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观后感影评范文5篇
老炮儿整部影片讲述的,或者说怀念的,正是北京男人的情怀,正是这种情怀,才让北京这座城市在快速发展中,仍然保留着它的底蕴,仍然有那么一些人仍旧试图并始终努力着把这种精神、这份情怀传递下,因为,精神不死,信念长存。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老炮儿观后感影评
严格来讲,这其实是一部方言电,它其中的对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通话。所以,电影院里会出现一些奇妙的状况,在北方人听起来无比正常的儿化音和俚语搭配,却让另一些笑不可支。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听着冯小刚和张涵予板着扑克脸念叨着局气、揍性、你们丫的时候,就如同很多人听天津相声,语调本身就有一种陌生化和文化想象搭配而来的天然喜感。从这个角度上讲,这部看似极具商业卖相的片子,其实还是挺大胆的,因为在这个人人都争取用闹剧俘获全国观众的时候,管虎捯饬的这部电影,有可能因为方言而失去一部分观众。北京话在《老炮儿》中其实是一个角色,而对于很多南方人来说,如果这口足够酽的京片子没能被充分领会,这电影就失去了一大半神韵。
不久前,徐浩峰用《师父》讲述了规矩和时代变迁,某种程度上讲,《老炮儿》是一个当代版的《师父》。规矩,是《老炮儿》一直提及的一个戏核儿,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部电影有一部分讲的是时代变迁和人心流转。斗转星移之后,有些东西徒有其表地留下了,就像冯小刚每天斜腰拉胯地提笼架鸟,仍旧住在祖上留下的院子里,借街坊一根葱,吃邻居一碗饺子,但实际上,这不过都是他自己营造出来的一个小小的乌托邦,他出了那个院子,一切新鲜的气味就都扑面而来,那些霓虹璀璨又浮夸的酒吧,35块钱一瓶的啤酒才是这个消费主义时代的正版logo。六爷端着的范儿,走起的面儿都是自己撑着给自己看,老街坊互相给个脸而已,其他人对他其实连不屑的意思都没有,因为他一直是被忽略的。
六爷的真实身份不过就是个破落小店的店主,内心却还觉得自己是个顽儿主。因为自己的儿子卷入了麻烦,他才得以知道,当下这个时代其实也还有顽儿主存在,只不过已经改朝换代,不是他们这帮自以为是却穷困潦倒的老玩儿闹了,而变成了那些非富即贵的人们。那些人彬彬有礼,出没在厅堂和电视上,从不与人横眉立目,但他们对人进行生杀予夺的不是刀和棍子,而是钱和权力。这一点才是让六爷最不适的。影片最初,有个不懂事的南方小孩找六爷问路,连招呼都不会打,六爷不乐意,但后来,他遇到了一个“懂得礼貌”的人,那个权势方的打手问他,“我能问个路吗?”这礼节讲究得毫无差池,但最后问候他的是拳脚。你看,这就是转变,一切都不同了,哪种是“好人”,哪种是“坏人”呢?
六爷他们小的时候,讲究的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现在,即便杀人也都于无形。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里,连混混儿都迭代了。以前的规矩,无非混杂着一点对于人心的敬畏和蛮力的比拼,现在的规矩,更多的构架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上。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以前的规矩像个笑话,抱持着老规矩的人更像个笑话。在那座停放着豪车的改装车间里,打杂一气之后,张涵予哭着对冯小刚说,“咱什么时候受过这个,真憋屈。”是啊,这不是你们的时代了。人最无法言说的痛苦有两个:心有余力不足和生不逢时。这两个,六爷赶在一起了。他爬在许晴身上,突然就不行了,他用自己的办法想铲事儿,突然也不行了。他成了个废人——生理意义上和社会意义上都是。但他有自己的尊严,也有维护尊严的方式,所以,这电影的下半段,变成了一个男人重新寻回尊严的故事。
这样一来,一旦当执拗变成了执着,那些只有他们老哥儿几个还相信的规矩,就成了一种信仰。最后,冯小刚在冰湖上扛着军刀冲上去的戏,为什么能如此打动人?就是因为信仰。六爷为了信仰,把命送了。这在一个实用主义的时代里,像个神话般令人感佩。中国大银幕的电影里几乎没有信仰的位置,《老炮儿》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中国特有的、世俗化的信仰。
除了规矩和时代剧变。这电影还讲了父子,两代人的失散与和解。六爷经历过一次父权的崩塌,他寻找儿子,并且企图与儿子和解,是对父权的重建。只不过,后来重建的父亲身份与之前有了本质区别。之前,他一直以父之名行控制之实,后来,他还原了父亲本来的应有意义。 这电影发展到后来,由一件年轻男孩儿间的纠纷演化出了另一件事,如果说前一件是作为父亲六爷替儿子解围,重建了家庭意义上的父权系统,那么后面的一件,就把父权扩大化了,变成了某种带有正义感的东西。就像冯小刚说的,“小老百姓,有些事,也得办。”当然,这是冯小刚的火候儿掐得好,管虎在这个时候也按捺住了没把煽情的音乐推起来,所以,听着就很像个样子,他没说什么公民意识的话,只是说了一句平民意识的话。其实这挺有意思。中国银幕上的英雄虽然脱离了高大全,但也没有几个真正像样的痞子英雄式的人物。更遑论那种特别贴合中国现实的,亦正亦邪,半黑半白的人物。比如劳伦斯-布洛克小说里的那种硬汉侦探是一种特别有趣的大都会产物,这些男人沉默、冷酷、把事憋在心里,壳子坚硬,内心柔软,这种形象,在中国,翻译过来,就是六爷的这个样子,讲究、局气、有外面儿。他有他自己的规矩和底线,比如,看见装瞎子要饭的,他也不拆穿,还跟人家逗闷子,看见小偷,教育一声拿钱走人可以,证件给人家寄回去,要懂得盗亦有道。但是他的底线又始终在那里摆着,有时候甚至比很多看似善良的人高出很多,比如,看着有人跳楼,那些看似体面却内心猥琐的人,都起哄,只有他义愤填膺。六爷一直热爱念叨着“好人”和“坏人”,在这个时代里,仍然用这样古朴的方式区分周遭的人,本身就是一种纯真。他有一种小心翼翼隐藏的、生怕别人窥见的、本能的善良,只不过他不好意思直接表达柔软,他只懂得用一种爷们的方式泄露这些。
这电影不是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许晴。这个演员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娇嗔感。她并不是六爷口中的那种“有灵气儿的北京丫头”的典型。她在戏中散乱着头发,斜着眼睛说话,也没能让自己变成一个真正徐娘半老的北京大妞。她确实太让人出戏了,她的形象和气质就与胡同儿无关。对于两个小鲜肉来说,这次使用其实是一种聪明的实验。吴亦凡自不必说,他饰演的角色即便浮夸一些也能讲得通,李易峰的口音已经修炼了很多,但还差着一些东西,也算过得去。其实,从《闯入者》票房惨淡,王小帅发牢骚开始,就有人提出过这样的建议,他们说,如果那些年轻人的角色,让鹿晗、李易峰等人出演,会对票房产生怎样的结果,又会对电影有怎样的损害。不可否认,管虎这样选角,肯定有商业策略的考量,但这一次实验的结果基本是加分的。
总体而言,《老炮儿》真是一部近年来的惊喜之作。管虎用另外的角度和呈现方式描摹了对一座城池、一个时代、一群人心的改变。如果说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中,有一种浓稠的雄浑,人们的命运从县城滚滚而过直奔未来的大洋彼岸,那么《老炮儿》则只在一座城市中,同样写尽了无法言说的沧桑。
这是一部到处充斥着烟头和脏话的电影。有的时候,脏话是一种对对方的羞辱,有的时候,是一种语气,《老炮儿》中的脏话属于后者。这帮老爷们一嘴一个你丫,我操,其实都是用脏话巩固着自己不断流逝的荷尔蒙和渐渐散失的自信心。可能也是因为领会到了这层意思,再加上某些大咖的影响力,这一切都没有被剪掉,这真是万幸。不然,这电影的对白一旦文绉绉起来,也就彻底没了意义。
直接点说吧,中国有一种考察好电影的标准,就是看结尾是否要加一段和电影气质完全不搭的、故意的“明亮的尾巴”,如果有,那么说明这部电影的正片部分足以令人称道,以至于不加那个尾巴都无法过审。所以,我们没必要苛求最后那一小段东西。在我们自己内心的剪辑版本中,六爷死于冰湖上,电影就已经结束了。
当六爷的肉身死于冰湖以前,他其实释放过自己一次。他在辅路上蹬着自行车,看到了那只逃窜出来的鸵鸟。在北京的清晨,这一幕充满了特有的北京式魔幻现实色彩。这个炫耀财富的另类宠物,奔逃出了四合院围拢的笼子,却注定被人俘获在现代化的环路上。这命运就像六爷一样,他决定从自己后海的院子里奔逃出来,重新寻找尊严和内心的安稳,但注定逃不过劫数。
老炮儿观后感影评
养一八哥,顾一小窝,溜冰听书,在胡同里瞎转悠,个性所致总爱管管闲事,冒出来奉劝小偷拿了钱好歹也把证件给人家寄回去,小贩犯了事,牛气的警察来了,冒出来凑了钱讲了理端平了摆一道,兄弟进了牢窝东拼西凑努力给赎出来,一件皮衣,一副臭脸,一口京腔,其貌不扬,气势凌人,有理讲理,重情重义,曾经名镇江湖、街坊邻居都会尊他一声六爷的一老炮儿,本来清闲得很的六爷却因为儿子惹出来的那点事,不得不从陈旧市井的胡同里走出来,深入早已面目全非的现代江湖,不再讲规矩,权利当道,没了义气,多了瘴气,为了亲儿子六爷怀揣着他那套执着有理的价值观趟进了浑水之中,结局冥冥中早已注定,但凭借着执拗的精气神和坚定的信念六爷争了口气。
六爷的儿子晓波碰了飙车富二代小飞的女友,又划了他法拉利的豪车,被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兔崽子抓了,老爹六爷四处打听顺藤摸瓜找到后,和小飞谈了条件,凑钱换晓波,幸得相好话匣子相助,不料娄子越捅越大,兄弟灯罩好心办了坏事,六爷提了规矩一星期后相约PK,晓波被救出,六爷心脏告急,本以为这事就这么了了,没想到麻烦又找上了门,因为一张见不得人的账单,六爷和晓波被围攻,气急败坏讲道义死磕规矩的六爷决定扛起军刀再拼死干一回。最后在窦鹏悲壮凝重的配乐中,看着六爷举着军刀憋着心气揣着那股子宁死不屈的干劲倒在冰湖上时,面对这意料之中的结果,就像身后那群泪眼婆娑操着家伙准备干架的老哥们一样,满满的不忍和心酸。
可以说父子关系是这片的主心骨,因为当年六爷的辜负和不负责,造成爷俩间有了很大的隔阂和间隙,两人基本没怎么相处和交流过,从旧江湖里混出来的老炮儿,六爷骨子里流着的就是大男子主义的刚硬血液,对儿子怀有亏欠,关系剑拔弩张没法多加干涉,任由他放纵生活,爱藏着掖着对儿子的关爱也从不搬到台面上来做来说,只会囔着“六哥”的八哥也就成了六爷对儿子唯一的精神寄托,两人一见面好话没几句,火星撞地球的火爆场面又炸开了锅,直到这次绑架后两人才有机会在餐馆里放下成见沟通一番,两个火药桶的怒火就着理此起彼伏的过度相当有意思,心中有愧的六爷最后还是被儿子的理直气壮给压了下去,酒后吐吐真言,骑脚踏车画画龙,像小时候一样牵牵手,两人的关系融洽了不少,儿子帮老爹挡了棍,老爹帮儿子出了头。但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至理名言,在晓波和小飞身上真是体现得再贴切不过了。
反观小飞更悲催,有个只顾着赚黑钱的老爹,自个也只顾着坑爹,在速度与激情中找乐子,在金钱和权力搭建起的虚无江湖中自娱自乐,带着一群乳臭未干嚣张的毛头小子充老大,但可以感受到缺乏家人关爱,最后一样逃不掉被送国外独自生活的小飞,内心是苦涩的,实际明理的他对六爷心生敬意,有过挣扎陷入颓废的小飞拗不过老爹的势力,他邀来六爷和他谈条件讲规矩,和六爷诚挚的握手,最后看着六爷不屈不饶的举动流下男儿泪,理解他的身不由己。小飞可以算作当今社会的一个鲜明例子,一个物质上啥也不缺的富家子弟,精神层面却有着难以弥补的缺憾,天不怕地不怕为所欲为的玩转生活,造成不可预估老爹收烂摊子的后果,成为下一个“我爸是李刚”的接班人,但重点是在小飞身上还是能让人体会到他内心的无奈和茫然。
片中融入和穿插了很多明了常见的社会现象,除了之前提到过的父子关系,富二代身份,还有小飞撞人驾车逃逸,老爹找关系为他脱罪的过往经历;老爹肆无忌惮的赚黑钱,数字大得顿时让六爷开了眼,纯粹的直称“坏人”;有钱人的大院里养起了大鸵鸟显摆,聊得都是见不得光的那些权利方面的事;看到有人跳楼同情和怜悯之心几乎绝迹,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小人;闹心的事不少正面的情节也不能少了,找儿子时好心的六爷不管真假掏了点钱给路边的乞讨者,最后这姑娘居然奇迹般的把钱寄给了六爷,加上那封有点画蛇添足但少不了的举报,不免有点多余和刻意,却又在情理之中,不过面对如今这愈发冷漠的社会现实还真得提倡点这种温情和正能量,在感叹江湖早已改头换面之时,这片也为观众提供了些许反思和感慨的空间。
现在的兄弟早没了义气纯属胡混,晓波被抓后,他哥们没见个人影撇得一干二净,再反观六爷的那伙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话匣子(在感情面前女人有时真够仗义,身心奉上,不求回报,凑足了钱,关爱有加)、三儿(够男人,有情有义,和六爷一起骑车哼歌,在车库他对六爷说的那句憋屈的话挺让人动容)、灯罩(有点妻管严的倾向,不过还是义气第一),除了这三个知心知底的相好和哥们外,曾经混迹江湖的弟兄们都各奔东西,基本不是为了自个家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烦恼,就是过着平凡稳定的日子,要么就是整天想方设法的赚钱,六爷因为凑钱、凑人干架找过他们两次,凑钱时,生活困难的不是借由推辞,就是实在艰难,看不过去的六爷反倒默默留了点钱,要么硬着头皮在情义和生存间端平了凑了点,有钱的只想敷衍了事,后来凑人干架写信给他们基本都没了回应。
但到了生死关头,一听到消息个个不顾家庭,不怕老婆,放下生意,最后还是齐刷刷的聚集到了一起,虽各有各的难处和不易,但这份发自内心的仗义和情理,没有随着时过境迁而变得淡薄,看着挺欣慰。身为活在胡同里的老炮儿,有着心气和名头的六爷可以时不时的冒出来调解发发善心,仗义相助见义勇为,看不过眼的就打打嘴炮,可以挺身而出的救儿子,发挥老百姓的价值,但就像赛场上的运动员一样,再牛逼也抵抗不过年龄和伤病的折磨,六爷也一样,曾经自个的地盘和风光事迹注定都会随风散去,留下的只有一群年过半百为生活忙碌和烦恼的老爷们,但江湖特么是变了,心气特么绝不能丢,所谓人活一口气,精神永不弃,就像那只摆脱不了自己的命运也要尝试挣脱牢笼争取自由的鸵鸟一样,说什么也要潇洒痛快的在马路上狂奔一次,最后的六爷也一样,因为这是生存的本能和信念。
李易峰和吴亦凡两块小鲜肉的加入无疑为这部讲述硬派男儿血气和唏嘘江湖更迭的电影吸引了不少青少年粉丝和广大追星的女性同胞,为票房一次性买了两份八九不离十的保险。两位演得还不错,李易峰饰演的儿子晓波和老爹六爷在餐馆交流的一段,那种针尖对麦芒气势和理气间的对立、转换非常棒,主要走星范儿的吴亦凡最后的眼泪也挺走心,不过他俩偶像光环的比重依旧很重,倒是坐我身边的两位菇凉本是鲜肉粉看着看着却对脱去外套露出干练身材的张涵予发出了果断路转粉的惊呼。许晴这一相好的角色虽有些娇媚但也不算变扭,各位老戏骨看着都挺入戏。片中脏话连篇,夹带着诸多北京方言,但一点也不会让人反感纳闷,反倒觉得有味道、气势足、特正宗,作为南方人有些字词还得看字幕才能有所理解,不过对于从小讲本地方言长大的我来说,不管外地人能否知晓其意,但在解决麻烦的时候张嘴就来底气真足了不少。
翻看冯导异常丰富的简历,除了是国内赞赏夹杂着吐槽的知名编剧和著名导演外,他还有一个常被人乐道的头衔,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演员,不过一般都是卖个面子撑个场子出来露个脸客串一角,但印象基本都不浅,除了那张刻骨铭心的脸,那强势的架势和派头立马就能轻而易举的钻进观众的脑袋瓜子里,不过这次在《老炮儿》中冯导破天荒的做了回主角,凭借自个出挑的魅力和自然的本色表演硬是抢了职业演员的饭碗,让不少本不看好冯导演技的人顿时刮目相看,好感度一路飙升,六爷就像是为冯导量身定做的角色,那种面对纷乱世俗现象和阴暗社会见闻的硬气真有几分他生活中“小钢炮”的风采,毫不掩饰,直来直往,绝不忍让。
老炮儿观后感影评
这部近期入围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与最佳男主角提名的大热影片《老炮儿》,着实是导演管虎与演员冯小刚的实力合作。早先在威尼斯电影节预热,获得国内外媒体的一致好评,外国媒体还给出了联想到《老爷车》的高度赞誉。国内影迷们更是因为冯小刚导演的再度变身演员,饰演一位跟自己个性相仿的北京顽主,而从对该片是又敬又爱。
在多伦多电影节期间,除了两位年轻演员吴亦凡和李易峰的缺席,其他主创悉数到场,更是令北美首映会场上,充满了硬汉大叔的型男气氛。首映过程中,观众们几次沉浸于紧张的剧情之中,而冯导演的出色演绎,更是令人为之动容。这样一部关于北京城里“老顽主”的故事,背靠城市文化,立足人物个性,刻画了时代变革的冲突下,小人物的命运。文艺的内容主题,商业的处理手法,可谓是两头讨喜。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日本导演北野武也有一部新作《龙三和他的七人党》。小玄儿是9月份看《老炮儿》在先,最近才看《龙三和他的七人党》在后,突然对这两部,故事背景不同,但是人物矛盾冲突十分相似的影片,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可以说,在看了《龙三和他的七人党》之后,反而觉得《老炮儿》更具独特的魅力。当然小玄儿并不是要在此类比谁更出色,而是两部文化背景不同,人物矛盾相似,结局却又迥然不同的故事,让我们更有必要去深究其中的缘由。当然,这里主要还是谈谈《老炮儿》里的“六爷”。
你很难从这个花白胡渣的中年人身上,看到往日里,那个大人都不在的年代里,孩子们称王称霸,肆意茬架的时期,这位“六爷”到底有什么本事。而影片的开场,就是一大早,正准备出门遛鸟的“六爷”被一位年轻小哥问路的桥段。对于不礼貌的问话,六爷很是不满,张嘴就是骂骂咧咧,一副不饶人的架势,但是最后,还是告诉了人家怎么走出胡同。
这位人称“六爷”的北京大爷,老朋友都称他为“六哥”,骨子里透着:“人家不拿咱当回事儿,咱自己得拿自己当回事儿。”。北京爷们儿硬气的态度是要坚守的,但是也绝不会在小事儿上,难为人。那不是大老爷们儿干的事儿,不去跟年轻人一般计较,更何况是个连路都不认识的愣头青呢。
而撞见胡同里的小偷惯犯,“六爷”也是仗义执言:盗亦有道。讥讽着现如今的小偷,没有道义,财劫了,身份证怎么也得给人寄家去。虽然这劫财的祸事已经发生了,但是这顺手的人情,“六爷”必须管,而且管的在理,管的硬气。
老炮儿观后感影评
昨晚刷夜到四点,接着考了一上午试被虐得稀里哗啦,下午看的电影。想想看半年才看一次电影,还是写点什么。刚答完卷子自带论述题风格莫怪。
首先说说老炮儿所执着的理。个人觉得这是一种和道德有部分重合、但又不同的精神要求与行为准则。要按规矩办事,比如小偷偷了钱包要给被害人把证件寄回,问路要叫人,当众扇了别人耳光要被别人扇回(?),朋友有难须仗义,茬架下手要有轻重、领头者要能控制得住,听到看热闹者让人跳下来要喝止,看到别人需要钱时能帮就帮,以及一诺千金。有些是大家心里的公德,不做就是缺德了;有些是高于道德的要求,可能归于交往的礼仪和教养,不照做,别人可能不至于质疑你的道德,却会评价你“不会做人”;有些就是老炮儿混迹江湖对各行各业一些见解了,主要是凡事留有余地,别做绝了的意头。
电影想要描述的是这种规矩的丧失,但我觉得,随着时代的发展,规矩在减弱,但公德仍存。张学军问晓波除了钱和女人还图啥,晓波说图开心,但别人开不开心就管不着了。其实这种价值观本身就排斥了那些“不会做人”者,交往凭兴趣,自己被分到了一个和自己接受度最相近的群体里;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不得不与“不会做人”者打交道时,如与自身发生纠纷,大可在恰当时机言辞严厉地批驳几句;如是因别人的事看不过眼,不太严重的事情,有心的说两句,众人心里其实都有杆秤;无意的便无意吧。这不是老炮儿说的怕事,而是现代社会社会责任加重对公民个人责任的减弱。严重的纠纷靠警察解决(由于种.种因素不能解决的不讨论),各人对各人自身负责。不是每个见义勇为者都能顺利解决问题,自身不受伤害还能领到奖金与锦旗的。各人出于自己的良心做自己能做的就好(比如那个让人别喊的女孩儿),而这个能做的衡量标准永远在个人,而不在老炮儿。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的行为背后有什么故事。
然后简单说说角色。老炮儿这个角儿对我来说还是仪式感太强。他对外人有着一套及其严格的规矩,对自己却是“过的事咱不提了”。这样的内外不统一不应当被自己内心的理所鞭挞吗?所谓设身处地,这套被他执行了几十年的规矩,缺乏自省与反思的磨砺必然是难以持续的,那么这套规矩又是在什么的支持下沿用呢?自身与外部冷酷的割裂吗?逃避没有用,只有人们开始谈论某个话题,该话题才有解决的可能。
小飞给我的感觉是个叛逆的中二少年,缺乏父爱与关注,崇尚侠。最后他流泪的一幕大概是全剧的升华,老炮儿精神的延续。虽然我个人觉得,要让一个人懂事何必经历这么戏剧化的结果,断绝经济来源好好看管上两年学工作两年,自己吃过苦就知道社会现实了。当然放出吃苦的前提是根要正了,而我并不觉得老炮儿精神起到了正根的作用(看看晓波)。
晓波最后对着鸟笼的一笑让我觉得非常惶恐。老炮儿不在了,晓波开始了新生活,开着酒吧养着鸟笑得无比明媚。一切似乎都被遗忘了,大波折没有在他眼中留下任何沉淀。
再说说演员。冯小刚和张涵予两位浑身是戏,导演的意图通过二位的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至,两人对戏的时候简直看到爽得飞起,不多言。吴亦凡感觉被导演开了挂掌管了一个代表剧情走线的角色,于是我们看到他从狂霸酷炫拽到乖巧而顺服,从头帅到尾,表情和动作都还不错,但仍没有到行云流水的地步。李易峰给我的印象就很淡薄了,没有特别精彩的地方(喝酒拍桌那段本来应该是个爆点的,但戏感还是不够),不过除了最后一幕的自带偶像剧画风一笑出戏(不知是不是角色要求),别的都还好。张一山(没认错?)很自然。
作为一部方言大片儿,吴李二人没有京腔还是有点难受。吴身份设定南方,不要求口音就不要称老爷子了;李的京腔没养起来就说不过了。
整部片子个人认为画面最美的四幕:起居室里白毛衣的脊背(私心),老炮儿赴约时的晨雾与光线(还是雾霾==),冰湖上老炮儿远景侧影;老炮儿倒下,朋友冲上来的俯拍。
这部片子戳我的哭点还蛮多,从三老头在车库里亮刀开始就时不时不可抑制地流泪。但问我为什么也答不出来,大概是影片压抑情绪的爆发多于感动?
总体来说,有吸引人之处但价值观有冲突吧,所以给三星。
《老炮儿》观后感
从前看电影,总是抱着取乐,看热闹的心态,片子看过就过了,就算当下有感动,转眼,便也忘了。看《老炮儿》,也是机缘巧合,不知道是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还是它所带给我的共鸣如此之大,使我竟从中看出了些许之前观影未曾发现的感触。
先说些整部影片给我影响深刻的几个节点吧:
鹦鹉,它是贯穿了整部影片始末的一个关键形象,我在这只鹦鹉的身上看到了六爷,六爷儿子所灌注的全部情感,它也承载了整部影片的起程转折,从影片一开始六爷拎着它串胡同,教它叫“六哥”,通过它引出六爷儿子的话题,再到影片后半部分六爷被抄家,鹦鹉惨死,最终推动剧情到了高潮,六爷找回了失落或者说压抑了很久的精神,并最终在这精神中找回自我,回归圆满,影片结尾,六爷儿子开了酒馆,也养了一只鹦鹉,教它叫“爸”,鹦鹉的那声“爸”,既象征着六爷儿子对六爷的认可,也象征着六爷的精神最终延续在了儿子的血脉中,并与他融为一体。
鸵鸟,很大一部分象征着六爷的情怀,曾经的江湖热血,曾经的意气风发。从影片中多次提到六爷偷偷看鸵鸟,与鸵鸟对话,告诉鸵鸟有机会一定要跑,可以看出,六爷对鸵鸟想说的话,大抵也是给自己说的吧,这只鸵鸟被禁锢在四合院的笼子里,不能施展,不得自由,这正是六爷近况的真实写照,六爷作为曾经京城里类似“带头大哥”般的人物,该是经历过何等的波澜壮阔、激烈曲折,他的内心一定是不甘于平静,不甘于平淡的,但是日子、生活最终将他的心束缚,就像那只鸵鸟,不甘心,却又屈服于现实。所以,影片最后,当六爷骑着自行车约茬的路上,看到逃跑而出的鸵鸟,六爷的兴奋、激动、洒脱全都洋洋洒洒溢出了屏幕外,他大笑着让鸵鸟“跑啊,快跑”的时候,不也正是对自己的感慨和拥抱吗?最后一次,六爷穿着曾经的“战服”,背上军刀,遵从内心,直面所有,他也是快乐的吧,仿佛又回到了过,可以自由挥洒、毫不牵挂的岁月。
军刀,在电影里只出现过一次,就是在影片最后,影片中由话匣儿第一次提出,告诉六爷儿子,他的父亲,六爷,曾经的风光岁月,这把军刀大概承载了六爷全部的精神,一个北京爷们儿的气概,一个北京老江湖的规矩,一个男人的灵魂。影片最后,六爷步履蹒跚的走过冰面,走向对方时,他缓缓取下包裹军刀的布套,缓缓从鞘中拔出军刀,完全表达了他亮出的精神,也正是这精神,最终在他心脏极度承压的情况下,支持住了他的身体,并最终重新站了起来!那一刻,我已经热泪盈眶,镜头里慢慢给了军刀完整镜头,六爷举着它,仿佛举着自己的信仰,而那一刻,我知道,这世上,即使躯体不在了,精神却将长存。我们最终留给这个世界的只有我们的精神,我们的信念。这把军刀,代表了那个时代北京男人的风骨,代表了所有仍然保持信念,保持精神坚定的奋斗下的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