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政治学习方法>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归纳

维维分享

在一定的时期,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会形成一定的法令和政治制度等规范,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归纳


▼▼目录▼▼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归纳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地方管理由削弱到加强

(1)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2)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治乱”,将诸侯任免权收归中央。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弱化王国,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中央集权削弱

藩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唐玄宗在边境置藩镇,长官叫节度使,后发展为割据势力

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生叛乱,长达8年,唐朝由盛而衰。

3、北宋:进一步加强

(1)措施

①军事(兵):收兵权,编禁军

②行政(权):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钱):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开支

(2)评价:

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三冗”(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为北宋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4、元朝:完善并发展

(1)措施:

①建立行省制度

②省下设路、府、州、县

③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

(2)评价:

①行省制度便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汉承秦制,强化皇帝制度

(1)汉初:丞相位高权重,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2)汉武帝:重用伺从、秘书等担任尚书令、伺中等,削弱相权。

2、隋唐:创立与完善三省六部制

(1)部门: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沿革:“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是中书省、再是门下省;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3)职能:“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3)评价:

①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政治的统治力量。

②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3、宋朝:初设中书门下,后增设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使(简称“二府三司”)

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力,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政。

4、元朝:设中书省,强化相权

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以下,设右、左丞相为实任的宰相。下设平章政事、右左丞、参知政事为副相,与金尚书省制同。右在左上,与汉制不同。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设尚书、侍郎分理政务(至元七年定制)。

因此,元代的中书省取代了前代的三省,实质上是把原来的三个丞相变成现在一个丞相的职位,因而强化了相权,也就加强了皇权。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察举制

(1)含义:汉代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的为官制度。

(2)目的:广泛搜罗、管理人才

(3)标准:孝廉、秀才(后称茂才)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1)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九品指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

(2)标准:门第

3、隋唐:首创并完善科举制

(1)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是形成。

(2)标准:才学

(3)评价: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①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小结:

纵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过程,可以看出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一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汉朝的中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等就是皇权对相权的分离、削弱;

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自汉到元都不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保证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返回目录>>>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如果展开来讲的话特别的复杂。

简单来说其本质特点实际上就是两大趋势或者说过程。

一方面,从国家的组织形式(地方制度)上来看就是地方分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汉代实行分封郡县并行,隋唐五代的节度使制都使地方的权力过大,埋下了地方割据和分裂的种子。到北宋,宋太祖任命文官担任地方官,削实权、费兵权,制钱谷,以及元朝之后的行省制度中央集权达到了极点。自宋之后便再无地方官员割据而成功的了。

另一方面,从中央政府的官僚制度(中央制度)来看就是宰相和官员的权利(简称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其一体现在政府的组织形式:汉朝是三公九卿制汉武帝为加强皇权推行内府制。东汉形成中书省,三国魏晋时期形成尚书省和门下省,隋唐时期正式确立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宋在承袭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设立了三司两府进一步分割相权。明代废除了宰相设立内阁,清代设立了军机处。在这个过程中百官从皇帝的师友,幕僚和雇员彻底转变为了皇帝的奴仆。皇权达到了顶峰。

其二体现在官员的选拔制度。从汉到晋再到南北朝(主要是其中的南朝)实行察举制官员的选拔产生牢牢地把握在士族豪门,门阀大户的手中因此出现了西汉末年和东汉末年宦官,外戚,权臣交替掌权的局面,出现了东晋的王家与谢家把持朝政的状况等。隋唐时期形成了科举制,宋代王安石变法废除了封荫制,此后权臣就再也不能威胁到皇权,再未出现过权臣费帝的情况。

返回目录>>>

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脉络: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

君主专制脉络: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中外朝制)——魏晋南北朝(三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制)——明(废宰相、设内阁、司礼监)——清(南书房、军机处)。

选官用官制度脉络:西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举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明朝开始限定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采取八股取士)。

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历朝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

返回目录>>>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归纳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必修一到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教案精选

初二历史下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复习题及答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附答案

    760100