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青少年宫的故事征文教职员工、学员范文精选4篇_不忘初心70年奋斗经验主题征文
近日,我与青少年宫的故事征文活动广泛开展,叙述70年奋斗历程,以不忘初心,牵手未来,让孩子成长得更好为主题,让我们看到了青青少年职工的心理历程,他们的所思所悟。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我与青少年宫的故事征文活动教职员工、学员范文精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与青少年宫的故事征文活动教职员工、学员范文精选4篇
少年宫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者:蒋秋
1998年12月,我从四川重汽集团公司组织处副处长(主持工作)任上,调动到重庆市少年宫担任宫主任,那一年我38岁。
甫一上任,我的心情就像当时的天气一样阴沉。彼时的重庆市少年宫建宫已43年,限于政府当时的财力,宫内的活动室绝大部分都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陈旧房屋,部分房屋甚至被鉴定为危房。更为致命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重庆市少年宫曾与一家房地产公司签订了原址联合改造协议,因房地产公司中途毁约,已开挖的建设工地一片狼藉,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教职员工的士气。
然而,如何筹措市少年宫改造项目资金,成为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已经记不得经过多少次艰辛的谈判,最终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给市少年宫下达了3000万元的授信额度,专门用于改造项目。与此同时,我们多次与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沟通,通过市两会提交的提案建议,呼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与改造。我们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市少年宫顾问(市级老领导)、知名学员(庞中华、李云迪)、少先队员代表多次给市领导写信反映市少年宫改造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希望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有力支持。
经过4年多的努力,在我的办公桌案头,相关情况汇报材料堆了一尺有余后,市少年宫改造工程出现了转机。2002年下半年,市委书记、市长和常务副市长在商议新兴直辖市的文化设施建设工作时,将市少年宫纳入了备选项目。2003年4月,经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通过,市少年宫原址改造项目被列为重庆市首批十大社会文化设施基础建设项目。2004年6月1日,市少年宫原址改造项目破土奠基,成为了全市首批十大社会文化设施基础建设项目中第一个动工的项目。
在项目的前期准备和施工建设阶段,我和市少年宫的工作团队殚精竭虑,相继克服了居民拆迁、异地办学、施工安全等系列棘手的问题,改造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最终,投资1.6亿元、建筑体量2.8万平方米的少儿科技综合大楼和环境改造工程顺利完成!
2006年6月1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新改建完成的重庆市少年宫举行了隆重的开宫典礼。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贺军科、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王鸿举和一名少先儿童代表共同按下开宫启动球时,无数只彩色气球腾空而起,上千名少年儿童的欢呼雀跃,那一刹那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感觉所有的酸甜苦辣和艰辛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临近退休之际,我又开始为重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项目建设忙碌起来。然而,这一切又与20年前不同,为建设一个满足青少年成长体验、创新实践、文化娱乐、对外交流、权益维护等多方面诉求,并与直辖市地位相适应,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内陆开放高地目标相匹配的综合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被纳入民心工程予以加快推进。
新的活动中心位于环境优雅的园博园内,占地面积150亩,与现在市少年宫占地38亩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目前,前期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预计该项目将于2019年6月动工奠基。
盘点自己在重庆市少年宫的工作历程,心里感到非常欣慰,我有幸见证并亲身经历了重庆市少年宫这20年的发展历程,为她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了我的青春与心血,重庆市少年宫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也会为自己是少年宫人自豪一辈子。(作者为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副会长、重庆市少年宫原主任)
孩子们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
作者:刘敏
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懵懂的我1987年踏进全国青少年贵州活动营地的大门,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那时贵州营地初建,我的工作主要是接待服务好青少年。
30多年与贵州营地共成长,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心系营地未来发展的女干部、女领导。贵州营地的发展如潮水一样有起有落,如何保住青少年阵地,如何发展好全国首批的青少年营地等等问题,成为我们这代人需要解决的问题。保住青少年阵地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地走服务青少年这条路。从前一任的领导开始就不断地在探索,不断地向沿海发达城市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营地取经,寻找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发展之路。
贵州属于中西部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校外教育资源比较缺乏。为了给大山里的孩子创造放飞梦想的机会,我们尝试组织全省各地的孩子们到贵州营地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2007年第一届“贵青杯”在贵州营地全员共同努力下开展了,当时只有几百人参加。大家都质疑,这样的活动还能开展几次,这条路走得通吗?甚至在后来的几年因为活动资金不足而停办了几期。
再难也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也要走下去。作为当时领导班子成员,我们坚信“一切为了孩子”,只要坚持把活动搞下去,让社会各界知道,让上级领导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我们的路就没有走错。事实胜于雄辩,20年一步步艰辛走来,不断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影响力不断扩大。现在,“贵青杯”全省青少年教育系列活动得到了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已覆盖全省三百万青少年,直接参加省级展示的青少年有五六万人。最让人感动是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大班开始一直到初中、高中都还坚持参加我们活动;有的学校、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一直坚持送孩子们参加我们的合唱大赛、器乐大赛等比赛,他们的坚持就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真正实现了“放飞孩子们梦想”的初衷。而我的梦想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实现孩子们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在历任领导、老同志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也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外门汉”,成长为一个宣传校外教育工作的“宣传员”。
与此同时,为了让贵州留守儿童同样可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自2001年起,贵州营地在生存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每年自筹资金几十万元免费(含留守儿童往返交通、食宿、活动等)连续十一年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影响和覆盖青少年达20余万人次,每年到贵州营地参加活动的留守儿童在400多人。此项活动对留守儿童心灵智慧启发、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每次接触到这些留守儿童,看到一个个稚嫩的小脸和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唤和渴望,我就更加坚定了开展留守儿童夏令营这行活动的信心,希望可以让更多的孩子沐浴在阳关下,感受党和国家、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每年举办留守儿童夏令营时,贵州营地都会全力以赴,用饱满的热情为孩子们做好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每次看到孩子们写的心灵感悟,我们所有的人都感同身受,热泪盈眶,那一刻我们感到我们所有的投入、付出都是值得的。
孩子们在这里放飞梦想,我在这里实现梦想。
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贵州营地已成为贵州省综合性青少年社会体验活动场所。拥有3幢营舍、2个学员餐厅、 20间拓展营房和32间教室,还建立了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交通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和农耕体验基地,创新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活动,每年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先后成为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医科大学大健康学院等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曾获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团中央、教育部等十部委评选的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优秀团队奖。由贵州营地创意组织的“贵青杯”“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留守儿童公益夏令营活动,多次获得全国青少年活动优秀案例奖,并在全国青少年宫系统做经验交流。
现在的贵州营地不仅“绿水青山”,而且到处鸟语花香,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从这里起锚远航。(作者为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副秘书长、全国青少年贵州活动营地主任)
我与少年宫的故事
作者:宋丹羽
丰台区少年宫,我童年快乐的摇篮,少年宫陪伴我成长,我童年所有的美好记忆都是和少年宫联系在一起的。今年她迎来60华诞,而我也从一个稚嫩的孩童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我从很小的时候到小学毕业的十年间,几乎每天都在少年宫。在这里的操场上玩耍,在这里上幼儿班,在这里学钢琴、学英语,在这里参加各种活动,对这里我像家一样得熟悉和喜爱。毫不夸张地说,我是在少年宫长大的孩子。
我3岁半开始学习钢琴,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先后获得过北京市“希望杯”钢琴比赛一等奖;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一等奖;北京市学生艺术节艺术之星;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银河之星”,登上过维也纳金色大厅和国家大剧院的舞台。钢琴给我带来了数不清的荣誉,让我受益匪浅。
我的学琴之路就起步于丰台少年宫,启蒙老师是刘晓宇。我和刘晓宇老师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她却为我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教会了我很多的基本知识。从识谱,到最基本的手型和指法,音阶、《哈农》手指练习,再到一些简单的小曲子,刘晓宇老师每次上课都极其耐心,不厌其烦,一遍遍为我示范,纠正我的错误。如今我可以演奏像贝多芬《悲怆》、肖邦《叙事曲》这样的高难度作品,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当年给我打下的扎实的基本功。
少年宫的琴房,是我记忆中永远不会忘记的地方。上小学的时候,几乎每个下午都会在这里练琴,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从没停歇过。在那间小小的琴房中,我曾掉过眼泪,因为总弹错音挨过爸爸的臭骂,也曾因为练习太过枯燥想过放弃,但我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当悠扬的旋律从那间琴房中传出,是我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能在日后在钢琴比赛中获奖,甚至能够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演奏,在那间琴房中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一切都是值得的。
少年宫的英语班,是我和少年宫的又一份缘分。少年宫的英语班是我童年唯一上过的“课外班”。从小学起,我就进入了李丽老师的英语班,开始进行系统的学习。从最基础的三册剑桥少儿英语,到后来专攻语法的新概念英语,再到上初中时的剑桥中学英语,我的英语水平逐步提高。英语复杂的语法和种类繁多的词汇有时会让我感到枯燥乏味,但李丽老师总能用一个个幽默风趣的小笑话或是通俗易懂的解释让我重拾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背单词绝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只有你充分的理解,并能够灵活使用甚至是能举一反三的时候,才能达到背单词的效果。”李丽老师当时对我讲的这番话,一直到今天,都被我视为背单词的准则和“宝典”。
在和李丽老师系统学习英语的同时,我还加入了少年宫的“外教口语俱乐部”。在口语俱乐部,我们在外教老师的带领下,每周讨论一个话题,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对这个话题的想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能力。我凭借自己“能说敢说”的优势,和几任外教老师都打成一片,也很快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能力。因此,在上课或表演英语剧时,老师总是会放心的把最复杂的问题和最难的段落交给我来完成。通过这一次次的锻炼,短短几年时间,我的英语口语水平突飞猛进。
在少年宫英语班学习的这几年,老师们的教导鼓励,增进了我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英语成绩越来越好,在中考时考出了英语满分的好成绩,如今成为了一名学习外语的大学生。
现在回想起我在少年宫学习的几年,真的是快乐和幸福。
少年宫的活动丰富多彩,给我提供了许多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跟随少年宫乐团,我到过维也纳金色大厅,在翟鹏老师的带领下登上了无数音乐家梦想的舞台;我还作为文化小使者到英国参加交流活动;在北京市学生艺术节比赛中,我作为乐团一员,和队员们团结合作取得了好成绩;在少年宫的一次电影音乐会上,在李继承老师的辅导下,第一次尝试钢琴和萨克斯合作演奏,既有趣又学到了新本领。
由于英语口语成绩出色,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幸被中国电影家协会选中,作为少年儿童代表,赴印度参加第十七届国际儿童电影节,并作为中国儿童评委,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童一起观看不同国家的影片,一起交流讨论。
这些机会,使我走出国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登上了梦寐以求的舞台表演,让我的童年有了一个个非常难忘的经历。
现在,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但是少年宫的一切早已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时常想念少年宫的琴房、英语教室,想念舞蹈室里小朋友优美的舞姿、乐团里悠扬的器乐声,更想念亲爱的老师们:我的幼儿班英语老师谷春玲,我的英语老师李丽,钢琴老师刘晓宇和翟鹏,在乐团辅导过我的李继承老师,还有经常主动让我使用琴房的付蓉蓉老师和王小蓓老师……老师们,是您们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和鼓励,我爱您们。
丰台少年宫,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我相信她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不忘初心70年奋斗经验主题征文
致敬,我心中的圣地
作者:于和平
我是幸运的,因为几乎全部的职业生涯都在从事着我所热爱的少年儿童教育事业,有的时候工作之余我会静静的望着这幢百年小洋楼,自从1962年天津市委将她拨给少年宫使用以后,她便成为了多少人儿时记忆中的标识,见证了多少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又承载了多少代少儿工作者的情怀。
回忆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最让我感到畅快淋漓的,是我在活动部的那些日子。那时新世纪的钟声刚刚敲过,我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把一个个头脑中的“活动”创意变成了现实,越做越大,越做越受欢迎,不仅得到成千上万孩子和家长的响应,也获得了业内同行的高度赞扬,一次次被媒体追逐关注,屡次受到市级乃至中央领导的肯定,让我们备受鼓舞。那时我觉得,被认可,就是我的动力。
记得那些年受错误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和学校给孩子们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刚一接触到“参与式”理念时,我们就第一时间将它引入到了中国,就在少年宫的多功能厅里,联合国官员及教育专家认真接听儿童维权热线,大声对媒体宣布说,按照联合国《儿童权力公约》规定,玩是儿童的权力。听到游戏被“合法化”,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做主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那时我觉得,能使孩子们更快乐,就是我的动力。
迈入新世纪,创新能力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迅速引进全球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并且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普及这项活动,看着一届届的孩子们在国际舞台上激情飞扬,与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孩子们一起,尽情享受创新思维挑战带来的乐趣,那时我觉得,能给给孩子们最好的,就是我的动力。
世界是大人的,也是孩子们的,怎样让孩子们有主人翁的感觉,我们以母亲河为坐标轴,以画笔为马,带领孩子们驰骋于各大工厂、企业,让孩子们通过画家乡,亲身了解家乡现代化发展的日新月异,通过关心家乡发展,感受时代脉动,体味父母付出,帮助他们树立起明晰的人生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梦幻中的海河”成为了全国第一个拥有品牌的大型少年儿童系列活动。当各大企业纷纷要为孩子设立专项活动基金时,那时我觉得,能正向影响所有孩子的将来,就是我的动力。
每当各种危害来临的时候,最容易受伤的就是孩子。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看着孩子们遭受着苦难,我们的心始终揪着。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我反复地问自己。终于“母爱无界,大爱无疆”活动的构思浮现,我们在儿童节前夕招募甄选了一批“爱心妈妈”,把灾区小朋友代表接到了温暖的家里过节,此时他们最需要的不是礼物,甚至不是赞扬和鼓励,而是实实在在的妈妈的爱。在“天津妈妈”的带动下,全国瞬时间涌现出了许多“爱心妈妈”,那时我觉得,能关心帮助更多的孩子,就是我的动力。
放眼天津市少年宫的历史,全国最早最创办的少年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后最早一批恢复工作的单位之一,小红花、儿童画的诞生地,第一艘航模、舰模的起航地,国际象棋大师宁春红、女高音歌唱家关牧村的成长摇篮等等。到了我们这一辈了,不禁要扪心自问,能为历史留下点什么呢?其实,所谓事业的动力早就成为了一种内在的精神,一种传承,融在了血液里。它是情怀,是热爱,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性;是责任,是担当,是每一个时代赋予少儿工作者的使命感;是传统,是精神,是拿起了就放不下的担子。我们能做的就是倾尽全力跑好自己这一棒。(作者为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副秘书长、天津市少年宫主任)
我与青少年宫的故事征文相关文章:
5.成长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