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决胜时刻》观后感心得5篇_看《决胜时刻》彩色开国大典有感5篇
《决胜时刻》讲述了1949年党中央领导人进驻香山,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2019《决胜时刻》观后感
看《决胜时刻》,是对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段历史的一次温习,也是一次补课。因为,影片再现了太多发生在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而让笔者更加懂得新中国成立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尤其是生活在和谐盛世的当下,再看历史风云,又览岁月蹉跎,方知维护国家稳定繁荣,珍惜眼下幸福生活的重要性。
尽管是一部主旋律大片,但《决胜时刻》在金牌团队的制作中,在王牌主创的匠心里,都呈现出了很多与众不同的个性与特质来。影片在对人物的刻画上,不走寻常路,而且还打破了很多主旋律电影的叙事常规,从小处入手,用细节感人,创作上完全给人以新鲜度和惊喜感。影片既聚焦了大人物的丰功伟绩,大事件的风云变幻,也记录了大人物的生活日常、小战士的家长里短成长足迹。注重细节侧写又不失纵横捭阖,让观众自然而然的跟着大人物小战士的普通情感融入到剧情中,进入到时代里,情感的共鸣和心绪的共振也油然而生,磅礴而来。
细节描写是《决胜时刻》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尤其是对一代伟人毛主席与战友、家人、警卫员、小战士的日常生活的细腻展现,既让人心暖、情涌,又让人震撼、感佩。毛主席陪女儿“捕鸟”时的举止神态、眼神表情,都将其为人父的那份暖意与爱意呈现了出来。关心儿子婚事时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此前反对是因为准儿媳不到结婚年龄,到结婚年龄后又开始催婚......尽管这些戏份并不多,有时候仅仅是几句对话,却将毛主席为人父的属性与特质,活灵活现地勾勒了出来。对国家而言,毛主席是伟大领袖。对儿女而言,他则是一名普通的父亲。
嘘寒问暖小战士的生活日常,与小战士“拉钩” 互通书信,了解小战士家人的生存状况,虽镜头不多,对白也不多,却将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烘托了出来。心系百姓,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这样的细节让毛主席显得更加伟大了。
为警卫员处对象而操碎心的戏份,尤其是帮警卫员写信牵线搭桥的情节,既让人忍俊不禁,亦让人心暖神醉,讲真,这样的毛主席实在是太可爱太平易近人了。而毛主席与小战士、警卫员打成一片聊家常、吃便饭、看大戏的生活细节,素朴、平实却又鲜活、饱满得让人感动与感佩。可亲可敬又可爱,这样的毛主席就是一个普通父亲、邻家大叔,如此接地气、贴近生活的形象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唐国强老师再次扮演毛主席,演技依旧在线。在对细节的呈现上,唐国强老师也游刃有余地演出了层次感、饱满度、丰实性,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全新的毛主席形象。
当然,《决胜时刻》里还有很多很多感人心脾、催人泪下的小细节。比如任弼时拉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坐在台阶下听的那段戏,当长征等历史事件跟着琴声一件件闪回而过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落泪了。忆往昔峥嵘岁月,品今朝和谐盛世,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不努力,不发奋。
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银幕小荧屏上出现了很多献礼剧与献礼片。这些影视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事件,或还原或再现新中国成立的艰辛与不易。不过像《决胜时刻》这样另辟蹊径,以小处着手、从细节出发,以情动人、以情暖人的作品并不多。不得不说,在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上,《决胜时刻》摸索出了一条颇具新意的道路来。
2019《决胜时刻》观看有感
作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重点献礼影片,由黄建新、宁海强执导的电影《铤而走险》将于9月20日正式公映。影片由唐国强、刘劲、黄景瑜、王丽坤等主演,再现了1949年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进驻北京香山指挥渡江战役、筹备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历史。在唐国强等实力演员对真实领袖人物精彩的特型表演外,王丽坤等青年演员对于身处伟大时刻的“普通小人物”的塑造也极具看点。
9月11日,演员王丽坤携其主演新作《决胜时刻》做客《今日影评》,自评戏中角色——播音员孟予的创作体验,并与观众朋友分享参演献礼影片的喜悦。
播音员孟予替补转正
传声话筒即职责武器
在《今日影评》节目现场,王丽坤透过镜头向广大观众介绍了自己在电影《决胜时刻》中饰演的角色。据王丽坤介绍,她所饰演的孟予是一名播音员,此前从未进过播音间的她只是广播车上的替补,因为“真正的”播音员嗓子失声才临危受命、“临时”成为播音员。王丽坤对《今日影评》坦言,这一角色在片中起初处于一个很“懵”的状态,但她却还是完成了播报重要新闻的任务,也见证了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
播音员作为一种职业,就是要在平时跟话筒打交道。对于播音员和话筒之间的关系,王丽坤向《今日影评》给出了自己的独道理解。在她看来,如果说军人在战场上的武器是佩枪,那播音员的武器就是话筒,即便播音员无法在第一现场与敌人战斗,但播音也是一场战役,播音员也有其职责所在。王丽坤继续对《今日影评》指出,在那个媒介匮乏的年代,可能所有的信息都要通过播音员的播报传递出去,进而令广大人民了解胜利、解放、新中国成立等状况,用话筒将老百姓的心与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老播音员曾鼓舞群众
王丽坤分享兴奋感悟
为了解那个时代播音员的真实生活,《今日影评》节目现场特别连线了前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付程,他也是曾播报开国大典的播音员齐越的学生。据付程介绍,曾经播音员的工作条件就是一个白桌子、一个话筒和一本几乎翻烂的字典。透过《今日影评》的连线,付程也分享了恩师齐越与丁一岚老师这两位老播音员在天安门城楼播报开国大典的经历,那见证时代的伟大声音甚至曾鼓舞着生命垂危的听众战胜病魔。在他看来,那个时代的播音员始终将自己的工作与党的人民解放大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电影中“见证”解放与新中国成立的王丽坤,也向《今日影评》分享了她对播音员角色的塑造体会。在她看来,那个时代的播音员是特别能寄予希望的,要传递很多正能量或是鼓舞士气,需要把这种兴奋与喜悦分享给每一个人。回忆表演创作历程,王丽坤对《今日影评》坦言这个播音员角色经历了从紧张地“念稿子”到加入感情的过程,尤其在南京解放时与南京广播电台的南北通话令她体会到了沟通的兴奋,因为南北两个声音的交汇和融合代表着新中国的脚步越来越近。王丽坤在自评角色时指出,播音员是普通老百姓,更是一个职业化的人,她必须要在控制的基础上传递出她的兴奋并感染群众。
普通人物代表人民状态
群众视角见证伟大时刻
电影《决胜时刻》中,唐国强、刘劲等一批实力演员真实还原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形象。与此同时,影片也没有忽视如孟予这样的普通人物。在如此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对“普通小人物”角色的塑造意义何在?对于《今日影评》抛出的疑问,王丽坤认为孟予及其他的“小人物”所代表的就是人民群众的状态。回忆起与唐国强、刘劲两位老师的对手戏,王丽坤对《今日影评》坦言自己在走进片场之时有点“穿越”,不过在拍摄过程中,两位前辈亲情的沟通方式还是令她感到非常放松。
面对《今日影评》的镜头,王丽坤与观众分享道,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不管是怎样的一个历史状态,它都跟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电影《决胜时刻》正是通过人民群众的视角引领观众去关注伟大领袖们为新中国所作出的努力和付出。王丽坤对《今日影评》深情表示,作为一个普通人,作为一名演员,能够参与出演献礼片,自己的情感体验是和播音员孟予很相似的。致敬光辉岁月的《决胜时刻》,也要感谢每一位平凡英雄。
2019《决胜时刻》观看影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风光旖旎的香山双清别墅中,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正在运筹诸多大事:和平谈判、指挥渡江战役、会见民主人士、筹备新政协会议以及筹备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在建国70周年来临之际,再次回眸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显然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决胜时刻》是一部献礼70周年而创作的历史传记题材电影,影片讲述的也正是1949年中共中央进京后驻扎香山的一段真实历史。监制兼导演黄建新、导演宁海强、编剧何冀平,演员唐国强、刘劲、黄景瑜、马天宇、王丽坤、杜江、叶禾、吴昊宸、秦岚、林永健、聂远等老中青三代演员携手,再现这一盛况。
除了老戏骨们唐国强,刘劲、王伍福、刘沙、王健充分展示出第一代党中央领导人们的风采与格局之外,年轻演员叶禾在影片中饰演的16岁小战士“田二桥“以旁观者与亲历者的视角,为黎明前这段波澜澎湃的决胜时刻,注入情感色彩,他走进主席的生活,也带着主席的嘱托走回老家,为主席写信回报新政策惠及乡邻,更走进渡江战役,在炮火纷飞中,为赢取胜利,献出宝贵生命。他的一路辗转,让观众对这段历史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原来,喊出那一句“站起来了”的背后的胜利,是经过有如此激烈残酷的战争才争取来的。
影片为这场胜利设置了三个战场,一个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一个在国共两党的谈判桌上,一个在长江江畔,彼时,北京的大街小巷万余敌特环伺左右,随时在为暗杀做准备,而谈判桌上,也是危机四伏,国民党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为最后一丝利益绞尽脑汁,而渡江战役在吹响号角之前,“中英紫石英号军事冲突”早已彰显我军的英勇无畏与誓死决心。
《决胜时刻》不但再现了这几场恢弘的战争,更令人震撼感动之处还在于,影片特意修复了开国大典的彩色画面,开国大典原来是有彩色影像的,但因为一场火而毁掉了这些珍贵资料,只有一些黑白影像得以留存下来,以往诸多纪录片或影像作品中,采用的也均是这些黑白影像资料,可以说,无法看到彩色的开国大典成了不少观众心中的一个遗憾。修复后的影像资料,在影片中以4K高清的画质带观众重回1949年那激动人心的瞬间,让观众在大银幕上目睹真实的开国大典。
影片在表达波澜壮阔的斗争同时,也将伟人的生活细节展现在观众面前,主席陪小李讷捉麻雀的生活场景,以及在饭桌上用和子女以外语对话,让人近距离看到伟人生活中作为父亲的一面,非常罕见,因此颇为令人动情。
影片还在大典之前,安排了一场任弼时拉小提琴的戏份,这场戏,混剪了电视剧《长征》和电影《建国大业》的镜头,正好都是唐国强、刘劲和王伍福的戏,这种戏剧上的呼应与现实中的呼应,让这部再现70年前那段辉煌历史的影片,有了更多情怀上的共鸣。
2019《决胜时刻》观看心得
以往的主旋律电影,常常将多数篇幅放在历史宏大叙事层面,但对人物的刻画因缺乏细节雕琢和具体的生活化呈现,往往缺失层次感。
看完《决胜时刻》点映,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影片对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人生活化一面的呈现,细节多且质朴,将很多笔墨放在了对人物的雕琢上。
影片虽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国共和谈破裂背景下的一段局势紧张期,但因对诸多角色更接地气的处理,起到了调和影片气氛的作用,壮阔不失活泼,紧张不失轻快,比如毛泽东与女儿玩耍的一场戏,他的智慧、幽默感和亲和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年轻小战士的关照,亦让人动容,包括与黄景瑜饰演的警卫员陈有富之间的多场对手戏,比如街头品用小吃,以及为对方的恋爱支招,都展现了历史伟人可爱且有趣的一面,这与以往的同类作品相比有了更多差异化的体现。
近些年来的主旋律题材电影,在不失主旋律气质的情况下,其类型化叙事已越显成熟,除了刚才提及的角色塑造与生活化呈现,《决胜时刻》在宏大叙事层面亦不失水准,影片时长不短,但节奏不拖沓,观感流畅,党中央领导人进驻香山、国共和谈、渡江战役等几个历史事件的推进都不失节奏。历史的风云变化与波澜壮阔,均有捕捉。
当年的《建国》三部曲对主旋律题材创作上的大胆尝试与革新,为后续的同类题材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方向,《决胜时刻》延续了该系列的创作方向与优点,集群星阵容、多类型元素于一身,将个人细节描摹+宏大历史叙事,以及教育性与娱乐性紧密结合,会让更多年轻观众改变对这类影片的认知,而本片的监制和导演也正是黄建新,黄建新导演对该题材娴熟和强大的掌控能力,在这次的《决胜时刻》中有了进一步的体现。
2019《决胜时刻》观看体会
这是渡江前夕的踟蹰;这是最终战场的炮火;这是中国成立的凯歌。一九四九,几十年的拼搏,一代人的心血,在这个节点凝聚、喷薄。
本片全篇都在描画渡江决战前后的场景,特别的是,本片的节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沉重阴郁,描绘的中心也并未放在战争的准备与进行,反而是围绕的领袖毛主席,以轻松明快的方式讲述他身边的故事。
片中的毛主席身份多样,但突出表现的是他作为父亲、作为老友、作为长辈和蔼而活泼的一面。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领袖形象。我们一次次地从他与身边人的互动中受到感染。无论是替李讷捉麻雀还是送陈有富恋爱锦囊,这种带有反差的滑稽感让全场陷入欢乐。
不过也正是存在这份温馨,战争的残酷才更加刻骨铭心。片中的战斗画面所占的篇幅并不长,但每一个镜头都能触动人的灵魂。当英舰紫石英号进犯守区,炮火漫天,我们坚毅还击,粉碎了洋人脑中的大清印象。当解放军硬摇着木船从反动派的轰炸中挺进,踏上对方自以为坚不可摧的防御江岸,当战士们全身已被烈火焚烧,他们仍怒吼着向敌人扑去,眼中闪亮着对未来的希望。
田二桥,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稚气未脱,在信中表露了自己的向往。站在高地,身中数弹,仍紧握旗杆。无数的战友一同托起旗杆时,也托起了他坚毅的灵魂。
任弼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拖着病躯用小提琴为老战友们完成了最终的献礼,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鸣响了圣歌。
毛人凤,狠毒如斯,在蒋介石最终放弃轰炸天安门时,一问,再无言。
这是人民的胜利。我们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