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观后感>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最新观后感影评5篇_看我和我的祖国有感

庄宇2分享

  《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间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故事演绎7组普通人与祖国大事件息息相关的经历,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是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19《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的横空出世,意义非凡。

  其一,开创了献礼片“平民美学”的叙事策略。

  孟子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我和我的祖国》的叙事策略一言以概之,就是平民美学策略,就是“乐民之乐”。大时代的“风雷闪电”决定着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折射着大时代的“样貌脾性”,国家大事件和个人小生活永远密不可分。《我和我的祖国》以普通人视觉,以当事人身份切入历史瞬间,试图触摸时代的心率和脉搏。平民之朴素、草根之狂野、底层之芜杂使得宏大叙事纡尊降贵,有了感性,有了温度,有了根性,接了地气。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英雄史观向平民史观的转向,主旋律电影也由英雄叙事向平民叙事转型,“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而“垂宪万世”的圣贤们逐渐有了“烟火气”,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领袖、英雄和楷模的平民特征亦增多,还有成为背景或点缀,退到幕后,甚至不在场的趋势。不话“封侯事”, 不言“一将功成万骨枯”,而是把主角和舞台让位于草根小人物,让之于平民老百姓。喧嚣的群体集会游行,历史转折瞬间的万众欢腾,基本成了煽情的气氛,那些“大江大河大格局”,“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那些时代特有的画面和声音,统统成了“托月”之“烘云”。《我和我的祖国》对于献礼片的最大贡献,是表现小人物的个人化感受,他们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昭告了“民亦乐其乐”,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见证者。

  其二、变宏大叙事为“琐屑叙事”。

  《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爱国主题,以七部微电影集萃的形式献礼国庆,变献礼片“体大思精”的宏大叙事,为生活化的“日常叙事”,为个人化的“个体叙事”,为“集腋成裘”的“琐屑叙事”。这种通时合变,“屈尊附就”的做法,拓展了献礼片的格局,展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国气魄。从内容上扩大了“献礼”的,突破了数十年一以贯之的表现伟人英雄、楷模标兵的创作藩篱,在形式上强调了“碎、短、杂”,突出了多元化、多层次化和多面化。不是居高临下地以理服人,以德化人,以事教人,而是以情感人,以事娱人,强调感同身受,雅俗同欢,智愚共赏,合乎网络时代大众对爱国情感表达的个性化、自我化、多样化的心理期待。

  七部短片,面目各异,深深打上了导演的个性烙印,各具千秋。总体而言,其中具有草根气息喜剧性强的作品比较受观众青睐,而试图以空洞的说教,以长者身份“教人做人”的“古董片”的最不受待见。为何?因为“教化片”难免要“高台教化”,和宏大叙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要让人“油然而生敬意”,要观众仰视。而喜剧总是让观众觉得如把自己放在大事降临的时刻,在彼时彼地,自己就会如主人公那样手足无措,跋前疐后,看小人物,也就是看自己。因为喜剧蕴涵着平民乐观主义,是个体叙事和日常叙事中最容易被接受的形式,是老百姓最为喜闻乐见的。喜剧不光“嘲长戏尊”,更重要的是对人本身的弱点的一种善意嘲笑。就此而言,《前夜》《夺冠》《北京你好》三个喜剧短片穿插在四个正剧和悲剧之中,契合了举国同庆的喜剧气氛,口碑最好,为《我和我的祖国》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三,是中国微电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选集电影又称多段式电影,由主题相同的数段短片组成。国外典作有《党同伐异》(1916)《杀手》(1956)《低俗小说》(1994)《罗拉快跑》(1998)《爱情是狗娘》(2000)《21克》(2003)《11:14》(2003)《撞车》(2004)《通天塔》(2006)等,国内有《城南旧事》(1983)《重庆森林》(1994)《爱情麻辣烫》(1997)《西施眼》(2002)《将爱情进行到底》(2011)茉莉花开 (2004)《太阳照常升起》(2007)《天注定》(2013)《无问东西》(2018)《肆式青春》(2018),港台有《重庆森林》(1994)《20 30 40》 (2004)《最好的时光》(2005)等珠玉在前。尽管“穿线的绳子”和“穿法”各异,但“串珠结构”之样貌相近。纵观这些电影,大都为同一个导演的“一部作品”,尽管分段,但各段之间气质风格大体相似。

  但《我和我的祖国》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之不同之处在于,影片的主题是“爱国”,串线是“国家盛事发生的时刻”,但却围绕一个主题,是七位导演指导的风格大相径庭的“七部微电影”。而且集束在影院捆绑上映,赢得了好口碑和高票房,这样的作品可谓凤毛麟角。就此而言,《我和我的祖国》为中国当下海量的微电影的影院化和市场化,做出了最为成功的尝试,在中国微电影发展史上具有开先河和里程碑意义。

  七部微电影各有千秋,但瑾瑜匿瑕,现分评如下:

  《前夜》管虎执导,9分。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运用到位。开国大典仅剩数小时,但要国旗顺利升起,却是状况迭出,肩负重任的小人物林治远争分夺秒,如疯似癫,相关人员排除万难,北京人民倾力相帮,最终不辱使命大功告成。人物个性鲜明,节奏紧张,谐趣十足,把一件升旗的“小事”拍的惊心动魄,令人莞尔。

  《相遇》张一白执导,8分。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而科研人员为了保密,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公交上的深情告白,并肩相坐却不能相认,国家需要和儿女恋情之间难以两全的矛盾,令人泪目。但在公共空间的进行大段深情告白诉说,实在是不合情理,不合事理,令人尴尬。如果能采用看信,画外音的方式,也许更为熨帖。

  《夺冠》徐峥执导,10分。七篇中之翘楚。喜欢的女孩子出国男孩子要送纪念品,街坊邻居看1984年女排奥运会夺冠需要男孩子调天线,他来回奔走,左支右绌。短片戏剧张力十足,心理刻画十分到位,怀旧的场景令人唏嘘光阴荏苒,编导演摄剪珠联璧合,堪称完美。

  《回归》薛晓路执导,7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故事。四条线织成网状结构:升旗手朱涛刻苦训练不懈怠、女港警莲姐兢兢业业守平安、外交官安文彬与英国人谈判16轮分秒不让;修表匠爱妻敬业心系祖国。网状叙事乃微电影之大忌,本片可谓之“状态短片”,什么都想讲,但似乎什么也没讲。没悬念、没冲突、没个性,类同新闻报道和纪录片。

  《北京你好》宁浩执导,9.5分。2008年喜迎奥运之际,爱炫耀的出租车司机为人夫失败,为人父失败,处处受窘出丑但阿Q心态依然,侠善之心依然,他毅然将自己视若珍宝的开幕式门票,送给了远赴京城的汶川地震孤儿。大时代的小人物故事妙趣横生,堪称教科书般的表演。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噱头足,笑料足,但镜头后面的故事才是水下之冰山,反映盛世繁华和时代之殇有深度,有力度。

  《白昼流星》陈凯歌执导,5分。问:扶贫、浪子回头、白昼流星、天地人和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有何关系?答:难明所以。玄而又玄,谓之法门。

  《护航》文牧野执导,6分。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一根筋”女汉子飞行员克服心理的身体的障碍,舍弃爱情,终于圆了童梦,一飞冲天。励志?爱国?成长?什么味都有,但似乎什么都不充足。

  2019《我和我的祖国》观看心得

  如同一道缤纷彩虹,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一样。《我和我的祖国》用七个各自独立成章的故事、七个不同的时间节点、七组不同普通人物的生活经历,来逐一展现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所取得的诸多伟大成就。影片用小人物见证大时代、大历史影响小人物的这双向传导的方式,显现平凡个体与祖国大事密不可分的联系。七个导演各自拿出绝活,都在故事选材上以小见大,将寻常人物的生活断章与祖国大事的历史瞬间无缝链接,准确又生动地呈现个人对祖国衷心依恋的真诚情感,点燃观者心头的爱国热情。

  七个单元故事都犹如缩小版的类型片,风格上各有侧重。七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所处年代截然不同,身份或性格都迥异有别。七个故事发生地点遍布天南地北,人物们也借助各种物体来表现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但所有故事的主题都是在表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七个故事尤以《夺冠》和《北京你好》最具趣味。《夺冠里》因暗恋的女孩出国在即,乒乓孩童冬冬准备送给她一分告别礼物。此时正值84年奥运会中国女排争冠时刻。街坊四邻皆想见证中国女排实现三连冠的壮举,冬冬家的电视成为他们唯一获取比赛画面的渠道。偏巧老爸外出不再家,电视的室外天线不听使唤,只有冬冬爬上楼顶,手举电视天线,方能确保信号不断掉,让摆放在弄堂里的电视出现比赛画面。想与女孩告别,就要放下手中天线,可若放下天线,街坊众人就无法观看女排比赛。这个小孩处于两难的抉择局面,他上楼下楼的连番跑动,溢出一种童真童趣,街坊看球时浮现的众生百态,都充满欢乐气息。最终人们对中国女排的一片热忱之心,使得冬冬深受感染,遂用择手举天线,让众人得以乐享中国女排三连冠带来的欢愉。

  《北京你好》则有着有着诙谐幽默的基调。葛优饰演的光头司机天性乐观、贫嘴逗乐,爱吹牛好显摆。因为离婚的缘故,同儿子情感疏离。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到一张奥运开幕式的门票,逢人便炫耀一番,试图将其作为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可他在某次载客时,向一位少年炫耀门票,导致门票不翼而飞。于是司机与少年围绕着门票展开了一场逗趣的快乐追逐,桥段里潜藏无数笑料。而司机在得知少年汶川地震孤儿,听闻他进鸟巢开幕式的初衷,只为摸一摸逝去老爸铸造的栏杆,将门票无偿送出,成全他的愿望。

  总而言之,七个故事个个感人肺腑,都是让平凡人走进不平凡的历史,用祖国的高光时刻,来衬托这些普通又伟岸的真心英雄。那一幕幕历史画面,勾连起一段段难以磨灭的全民记忆。这样的影片怎不叫人热泪盈眶,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深感自豪。

  2019《我和我的祖国》观看影评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终于上映了,这部让观众们期待了整整半年的电影,目前来说更是让观众们看到了最感人而强大的一面。电影中每个环节的地域特色突出,风格迥异,而契合度更是花样百出,也算是近几年来最棒的一部电影,几度落泪,几度感伤,这一切都是不容易的过往。

  作为历史题材的电影来说,在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一双双小人物的眼睛见证了历史的变革。能打动观众的往往是最普通的人,他们虽然无法载入史册,但确实很珍贵,那些滚烫的泪水和情绪汇聚成时代的浪潮比什么都来得真切,在这部电影中的完成度算是很高了。

  我们记得在《北京你好》这个环节中,竟然用了郝云的《回到那一天》,这样的一个创作手法,顿时让观众们泪奔。这部电影一共有7个片段,不管是《前夜》《相遇》还是《北京你好》这几个片段,其实在任何拍摄手法上是顶尖的,而《回归》更是说明了大家心目中最期待的那个瞬间。

  作为一部长达155分钟的献礼片,其实按照时间顺序的排列,贯穿大事件,满满的家国情怀。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各位导演的辛苦付出,不管是哪一个环节,其实看上去,都是近几年来最让人感动的电影,都挺不错,各有侧重,各具风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喜欢这样类型的电影,那是因为,我们这代年轻人以美好的生活为向往,却渐渐忘记了那些过往的瞬间。

  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回到那个年代,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入到当时的真实故事中。可以说,在这部《我和我的祖国》电影中,导演处理细节是非常用心的,我们都喜欢在这部影片中每一个平凡的人,喜欢《相遇》这个环节中,有遗憾的那段爱情,一期一会或许只是为了重逢吧;喜欢懵懵懂懂的情愫和孩子之间的纯真,喜欢葛优那地道的北京腔,让人想起了申奥成功的欢喜。

  喜欢在那个《回归》的年代,一秒一刻对于观众都是最激动的,那个我们最能够拧成一股绳的一个单元了;刘昊然和陈飞宇,作为新生代的演员来说,也是让观众们眼前一亮,虽然说他们的演技并不是很好,但是能为了这部电影,付出很多,已经算是不错了。

  不管是《前夜》还是《夺冠》,这两个单元其实讲述的都是万众一心与是万无一失之间的权衡;不管是《相遇》,还是欢呼的人潮中,《我和我的祖国》都展现了最完美最强大的一面。作为这样一部主旋律电影,我们终究看到了自豪,看到了那些引以为傲的故事而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故事,熟悉是因为我们知道它真的发生,陌生是因为我们错过了那个年代。

  虽然说这部电影长达155分钟,分为7个环节,而每一个环节更是以短片的形式进行的,这样的题材对于观众来说是第一次尝试,而对于电影来说更是第一次的见证。7个故事代表什么?代表70年的峥嵘岁月,70年的变化和发展。

  《前夜》中困难很多,都等待着我们去克服;《相遇》中情感细腻,小故事见人生,遗憾中见真情;《夺冠》中,矛盾虽然设立,但是到最终却是一份对于梦想的追求;《回归》中,那一句“让海风拂过了五千年”让大使命的担负和所有人息息相关,这样的匠心制造,一毫一厘的指针,一秒不差的回归,向上心声;《北京你好》那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件事,是一种夹杂在悲伤中的欢喜。

  《白昼流星》离我们比较遥远,而两个兄弟之间,确实让观众们看到了对于未来科技的追求;《护航》守护一生,道尽了世间沧桑,守护着你,守护着你飞向蓝天。

  这就是7个单元的故事,带给我们最大的触动,《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给出最高分,它的故事完美,每一个瞬间都能让人感动,而这背后的峥嵘岁月,又有谁能够知道,只有亲历者才会觉得真实的存在,我们现在很好,很幸福,我们现在真的很感激,看完这部电影,有些话难以用语言形容,放眼望去,每个走出影厅的观众,脸上都挂着那份久违的自豪。

  2019《我和我的祖国》观看体会

  三部国庆献礼片,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按导演喜爱度,必须先看《我和我的祖国》,如雷贯耳的大导演扎堆儿,不仅有一帮戏骨飙戏,还有七位导演较劲。看得太激动,记不清七个故事的名字了,凭印象起个俗名吧~

  ①“开国大典”:各地方言,大饱耳福。大典迫在眉睫,黄渤不急不躁地说没把握,角儿!

  ②“原子弹爆炸”:张译和任素汐用眼神飙戏,段位太高,注意力都集中在眼睛上,完全忽略了谁的脸长&谁带着口罩。

  ③“女排夺冠”:除了“天线太烂了”,还有突兀出镜的徐峥、吴京、马伊琍,让人瞬间出戏,错觉成电影频道串台到综艺频道,定格在印有国旗的乒乓球拍结束不好吗?留白给观众遐想“长大后……”,没必要给那些决绝移民的人往回找补。不过,这个故事的最大亮点是“冬冬”小可爱,整片群星璀璨也难掩其光芒,前途不可限量。

  ④“香港回归”:大到一秒不让的外交官和严格训练的升旗手,小到心系家乡的修表师和兢兢业业的女港警,都让人肃然起敬。只是“精准升国旗”的情节和黄渤的故事撞了,就像在同一份试卷里,一个知识点考了两次一样多余,主要是陆海空三位旗手太业余,杜江还好,旁边两位真的很一般,刚看过阅兵式的观众顿感落差,从国旗护卫队找替身,或直接删减戏份后,让真正的旗手出演会更好。

  ⑤“北京奥运”:儿子说这是最好看的一个故事,也许是因为这是他出生后经常复习的一个事件吧,爸妈却说每一个故事都好看。我想,看完这部电影热血沸腾的观众,一定具备两点,爱国情怀&时代阅历,对年龄较小的观众可能只有一些教育意义而已。当然,“牛掰格拉斯”的葛大爷,演“心软”一绝,我们看得是“歪瑞嗨皮啊”!

  ⑥“扶贫扶志”:这是七个故事中“大事件”与“小人物”最牵强附会的一个,但是摄影一级棒,好多震撼人心的画面,大手笔还得是陈凯歌导演。演“老李”的田壮壮也是摄影师出身的导演,不知道有没有参与。

  ⑦“胜利阅兵”:从小梦想飞翔,人生全程彪悍的女飞行员,为大阅兵日复一日刻苦练习,“给我整个8!”之后,满嘴“稀碎”,还能淡定地笑对全场,宋佳的气质让整个故事魅力四射,真霸气!

  2019《我和我的祖国》观看有感

  就是2号下午和一朋友去看的我和我的祖国,总体上还是不错的。比如葛优的奥运会的那部分(我还和我朋友预测会不会联系地震,果不其然),飞行员那段颜值很能打,还有徐峥那段虽然有点恶心,感觉有点刻意宣扬集体主义(关键是真没必要)(而且给人一种反讽的错觉),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喜剧效果。

  然后就说到即视感了,飞行员那段女主角和那个男的竞争的时候给我一种惊奇队长的即视感,还有白昼流星(这段真的一言难尽)那个扶贫干部的钱被偷的时候,我就跟我朋友说,肯定到时候那个人会说钱是他给的,不是兄弟俩偷的,和悲惨世界似的结果证明我是对的。

  总体说来,我心目中拍的最好的是葛大爷的奥运会,以小见大还联系了08年地震,而且也算是我经历过的第一个事件。然后女排那段喜剧效果还是很足的,街坊邻居的一些互动也给人一种温馨欢快的感觉。

  最糟糕的似乎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白昼流星,把扶贫和航天事业这样联系起来感觉相性不佳回归那段给人一种隔靴搔痒没到点子上的感觉(其实好几个导演都过多的描述大场面,反而让人无法产生代入感)原子弹那部分把爱情和国家建设这样的两难问题放在一起,却又没能给大家一个满意而完美的解答,让我想起了王小波批评过的庐山恋飞行员那段故事太单薄,感觉不足以撑起需要表达的主题。(这里还是要说一下,陈凯歌的镜头什么的是我七个里面看的最舒服的,但是故事内容,转折突兀,当个个冉阿让?)

  当然这部电影和喜马拉雅之恋相比自然是值得一看的,大家国庆放假没事的话可以去娱乐一下,2008那段看得我真的有点想哭,从个人角度还是推荐大家去观影的。


相关文章:

1.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专题片观后感【5篇】

2.2019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1000字5篇

3.2019《我和我的祖国》感想体会精选范文5篇

4.2019《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5篇

5.2019《我和我的祖国》电影观后感素材5篇

    15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