也喜欢的话,你可以买一个通渭小曲碟片,保证百听不厌。我爷爷奶奶闲时总是不忘听通渭小曲,真是两个戏迷,我想,我长大后一定给他们买一套通渭小曲碟片,再买个放碟片的好电视,他们就可以天天看了。还有,随着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现在,家乡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通渭小曲的人,尤其在我们的文化广场,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
哦,家乡还有许多好吃的,乔圈圈、油饼、浆水面、煮洋芋、长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
如果你来到了通渭,别忘了赏通渭书画、听通渭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热情好客的通渭人民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