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最新(10篇)
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它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范文,欢迎借鉴学习。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1
直播中,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通过观看直播,孩子们了解了航天员们在中国空间站的生活工作环境,感受到了宇航员们勇于挑战,探索未知的航天精神。
在观看航天员们在空间站里演示的“水膜张力实验”“太空转身”“水球光学实验”等实验时,同学们发出了阵阵惊叹,从中感受到了宇宙的奥妙,体验了科学探索的乐趣。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2
今天我们看了在太空空间站中的三位航天员的亲自授课,令我对奇妙的太空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令我十分震撼。
太空授课的主讲老师是王亚平老师,她先给我们普及了一个重要的知识——微重力。在这种环境下,没有被“固定”住的东西都会飘浮起来,非常神奇。在这种奇妙的环境下,亚平老师与“工具人”进行了多个实验,如走路、转身、水膜实验……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怎样在太空中转体。一次次的试验这令我大为震撼与惊叹,同时也产生很多疑惑,面对这些疑惑,CCTV的张老师对此进行了讲解,非常幽默风趣。
通过这次圆满成功的航天授课,我也懂得太空中的许多知识,探究到了许多太空的奥秘,真想亲自去太空看一看啊!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3
今天,我怀着激动自豪的心情观看了“天宫课堂”。它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实验。目前,仅有中国和美国才能自主完成此形式的太空授课。为此,我为中国发达的航天工程而感到骄傲。三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
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充分激发我们对科学奥秘的探索,为我们幼小的心灵播种下一颗航天梦的种子。在此,我感谢中国航天人为科普教育事业做出的努力,同时祝愿中国航天未来走的更好!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4
今天,我们观看了神舟十二号航天组的“天宫课堂”,也了解了天和舱内部构造与如何太空中进行“转身”、“走路”等动作,这些都与“角动量守恒”有关。我发现宇航员转身的时候姿势有些怪异,也是因为“角动量”,宇航员员静止不动时,角动量为零。但转身时,“角动量”发生改变,为了保持平衡,下半身必须往另一方向转动。更有趣的是,没有了地心引力,浮力也消失了不少,乒乓球放入水瓶中,竟然下降到了水瓶的一半位置。
通过观看天宫课堂,我们利用有趣又简单的实验,了解到了很多听起来很高深的物理定律,天宫课堂真是既有趣,能增长很多小知识!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5
斗转星移,岁月如诗。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发射、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超越,都为世人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这一过程看似轻描淡写,但现实的征程却刻骨铭心。昨天下午主题活动课时间的《天空课堂第一课》,由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他们在中国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向我们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了实时交流。
“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底有诗,自在远方。”王亚平老师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她向我们完美诠释了“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体会家国成就。
几代航天人,一个强国梦。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将“中国印迹”深深烙在了全球各地。中国人已然从太空的“访客”变成“房客”。这一份民族自豪感当在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发扬滋长。
中国航天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是对无垠太空的“心之向往”。相信这份以国之名的诗意告白,最终将凝聚成“奋斗吧,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王亚平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也是学生,我很期待着能够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复杂多变的,宇宙中许多奥秘值得探究,这就是科学的态度。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6
自近代以来,我们中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地进步与提高,一直在对外太空进行不断地探索,而昨日观看的《天宫课堂》,更让我深感到我们国家的强大,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太空生活的乐趣。
刚进入课堂,为我们展示的便是航天员在轨生活的场景。他们的生活可真是有趣,因为没有了重力,所以他们可以在空间站内肆意“飞翔”。空间站内还有一种独特的运动工具——自行车,这类自行车不仅可以锻炼腿部,还可以锻炼上肢。只要将身子倒立过来,用手抓着脚蹬,一直转呀转就好了,相当有趣。
课堂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叶老师所表演的太空转身。在太空中,转身不能像我们在地球上那样轻松,如果像在地球上一样的话,便会上半身下半身朝相反的方向转动,而且一不小心就“飞到天上了”。如果想要转动身子,就要借助一个物体或者一只胳膊不断转动。看来,太空生活奇妙的同时又有点麻烦,我们做事会很浪费时间,怪不得到现在地球还是可供人类居住的星球。
还有宇航员们在太空中所展示的生物研究以及许多实验,都让我深刻感受到祖国科技的伟大以及太空的奇妙,宇航员们对于太空事业的热爱,还有地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虽然不能像这些伟大的宇航员一样飞到太空中去进行科学研究,但我也会尽我所能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同时我也会和身边的人一起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和谐美好!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7
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未知的世界需要我们去探寻,随着人类不断进步,对未知的事物也愈加好奇,尤其是近年以来,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更是付出了许多努力,为了丰富青少年的太空知识,中央13台开展了天宫直播课堂。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跟随三位宇航员的介绍,观看到了细胞在太空中所呈现的状态;太空中乒乓球浮力消失沉入水中;太空中的张力大大增强,所以气泡会停留在水中等等许多太空中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在宇航员们担任“主播”进行各种太空现象展示时,地面上的听众们也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太空中的星星也会一闪一闪的吗?”“你们在太空中看到的天也是蓝色的吗?”“太空中,你们是怎样睡觉的呢?”同学们一系列好奇的小问题也在宇航员们的耐心解答下一一揭晓,同时,亚平老师向同学们透露“我们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太空的神奇,果然让人惊讶。
通过这次的天宫直播课堂,同学们既了解到了太空的知识,也增强了课外实践、实验探究的能力,同时还学到了许多物理知识,真是受益良多。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走出地球探索外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太空中活动的各种限制,也让我们明白我们对太空的探索与掌握太过浅薄,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就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也要努力丰富自己的学识,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8
“天哪!真神奇!”,一声声惊叹此起彼伏地从教室里传来。是什么让同学们如此兴奋?原来他们正在享受一堂来自太空的授课。
“太空是什么样的?”相信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疑问,随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日益深入,太空神秘的面纱也逐渐被揭开。为了激发同学们探索宇宙的热情,让同学们感受太空的奥秘,“天宫课堂”开课了!
太空中怎样喝水?怎样走路?怎样睡觉?同学们的问题就像水中浮上的泡泡,一个接着一个,不过不用担心,讲解员老师一一耐心为大家解答。
太空中怎样喝水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太空中是没有水的,那在太空中要怎样用水呢?难道要在太空舱上载几吨水吗?当然不是啦!只需一小袋水和一套再生水装置就可以满足航天员一天的日常用水,而且这种再生水与原水并无区别,可谓节约又环保!而且在太空中,水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根据日常经验,我们知道不是任何东西掉进水中都会沉下去的,这是因为水有浮力,这种力会托着物体,使其不会下沉。但是在太空中,水的浮力几乎不存在,这就造成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东西掉入水中后会悬浮在水中静止不动!这是多么奇妙啊!
相信同学们都知道,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所以如果要在太空舱中行走,必须得借助特制的钉鞋和太空舱中的把手,在教学中,叶光富老师在太空舱中不断挥舞左手,竟使身体悬浮了起来,这也是失重的原因。根据这个特性,讲解员做出了一个特殊的水球,水球晶莹剔透,里面的水还在不停流动,真是令人惊叹!
我们知道人在太空舱中会悬浮起来,那么在太空中应该怎样睡觉呢?宇航员为了不被“原地升空”,需要睡在特殊的睡袋里,并且把自己绑起来,防止飘来飘去。本次太空授课还让我惊奇的是宇航员们一天会看到十六次日出,真是太神奇了!
太空神奇而美妙绝伦,希望航天员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返回地球,期望未来有一天我们能够了解到更多太空的奇妙之处,最后祝愿我们祖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兴旺发达!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9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们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第二批“入住人员”,这次全球直播的“天宫课堂”更为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该怎么睡觉呢?”“太空看到的星星是否与地球看到的一样呢?”……随着课堂的深入,激起了我无数的好奇心。航天员的每一个回答都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同时,也让我更加了解太空,对太空充满了向往。
而当我了解到宇航员前往太空前的训练后,我深感他们的不易和那持之以恒的精神。为了能够适应在太空的生活,他们每天不得不穿着重400斤的训练服,一次又一次的模拟在太空失重的感觉,每次训练就长达七八个小时。王亚平曾经说过:“每次训练完后,吃饭时我的手都拿不稳筷子。”他们经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训练,忍受着各种苦难,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学习吗?
然而成功飞往太空的一切一切,更离不开团体的协助,如果有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那么整个飞天过程都无法实现,这就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足够细心、足够的仔细。而这也正展现了团体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努力,也不会有现在的《天宫课堂》直播,这些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人,同样值得我们去赞颂。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为现实”。的确,因为他们,实现了我们一直以来认为不可实现的事情,我们也不会看到如此多的太空趣事。用热情探索太空,用知识了解太空。我们应好好学习,学习科学知识,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天宫课堂第三课2022观后感篇10
最近学校组织了一项别开生面的观影活动,直播直播天宫课堂。
“54321!”最激动的时刻就要到了,我们的眼睛都不眨一下。"欢迎我们的亚平老师为我们分享她正处在太空飞船上的活动,……”伴随着主持人的声音,授课开始了。亚平老师为我们分享了许许多多的有趣事件。课程一开始,一位航天员老师为我们表演了一个高难度动作,只见他在天宫一号中站稳,然后两脚向上一收做出了一个打坐的动作,但他并没有摔在地上,而是稳稳的漂浮起来了,王亚平老师只是轻轻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飘到太空舱的最后面了。真是太神奇了!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个人都身轻如燕,真让人羡慕!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水球的实验,王老师拿出了一个宇航员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个金属圈,伸进水袋中,轻轻拉出来一个水膜,让它来回摆动,只是飘出一个又一个的小水珠,这时,王老师将金属圈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向里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个水球,她将里面的气泡抽出,挤进去两个更大的气泡,奇怪的是气泡并没有合成一个,而是整整齐齐地挨在一起,她又将气泡抽出,向水球里面灌进蓝色液体,立马形成一个漂亮的蓝色水球。亚平老师拿出与自己的女儿所做得折纸小花,这就结合了所学的物理知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从地球带到太空质量是不变的,将它放在水模上转动神奇又美丽,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亚平老师为我们的讲解结束了。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