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观后感>

电影《决胜时刻》最新观后感心得影评3篇

庄宇分享

  《决胜时刻》讲述了1949年党中央领导人进驻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决胜时刻》观看有感

  之所以选择观看电影《决胜时刻》,一来是因为名字,而来与其他主旋律电影不同,《决胜时刻》讲述的是*中央“进京赶考”、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我所关心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感觉中国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是分不开的。由此,我也想到了当下脱贫攻坚也进入到了决胜时刻。回首70个春秋,70年前,他们为中国扬帆起航,70年后,我们继续保驾护航!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刻,要做到以下几点: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坚定目标。脱贫攻坚之路已行进至此,一路上我们的付出,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我们依然不能松懈,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初心不改的前进,特别是在这最后的决胜时刻,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们要更比以前工作认真、努力,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脱贫攻坚的收尾之路,总结经验、细心负责,在这最后的时期,决不能出现失误,我们要昂首挺胸,面对着阳光,稳健地、大踏步地前进。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整治问题。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槌,面对问题不护短,整治问题不手软,工作中不能有侥幸心理,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我们要有一个信念,我们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广大贫困百姓能过上小康生活而工作,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切身体会百姓生活的不容易,用自己的努力加上他们的勤奋,为他们改变生活,用自己的力量走好脱贫攻坚这最后一段路。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要转变作风。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关键在人,特别是干伍的作风建设,在如今的关键时刻,不可以有丝毫懈怠,我们要严肃干部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干部也要转变工作作风,对待贫困户要热情亲和,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保持昂扬的斗志,旺盛的干劲,在这最后阶段发挥出自己光和热。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只有认真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坚定目标、整治问题、转变作风,就一定能把脱贫攻坚这份工作完成好。

《决胜时刻》观看影评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70年前的今天,中国的历史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共谈判最终破裂,解放军挥师南下横渡长江,全国各地相继迎来解放,新中国成立已是箭在弦上。影片《决胜时刻》,就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为原型,采用丰满细腻的笔触和颇具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再现70年前,改变中国命运的神圣时刻。片中,既有领导人对革命事业的初心,对新中国成立的未雨绸缪,又有普通战士的全新视角,无疑是对那段历史的尊重与还原。

影片以时间为线索,从领导人进驻香山工作开始,将开国大典前的历史事件一一呈现在大银幕上。从国共双方异常艰难的谈判到战火纷飞的渡江战役,到博采众长筹备新政协会议,将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系列大事带给观众。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决胜时刻》处处体现出浓浓的新意,尤其注重对小人物的塑造和对细节的把控,带来不同以往的全新观影体验。

《决胜时刻》虽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但并没有从厚重的战争场景入手,而是在刻画领导人的同时,选取了三个身份不同的典型人物,领导人的警卫员陈有富、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孟予,以及解放军战士田二桥,从三个不同的小人物入手,透过不同的视角来展开故事,三个人之间又有着某种巧妙的联系,穿插在领导人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说起来,导演在编排上相当大胆,以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所见所得和所感所想来推动剧情,不光视角独特代入感强,更是能够以小见大,透过小人物的言行来重新解读历史,再现峥嵘岁月。

除此之外,影片对毛泽东同志的塑造更具有人情味和家庭气息。工作之余陪女儿一起抓麻雀,在餐桌上和子女畅谈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关注子女的感情生活,温情满满的场景,亲人相聚的时刻,细致入微的刻画了领导人鲜见的家庭生活;工作中,关心年轻同志的成长,当得知小同志思乡心切后,批给假期并发放路费,让他回乡省亲,小同志深受感动;闲暇时间带着小战士一起看戏,并做东请客吃饭,与老板亲切地话家常。可以说,自始至终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像普通人一样,像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和蔼可亲又平易近人。这样的领导人,与以往的作品中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光贴近生活,更是有血有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延安》、《古田军号》等国庆献礼的影片,相继与观众见面,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来追忆革命历史,重现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刻。影片《决胜时刻》,不光从全新的角度来关注领导人的生活,更有小人物的独到视角,并注重对故事和情节的把控,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视性。这样的作品,不光新意十足且接地气,无疑更值得观众细细品味。

《决胜时刻》观看体会

电影《决胜时刻》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新生引航·开学第一课”学术放映交流活动,近600师生、党员同志集体观影交流。

电影《决胜时刻》正是反映和讲述了1949年*中央进驻北京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新中国,在此会见民主人士、指挥渡江战役、筹备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等一系列大事,再现了共和国们运筹帷幄、筹建新中国的决心与信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决胜时刻》在一众优秀献礼影片的传统上,开辟全新的创作道路,讲述建国前夕*中央的一段珍贵历史,是黎明之前的大事记。

监制兼导演黄建新、编剧何冀平、摄影指导邵丹、美术执导霍廷霄、叶飞司令员饰演者赵宁宇携影片来到北京电影学院,与广大师生交流与分享。

黄建新回母校接受“考验”众主创分享拍摄感受

在两个小时的欢笑声、惊叹声和掌声之后,影片主创们与北京电影学院师生交流分享创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作为北京电影学院83级毕业生,黄建新从导演做到在业内享誉盛名的金牌监制,创作无数经典作品,作为《决胜时刻》监制和导演,他和同学们坦言“特别高兴把作品带回母校放映,同时也是个紧张的‘考验’。”回想起在大学时期与同学们一起观看前辈带回母校放映电影时的点滴记忆,黄建新导演真诚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能拍电影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学校,有大师巨匠们手把手面对面的教授传习拍电影的知识,可以说是很幸福的时刻”。

北京电影学院在职的三位老师:该片美术指导霍廷霄表达了做老师十几年,始终带着薪火相传的校训,带领自己学生组成的最年轻的美术团队,努力在电影美术设计方面开疆拓土。摄影指导邵丹也表示,这部电影的摄影团队也是带领自己的学生一起完成,在几个月的辛苦努力下,当大家一起观看工作成果时,也是一种提升和传承。叶飞司令员扮演者,来自表演学院的教师赵宁宇,还参演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赵宁宇不但透露了自己在电影《决胜时刻》中实则分饰两角,也不忘传授表演经验,对学生们谆谆教诲。编剧何冀平也笑称自己虽是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但也是电影学院的“表亲”,是一家人,并介绍了自己在四个月的时间里一边翻阅近百万字文献,一边同步高质量完成剧本的过程。

打造富有情感的“主流电影”让角色更有温度

在同学们的提问环节,问起黄建新导演是“如何做到用电影讲述中国近代发展史?如何拍好一部部优秀、接地气的主旋律电影”时,黄建新导演回答道,“相比主旋律电影,我更愿称这些电影为主流电影。这些电影的产出是人类理想价值观的展现,是人类对判定是非,对未来社会,对自我理想,对满足于心灵深处愿景的期待。主流电影是电影工业的重要一环,也是一个国家电影业存亡的基础。”黄建新导演补充道:“拍摄主流电影,关键是如何表现想表达的东西,在喜怒哀乐中传递价值观,让电影富有情感、有说服力,感人至深,才能做到观众喜爱又能传达正确价值观的电影。”

在人物塑造方面,编剧何冀平表示,自己在翻阅了无数文献之后,她发现了伟人真性情的一面,毛泽东同志本来就是一名智慧的、和蔼可亲的,对大人物小人物都有很深情感的伟人,于是剧本抓住了这一点,不仅和之前的银幕形象有所区别,也让角色更加“有温度”。

中国电影首次尝试!人工智能修复“彩色开国大典”

此外,本片摄影指导邵丹在谈到拍摄战争场面时感叹“拍夜景难度大”,他带领着摄影团队,在紧张的拍摄周期内不断创新突破,最终保证了拍摄效果真实。美术指导霍廷霄在现场也针对“历史场景的还原和真实性的权衡”的问题作出解答,表示要“还原历史场景服饰,又不失现代审美”,在色彩保护度上大量调整,最后呈现出均衡的美术效果。

关于影片结尾处修复后的彩色开国大典画面,黄建新和霍廷霄共同回答道,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由于底片被烧,只能从国内国外现存底片中搜寻那一天的影像,抓住修复点之后通过4K技术修复镜头,基于人工智能才把数据找回来,整个过程历时一个月,这也是中国电影中第一次适用这类技术。黄建新回忆说,“当看到彩色修复成片中毛泽东同志看向远方的眼神,真的可以深切感知毛主毛泽东同志人形象与气魄。”

    14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