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优秀作品专栏>观后感>

《攀登者》献礼70华诞电影观后感悟体会5篇_《攀登者》观后感

景清2分享

  2019年作为献礼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其影片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 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的故事情节。关于2019年电影《攀登者》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1】

  地点珠峰,海拔8800多米,没有补给,氧气消耗殆尽,有人艰难攀爬,最后登顶珠穆朗玛峰。 你一定会觉得这种剧情只会在好莱坞电影里出现:“氧气瓶都不够续命的,居然还带那么多累赘,嫌自己命长吗?太扯了。” 但如果说这是史实呢? 这就是史实,真的有那么几个人在体力,补给,氧气都消耗殆尽的情况下,带着一大堆非补给品登顶珠峰,他们是中国第一支珠峰登山队,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登山队。

  只存在于电影中的剧情却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前辈们实现。而且登顶珠峰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挑战人类的极限,更在于他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也必须是中国国土。 珠穆朗玛峰差点不属于中国,珠峰的主权是争来的,只因五星红曾旗飘扬在珠峰8844.43米的巅峰,中国才拿到珠峰北坡的归属权。 这便是《攀登者》的故事背景,《攀登者》国内定档9月30日,第二天便是建国70周年庆典,与《建国大业》,《建军大业》这类致敬英雄、致敬时代的电影不同,《攀登者》像一道杠杆,用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撬动了一个大时代,更重要的是,它的故事本身就足够精彩,堪称国民级“免检电影”。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换言之,登顶珠峰,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任务。 1961年10月5日,边界谈判结束,中国得到了珠穆朗玛峰北坡的归属权。 这几年来,国内的电影市场开始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多的商业大片遭遇滑铁卢,甚至投资多少钱,亏本多少钱,时代终于站在了愿意用心拍电影的人的身边。

  主演阵容中,有拍出《战狼》和《流浪地球》的吴京,有影后章子怡,有《红海行动》的张译,有实力演员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甚至连成龙大哥都来友情出演,有这么多愿意用心拍电影的演员背书,加之厚重的故事背景,对于《攀登者》这部电影,或许我们可以期待它将成为又一个爆款作品。 更让我心中为之一暖的是,《攀登者》关机仪式已经在珠峰大本营成功落幕,特别邀请了1975年第二次登顶珠峰的登山英雄桑珠,两代“攀登者”合影,一起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2019年,同时也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对于我们来说,《攀登者》或许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它是一次国民精神和商业大片的完整重合,因为这个故事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能够从积贫积弱再度走向强大。 既然已经知道那些近乎泯灭在历史中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又怎能忘记呢?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2】

  这是一个属于20、30后的故事,那时候的中国还很穷很落后,给帝国主义和殖民者欺负了一百多年的国家,才刚刚爬起来了。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证明,中国人行。这个故事整整鼓励了40、50、60、70后整整四代人,努力的建设祖国。

  而这个故事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新长大的孩子已经很久没有听过了。还好,有了电影。希望这部电影可以鼓励我们80后整整一代在社会中坚力量的人。爬上科技的高峰。自强不息。希望90后在这部电影中寻求到中华崛起的光辉,更上一层楼。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寄语00后,10后在部电影中找到人生的意义,不要沉迷游戏,为建设祖国而读书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3】

  《攀登者》

  又是一句名言,为国登顶,寸土不让。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60年代为彰显中国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中国政府以国家命令组织人员登珠穆朗玛峰。估计谁都知道,海拔8800多米的高峰。这是挑战人类极限。弄不好峰登不上,死一大半。

  中国优秀的登上员们,毅然扛起大旗。挺近珠峰…要让五星红星,屹立在地球之巅。为让这部电影力求真实。吴京去年特地去青海5200多米海港什体验生活。据吴京讲述,白天零下20多度,晚上零下30多度。尿出来,瞬间能变成冰嘎达…面对这种极寒天气,旧伤复发,依然咬牙坚持。他说既然来了,就要像个爷们,眼里不揉沙子。干就干到底…可在当时,攀登珠峰这事,并不是咬牙能挺过来的。珠峰环境非常恶劣。很多登山装备非常匮乏,中国都生产不了。高强度钢铁,攀登设备中国就造不出。更别说登山珠峰…

  此刻政府下定决心,跑到国外买装备。我们一定要登,而且还要从北坡登上。当时外国媒体舆论哗然,简直痴心妄想。其实人家质疑你也不是没有道理。珠峰可以从两面登顶。尼泊尔这侧南面坡比较缓,容易登顶。北面简直是地狱。首先天气变化无常,非常容易发生事故,常年伴有10级大风。北面岩石坡度从70度到90度延伸,相当于死亡攀爬。更恶劣的是,高山反应和脑水肿,会让你精神崩溃。英国登山队,几次想从北面登顶都以失败告终。在组建国家登山队后,有几次攀登经历。这点困难还是没有吓住中国人。

  英雄气盖山河,敢笑珠峰不高。这种豪迈谁能比…我们都说做某种事情不能一蹴而就。登珠峰也要有计划。完成目标不一定要直接成功。要循序渐进,一点点克服困难。经过商量,每到达一定高度,就要建立营地。为后续登上,提供基础保障。登上不是说说,而且要行动。这行动,必须要承担负重。当时氧气瓶特别笨重。每人负重大概50斤左右

  氧气瓶就要占10斤,每人只能携带两瓶。高海拔,缺氧,而且要行军8小时以上。难度可想而知…山上天气风云突变。山脚晴空万里,山上可能会遇到暴风雨。即便在天气情况掌握良好,也会遇到麻烦。登山者在北面面临第一道关口——北拗这是珠峰和北峰的冰雪墙。100多米厚的冰雪墙,及其容易发生雪崩和冰崩。弄不好,全都死在这。

  人生如果没有困难,还有什么意义。经过艰难行军,终于突破北拗,到达3号营地。可刚到达营地麻烦又来临,电台出现故障。对于该不该,再次向5号营地发起冲锋。身为队长的史占春,心里没底。按照基本规则,5500米氧气少一半。7000米氧气少三分之一。8000少四分之一。科学界普遍认为8000死是死亡地带。不仅要观察团队情况,也要考虑天气。这时大本营得知这两天天气晴好。必须要把消息传给他们。

  大本营两位队员挺身而出。他们轻装上阵…大本营离队员距离长达17公里。这种短路程,正常人员也要走3天。前面还会遇到风险万分的冰山带,冰裂缝。他们两个人只用了24小时,就把消息传到队员手中。中国人用无法语言的魅力,抗争理想。即便前途特别艰难,也要迎难而上。到达7420米的时候,队员们要面临第二道难关。大风口,这里因为风的狭管效应,常年伴有大风。甚至可以高达12级风力…空气的氧气非常稀薄,往往人要吸几口氧气才能走。队员们的呼吸都会变成白霜,鼻孔都能堵住。他们艰难的越过大风口,队员王富州突然晕倒。

  这位年仅24岁的小伙子,身体一直很棒。队友非常惊讶…当人们打开背包一看才发现。他一口气背了三个氧气瓶。对于这种条件来说,有氧气就是有生命。自己能多背一个,就能救人,成功就多一些。所有人都说,我也希望你能成功。当到达8600米的地方,队员再也继续向前。大部分一线队员,50%以上都不同程度冻伤。有冻掉耳朵的,有冻掉鼻子。就是为了轻装上阵走的快一些。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队员只能下撤。

  英雄不是勇往无前,生命是第一。有命你才能继续攀登高峰。怎么办?就这样放弃?这次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每年的4月到5月是攀登的最佳季节。错过日子,珠峰地区不确定天气会更多。经过讨论,二线候补人员跟上,进行再次登峰。其中就包括,王富州,许竟、刘连满、屈银华、贡布。

  1960年5月17日举行庄严的誓师大会。他们高举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半身像。誓要把两件东西放在地球之巅…由于之前登山经验,攀登比较顺利。很快就到达海报7600营地,就在这时报话机坏了。无法联系到大本营,也无法得知气象条件。这时候王富州站出来,激动的向大家表示。这是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必须向前。后来他女儿回忆,当时父亲使命感很强。这就很像烈士,舍生忘死。他们必须为国家付出一切。除了克服心理恐惧,还要克服现实条件。氧气已经没有多少…由于大风的关系,食物已经刮跑。晚上他们五个人轮流一瓶氧气。贡布回忆,一晚上都没有睡好。第二天向顶峰发起冲锋然而他们还要面对最后一道难关——第二台阶。8680-8700多米有条坡度80度左右的斜坡。四周岩石陡峭光滑,没有着力点没人能爬上去。刘连满尝试多次,没有成功。商量后刘连满决定用自己肩膀扛起屈银华。可当时他们穿着8斤重的雪地靴。根本无法站立,屈银华脱掉鞋子,只穿线袜。身踩战友血肉之躯,一锤子一锤子,在岩石上打入冰锥。这才艰难走出这一关。

  屈银华后来回忆,我这双脚没啥,只要登上珠峰锯掉都值得。爬过第二台阶后,刘连满也体力不支倒下。放弃意味死亡,把刘连满丢在这无异于等死。王富州和屈银华、贡布、决定,把氧气留给他。我们继续向前…刘连满望向他们三个人的背影,意识逐渐模糊。他想自己可能活不长…与其把这瓶珍贵的氧气浪费掉,还不如留给战友。他拿起笔写道,很遗憾没有和你们一起登上珠峰。我这次没有完成任务,任务由你们三个完成。

  我氧气瓶有点氧气,你们回来用吧,可能会给你们下山有帮助。凌晨4点多,刘连满看到远处雪山上的脚印。他觉得他们三个成功啦。这时候不知道,什么勇气让他站起来。鼓舞自己迎接英雄凯旋归来。时间永远定格在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王富州,屈银华、贡布,成功站到珠峰上。这是首次人类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为这次成功,中国人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人冻伤成为终身残疾,有人像屈银华要截肢。很多人不禁发问,做这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到底为何?浪费钱而且成本巨大。在现代看来,这笔费用也是难以承受的。我找到一组数据。在中国现在组织登珠峰,每人45万左右费用。这笔钱是给公司团队费用。个人还要掏3万元装备费,食宿3-5千。登山出事故保险费3-6千。登山跟随人员小费1万元。后勤小费2-5千元。你想找一位向导每人5万。出事故要请直升飞机,5万元一架。现在你要登珠峰大概花费50-70万左右。当时这笔钱也是天文数字。为什么国家也要发疯登山?我看到最后才知道答案。登上珠峰的消息,国内外高度评价。

  一改中国人,东亚病夫的污蔑。我们中国人,一点不比别人差。在我们看来国家荣誉和个人命运是一样的。人生就是一场无止境的攀登。有人中途放弃,而你却一直在坚持。万科董事长王石也登过珠穆朗峰 。为什么很多名人都喜欢登山?其实登山不只是登上山头,人即使不来也只是一座山。真正征服的不是山,而是征服自己。只有征服,才会产生一种生而为人,生而为赢的自信和骄傲。因为这座山是人生的信仰。所以这部片,不容错过。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4】

  别的先不说了,一般情况下,观众最在乎的就三点,视效、剧情和演员。

  视效所有人都可以放心了,看看花絮的取景,你还需要怀疑视效会有问题吗?那都是特么真的。我想大多数喜欢看电影的观众都应该知道,好的特效都是虚实结合。其实只要实的这部分做好了,添加虚的那部分就只是起到点缀的作用了。

  第二点剧情,首先是真实事件改编,有底子在。再一个肯定是请了相关专业人士做了指导的。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第三点演员。这个已经没什么可怀疑的了。章子怡在中青年女演员中真的可谓是顶峰级了。 张译也还算不错,另外三个感觉一般。不过也还好了。没有那种会让人出戏的烂演员。在这里可能有人要喷我了,我为什么要觉得吴京的演技一般。那就是个人的感觉而已,你没必要在乎的,你喜欢你尽管吹你的就行了,别来这里当傻狗乱叫。反正老子是一个都不粉。连梁家辉那种神级演技我都不粉,所以某某某的粉丝少来给老子扯淡。

  所以以上三点都没问题,那就肯定不会是烂片了。因为观众最在乎的三个都解决了。那么唯一的问题是什么?导演。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怪喜欢用香港导演的,也不知道这导演的对大陆文化,特别是那个时期的文化了解程度有多高。他到底是会拍成写实风格还是戏剧风格也不知道。预告片中是两种感觉都有。看过他近几年的作品我感觉就是一般,不烂也不好看。不过早些年的《阿虎》和《黑侠》是真的好电影。豆瓣评分估计是被前些年那些爱装文艺逼的二货给搞底了。

  不过我倒不期待这片。我感觉这片可能会比较像《绝命海拔》。当时看了那个片,几乎无感,拍的几乎快成纪录片的感觉了。可能是对这类题材不感冒。国内拍这个的原因估计是因为人家老美都拿中国元素拍一下,我们自己怎么不也拍一个。

    《攀登者》观后感以及影评【5】

  如果这部片子专注于爱国教育,那么其实无论拍成什么样,都会有拥趸,老一辈们喜欢口号式的爱国,新一代喜欢深沉的爱国,无论这片子拍的深刻还是还是肤浅,都会有大量的粉丝为其买单。

  但这样就值得满足了吗?

  中国电影在流量的地狱后,终于票房榜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像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等质量过关的作品出现,如果这次《攀登者》的质量肤浅,口号式爱国流于表面,那么这部电影或许会对中国电影事业造成新的伤口,因为资本们知道了,原来找吴京他们拍爱国的电影,就有的是人买单。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爱国教育应该细腻的潜伏,而不是浮夸的表演,不然口号永远是口号,进不了年轻人的心。

  说一百遍我爱祖国,都不如一首雪绒花能打动人心。

  读一千遍祖国好,也不如一部《人生一串》能让人感叹:生在中国真好啊。

  除了爱国,这部电影能拍好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1、将当年的时局真实而朴素的描绘出来,尤其是冷战初期世界分裂的格局、1958中苏交恶,中国开始进入远无亲近无邻的格局、3年灾害实为人害的矛盾、1959西藏叛乱等等,这些东西哪怕是隐晦的提出,甚至能让攀登者们在脑海中有挣扎,也能提升电影的深度,如守望者中对冷战的思考(不考虑审查等因素)。如攀登者们感受到了时局的艰辛和底层官僚欺上瞒下的丑恶,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后来经过了一些事情了解到新生政权的脆弱以及执政者悔改的态度,决心为了国家暂且抛弃私人感情,一战到底。这样处理尽管仍然是商业片的套路,但深度就要好得多。

  2、细腻的描绘雪山的宽广和人的渺小,人从未征服过世界,人始终只是自然界中小小的一员。虽然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但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却不能抛弃,去过草原与雪山会感叹世界的伟力与人的渺小,那珠穆朗玛更应该被恭敬的对待。当然如果能回忆一下老毛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豪迈,对我来说更加分(毛粉狂喜)。

  3、揭露人性的美丽。在绝境中往往能见证一个人的好恶,懦弱者往往贪生怕死,但死的也往往最早。坚韧者无所畏惧,所以连雪山也无法阻挡。如果立意不是自然的浩瀚,那就要描绘人的伟大。成功的商业片往往都能彰显主人公的无畏和坚强,而且都能有很好的过渡,从一开始的胆小怕事/坐井观天/无能为力,到后来的勇往直前抱得美人归,只要能很好的描绘出这个过程,不让人觉得是在侮辱大脑,都能有很好的电影教育效果。

  4、揭露人性的丑陋。《寄生者》等韩国电影证明了,揭露丑陋的价值并不低于歌颂美好,这个世界不是迪士尼描绘的乐园,自私贪婪是从出生时就带来的原罪。古人云:慎独,因为在一个人的时候,丑陋不被人所约束而肆意张扬,真正的君子才能做到一个人的时候,仍能保持良善的品德,而我们都成不了君子。大雪山就是见证丑陋的良好机会,如果你们只有一杯水/一件衣服/一个馒头,此时就是你释放恶魔的机会,你抛弃了道德却登上了峰顶,回来后成为了英雄偶像,万人欢呼,达到戏剧化的高潮。

  ………………

  可以写的东西真的很多,编剧阿来也是文豪级人物,我能想到的他一定能想到,只是我担心他因为各种原因而妥协,因为审查妥协,因为电影时长妥协,因为主演不能演反派的形象妥协等等。

  因为妥协而使这部电影流于表面,是对所有观众期盼的犯罪,也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犯罪。


相关文章:

1.《攀登者》最新观后感影评心得5篇精选

2.2019《攀登者》观看心得

3.2019《攀登者》电影观后感影评心得5篇

4.2019《攀登者》电影观后感

5.2019《攀登者》观后感影评5篇精选

    14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